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材料引发的历史启发式教学课堂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案例设计

潘筠2011.12

●案例背景

今年十二月份,为响应学校进行与外国语学校进行同体异构评优课比赛,我在本校的初二年级开设了一节历史同体异构。在开课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同仁们的帮助,从中获益颇多。

●开课班级现状

此次开课的年级是在初二1班的外国语班,所以我所面对是比较熟悉的班级和学生环境。该班学生对历史书本知识兴趣一般,但对书外知识比较好奇,上课脑子转的快,内容有趣的话会比较“活跃”。学生爱表现,但历史语言的组织和归纳概括能力还是有限,会说,但说的不够好。本次评优课的主题是这本书的最后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如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最后一课。其中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本课的内容很好的与八年级下册现代史相衔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仅限于一些笼统的了解,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军事地图的运用更是陌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介绍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2.能力培养: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平台和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情境导入,讲述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历史前置性问题设置:

前置性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二的历史不能大量占用其课外时间,所以我以学案的方式设计课前基础知识的填空(三道题),同时设计相关的探究题,以及课后的练习题。对于比较简单的填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学生只要阅读书本就可找到答案。至于较难的探究题,我要求学生分组回家先思考,再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完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表,回答问题:1946.8-1948年中,国共两党兵力发展了什么样的变化?

虽然国共两党兵力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但当时中共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和国民党有一定差距的。那么为什么在1948年9月要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为什么中共有如此大的自信预言胜利女神是站在自己一边呢,它到底有何优势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一.国共两党战前形势

提供课件史料:《国共两党战前形势对比表》请阅读回答:此时,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军队机动兵力,后方,战斗形式,士兵斗志的角度去思考,归纳出:天时地利任何,决战时机成熟了。一场战阵胜利的关键是否仅仅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呢。

二.三大战役的概况:

1、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和问题,在课本上进行标注。

战役名称时间作战军

指挥员

歼敌人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由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本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尝试记忆。

2、辽沈战役:

(1)观察地图以及阅读材料谈论回答:为什么中共中央战略的决策人,会选择东北解放区作为首战场呢?(请结合材料以及屏幕显示地图与表格展开讨论)

材料一:

名称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

解放军70万20万42万20万7万

国民党 55万 55万 60万 75万 30万

理由1:中共兵力在东北战场上超过国民党的兵力。 材料二:

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 。面积占东北的百分之九十七,人口占八十三。东北解放区工业发达,占解放区经济首位。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少数几个据点。

理由2:中共在东北地区控制面积占据绝对优势。东北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派出部队约11万人和干部2万余人到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相继建立各级政权。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部队迅速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理由3:东北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

(2)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给林彪,罗荣桓有关“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报告中指出这场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地图思考后回答:辽沈战役中中共中央为何选择了先攻打锦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看看锦州位于东北的什么位置后回答。(连接东北和华北的要害,可切断东北敌军的退路。) (3)在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后,再来观察辽沈战役的作战地图。 分析战略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3. 淮海战役:

(1)再次把眼光投向三大战役的形势图,思考辽沈战役后为什么先打淮海战役而不是平津战役?注意三

大战场的地理位置,如果你是指挥官你会作何选择?

(2)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时间来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上找出“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三个地名的位置,分析战略战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3)观看一段视屏,请说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引用陈毅的一段话来总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平津战役 (1)观察地图,分析战略战术: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2) 阅读书本内容,分析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也为了减轻人民战争的痛苦。 5.以表格形式,总结回顾三大战役的重要知识点:

作战方针战役

名称

指挥者参战部队结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林、罗刘、陈邓、粟谭

林、罗聂东北

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东北、华东北、华北解放军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概况

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

展示战役后的战场形势图,归纳三大战役的影响: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背景:阅读材料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