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阶层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 划分,或存在于阶级内部,或与阶级相 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
社会经济地位
(三)、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 性
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指个人的社会地位 通常不是惟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 位。指个人社会属性的复合性。
表现形式: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
的多重性
素质(潜在)地位
三、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 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 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特征是 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2、阶级产生的条件
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
有成为可能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发展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 经常具有敌对性,发展到阶级斗争,以 至于促进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现象最终将随着私有制的铲除,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消亡
展研究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
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2年1月版)
一、概念
•社会分层——是人们在社会结 构中的高低不同的等级排列。它 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社会 声望或社会地位方面的不平等, 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地位结构。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
(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有许多自然差 别同社会差别有较强的联系,且稳定和 持久
完整地把握社会的宏观结构及其 运行状态,除了要考察群体、组织等 社会单位以及由它们之间关系构成的 横向结构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由阶 级、阶层等不同社会层次及其关系构 成的纵向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社会分层 和社会流动的概念, 掌握主要的分层理论,
了解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掌握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原因。
另有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 异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 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农村每千人口,平 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而城市的平均数字,约为 3.5张;农村每千人口,只拥有一名卫生技术人 员,城市则在5名以上;农村人口医疗保险覆盖 率只有9.58%,城市则为42.09%。
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 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 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不平等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原因
人类需求具有不断发展的潜能,一 切有价值的供给经常处于相对稀缺 状态
人类需求具有社会性,稀缺价值 (权威、声望等)是对社会群体的 关系状态而言的
五、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2、城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 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白领层、中 上层提出了明确的权利要求。
3、残存的户籍身份利益所引发的 矛盾有所激化 。
事件:一妇女在长沙公 交车上摔倒后死亡,法 院一审判赔20余万,二 审判赔8万
改判原因:死者为 农业户口,应参照农村 居民标准,而一审是按 照城市居民标准核算的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 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特点 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社会冲突 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强调社会协调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基本内容
1、阶级的涵义 阶级——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
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 集团的劳动。
社会分化的后果
1、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2、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
四、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阶级、阶层——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 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 上的人群。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概念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三、社会分化及类型 四、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五、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陆学艺
出生日期:1933年8月 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 农村发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我国 阶级阶层状况和社会流动的分类及原因,
其中难点是社会分层的理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社会分层 身份制 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韦伯分层理论的主要观点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有哪些影响? 区别社会流动的不同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身份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 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干部级别 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 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 工作单位所有制等等作为社会屏蔽的 基本指标,对于社会群体进行区分。
身份制的解体
中国自1979年奉行改革开放政策以 后,身份制开始出现了解体的迹象, 身份分层的地位下降,经济分层的 地位上升
变迁特点
农民开始突破了户籍身份的限制 “官本位制”有所变化 “档案身份”已被突破 取代传统的先天身份指标,人们通过后
天努力获得的文凭、学历、技术证书等 作为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产权的“排它”作用将更为突出
身份制变迁激发的社会矛盾
1、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更为扩大。
以受教育为例,2000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比城市平均水 平少3年;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农业从业人员最低;2000年,全国3/4以上的文 盲、半文盲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 家级贫困县。
(二)、社会地位
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地位性质、地位间关系以及多重地位的 复合性决定的。社会地位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是分层研究依据的 最重要分类标准以及研究出发点
(二)、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 围Fra Baidu bibliotek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地位分为正式社会地位(职业) 非正式社会地位(个性类型、道德素质)
阶层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 划分,或存在于阶级内部,或与阶级相 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
社会经济地位
(三)、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 性
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指个人的社会地位 通常不是惟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 位。指个人社会属性的复合性。
表现形式: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
的多重性
素质(潜在)地位
三、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 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 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特征是 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2、阶级产生的条件
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
有成为可能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发展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 经常具有敌对性,发展到阶级斗争,以 至于促进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现象最终将随着私有制的铲除,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消亡
展研究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
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2年1月版)
一、概念
•社会分层——是人们在社会结 构中的高低不同的等级排列。它 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社会 声望或社会地位方面的不平等, 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地位结构。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
(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有许多自然差 别同社会差别有较强的联系,且稳定和 持久
完整地把握社会的宏观结构及其 运行状态,除了要考察群体、组织等 社会单位以及由它们之间关系构成的 横向结构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由阶 级、阶层等不同社会层次及其关系构 成的纵向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社会分层 和社会流动的概念, 掌握主要的分层理论,
了解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掌握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原因。
另有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 异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 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农村每千人口,平 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而城市的平均数字,约为 3.5张;农村每千人口,只拥有一名卫生技术人 员,城市则在5名以上;农村人口医疗保险覆盖 率只有9.58%,城市则为42.09%。
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 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 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不平等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原因
人类需求具有不断发展的潜能,一 切有价值的供给经常处于相对稀缺 状态
人类需求具有社会性,稀缺价值 (权威、声望等)是对社会群体的 关系状态而言的
五、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2、城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 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白领层、中 上层提出了明确的权利要求。
3、残存的户籍身份利益所引发的 矛盾有所激化 。
事件:一妇女在长沙公 交车上摔倒后死亡,法 院一审判赔20余万,二 审判赔8万
改判原因:死者为 农业户口,应参照农村 居民标准,而一审是按 照城市居民标准核算的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 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特点 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社会冲突 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强调社会协调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基本内容
1、阶级的涵义 阶级——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
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 集团的劳动。
社会分化的后果
1、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2、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
四、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阶级、阶层——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 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 上的人群。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概念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三、社会分化及类型 四、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五、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陆学艺
出生日期:1933年8月 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 农村发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我国 阶级阶层状况和社会流动的分类及原因,
其中难点是社会分层的理论
思考题
名词解释:社会分层 身份制 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韦伯分层理论的主要观点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有哪些影响? 区别社会流动的不同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身份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 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干部级别 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 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 工作单位所有制等等作为社会屏蔽的 基本指标,对于社会群体进行区分。
身份制的解体
中国自1979年奉行改革开放政策以 后,身份制开始出现了解体的迹象, 身份分层的地位下降,经济分层的 地位上升
变迁特点
农民开始突破了户籍身份的限制 “官本位制”有所变化 “档案身份”已被突破 取代传统的先天身份指标,人们通过后
天努力获得的文凭、学历、技术证书等 作为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产权的“排它”作用将更为突出
身份制变迁激发的社会矛盾
1、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更为扩大。
以受教育为例,2000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比城市平均水 平少3年;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农业从业人员最低;2000年,全国3/4以上的文 盲、半文盲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 家级贫困县。
(二)、社会地位
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地位性质、地位间关系以及多重地位的 复合性决定的。社会地位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是分层研究依据的 最重要分类标准以及研究出发点
(二)、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 围Fra Baidu bibliotek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地位分为正式社会地位(职业) 非正式社会地位(个性类型、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