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和疟原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 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而毫 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 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 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 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 平滑,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2.必须自然干燥,不可太阳晒或火烧, 血膜不干时不易倾斜。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一个细胞内 有2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 环较粗大;核1个;2个核 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 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 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纤 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小于正常红细胞 8~26个,常为8~18个,排列不规则 黑褐色团块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常排列如菊 花状 深褐色,常聚集中央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排列不规则 棕黄色,常聚集中央或一侧
雌 配 子 体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形态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 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吉氏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 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小滋养体(环状体) 大滋养体期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 按蚊(终宿主)做宿主。 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 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和按蚊。 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脏和血液中的红细胞 内,在蚊体内寄生于蚊胃,最后聚集于唾液腺。 在人体内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称红细胞外期(红 外期),后寄生在红细胞内,称红细胞内期(红 内期)。 在红细胞内有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和配殖体。
红细胞外期
按蚊吸人血时,子孢子(疟原虫的感染阶 段)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 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在肝细胞内营养→ 形成红细胞外期滋养体→核开始分裂形成 裂殖体→成熟裂殖体含有很多个裂殖子→ 最后肝细胞被胀破,裂殖子散出,一部分 被吞噬细胞吞噬。其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内期
(四)配子体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部分裂 殖子进入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 雌配子体(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小配子体)。 这两种配子体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虫体较大,有1 个细胞核,细胞质内有均匀散在的疟色素。大配 子体的细胞质呈深蓝色,核较致密,偏于一边。 小配子体的细胞质呈浅蓝色,核较疏松,多位于 中央。
(三)裂殖体 大滋养体继续长大,外形不规则或逐渐变圆,核 开始分裂。当核分裂为2~10个团块时,疟色素分 布不均匀,为裂殖体前期。细胞核分裂成为 12~24个时,细胞质也随之分裂。每1小核被一团 细胞质包裹起来,形成裂殖子,此时为成熟裂殖 体。 成熟的裂殖体有12~24个椭圆形的裂殖子,疟色 素聚集成块状,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厚血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4.5微 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臵的 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 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均 匀,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厚血膜的厚度以油镜视野内可见5-10个白细胞为 宜。
正常 正常或稍紫 茂氏点红色,粗大,数少
正常或缩小 正常 齐氏点淡紫色,微细
正常或稍胀大. 卵圆形或边缘呈伞矢状。 褪色 薛氏点出现较早,粗大,数多.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较大,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 1个 较厚 无
较小,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6。 1或2个 纤细 无
中等 1个 较粗厚 偶见细小褐色颗粒
茂氏点;粗大,红色,数少。(恶性疟疟 原虫) 齐氏点;淡紫色,微细。(三日疟原虫) 薛氏点,出的较早,粗大,数多。(多见 卵形疟原虫) 薛氏点;稍晚,细小,数多。(多见间日 疟原虫)
恶性疟环状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 数目较多,鲜红色薛 氏小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 分布不均匀。
配制不同pH缓冲溶液的用量表
pH
6.6 6.8
溶液1用量(ml) 溶液2用量(ml) 稀释成的总ml数
37 49
63 51
1000 1000
7.0
7.2 7.4
63
73 81
37
27 19
1000
1000 1000
第三节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薄血膜是常用的血涂片方法之 一,是借推片推血液薄薄地涂在载 玻片上,使每个血细胞平铺于玻片 上,称薄血膜。薄血膜涂制均匀时 血液干燥快,疟原虫着色良好,结 构清晰,便于观察形态和鉴别虫种。
配子体
8~26
12~24
6~12
6~12
新月/腊肠形
圆形
圆形
圆形
蚊内发育天数 (27℃)
10
8~9
12~14
14~15
薄血膜中4种疟原虫形态鉴别(吉氏染色)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被 寄 生 红 细 胞
环 状 体
大小 形状 颜色 斑点
胀大 褪色 薛氏点出现稍晚,红色,细 小数多
取血部位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无名 指,婴儿可用足后根。通常在耳垂取血 (现场取血建议用大头针采血,一人一针, 避免血传疾病)。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 血部位(冬季用手捻动耳垂使其充血后再 行消毒),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 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 耳垂下端1-2毫米,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 用右手中指轻轻向挤压出血。
(二)大滋养体(阿米巴样体) 有环状体发育而来。疟原虫进入红细胞,以血红 蛋白为营养,虫体逐渐长大。核呈显著紫红色, 细胞质增多,可伸出伪足,活时可做阿米巴养活 动,故又称阿米巴样体。此时在细胞质内开始出 现棕黄色细丝状的疟色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 物)。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并出现红色小点, 称薛氏小点。红细胞明显胀大是鉴别间日疟原虫 的依据之一。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少见; 另二种极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病例。
生活史
四种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主要生物特性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9 48
三日疟原虫 14~15 72
红外期发育天数 裂体增殖周期(h)
5 36~48
8 48
红细胞胀大
红细胞斑点 疟色素
无
茂氏点(粗大) 黄褐色
明显胀大
薛氏点(晚细小) 棕黄色
略胀大
无
薛氏点(早粗大) 齐氏点(微细) 棕黄色 深褐色
红内期裂殖子数 (个)
较小 1个 带状,空泡不显著 深褐色,粗大,沿边缘分布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空泡消失 深褐色,分布不匀
较小 1个 圆形,空泡不显著 棕黄色,较粗大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或卵园形,空泡消失 棕黄色,分布不匀
成熟 裂 殖 体
大小 裂殖子 疟色素
大于正常红细胞 12~24个,常为16~18个,排列 不规则 黄褐色,常聚集一侧
中等 1个 较粗厚 无
大 滋 养 体
未成 熟裂 殖 体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较大 1个 阿米巴样,常含空泡 黄褐色,细小,杆状,散在分 布
较大 2个以上 圆形或不规则,空泡消失 黄褐色,分布不匀
较小 1 和2 个 圆形,空泡不显著 金黄色,细小,结成团块后,呈黑褐色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空泡消失 黑褐色,团块状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棕黄色, 散在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棕黄色, 散在
雄 配 子 体
第二节
镜检技术
疟原虫镜检技术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技术发展迅猛,但是
确诊疟疾的“金标准”仍然是血液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唯一可鉴别4种疟原虫的方法。
一个红细胞内感染多个间日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恶疟
黄-大滋养体 蓝-未成熟 裂殖体, 红-成熟裂殖体
恶性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较大 新月形,两端尖锐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中央 深蓝色 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 较大 腊肠形,两端钝园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或淡红色 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深褐色,均匀散在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深褐色,均匀散在
血膜的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臵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涂在 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 片分为 6 等分,第 1 、 2 格 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 膜涂在第 3 格中央, 薄血 膜涂在第 4 格前缘至第 6 格 中部。涂厚、作为标本的 血片每张 玻片薄血 膜各 1 个;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 每片 1 人,涂 2 个厚血膜 1 个薄血膜,以查防血膜脱 落而影响检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 /3;环较粗大;核 1个;2个核和一个 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
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 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 状体的常见
恶性疟环状体
恶性疟环状体
恶性疟茂氏点
间日疟环状体
红细胞的斑点
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片位臵
厚薄血膜的标准
厚血膜血量 适宜,不宜过多 或过少
薄血膜平 整,无皱折和空 泡.红细胞单层 排列
试剂的配制
吉氏染液:吉氏粉5g,甘油250ml(研磨) 甲醇250ml。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 三天后就可使用。 缓冲液:(1)无水磷酸氢二钠9.5g加蒸馏水 1000ml。 (2)磷酸二氢钾9.07g,加蒸馏水1000ml (最好PH7.0-7.2)
常规血涂片法
由于具有操作简便、敏感、价廉和
可鉴别虫种等优点,广泛用于疟疾的病原学诊断。 薄、厚血膜涂片检查仍被认为是不可代替的是疟 疾诊断的金标准。
免疫学诊断
常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 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试验等。
以上试验仅作辅助诊断。
血片制作
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 膜状,称薄血膜; 一种是血液涂成圆 盘,称厚血膜。 薄血膜上的血细胞 要求平辅在玻片上 面。
薄血膜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 2张,1张平臵在桌上, 以左手拇指,食指夹持载玻片两端(手指切勿接 触玻片表面),用另一张边缘平滑(最好为磨口 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 从取血部分取约 1-1.5 微升的血量(相当于 1/4 火 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臵的载玻片接触,并形 成 25-30 度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 2 厘米长度 时,均匀而迅速地轻轻向左推出(约2.5厘米长)。
疟疾
第一节
疟原虫
疟疾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 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 “打摆子”、“发疟子”等。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 和出汗。 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寄生虫病之一,对 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 华中,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病例较多。 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 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基本过程:环状体(小滋养体) →大滋养 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 子(后代)→健康红细胞 ,一部分裂殖子 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 配子体。
小滋养体(环状体) 是疟原虫刚侵入红细胞的时期。细胞质 淡蓝色,呈环状,疟原虫的中央为一空泡, 细胞核为紫红色小点,位于细胞质的一边。 整个疟原虫形状很像一个指环,故称环状 体。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 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而毫 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 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 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 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 平滑,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2.必须自然干燥,不可太阳晒或火烧, 血膜不干时不易倾斜。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一个细胞内 有2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 环较粗大;核1个;2个核 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 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 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纤 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小于正常红细胞 8~26个,常为8~18个,排列不规则 黑褐色团块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常排列如菊 花状 深褐色,常聚集中央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排列不规则 棕黄色,常聚集中央或一侧
雌 配 子 体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形态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 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吉氏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 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小滋养体(环状体) 大滋养体期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 按蚊(终宿主)做宿主。 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 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和按蚊。 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脏和血液中的红细胞 内,在蚊体内寄生于蚊胃,最后聚集于唾液腺。 在人体内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称红细胞外期(红 外期),后寄生在红细胞内,称红细胞内期(红 内期)。 在红细胞内有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和配殖体。
红细胞外期
按蚊吸人血时,子孢子(疟原虫的感染阶 段)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 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在肝细胞内营养→ 形成红细胞外期滋养体→核开始分裂形成 裂殖体→成熟裂殖体含有很多个裂殖子→ 最后肝细胞被胀破,裂殖子散出,一部分 被吞噬细胞吞噬。其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内期
(四)配子体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部分裂 殖子进入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 雌配子体(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小配子体)。 这两种配子体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虫体较大,有1 个细胞核,细胞质内有均匀散在的疟色素。大配 子体的细胞质呈深蓝色,核较致密,偏于一边。 小配子体的细胞质呈浅蓝色,核较疏松,多位于 中央。
(三)裂殖体 大滋养体继续长大,外形不规则或逐渐变圆,核 开始分裂。当核分裂为2~10个团块时,疟色素分 布不均匀,为裂殖体前期。细胞核分裂成为 12~24个时,细胞质也随之分裂。每1小核被一团 细胞质包裹起来,形成裂殖子,此时为成熟裂殖 体。 成熟的裂殖体有12~24个椭圆形的裂殖子,疟色 素聚集成块状,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厚血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4.5微 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臵的 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 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均 匀,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厚血膜的厚度以油镜视野内可见5-10个白细胞为 宜。
正常 正常或稍紫 茂氏点红色,粗大,数少
正常或缩小 正常 齐氏点淡紫色,微细
正常或稍胀大. 卵圆形或边缘呈伞矢状。 褪色 薛氏点出现较早,粗大,数多.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较大,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 1个 较厚 无
较小,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6。 1或2个 纤细 无
中等 1个 较粗厚 偶见细小褐色颗粒
茂氏点;粗大,红色,数少。(恶性疟疟 原虫) 齐氏点;淡紫色,微细。(三日疟原虫) 薛氏点,出的较早,粗大,数多。(多见 卵形疟原虫) 薛氏点;稍晚,细小,数多。(多见间日 疟原虫)
恶性疟环状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 数目较多,鲜红色薛 氏小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 分布不均匀。
配制不同pH缓冲溶液的用量表
pH
6.6 6.8
溶液1用量(ml) 溶液2用量(ml) 稀释成的总ml数
37 49
63 51
1000 1000
7.0
7.2 7.4
63
73 81
37
27 19
1000
1000 1000
第三节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薄血膜是常用的血涂片方法之 一,是借推片推血液薄薄地涂在载 玻片上,使每个血细胞平铺于玻片 上,称薄血膜。薄血膜涂制均匀时 血液干燥快,疟原虫着色良好,结 构清晰,便于观察形态和鉴别虫种。
配子体
8~26
12~24
6~12
6~12
新月/腊肠形
圆形
圆形
圆形
蚊内发育天数 (27℃)
10
8~9
12~14
14~15
薄血膜中4种疟原虫形态鉴别(吉氏染色)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被 寄 生 红 细 胞
环 状 体
大小 形状 颜色 斑点
胀大 褪色 薛氏点出现稍晚,红色,细 小数多
取血部位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无名 指,婴儿可用足后根。通常在耳垂取血 (现场取血建议用大头针采血,一人一针, 避免血传疾病)。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 血部位(冬季用手捻动耳垂使其充血后再 行消毒),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 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 耳垂下端1-2毫米,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 用右手中指轻轻向挤压出血。
(二)大滋养体(阿米巴样体) 有环状体发育而来。疟原虫进入红细胞,以血红 蛋白为营养,虫体逐渐长大。核呈显著紫红色, 细胞质增多,可伸出伪足,活时可做阿米巴养活 动,故又称阿米巴样体。此时在细胞质内开始出 现棕黄色细丝状的疟色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 物)。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并出现红色小点, 称薛氏小点。红细胞明显胀大是鉴别间日疟原虫 的依据之一。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少见; 另二种极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病例。
生活史
四种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主要生物特性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9 48
三日疟原虫 14~15 72
红外期发育天数 裂体增殖周期(h)
5 36~48
8 48
红细胞胀大
红细胞斑点 疟色素
无
茂氏点(粗大) 黄褐色
明显胀大
薛氏点(晚细小) 棕黄色
略胀大
无
薛氏点(早粗大) 齐氏点(微细) 棕黄色 深褐色
红内期裂殖子数 (个)
较小 1个 带状,空泡不显著 深褐色,粗大,沿边缘分布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空泡消失 深褐色,分布不匀
较小 1个 圆形,空泡不显著 棕黄色,较粗大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或卵园形,空泡消失 棕黄色,分布不匀
成熟 裂 殖 体
大小 裂殖子 疟色素
大于正常红细胞 12~24个,常为16~18个,排列 不规则 黄褐色,常聚集一侧
中等 1个 较粗厚 无
大 滋 养 体
未成 熟裂 殖 体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较大 1个 阿米巴样,常含空泡 黄褐色,细小,杆状,散在分 布
较大 2个以上 圆形或不规则,空泡消失 黄褐色,分布不匀
较小 1 和2 个 圆形,空泡不显著 金黄色,细小,结成团块后,呈黑褐色
较小 2个以上 圆形,空泡消失 黑褐色,团块状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棕黄色, 散在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棕黄色, 散在
雄 配 子 体
第二节
镜检技术
疟原虫镜检技术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技术发展迅猛,但是
确诊疟疾的“金标准”仍然是血液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唯一可鉴别4种疟原虫的方法。
一个红细胞内感染多个间日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恶疟
黄-大滋养体 蓝-未成熟 裂殖体, 红-成熟裂殖体
恶性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
较大 新月形,两端尖锐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中央 深蓝色 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 较大 腊肠形,两端钝园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或淡红色 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一个,较小,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深褐色,均匀散在 小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深褐色,均匀散在
血膜的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臵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涂在 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 片分为 6 等分,第 1 、 2 格 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 膜涂在第 3 格中央, 薄血 膜涂在第 4 格前缘至第 6 格 中部。涂厚、作为标本的 血片每张 玻片薄血 膜各 1 个;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 每片 1 人,涂 2 个厚血膜 1 个薄血膜,以查防血膜脱 落而影响检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 /3;环较粗大;核 1个;2个核和一个 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
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 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 状体的常见
恶性疟环状体
恶性疟环状体
恶性疟茂氏点
间日疟环状体
红细胞的斑点
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片位臵
厚薄血膜的标准
厚血膜血量 适宜,不宜过多 或过少
薄血膜平 整,无皱折和空 泡.红细胞单层 排列
试剂的配制
吉氏染液:吉氏粉5g,甘油250ml(研磨) 甲醇250ml。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 三天后就可使用。 缓冲液:(1)无水磷酸氢二钠9.5g加蒸馏水 1000ml。 (2)磷酸二氢钾9.07g,加蒸馏水1000ml (最好PH7.0-7.2)
常规血涂片法
由于具有操作简便、敏感、价廉和
可鉴别虫种等优点,广泛用于疟疾的病原学诊断。 薄、厚血膜涂片检查仍被认为是不可代替的是疟 疾诊断的金标准。
免疫学诊断
常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 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试验等。
以上试验仅作辅助诊断。
血片制作
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 膜状,称薄血膜; 一种是血液涂成圆 盘,称厚血膜。 薄血膜上的血细胞 要求平辅在玻片上 面。
薄血膜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 2张,1张平臵在桌上, 以左手拇指,食指夹持载玻片两端(手指切勿接 触玻片表面),用另一张边缘平滑(最好为磨口 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 从取血部分取约 1-1.5 微升的血量(相当于 1/4 火 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臵的载玻片接触,并形 成 25-30 度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 2 厘米长度 时,均匀而迅速地轻轻向左推出(约2.5厘米长)。
疟疾
第一节
疟原虫
疟疾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 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 “打摆子”、“发疟子”等。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 和出汗。 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寄生虫病之一,对 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 华中,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病例较多。 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 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基本过程:环状体(小滋养体) →大滋养 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 子(后代)→健康红细胞 ,一部分裂殖子 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 配子体。
小滋养体(环状体) 是疟原虫刚侵入红细胞的时期。细胞质 淡蓝色,呈环状,疟原虫的中央为一空泡, 细胞核为紫红色小点,位于细胞质的一边。 整个疟原虫形状很像一个指环,故称环状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