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青岛版六年制.doc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ddd190e518964bce847c19.png)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
大石桥市中街小学六·(2)
王怀庆
指导教师:李平
声音的产生
科学科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因为这门课程能锤炼我们的各方面成绩。
几天前,科学老师给我们讲了《声音》这一课。
亲自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我觉得专门有味,因此我回家也亲自做了那个实验。
因为我期望把那个实验做好,要探明它的隐秘,了解什么缘故它的声音有的低,有的高,验证声音是从什么产生的。
我先把水倒在第一个碗里,装满一碗水,再用竹筷子敲一下碗,声音看起来专门低沉。
有一种阴森森的感受,声音的速度专门慢。
我又敲了一下,水波在摇动。
我看见水波摇动的专门慢,因此我判定:声音的高低可能与水波的振动有关。
接着我拿出第二个碗,在碗里盛上大半碗水,用竹筷子敲一下。
那个声音比第一个碗敲出来的声音还要高一些,听起来也比第一个碗敲出来的声音舒服些。
我又拿出第三个碗,在碗里盛上半碗水,一敲,明显这次的声音比较高。
有一种清晰的感受,因此这次的声音比较清脆。
第四次的实验结果与前面三次截然不同。
这次的声音更高,而且水面的振动次数也比较快。
但这次我只在碗里盛了一小半碗水,声音就这么高,可真惊奇呀。
哦,原先,碗里的水越多,声音就越低、越小、越弱;水越少,声音就越高、越强、越大。
而且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也与水面波浪的振动快慢有关。
这次实验真有味,让我明白得了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同时让我验证了实验的迷团,更让我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获
得知识,只有亲自动手实验,认真探究,认真观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成。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a09a34b73f242326c5f77.png)
名称
声音的产生
课时
一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声音秘密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各小组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3.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4.猜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小组的实验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四)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
1.教师分别击打小鼓。小鼓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它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
2.手摸喉咙发声,感受发声时的现象。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
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小鼓、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活
动
过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1d23aed630b1c59eeb557.png)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声音,谈感受:
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口答。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利用材料,制造声音:
1、利用身体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
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身体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交流。
2、利用实验台上的物品制造声音。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在实施探究之前老师四点建议:
(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蚊子声音、掌声、鸟叫声、知了叫声、电话声等)
学生闭目倾听,迅速说出声音的名称。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小提示:
(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本身有什么变化?
(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的时候,老师也会发出一个声音(击掌三次),当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停止你们的实验好吗?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0 声音的产生》教案 (2).doc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0 声音的产生》教案 (2).doc](https://img.taocdn.com/s3/m/39ae59b76137ee06eef91817.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教师播放录音)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二、自主探究(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
(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
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1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
(两人演示,一人讲解)(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f30c6bd64783e08122be9.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中的第1课。
编写者认识到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天天都有声音和他们相伴。
部分学生会主动对充满好奇的声音世界或想或问,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怎样发出声音?这声音为什么这么难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引路者,带着他们探究关于声音的疑惑。
因此,编写者根据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把本单元作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中安排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关声音问题的答案。
编写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声音的产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三个部分:1、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多种声源,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传递信息,体会声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2、学生制造声音。
发声物体之一——保鲜袋,它是生活中的常见品,学生用它发声时,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强等特点;发声物体之二——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此项活动,人人容易参与,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3、探究声音产生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观察物体发声的状态,再参与探究活动,从中感受物体发声和振动的了解,最后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三、学习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声音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大脑中已存储了许多丰富的声源,但对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模糊的,甚至毫不知情。
因此,要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必须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即:做中学)。
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探究的快乐,构建科学知识。
四、学习环境分析多媒体影视系统展现PPT课件的八种声源:摩托车、雨水、哭啼、竖笛、炮竹、门铃、玻璃、鸟语,它们展现生活之声。
每个学生备好一只食品保鲜袋,用来感受制造声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b44c49ad51f01dc381f166.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研究,就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探究活动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确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程序,并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自行经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桌上材料去进一步充分感知体验“物体不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快乐。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并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材分析:声音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探索声音的奥秘。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研究,就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快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b381c752ea551811a68772.png)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体产生声音的图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听下面的声音……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猜测探究做个游戏:保持安静:把书翻到49页书,打开文具盒,拿出笔,在书的顶端写上自己的名字?谁动就会犯规,谁做到了一点声音没有,请举手。
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犯规了,因为学生动了,要想一点声音也没有就不能动,反过来说就是只要动就会发出声音,下面看老师尺子做实验,翻出声音了吗?不是看他动没有动关键是怎样动。
让你的尺子发出声音,看是怎样动的?学生演示,在一个物体的附近做来回摆动,成这种动叫振动。
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看他是否振动。
由此可以推测《声音是用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结论不是靠一两个试验就的出来,要多几个试验才能证明,介绍器材。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49b06fae7fd5360cba1adbf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六年制)课标剖析关于五年级的先生而言,在实践生活中曾经对声响有了一定的看法。
本课对声响发生缘由的研讨,就是在先生原有看法的基础上,经过探求活动,得出声响发生的缘由。
在探求活动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阅历的发生作出假定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停止探求活动的大致思绪,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复杂的实验器材探求声响发生的条件;能对研讨进程和结果停止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在探求进程中,有乐于观察、擅长发现的愿望,体验协作与交流的乐趣。
课一末尾,首先让先生欣赏各种优美的声响,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形中,让他们自行提出效果,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节课要研讨的效果〝声响终究是怎样发生的〞?效果确立后,让先生自行设计出探求顺序,并引导先生应用桌上的资料,自行阅历探求〝声响是怎样发生的〞进程;然后让先生应用桌上资料去进一步充沛感知体验〝物体不振动,声响也就没有了〞。
实验中人人有义务,人人都参与,充沛调动先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使先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迷信知识,取得探求的快乐。
经过探求活动进程,调动先生自主学习、自动探求的积极性,锻炼先生的实验操作才干和语音表达才干,并激起迷信探求的热情。
教材剖析:声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正由于如此,人类才不时探求声响的微妙。
本课是在先生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从制造声响、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停止探务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停止,让先生阅历了迷信探求的普经进程,从中发现效果,提出效果,并想方法处置效果,从而归结概括出声响发生的缘由。
经过这个活动进程,调动先生自主学习、自动探求的积极性,发生迷信探求的热情。
学情剖析:关于五年级的先生而言,在实践生活中曾经对声响有了一定的看法。
本课对声响发生缘由的研讨,就是在先生原有看法的基础上,经过探求活动,得出声响发生的缘由。
实验中人人有义务,人人都参与,充沛调动先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使先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迷信知识,取得探求的快乐。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2c19decc22bcd127ff0c12.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更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状态。
听声音,辨物体”的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唤醒”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老师边板书,边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1、指导实验:师小结:那么,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在实验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⑴点击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实 验 记 录 表项目要目目 材料 发声方法 我的发现(听、看、摸……) 实验结论尺子声音是 产生的。
橡皮筋音叉队鼓(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物品,示范音叉的使用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ddb70d5bbfd0a795673cb.png)
7. 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能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怎样使物体振动“显性化”,做好实验记录。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梳子、气球、直尺、小黄豆、……教师准备: 大自然美妙声音的课件、双响筒、鼓、音叉、水槽、学具喇叭、电池、导线、水杯、皮筋、泡沫球、小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班内其他同学说一句话,根据声音辨别同学姓名。
2. 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为什么听声音就能猜对是谁呢,看来,声音里肯定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秘密解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秘密。
(板书:声音)3. 感受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静静地听听我们的教室里、教室外有哪些声音?学生真实体验,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发现声音的不同。
(2)生活中你还注意到哪些声音?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课件补充展示:自然界美妙的声音:溪水声、鸟鸣声、风声......2. 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1)学生根据制造声音的活动进行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提炼板书)(2)教师引导思考分析: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3. 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测必须要用实验反复来验证,能不能利用我们的材料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2)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设计。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预设2:物体发声显性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330e73172ded630a1cb688.png)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教学生能观察、比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实验探究
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让你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
2.你让什么物体发出声音?
3.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活动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仔细观察钢尺、橡皮筋、白纸的发声过程。
2.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思考: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验证
活动三: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实验一)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有什么变化?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鼓、音叉、装水的水槽、鼓槌、钢尺、橡皮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明标
一、听音乐,谈话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产生的原因。
2.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并养成细致观察的的习惯和态度。
发声--------振动 不发声--------不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反思
2.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3.说明了什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ea9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0.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质疑、猜想、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
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模式选择
四、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到各种声音,引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让学生大胆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列出可能的原因,如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研究方法,现在你们将分成小组,用这些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原因。
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实验要求。
(板书:实验要求)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展示与分享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都发现了什么?请来
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2)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并补充。
(3)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也学会了一些研究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83c81405ccbff121dd368395.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小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水槽、乒乓球、口琴、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
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1、介绍实验材料(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
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队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03985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5.png)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声音的产生》的教学设计,是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第一节课。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仅仅停留在听觉上,本节课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声音产生的过程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和过程;2.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3.知道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得出初步结论,提高课堂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核心思想本课主要内容是声音的产生过程和原理,核心思想是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步骤及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1.利用音响播放一段爵士乐,并请学生倾听;2.谈及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步骤二:实验1.让学生手拍,试图产生声音;2.将声音传递给扩音机,放大声音,并请一个学生帮忙;3.谈论在这个实验中需要哪些条件,初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步骤三:学习1.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竹笛;2.学习如何发出声音,初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步骤四:应用1.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声波的传播规律;2.通过展示声波的传播特点和在地震预警、医疗诊疗等方面的应用,介绍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步骤五:总结1.要求学生记录下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实验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规律;2.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得出初步结论;3.学生对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有初步认识。
六、教学心得总结本节课采用了实验和探究的方式,通过制作竹笛、手拍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和原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此外,在讲授声波传播规律和应用领域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3d9db0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b.png)
《声音的产生》敦学设计课标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肯定的相识.本课对声音产生绿由的探讨,就是在学生原有相识的基础匕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缘由。
在探究活动中能应用己有的学问和阅历的产生作IK假设性说明,提出自1.i的猜想:能提M 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试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洁的试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住对探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召法.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视察、推长发觉的欲望.体验合作与沟通的乐趣.课一起先,好先让学生观钻各种美丽的声音,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遨.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色课要探讨的问麴“声音原委是怎样产生的”?阿超确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程序,并引导学生利用臬上的材料,自行经验探究“泮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以上材料去进一步充分礴知体脸”物体不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试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岗建科学学问,获得探究的欢乐,通过探究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动性,熬炼学生的试般操作实力和语音表达实力,并激发科学探究的热忱。
教材分析,声音存在于人们的门,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探究声音的奇异。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回历的基础上,从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试验、得出结论的依次进行,让学生羟验了科学探究的•般过程,从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魄,并想方法解决何时,从而典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缘由。
通过这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动性,产牛.科学探究的热忱.学情分析I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肯定的相识。
木课对声音产生绿由的探讨,就是在学生原有相识的荔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缘由。
江粉中人人电•任务,人人椰参加,充分网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骏中构建科学学问•获得探究的欢乐.教学方法:学生白主探究和课件协助教学敦学内容:忏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其次单元7.泮音的产生教学课时:1课时效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学问和四方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说明,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咒活动的大致思跖,设计试裟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沽的试验涔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看法.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视察、招长发觉的欲印,体验合作与沟通的乐理,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点I探咒声音是市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教学魔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由物体发声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解释,提岀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课前准备:
食品保鲜袋、钢皮尺、纸屑、音叉、皮筋、烧杯、水、鼓、水槽、气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出示课题
播放背景音斥。
师:同学们喜欢音圧吗?(生答)
师:你们都会弹奏哪些乐器呢?(让学生多说)
及时给出评价:同学们会的可真不少!接下來我们有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还有任务给大家,请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认真看、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1 .二胡演奏
生1:听到了声音,猜测可能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师:刚刚同学谈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那么摸到的同学又是什么感受呢?让演奏者谈谈自己演奏时身体的感觉。
(让学牛多说)
2.敲鼓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人倒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在敲打鼓面的时候,因为鼓的振动把小人振倒了。
师:你说的真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声音、体验声音,那你们在摸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
咱们谈了这么长时间的声音,那么,对于声音,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呢?(牛提问,声音的大小等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爱动脑思考,这在我们的科学学习中是非常好的习惯。
大家提的问题不少,咱们一个个来研允,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活动
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牛的呢?(同学猜想)
生:摩擦、碰撞、敲打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通过实验利用手边的材料來验证一下吧?
先来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哪些材料吧?气球、橡皮筋、一直尺
请大家思考:1•你能想办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是怎样做到的?2•气球能不能发出声音呢?你又是怎样做到的?3•能否利用你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
生1:用手拉动橡皮筋然后放开,会产生声音。
生2:
师:刚刚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接下来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组汇报。
揭晓原因:各种物体在敲打、碰撞、摩擦等外力作用下发出声音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即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现象,由此可以推想芦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牛的。
师: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实验可以验证咱们的结论。
摸声带实验。
(三)实践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这个
原理来解决问题的呢?
1 •老师这里也有件乐器。
(师演示乐器,通过手使声音降低直至停止)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咱们的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情况吗?
2•教师提问:手指运动,有没有产牛声音呢?为什么我们听不到?
课外拓展:超声波、次声波知识
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1・利用信封中或身边的物品,从中选取你想探究的物体,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2.注意事项:
(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每一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物品名称发生前的状态发生办法发生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