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与效果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经济研究
效。 尤其是当资产负债表衰退发生时, 无论是企业还是私人, 由于外部的冲 击— ——资 产 泡 沫 的 破 灭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 他 们 的 行 为 偏 好 — ——目 标 从 利 润 最 大化(或效用最大化)转移到负债最小 化,为了不使技术上已处于破产的资产 负债表问题显性化,企业和私人都会忙 于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造成借贷不 足进而导致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滞。 此 时,货币政策失灵,积极的财政政策就 是 应 对 衰 退 的 不 二 选 择 。 [4]积 极 财 政 政 策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 一,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促进了就业,拉 动了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增加了城 乡居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 其 二,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民间 投资,增加了税收,培育和扩大了消费 需求。 其三,国债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 造的作用已经明显显露出来,企业技术 水平明显上升。 同时规范了收费制度, 减轻了社会负担, 从而调整了收入分配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消费的 心理预期并增加了社会保障投入,促进 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关资 料 显 示 ,从 1998 年 至 今 ,我 国 积 极 财 政 政策在每年拉动经济增长 1.5~2 个百 分 点的同时,也使国债规模达到 2 万多亿 元 , 财 政 赤 字 占 GDP 的 比 重 已 接 近 3%。 [5]2008 年 以 来 ,我 国 经 济 形 势 由 过 去的高涨期转入低迷期,从宏观的财政 政策来看必须作出具体调整。 从实施财 政政策的具体效果来看,当时我国已处 于复苏的“拐点”。 经济中的积极因素逐 渐增多, 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保 八”前景明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 消费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快速 增加,外汇储备再创新高;工业企稳增 长,农业总体形势稳定。 随着宏观经济 的企稳向好,2009 年上半 年 的 财 政 收 入 状况也随之改善,虽在总量上财政收入 规模尚未完全恢复,但月度数据已呈良 性增长态势。 [6]
2.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积 极 财 政政策的退出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 对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 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钢材、汽车、房地产 等过热行业开始出现降温迹象或者局 部出现降温,农业、教育、能源等相对落 后行业开始看到较好的发展前景。 稳健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防止经济大起大 落, 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保 持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平稳增长,有至关 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有效防止了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局
[关键词]金融风波;财政政策;税收;预算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35-03
一、财政政策的短期运行状况
1.1998 -2004 年 实 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 为,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增加和刺激社会 总需求,能够达到供给和需求平衡。 即 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 时候,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缩小总供给 与总需求的差额以达到供求平衡。 1998 年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与 货币政策相配合,刺激国内需求,拉动 经济增长,体现了组合政策目标,包括 拉动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保持社 会安定、增强人民信心、改善出口竞争 力 等 。 向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增 发 1000 亿 元 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反 周期调节,以期达到扩大内需,拉动经 济增长的目标;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 行 2700 亿 元 的 特 别 国 债 , 专 项 用 于 补 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金 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继续开拓 国外市场和吸引外资,规范税收管理办 法的执行标准,对一般贸易出口收汇实 行贴息的办法;清理涉及企业的政府性 基金和收费,分三批取消不合法、不合 理 基 金 ,减 轻 企 业 负 担 370 多 亿 元 。 金 融危机过后,虽然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 济很快出现了好转的势头,但危机产生 的影响远未消除, 甚至有加剧的趋势, 而且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 素大大增加,形势不容乐观。 受亚洲金
面的发生。 降低中央财 政 赤 字 ,由 2004 年 的 3192 亿 元 减 少 到 2007 年 的 2000 亿 元 , 相 应 财 政 赤 字 占 GDP 的 比 重 由 2%下降到 0.8%。其二,鼓励自主创新,加 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积极促进节 能 减 排 的 落 实 。 2007 年 中 央 财 政 支 出 235 亿 元 主 要 用 于 支 持 十 大 节 能 工 程 、 中西部城市配套管网建设、“三河三湖” 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 能等。 二是鼓励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 入力度。 2008 年,全国研 究 与 试 验 发 展 (R&D)经 费 总 支 出 为 4616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加 905.8 亿 元 ,增 长 24.4%;研 究 与 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之 比 ) 为 1.54% , 比 上 年 的 1.44%有 所 提 高 。按 研 究 与 试 验 发 展 人 员 (全时工作量) 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 23.5 万元,比上年增加 2.1 万 元 。 其 三 , 采取积极措施,调整进 出 口 。 2006 年 后 积极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工具对出口贸 易 进 行 调 整 。 几 番 调 整 对 2007 年 的 出 口贸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年出 口 增 长 下 降 到 25.7%,比 2006 年 下 降 了 近 1.48 个 百 分 点 。 仅 2008 年 第 三 次 调 整 出 口 退 税 政 策 就 给 企 业 增 加 1500 亿 元的利润。 此次调整兼顾了短期应对危 机,长期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竞争 力等诸方面的影响。
3.稳健型财政是财政政策 未 来 的 主 要选择。 统筹考虑调整经济结构、民生 改善、体制改革、科技投入等各方面的 问题和矛盾,着眼“高增长、低通胀”经 济发展态势, 必须坚持稳健的财政政 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较高的 增长速度总是伴随着较高的物价涨幅; 而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则不可 避免地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经 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增长持续高 位运行, 物价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继 续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 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整中央政府投 资结构,有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 明显的通货膨胀,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 落。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保留一定规 模的财政赤字,有利于保持宏观调控的 政策操作空间,更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 节奏与力度, 以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 性 。 [7]
三、中国未来财政政策的思路
1.重 视 政 策 组 合 拳 的 运 用 ,发 挥 政 策的协同效应。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 的重要工具,从实施效果来看,对刺激 内需、拉动经济作用巨大。 但随着社会 经济形势的发展,财政政策调控乏力现 象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中国国 情适当配给政策,诸如货币政策、土地 政策等, 尤其是要加强土地政策的运 用。 因为,通观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都 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 实现农村城镇化,即实现农村、农业和 农民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脱离土地而孤 立探讨;另一方面,在城市,房地产市场 时而动荡不安,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 诸多不稳定因素。 基于土地的特性,重 视土地政策的工具性功能,配以其足够 的宏观调控职责,使其在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融危机的影响,1999 年 , 中 国 出 口 形 势 依然困难,国内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 需求的变化、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企业 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粗放等问题尚未根 本解决, 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 响。
2.2005-2008 年 实 施 稳 健 的 财 政 政 策。 2004 年 12 月 3~5 日 召 开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确 定 了 2005 年 调 整 财 政 政 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 稳健财政政策,即“控制赤字、调整结 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 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 但又不明显 缩小, 松紧适度, 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 号;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 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 调整财政支出 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 革, 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 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在保证一定中央财 政投资的基础上, 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 金规模;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 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 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同时严格支出管 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 2006 年是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 着力点有所侧重,更多的是从科学发展 观的角度来透视公共财政。 呈现三个特 点:一是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二是科 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 鼓励自主创新; 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 大。 2007 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继续 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本定 位仍然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但我国经济
是否会走向过热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2008 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 政 政 策 ,着 力 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 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把控总 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 起来,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 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009 年 至 今 向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转 向。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 危机席卷全球,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 经济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 极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是:一是扩大 政府公共投资, 加强重点建设, 这和 4 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计划是紧密结合 的,投资的比例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工 程达 45%(1.8 万亿元),灾后重建达 25% (1 万亿元), 农村民生建设 9.25%(3700 亿元), 生态环保 8.75%(3300 亿元),保 障性 安 居 工 程 7%(2800 亿 元 ), 产 业 结 构 创 新 4%(1600 亿 元 ) 和 医 教 文 卫 1% (400 亿元)。 [2]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预 计 减 轻 企 业 和 居 民 负 担 5000 亿 元 左 右;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 进消费;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 和改善民生;五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 发展方式转变。 [3]
党政干部学刊 2010 年第 5 期
经济研究
近几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与效果探析※
周柏春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摘 要]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8 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适时调整,在保障经 济平稳、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财政政策运行实效,总结经验,为完善我国财政政策提供思路。
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 连 续 多 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取得了显著成
[作者简介]周柏春(1980- ),男,黑龙江大庆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青 年 扶 持 项 目 “金 融 危 机 背 景 下 的 中 国 财 政 政 策 选 择 ”(QF200914)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2.立 足 国 内 实 际 ,创 新 财 政 政 策 工 具。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府预算、 税收、公债等。 财政政策的实施应以宏 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宗旨。 经济持续增 长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消费的拉动作用。
36
党政干部学刊 2010 年第 5 期
从需求的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消费与投资都 是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消 费需求是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最终需求, 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投资需求则是 一定意义上消费需求的派生,最终要依 存于消费需求。 没有消费的最终需求, 投资需求也将相应萎缩。 所以扩大投资 可以作为启动经济的手段,但不能作为 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措施。 中国经济发 展必须立足于国内资源和需求上,依靠 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依靠民间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