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
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
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聚类分析
一、消费结构指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区划的分类尽管每种都包含不同类型的省份,但基本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的。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大都是以当时的经济区划为依据展开的,分析中国的消费问题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类型的省份影响其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以此划分为基础的进一步分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消费结构相近的地区合归为一类,避免单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不合理性,使地区分类更具代表性;也为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因此,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作
为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口径,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项目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
以上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八个项目即为所选指标。
二、数据来源
为了消除各地区在区域面积、人口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使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合理,这里的指标均采用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分析对象,即采用人均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1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单位:元)
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 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借助统计软件SPSS中的分类中层次聚类功能,对2012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 样本有效性
表2显示此次聚类分析的样本总个数为31个,在分析过程中未发现无效样本,故总的有效样本个数为31个,样本有效率100%。
2. 聚类结果
为使聚类结果更具合理性,采用层次聚类( Hierarchical)功能中三种不同求新类相似性的方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和组间连接法分别进行聚类,得到不同的谱系聚类图,根据谱系聚类图整理如下。
组间连接法的结果大致相同,最长距离法得到的聚类结果中的第三、第四两类与另外两种方法得到的聚类结果差异较大。考虑到聚类分析的目的是要尽量找出样本之间的共性并将他们聚为一类,因此这里主要针对采用最长距离法聚类得到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2012年截面数据的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二) 结果分析
1.居民消费结构受地域所处的经济区域影响较大,但也有例外
居民消费结构受地域所处的经济区域影响较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分类结果中同属一类的天津、江苏、福建和重庆,辽宁、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等省市,它们之间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但同类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却有着相似之处。虽然从总量上来讲,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悬殊,是影响不同地域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而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也会进一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表4显示的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
能相似。这种相似性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居民消费观念相似、生活方式类似、生产方式近似、产业结构雷同等等。
2. 发达省市消费重点逐步向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转移
以聚类结果中第一类和第五类省市北京、浙江为例,北京2012年的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两项支出均分别超过总消费支出的10%,达到%和%,而浙江的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两项支出均也超过了总消费支出的10%,分别为%和%,两地居民的这两项支出比例大约都在15%左右,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其他地区(见图1)。
图1 北京浙江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各指标占比(单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消费热点转移:消费热点已经转向“服务类产品”。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两地的消费对娱乐教育文化、交通和通信的需求迅速增加,伴随而至的是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新变化,消费重点已经渐由物质产品消费转向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以外,成人的教育费用也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重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居民储蓄将更多地用于教育消费。这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而且促进与教育相关的行业发展,还进一步带动图书出版业,计算机教学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3. 住宅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但比重仍偏低
上海和广东在本文聚类分析中分别为第六、第七类,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均居于前列,2008年城镇居民支出分别以元、元位列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二和第四位,因此以这两省市的住房消费支出为例(见图2)进行分析,不仅具有典型性,也可以对国内其他省市未来住房消费进行简单的预期。
图2 上海和广东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各指标占比(单位:%)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土地供应结构不断完善优化,区域分布日趋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地价、房价在一段时间内增幅过快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调控,而且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土地供需将维持在较为均衡和理性竞争的状态,地价、房价的涨跌空间都将缩小,走势趋于平稳。
不可否认,我国的GDP与房地产发展阶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必然联系。由此预计,我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期还未来临,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看,美国的纽约、洛杉矶大都市用于住房消费的支出比重为分别达到%和%。以此可见,尽管我国住宅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比重仍属偏低。
4. 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以聚类结果中第一、五、六、七类省市:北京、浙江、上海、广东为例,2012年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占到总消费支出的%、%、%和%。而全国范围内除西藏自治区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为%,未超过10% ,其余省市均超过消费支出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消费将会迅速增加。
随着休闲活动在我国城镇居民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休闲消费支出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重要消费支出形式。一个特征事实是,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与休闲相关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并且,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为休闲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和空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图3 北京、浙江、上海和广东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各指标占比(单位:元,%)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充电”已成为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追求的时尚,同时也成为人们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人们在休闲时间内学习知识和技术,特别是年轻的父母送子女学习文化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等专长,其费用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