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社会下电视文化的责任

【摘要】电视产业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种不可置疑的文化现象。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下,电视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电视文化的人文、社会责任以及电视文化娱乐性等方面探析当今消费社会下电视文化的责任。

【关键词】电视文化人文精神娱乐化

一,电视传播应始终贯穿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中国,在把市场经济模式引入新闻产业过程中,市场导向唯一化,强调新闻生产的物化特征而淡化它的社会文化本质的现象日趋严重。在今天的新闻界,对人文精神的漠视突出表现为技术崇拜。一些广播电视工作者认为编辑技巧决定一切,而对内容的选择以及自身知识的修养、业务训练却不予重视。

针对当前中国电视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电视文化建设中应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是抓净化荧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媒体环境

当前,父母、教师最关心的的恐怕是电视媒介的消极影响,如渲染高消费、暴力倾向、色情镜头、过于成人化,等等。从青少年观众的收视时间来看,与观众总体的相差不大,从收视内容看,几乎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节目。因此,当我们听到孩子们学者电视广告中的语言,模仿者电视剧中的人物语言和行为,对待同学、老师和家长,我们不得不感叹电视的影响之大。可以说,电视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教育载体,而这种教育载体与传统的教育载体的不同之处在于青少年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现代传媒把社会变成了啊“没有围墙的学校”。以前没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资源,只能在家听爸爸妈妈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一个老师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终身。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阅读的或者认识客观事物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影像时代,电视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如何通过电视发挥这种媒介的积极作用是电视文化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是关注农民、农民工以及其它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电视文化在贯彻“三贴近”上已取得一些成效。除了《南京零距离》之外,深圳电视台的纪实频道迅速崛起。这一频道立足本土资讯,关注百姓生活;传递快速有效、真实可靠的城市资讯;以软新闻的方式关注民生。与此同时,湖南卫视推出的《背后的故事》荣登“2013年度最佳谈话栏目”,该节目并不以娱乐为噱头,而以深刻与大气引人关注,年度中国电视节目榜评选主办方《新周刊》给出的评价:“《背后的故事》的出现代表了电视品质的一种提升方向:人性化的新闻内幕、故事化的情感内幕、围炉夜话式的纪录片,”为什么这些节目能得到这么好的反响,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就是:电视节目说出了“人话”多了一些平实的“人味”,即人文关怀。

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文化应担当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大责任

“电视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扩张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现实。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凭借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文化产品,而这些文化产品确切的来说应该是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文化正面临着“美国化”的危险。

文化基因库的建立不是以个体,而是以文化人群为单位。因此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全息”程度最高的工具,电视在建立文化基因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

势。集视、听于一体的电视手段,对现实环境信息的纪录具有最大量和最逼真的特点,比报刊、书籍、广播的记录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感知习惯,因而其传播规模与效益均居当今媒体之首。曾有人将电视比喻如核能量,其威力既可造福文化,亦可毁灭文化;福兮祸兮,惟视这柄双刃利剑如何使用,惟赖电视人的良知与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库能否得以保存,亟待电视的主动介入。另外,电视的产生,是文化口传时代人类认知交流方式的变化再现。电视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特征,加上其口传文化无法比拟的传播效率,使人类继文字印刷和广播时代之后,重新获得生动直观的全息交流与认知的可能。因此,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方面,电视媒体具有最充分的适应性,具有潜力无穷的工具价值。广州电视台拍摄《百家姓·寻根问祖》、《两岸同根》、《说名道姓》,以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辅衍成长达280集的煌煌巨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即是以求是、求知、求实和精雕细琢的态度,费时4~5年行程数万里而取得的硕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题材电视节目大有可为的证明。北京电视台的《民歌魂》,以及对楼兰古国历史解读的系列专题、揭示藏族文化的系列专题等,也正在证明这一点。这些节目将成为用电视之笔书写的文献,将为中国人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全息生动的文化读本,将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不间断发展的动力,将带动电视题材之“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中国电视正在开始、并终将尽到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应尽的责任。

三,电视文化应该着力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关注人的精神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电视节目要有深度和审美品位,就不能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娱乐上。

如今,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电视媒体逐渐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是世界性的。①而现如今,娱乐作为一种元素,已经在中国电视界占据了绝对的霸权。娱乐化本来是一个中性词,然而,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恶俗化,娱乐性节目的粗俗化,电视剧节目的戏说风,明星类节目的窥视话俨然成为电视频道高收视率的“必备菜肴”,逐渐的,电视节目娱乐化便和电视节目低俗化之间有了说不清楚的暧昧关系。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过渡,其拥有的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作为一种主流媒体,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所带来的对受众无论是在道德观、价值观上的误区,还是在人生观、社会观上的错误引导都将对受众产生无法想象的影响,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指的不仅仅只是娱乐节目,更有许多并不该娱乐的节目也开始贴上了娱乐的标签,一些本该严肃认真、客观真实的新闻节目也渐渐的将娱乐当成了主题。当然,我们不能抹杀一些新闻节目改装带来的效益,例如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在早上这一轻松快乐的时光以聊天的形式播报一些娱乐、趣味新闻,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乐趣,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但我们都知道,新闻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要素,所以保证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严肃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当新闻节目为了娱乐而抛弃这些本质的时候,娱乐化便成为了导致新闻失实、低俗恶搞的罪魁祸首。例如前几年在东方卫视推出的《东方夜谭》,也是以一种脱口秀的方式亮相,这种纯娱乐的脱口秀,主持人播报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发笑。这个以“取乐”为首要目的的节目,引起了不小争议。它严重的将硬新闻“软包装”,甚至背离了新闻的原本真实性、严肃性,也扭曲了“娱乐化新闻”的概念,把娱乐化新闻几乎做成了“娱乐新闻”,一味只考虑收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