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群体感应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参与致病菌的毒力因子诱导、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共生、 抗生素与细菌素合成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细菌生理特性
群体感应的研究意义
了解单细胞微生物的信息交流与行为特性关系,建立化学 信号物质和生理行为的联系,例如:
龋齿周围生物膜形成参与的菌种,所有细菌均参与群体感应
Nature Reviews, Biotechnology
化,
监测菌群密度、调控菌群生理功能,从而适应环境条
件的一种信号交流机制,又称细胞交流或自诱导 (Auto-induce)
群体感应调节
细菌释放自诱导物质 (Auto-inducer, AI) 的信号分子
临界浓度时,AI能启动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 物行为(产生毒素、生物膜、抗生素、孢子、荧光等),使
此类信号分子在G+菌和G-菌中均存在
费式弧菌AI-2受体是周质结合蛋白LuxP AI-2产生依赖于一种LuxS蛋白质 细菌识别AI-2分子方式与革兰式阳性菌中双组分 识别系统一致,即双组份激酶识别AI-2分子后把 磷酸化基团传递给受体蛋白并启动相关基因表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种间QS系统——AI-2介导的通信
Current Biology, 24(20),2417-2422, 2014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细菌群集运动
群集运动是指细菌以群体方式在培养基表面由接种点向
周围进行的依赖鞭毛的迁移运动 QS通过调控鞭毛操纵子FIHDC而调节细胞群集运动 细胞群集决定了FIHDC蛋白的活化,是全面调节鞭毛和 运动相关的趋化作用基因
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QS研究开始 大部分细菌均有两套群体感应系统:一套用于种内信息 交流,一套用于种间信息交流 QS调节细菌的生理功能:如生物发光、毒素的产生、质 粒的转移、根瘤菌的结瘤、抗生素合成
QS调控细菌的多种生活习性:如质粒的接合转移、生物 膜形成、孢子形成、细胞分化、运动性、胞外多糖形成
(左)室温下和(右)黑暗中拍摄到的接触并摄食 发光细菌的浮游微生物
被捕食的发光(黑色)和不发光(无 色)的浮游生物平均数量
(左)室温下和(右)黑暗中拍摄到的食用发光细 菌后浮游生物的排泄物
PNAS, 109(3),853-857,2012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生物膜形成调控(例2:帮助细菌扩大地盘)
其调节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
感应现象在细菌密度达到一定阈值 后发生,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细胞密 度基因表达 (cell density depend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群体感应的定义
群体感应调节示意图
信号分子
临界浓度
基因表达
生物行为调节
群体感应的定义
群体感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人为干扰或促进微生物群体感应而调控某种功能, 在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中意义重要
群体感应可以促进胞 外聚合物(EPS)中胞外 DNA (eDNA)的大量释 放,产生的eDNA促进 细胞间和细胞与表面 的互联,促使生物膜 有效形成
研究表明,可通过有 效抑制破坏胞外聚合 物的eDNA,抑制生物 膜形成
双组份信号交换系统: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TS)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阳性菌QS系统—AIP-TCS三组分系统
AIP通过细胞膜的方式:ABC(ATP binding cassette) 转运系统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QS系统的特点—复杂性
信号分子功能复杂性:有的QS系统信号分子不仅作为环境信 号,而且具有其他功能(如某些乳酸菌QS系统的信号分子具 有抗菌活性) 系统组成复杂性:在V.harveryi中发现与众不同的QS系统,该 信号分子系统与G-菌相似,而信号分子的识别与G+菌相似 QS系统之间关系复杂性:多种QS系统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如P.aeruginosa中含有3个QS系统
且很快被降解掉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可自由出入细胞体内外 细胞达到一定密度,信号分子接近浓度阈值 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LuxR复合物作为转录因子,激活目标基因的表达 还可激活LuxI的表达,形成级联放大正反馈反应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群体感应系统 可以使其感知环境中菌群数量,并做出及时反应 酰基高丝氨酸在许多变形细菌中扮演着群体感应信号的角色,而 该信号常常可以控制细菌进行群体的致病性等活性 绿脓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调节子发生改变,会对绿脓杆菌的菌落 生态学有明显影响
研究者测定了群体感应系统调节基因的编码特征和细菌分离的生 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进行栖息地 延伸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QS信号分子特点
分子量小:如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衍生物、寡肽等,能自由进
出细胞或通过寡肽通透酶分泌到环境 种属特异性:一种细菌调节蛋白能响应多种信息素,已建立多种革
兰氏阴性菌信息素检测系统
依赖生长期和细胞密度:对数期或稳定期在环境中积累达到较高浓 度,其所调节的基因表达量最大 细菌感染调控:许多信息素产生菌是动植物致病菌或共生菌,它在
自诱导分子:脂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
AI合成蛋白(LuxI蛋白酶):可催化带有酰基载体蛋白的酰基 侧链与S-腺苷蛋氨酸上的高丝
氨酸结合生成AHL
受体(LuxR蛋白酶):AHL与 IuxR蛋白结合为浓度依赖型;
无AHL时,LuxR无活性,
控制生物膜形成:防止生物淤积、管道腐蚀、水体污染
环境污染修复:功能菌群体感应有效竞争其他微生物
群体感应的应用
控制生物膜形成(例1:调节废水处理反应器运行)
生物淤积会导致膜生物反应器流动性差、堵塞、寿命减低 生物淤积的成因为生物膜的大量形成 研究提出通过添加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分解物质,使群感系统 活性降低,来控制生物淤积,提高反应器运行效果和寿命
费式弧菌
LuxI-LuxR 型QS系统 示意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常见的AHL分子及其功能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阳性菌的QS系统—AIP-TCS三组分系统
信号分子:AIP(autoinducing peptides, 自诱导肽) AIP前体肽经转录一系列修饰加工, 在不同细菌中形成长短不同、 稳定特异的AIP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种间QS系统——AI-2介导的通信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QS系统的特点—多样性
信号分子分布多样性:细菌种内、种间;细菌与植物、动物间 信号分子产生机制多样性:G-菌—信号分子合成酶,G+菌— 前体,经蛋白酶切割 信号分子运输多样性:G+菌—ABC转运系统,G-菌—直接透 过细胞膜 信号多样性:G+菌—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G-菌—受体蛋白
第六章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
课时:4 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开课时间:2014年秋季学期
主要内容
群体感应的概念
群体感应的研究历史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群体感应的应用
群体感应的定义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QS)
微生物间通过分泌、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感知浓度变
群体感应的生Leabharlann Baidu效应
宿主侵袭和定植(例4:宿主致病体系中群体感应社会生物学)
微生物通过分泌物质 来实现与相邻细胞的 合作,这些物质包括 群感分子和相应激活 的毒力因子
自然系统中,这些分 泌物质可被无效突变 体利用,但是无效突 变体(数量与规模) 无法与有效菌群抗争
研究表明,QS淬灭剂 可在临床有效应用而 不影响毒力进化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 (2013) 5(6), 778–786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QS 系统分类
种内QS系统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QS) G-菌QS系统
G+菌QS系统
种间QS系统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生物发光 生物膜形成 致病因子产生
抗生素 合成
毒力因子诱导
细菌宿主侵袭
孢子形成
不同种属竞争
细菌运动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生物发光(例1:海洋细菌用光引诱浮游动物和鱼)
细菌发光吸引浮游生物(摄食细菌但不能消化细菌),继续在 浮游动物肠道内发光,透露了浮游动物的存在
夜行鱼容易检测到发光浮游动物并吃掉它们,发光细菌继续存 活在鱼肠道 浮游动物被细菌光辉吸引并食用发光物质与它们的生存本能矛 盾,增加了被鱼攻击与吞食的机会,调节细菌生物发光的群体 感应现象能解释这项发现 浮游动物知道,水中光暗示存在有表面长有细菌的丰富有机物
细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兼具抗生素活性:Lactococcus lastis产生的乳链球菌素nisin,既作为 信息调节细胞生物合成和免疫基因的表达,也拮抗其他微生物;植
物乳球菌 (L. plantarum) 产生的植物乳杆菌素A也有信息素和抗生素
的双重活性
群体感应的定义
QS信号分子分类
在漆黑深海中,食物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值得浮游动物冒在 接触并吞食具发光细菌粒子使自己发光的风险,因为难得找到 食物的诱惑要比将自己暴露于相对罕见食性鱼类的危险大得多
PNAS, 109(3),853-857, 2012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生物发光(例1:海洋细菌用光引诱浮游动物和鱼)
几种浮游微生物被发光细菌吸引的平 均比例
群体感应的应用
群体感应的应用
病原菌诊断
根据QS信号分子特异性:是否产生、种类、环境信号分
子消长变化 物理学的检测手段和微生物传感菌检测
新的抗菌策略
降解/抑制信号分子:产生可以使AHL灭活的AHL酶 使用信号分子类似物:产生病原菌信号分子类似物,阻断 病原菌QS系统
环境污染修复
(1) 革兰氏阳性菌中多肽AIP (2) 革兰氏阴性菌的AHL/AI-1型 (3) LuxS/AI-2型 (4) AI-3/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1970年,Nealson等首次发现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 的生物发光现象 V. fischeri与某些海生动物共生,宿主利用其发光扑获食 物、躲避天敌,同时V. fischeri获得营养丰富的环境 1983年,Engebrecht等找到了费式弧菌群体感应的相关 基因和群体模型
4种环境分离菌基因调控相互关系图
群感活性基因的表达
PNAS,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214128109 ,2012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对宿主侵袭和定植(例3:霍乱弧菌的侵袭和定植)
霍乱弧菌:菌体少量时,有利于早期定植,之后细胞密度增大, 信号分子浓度增高,HapR表达,有利于病原体的释放
为理解细菌的致病性以及难根除的感染性疾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PNAS,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214128109 ,2012
群体感应的生物效应
生物膜形成调控(例2:帮助细菌扩大地盘)
P.Aeruginosa 和生态环境分离菌的群感基因相互 关系韦恩图
革兰氏阳性菌QS系统—ATP-TCS三组分系统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组份QS系统
AIP 分子由体内产生前导肽AgrD 蛋白加工,被膜通道蛋白AgrB加工为短肽 信号分子,由ABC输出系统输出,被AgrC TCSTS识别,引起毒性因子表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种间QS系统——AI-2介导的通信
信号分子:AI-2(呋喃酰硼酸二酯类化合物)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AHL合成及LuxR结合作用示意图
群体感应的分子机制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AHL型
不同革兰阴性菌的LuxI-AHL型QS系统有所差别,其
AHL类自诱导剂都以高丝氨酸为主体,差别只是酰基侧 链的有无、侧链的有无及侧链的长短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