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苏轼与辛弃疾古诗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苏轼、辛弃疾怀古诗的异同
摘要: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属豪放派,但又具有不同风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它们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本文以此来比较二人的异同。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怀古,豪放派,异同
一.同属豪放派怀古诗但有异同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他们的词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苏轼为豪放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弃疾把豪放词推向高峰。丰富了宋词的语言和表现力;他们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博大的胸襟、奔放的情感、真挚的情怀,开创了豪放一派,奠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细细品来,二人的豪放还是存在差异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上片即景写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三句写出了声势浩大的长江,大浪滚滚,向东流去,卷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人物,他们象滚滚东流大浪,一去不复返了。作品开头,便把大江和古代英雄合写,把沉郁的心情与豪迈的气概融为一体,使全词笼罩了一层豪迈激荡之气,沉郁愤懑之情。江山人物合叙,更显风格雄浑、苍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承上启下,呼应开端,又勾起下片。上片重写江山;下片则紧承“豪杰”二字重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是用以突出周瑜少年英俊,使这个英气勃勃的青年将领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周瑜的英雄气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最后一句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洒脱情怀,复归于沉静,旷远;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气度。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写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而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这两首词中,都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同时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二人虽同为“豪放”的风格,但苏词之放,表现为超逸放旷,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而辛词之放,则表现为悲壮而激昂,雄奇而沉郁的个性。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
二.时代背景
苏轼生活于“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也相对繁荣,这给苏轼对人生、生活充满了信心。由于生活于较和平的年代,所以他的词更多的是个人的
内心体验。但辛弃疾却承载着更多的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辛弃疾生活于南宋,当时金兵入侵,朝廷屈膝投降。国破家亡,美丽河山不再。词人面对被百般蹂躏的国土和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毅然冲锋陷阵,欲将一腔热血洒于抗敌战场,但是他却被投闲置散,从未委以重任,他的文韬武略与伟大抱负均未得发挥施展。因而在辛词中,让人感受到的是词人想要力挽狂澜,渴望恢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和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所以,相较于苏词而言,辛词具有更庄严、更凝重的色彩,形成辛词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独特风格。
三.个人经历
苏辛二人的均仕途遭遇极大的挫败和坎坷。
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正是由于这种大起大落,使苏轼看透了人生,成全了他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辛弃疾一度戎马,却被闲置,江西湖北、辗转“安抚”,两度落职,两度复归。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恢复祖国的豪情壮志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
苏辛二人的不同处世人生态度,形成了苏词超迈旷达,辛词沉郁豪壮的两种豪放词风。
四.总结
两首怀古词均为豪放派的典型代表,因为其各自的特点和魅力,使豪放派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永放光彩,更加绚丽夺目,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