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一、西方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一)金兹伯格的职业选择三阶段理论
(二)休普的四阶段理论
1、试探期(25岁以前)
2、创立期(25-45岁)
3、维持期(45-65岁)
4、衰退期(65岁以上)
(三)萨珀的职业发展五阶段理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论述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
三、考察职业生涯的两个角度
(一)全程性职业生涯模式
(二)阶段性职业生涯模式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详见"职业的有效管理"P42-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
工作准备阶段(0-25岁)任务是确定最初的职业取向,接受系统教育和形成职业发展观念.
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焦点是对工作和组织的选择,组织通过工作实际展示和推行自我管理帮助员工适应"现实的震荡".
职业早期阶段(25-40岁)基本任务是在组织和职业中塑造自我,使自己的职业生业初见成效.
职业中期阶段(45-55岁)解决中年危机和职业停滞的问题.
职业晚期阶段(55岁-退休)任务是保持工作状态和适当绩效,渐进退
休或弹性工作的方式以解决退休后的不适应性,培养和选择退休后的生活情趣和方式.
职业生涯周期的阶段和任务与生物社会生命周期的阶段和任务紧密相关,因为两者都和年龄、文化连接在一起。

所以,施恩教授根据职业周期的特点,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指出了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职业生涯周期的阶段分为十个阶段:
一、成长、幻想、探索(0-21岁,角色:学生,候选人,申请人)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为进行实际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2、将早年职业幻想变成可操作的现实;
3、对基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其他家庭景况所造成的现实压力进行评估;
4、接受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5、开发工作世界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

1、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2、发展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3、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型;
4、从测试和咨询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
5、查找有关职业和工作角色的可靠信息源;
6、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
7、做出合理的教育决策;
8、在校品学兼优,以保持尽可能开放的职业选择;
9、在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进行自我测试,以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意向;
10、寻找实验性工作和兼职工作的机会,做出早期职业决策。

二、进入工作世界(16-25岁,角色:应聘者、新学员)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进入劳动力市场,谋求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
2、达成一项正式可行的心理契约,保证雇主和个人的需要都能满足;
3、成为一个组织或一种组织的成员
1、学会如何找一项工作,如何申请,如何通过一次工作访谈;
2、学会如何评估一项工作和一个组织的信息;
3、学会挑选和目测;
4、做出现实的有效的第一项工作选择。

三、基础培训(16-25岁,角色:实习生、新手)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应付职业和成员资格现实冲击;
2、尽快成为一名有效的成员;
3、适应日常的操作程序;
4、作为正式的贡献者被承认。

1、克服缺乏经验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发展一种信任感;
2、译解企业文化,尽快融入;
3、学会和第一个上司或者培训者相处;
4、学会和其他受训者相处;
5、负责地接受和承认组织形象——制服、徽章、身份、组织手册等。

四、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17-30岁,角色:新的正式成员)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承担责任,成功的履行与第一次正式分配有关的义务;
2、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殊技能和专长,为提升和进入其他领域的横向职业成长打基础
3、在自己的独立需要与组织约束和一定时期附属、依赖的要求之间寻求平衡;
4、决定是否要在这个组织或职业中干下去,或者在自己的需求、组织约束和机会之间寻求一个更好的配合。

1、有效地工作,学会和改善处事方式;
2、承担部分责任;
3、接受附属状态,学会如何与上司、自己的同事相处;
4、在有限的作业区内发展进取心和现实水平的主动性;
5、寻找良师和保护人;
6、根据自己的才干和价值观,以及组织中机会的约束,重估当初决定追求的工种;
7、准备做出长期承诺和一定时期的最大贡献或者流向一个新职位和组织;
8、应付第一项工作中的成功感和失败感。

五、正式成员资格(25岁以上,角色:正式成员、任职者、终身成员、主管、经理等)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选定一项专业,或成为一名多面手;或进入管理部门,成为一名专家;
2、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内继续学习;
3、在组织中确定一种明确的认同,成为人所共知的人;
4、承担较高水平的责任,包括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工作;
5、成为职业中的一名能手;
6、根据抱负、所寻找的进步类型、用以衡量进步的指标等,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

1、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
2、发展自己的实绩标准,相信自己的决策;
3、慎重估计自己的动机、才干和价值观,决定要达到的专业化程度;
4、慎重估计组织和职业机会,依此一次制定下一步有效决策;
5、解除自己与良师的关系,准备成为他人的良师;
6、如果实绩平平、任职被否定,或失去挑战力,应付失败情绪。

六、职业中期危机(35-45岁)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针对自己不得不求安稳、换工作或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的想法,着重重估自己的进步;
2、就中年过渡的更为一般的方面——个人的梦想和希望与现实,估计职业抱负;
3、决定工作和个人职业在自己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大的重要性;
4、适应自己成为他人良师的需要。

1、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个人的才干、动机和价值观;
2、现实地估计一个人职业锚对前途的暗示;
3、就接受现状和自己看得见的前途做出具体的选择;
4、围绕所做出的具体选择,与家人达成新的调解;
5、建立与他人的良师关系。

七、非领导者角色的后期(40-退休,角色:骨干成员、有贡献者或者朽木)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成为一名良师,产生影响力,指导、指挥别人,对他人承担责任;
2、扩大兴趣以及那些以经验为基础的技能;
3、如果决定追求一种技术职业或职能性职业的话,要深化技能;
4、如果决定要追求一种全面管理角色的话,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
5、如果打算求安稳,在职业或工作之外寻求成长的话,接受影响力和挑战能力的下降。

1、坚持技术上的竞争力,或者学会用以经验为基础的指挥代替直接的技术能力;
2、发展所需要的人际和群体技能;
3、发展必需的监督和管理技能;
4、学会在一种政治环境中制定有效决策;
5、应付“斩露头角”的年轻人的竞争和进取;
6、应付中年危机和家庭的“空巢问题”;
7、为高级领导角色准备。

八、处于领导角色后期(可能在年轻时获得,但仍然会被看成是职业的“后期”。

角色:总经理、高级合伙人、企业家、资深幕僚)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为组织的长期福利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技能;
2、学会整合别人的努力和扩大影响,而不是进行日常决策和事必躬亲;
3、挑选和发展骨干成员;
4、开阔视野,从长计议,现实地估计组织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5、如果身为有贡献的人或企业家,学会如何推销理念。

1、从主要关心自我,转而更多的为组织福利承担责任;
2、负责操纵组织机密和资源;
3、学会适应、操纵组织内外环境;
4、学会在持续增长的职业承诺与家庭,特别是配偶的需要之间谋求平衡;
5、学会行使高水平的责任和权力,而不是软弱无力或意气用事。

九、衰退和离职(40——退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衰退)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学会接受权力、责任和中心地位的下降;
2、基于竞争力和进取心下降,学会接受和发展新的角色;
3、学会管理很少由工作支配的一种生活。

1、在业余爱好、家庭、社交和社区活动、非全日制工作方面,寻找新的满足源;
2、学会如何与配偶更加亲密的生活;
3、估计完整的职业,着手退休。

十、退休
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
1、适应生活方式、角色和生活标准的急剧变化;
2、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及各种资源角色对他人进行传帮带。

1、在失去全日制工作或组织角色之后,保持一种认同感和自我价值观;
2、在某些活动中依然尽心尽力;
3、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4、回首过去的一生,感到有所实现和满足
======================================
==================
加里• 德斯勒职业生涯五阶段的概括
一、成长接(出生-14岁):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老师的认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关于自我的概念,并形成了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基本看法,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某种带有现实性的思考了。

二、探索阶段(15-24岁):在这一时期,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

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业余工作等途径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

在这一阶段开始的时候,他们往往作出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

随着个人对所选择的职业以及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这种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

到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看上去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人们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形成一种现实性的评价,并尽可能地了解各种职业信息。

三、确立阶段(25-44岁):这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中的核心部分。

人们通常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并随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有助于自己在此职业取得永久发展的各项活动中。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在这一阶段人们仍然在不断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

确立阶段本身又是由三个自阶段构成:
第一、尝试子阶段(25-30岁):在这一阶段,个人确定当前所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就会更改自己的选择;
第二、稳定子阶段(30-40岁):在这一阶段,人们往往已经定下较为坚定的职业目标,并制定较为明确的职业计划来确定自己晋升的潜力、工作调换的必要性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开展哪些学习活动等。

第三、职业中期危机阶段(30-40多岁的某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最初的理想和目标,对自己的职业进步状况做一次重要的重新评价。

他们有可能发现自己并没有朝着自己所梦想的目标靠近,或者已经完成了他们所预定的任务后才发现,自己过去的梦想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全部东西。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有可能会思考工作和职业在自己全部生活中到底占有多大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的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

四、维持阶段(45-65岁):在这一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有这一位置上。

五、下降阶段:当临近退休的时候,就意味着到了职业生涯的下降阶段。

在这一阶段,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事实,学会接受一种新的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的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各种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论对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它们都假设生命的发展阶段和职业的发展阶段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它们都是以年龄作为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它们都认为,个人的职业心理在童年时代就开始逐步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职业生涯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尽管每个人从事的具体职业各不相同,但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往往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职业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据此,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哪些任务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个人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和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工作。

当然,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大概的区间,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某一个人划分到某一个阶段中去,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发展的。

人生的丰富和变化无常使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会遇到许多十分独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的职场环境,变化大,流动频繁,职业发展模式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就不能简单地去套用理论。

理论在任何时候描述的都是最一般的情况,它永远不可能穷尽现
实的无限丰富性。

了解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清楚的认识自身在不同阶段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通过了解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在不同阶段展开以前,做好功课,充分的做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把握好角色转换的关键,让自己先知先觉,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
「三十而立。

」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

」刘氏《正义》:「立,谓学立。

」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

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

」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

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立,守经也。

不惑,达权也。

」「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

「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不知权变之道。

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

」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

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

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

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

故以知天命自任。

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孔子学《易》,乃知天命。

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

」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皇
《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

」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

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

「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

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不惑就是对事物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较理性的看法。

所谓天命,其实就是客观规律。

而知天命,其实就是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

...
耄耋 ,八九十岁称为mao(\)di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