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作者:臧莉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本文就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对经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反映和处理,以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
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
新准则中对资产的初始计量大部分采用成本计量,但为不高估资产入账价值,对有些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采用了较低的价值,现了谨慎精神。
如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者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延期付款购买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价款的现值为初始成本;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公允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等。
(二)资产的期末计价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除了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外,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其可收回金额。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以确保企业
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的主观倾向性导致了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减值迹象认定的无法客观量化性,减值损失计提的时间、数量的不可控性等,为企业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一条款能有效抑制粉饰财务报表等管理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真正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匀速折旧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两大类。
加速折旧法的显著特征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补提的折旧额逐年递减但并不改变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
加速折旧不但让固定资产在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使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得到补偿;而且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及时补偿了技术进步引起的无形损耗,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四)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关于收入确认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其中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将“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结果能够可靠计量”作为一个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
谨慎地确认,可防止高估收入,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五)或有事项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同时明确规定如果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可以确认为预计负债。
此规定有效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在进行或有资产披露时,企业应当特别谨慎,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防止企业披露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三、应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运用谨慎性原则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随着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在增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适度。
过度对费用与负债的不确定性运用谨慎性原则,而对收入和资产的不确定性绝对排斥进行有关会计处理,这都走向了谨慎性原则的极端。
谨慎性原则应用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度”的把握,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
这种主观臆断性,容易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为企业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门。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三)增强实践中可操作性
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计提减值准备的判断标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都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报表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因此,笔者建议,应就上述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肖仁伟,《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思考》,财会探析,2007年10月
[5]潘娜、朱卫东,《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财会月刊,2007年10月
[6]轩庆明,《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