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我国大致将高等教育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又有两种分法。一种按学科设置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另一种按学科设置的类别进行分类,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再加上高职高专类。
第二,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
第三,按隶属关系或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部委属、省(直辖市)属,现在又增加了地区级的院校。
第四,按主要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立、公立、私立、民办。
第五,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一般等大学。
第六,按建校的时间进行分类,有“老校”、“新建院校”。
第七,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分为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
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
(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
(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三),最主要的是将我们的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第二.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三)高等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第三.高等教育多样化
(一)体制多样化
(二)类型多样化
一是层次多样化。既要有少量的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还要有一部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教学型大学,更多的高校应该主动面向市场,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形式多样化。
(三)标准多样化
第四.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五.高等教育终身化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分析三条)
第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我国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同时,我国还应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积极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同时,我国还将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第二.加大经费投入,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投入不足造成的,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又是教育投入不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的目标,但是十几年过去了。“4%”的目标一直没有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为了实现“4%”的目标,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同时完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和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为了提高经费分配的科学性,我国将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为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我国应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
第三.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建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改革是教育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高等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合理设置和调整高等学校及学科、专业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