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表达自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民表达自由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要]表达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民主政治的构成要素和基础。作为宪法自由权的表达自由指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而不受任何他人或组织干涉、限制或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 :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结社自由和游行、示威自由。本文拟从司法实践来探讨表达自由的发展、类型及其作为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理论,分析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并提出为保证公民表达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

[关键词]表达自由;基本权利;公民;政治自由

2004年我国将人权纳入《宪法》,使中国人权发展取得标志性进步。而表达自由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尽管《宪法》第35条给予最高的法律保护,可目前我国公民表达自由发展进程仍十分缓慢,受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之下,表达自由比其他自由更加重要。表达自由是其他权利的基础或源泉,其他的权利和自由更需要借助于表达自由来实现并不断完善。

一、公民表达自由概述

(一)公民表达自由的称谓

公民表达自由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这一事实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但其称谓可谓是歧见纷纷。规定公民表达方面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对其称谓包括:言论自由(俄国、德国等19国);表达思想自由(意大利、巴拿马等13国);言论和出版自由(中国、美国等9国)以及其他。就统计表明,使用最多的称谓是言论自由,但很多其他的称谓都带有“表达”二字。即便不带“表达”二字,也多含有表达的意思,如发表、传播等。表达自由或表达……的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及国际人权文件最为常用的术语或称谓。同时,《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将言论解释为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而将表达解释为表示(思想、感情),足以囊括言论、出版、新闻、表演等各种表现形式,也能涵盖意见、思想、观点、主张、看法、信念等表达的内容。即言论自由的意义狭窄,不足以包括意见自由的全部。英文freedom of expression一词的中译就是表达自由。故在此笔者将其称为表达自由。

(二)表达自由的内涵

表达自由的涵义,可谓林林总总,繁杂多样。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辞典》认为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是指,由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保护的权利:包括宗教、言论和出版自由。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言论和表述自由(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是指公民在任何问题上均有以口头、书面、出版、广播或其他方法发表意见或看法的自由。这一自由权受到了尊重他人利益

之要求的限制,而他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诽谤法等法规加以保证的。而我国学者王世杰、钱端升认为,所谓意见自由,只是表示意见的自由。笔者看来,认识公民表达,具体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体或方式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性状态。这一概念从表达自由的主体、法律地位、表达的内容、表达方式来解析了表达自由的内涵。

关于其媒介和方式,涉及到美国人所称的“象征性言论”和“附加言论”。在实践中,美国将言论或表达分成三种:纯粹言论、象征性言论、附加言论。所谓纯粹言论是指口语、文字、图画、音像、肢体语言等纯粹用于表达、展现思想、技艺等不与外界或他人直接发生物理学意义上的冲突的形式、手段。按照美国各级法院、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解释,纯粹言论受到最高程度的保护。但此言论并非毫无限制。当某些言论接近行动时就要受到惩罚,如煽动具体暴力言论、挑战性言论。所谓“象征性言论”是指所有目的在于表达、沟通或传播思想、意见等观念性质的因素的行为。“‘象征性言论’包括非语言的但有交流作用的行为”,如焚烧征兵卡①、焚烧国旗②等。在1986

① 1966年3月31日上午,大卫·保罗·奥布莱恩及三个同伴在北波士顿法院的门前当众焚烧了他们的义务兵役登记证书。大量群众,包括几个FBI官员目睹了整个事件。之后,奥布莱恩立即声明他焚烧证书是处于信仰,并且知道他的行为是违反了联邦法律。随后其被控有罪,他向陪审团陈述道,他当众焚烧证书是为了向他人宣传反战思想。

② 1984年,美国共和党在达拉斯开共和党全国大会,詹森等100人由于对里根当局的政策不满,在达拉斯大街上游行并高呼政治口号。当示威者来到市政厅门前时,詹森接过一面美国国旗,使之浸上煤油并开始焚烧。示威者一边焚烧,一边欢呼歌唱:“美国-红、白、蓝,我们对你吐痰。”在示威者散去后,一位旁观者收集了国旗的残体,并把它埋葬在自家后院,几名目击者在审判中证实了,他们受到严重冒犯,但没有人受到人身伤害或威胁。此后,詹森因焚烧国旗而违反了德克萨斯州的有关法律,并认为惩罚损坏国旗的州法违反了第一修正案。而联邦最高法院以5:4判决推翻了这一判决,这样詹森的行为终于被判无罪。

年的联邦政府诉奥布莱恩一案的判决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指出:“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只要一个人想表达他的思想,任何不着边际的行为就都可以称作‘言论’。”①在美国,并非任何象征性言论都受法律保护,在一定情况下,该言论受到限制。受保护程度次于纯粹言论。而附加言论即语言加行动。它是指在设置纠察线、游行、示威时,言论混合着行动的情况。美国一学者解释它是在没有交流作用的行为环境中的语言表达形式。该言论受最低的保护,即其受到“时间、地点、方式”原则的限制。

在我国,所谓象征性言论是以一定的行为表达意思,这些行为很可能要同一些法律保护的利益发生“价值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象征性言论加于限制甚至惩罚(用焚烧国旗的行为表示抗议,是国旗法所不允许的)。②至于附加言论同样如此。

(三)我国《宪法》中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被统称为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自己思想、意见、观点而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自由。表达自由的形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行为表达;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在我国,由于表达自由在宪法中的位置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邻,刑法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中也包括表达自由,因而我国学者把表达自由纳入了政治自由的范围。但笔者认为,表达自由作为公民发表自己的见解、与

①《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汇编》,第391卷,第367页.

②在我国,国旗的制定、升降、洗涤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更不用说焚烧国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