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第5课 书 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书__愤
对应学生用书
P10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
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今尚存九千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著有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词作有《诉衷情》《秋波媚》《卜算子》《钗头凤》等。
本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二岁,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本诗主要写了诗人回忆往事,自伤迟暮, 感慨世事多艰,奸人误国,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透露出诗人矢志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 世事艰——
气如山——怨愤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悲愤塞上长城——镜中衰鬓——郁愤真名世——伯仲间——激愤
早岁 那 知 世事 艰, 中 原 北 望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
气 如山。
楼 船
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船
夜 雪 瓜洲渡, 铁 马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
秋风 大散关。
塞上长城 空 自 许,
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
对镜照看发现自己早两鬓斑白。
《出师表》这一篇文章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是举世闻名,千百年以来谁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对应学生用书P11
一、字音识记
1.塞.上(sài) 2.衰鬓.(bìn)
3.谁堪.(kān) 4.伯.仲(bó)
二、词语释义
1.中原北望气.如山气:豪情壮志
2.铁马
..秋风大散关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3.塞上长城
....空自许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4.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5.千载谁堪伯仲
..间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
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三、名句背诵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应学生用书P11
1.《书愤》一诗的起句与结句好在哪里?
明确: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
从章法上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
结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2.尾联化用诸葛亮的典故,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何不同?
明确:《书愤》中的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借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反衬了诗人至死不悔的北伐之志和报国无门的郁愤,对投降派进行了贬斥。
《蜀相》尾联上承五、六句,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痛惜心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伤。
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明确:(1)义愤。
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
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2)悲愤。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
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3)悲怆中抱有期待。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藏着豪壮的感情。
4.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诗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渡瓜洲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典型,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5.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明确: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中原北望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处、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
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和尾联中分别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对应学生用书P11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一)
——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而李白则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出他对权贵的蔑视和刚烈耿直的精神品格。
(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
借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等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
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
[参考答案]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答抒情手法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
2.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P111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 谮.言(zâ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
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
C.衰鬓.(bìn)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ãnɡ)
D.塞.上(sài) 商榷.(quâ)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
解析:选D A项,“散”应读sǎn;B项,“薄”应读báo;C项,“藉”应读jiâ,“锃”应读zâ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解析:选B B项,“许”,称许,称赞。
3.名句默写。
(1)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中原北望气如山绝知此事要躬行(2)楼船夜雪瓜洲渡王师北定中原日(3)镜中衰鬓已先斑深巷明朝卖杏花(4)出师一表真名世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为由船只连成的浮桥。
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雄伟壮观。
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
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
(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
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
“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
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
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
三、语言表达
5.阅读下面表格,完成题目。
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单选)
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浏览新闻搜索
38.6% 35.7% 14.1% 11.6%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多选)
影响视力产生铃声幻听现实交流能力差思考能力差
47.1% 36.8% 45.7% 41.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表格主要说明了手机除了通讯外的其他用途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
从“上网聊天玩游戏”及“看小说、听歌”等可以看出,手机的其他用途主要是娱乐。
从“影响视力”“产生铃声幻听”“现实交流能力差”“思考能力差”等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对身体而且对心理都有影响。
参考答案:①娱乐已成为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功能。
②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
6.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
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