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 综合测试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 综合测试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 综合测试

专题1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次周练

班级: 姓名: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 2+O 2

2SO 3 ΔH= -196.6 kJ·mol -1 B.H 2(g)+2

1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

D.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2、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 2H 2(g)+5O 2(g) ====4CO 2(g)+2H 2O(l) 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 ====2CO 2(g)+H 2O(l) ΔH= -2b kJ·mol -1 C.2C 2H 2(g)+5O 2(g) ====4 C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

D.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 ΔH= b kJ·mol -1

3、热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 )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物质质量

D.物质的量

4.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 ΔH=+725.8 kJ·mol -1

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 ΔH=-1 452 kJ·mol -1

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ΔH=-725.8 kJ·mol -1

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 ΔH=+1 452 kJ·mol -1

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 (s )+O 2(g)====CO 2(g) ΔH 1 C(s)+ 2

1O 2(g) ====CO(g) ΔH 2 ②S(s)+O 2(g) ====SO 2(g) ΔH 3 S(g)+O 2(g) ====SO 2(g) ΔH 4

③H 2(g)+ 2

1O 2(g) ====H 2O(l) ΔH 5 2H 2(g)+O 2(g) ====2H 2O(l) ΔH 6 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 ====Ca(OH)2(s) ΔH 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 4(g)+4O 2(g)====2CO 2(g)+4H 2O(l) ΔH=+890 kJ·mol -1

B.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 kJ·mol -1

C.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D.12CH 4(g)+O 2(g) ====2

1CO 2(g)+H 2O(l); ΔH= -890 kJ·mol -1 7.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1 300 kJ·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10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 的热量

B.当1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 的热量

C.当2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热量

D.当8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热量

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O+H 2O====Ca(OH)2

B.C+H 2O 高温

CO+H 2

C.HCl+NaOH====NaCl+H 2O

D.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不加热条件下不能发生

10.已知H 2(g )+Cl 2(g)=2HCl (g )△H =-184.6kJ/mol,则反应:

HCl (g )=1/2H 2(g )+1/2Cl 2(g)的△H =? ( )

A 、+184.6

B 、-92.3 kJ/mol

C 、369.2 kJ/mol D.+92.3 kJ/mol

11.已知在101 kPa 、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2O (g )====H 2(g )+2

1O 2(g ) ΔH=+242 kJ·mol -1 B.2H 2(g )+O 2(g )====2H 2O (l ) ΔH=-484 kJ·mol -1

C.H 2(g )+2

1O 2(g )====2H 2O (g ) ΔH=+242 kJ·mol -1 D.2H 2(g )+O 2(g )====2H 2O (g ) ΔH=+484 kJ·mol -1

12. 已知2H 2O (l )=2H 2(g )+O 2(g );△H 1=+571.6kJ/mol

CH 4(g )+2O 2(g )—→CO 2(g)+2H 2O (l );△H 2=-890.3kJ/mol

1gH 2和1gCH 4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

A 、1:3.4

B 、1:1.7

C 、2.5:1

D 、4.6:1

13.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ΔH 1和ΔH 2表示,则( )

①H 2(g )+2

1O 2(g )====H 2O (g ) ΔH 1= -Q 1 kJ·mol -1 ②2H 2O (l )====2H 2(g )+O 2(g ) ΔH 2= +Q 2 kJ·mol -1 A.Q 1>Q 2 B.Q 1=Q 2 C.2Q 1<Q 2 D.

21Q 2=Q 1 14、1.00 L 1.00 mol·L -1硫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L -1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 水的反应热为_________。(选作)若1 mol HF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吸收10.4 kJ 的热量,则当稀溶液中有1 mol HF 跟1 mol NaOH 反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必修4检测题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 B .终边相同的角相等 C .相等的角终边必相同 D .不相等的角其终边必不相同 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m m P 34, -,()0≠m ,则ααcos sin 2+的值是( ) A .1或-1 B . 52或 52- C .1或52- D .-1或5 2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 a ·→ b =→ a ·→ c ,则→ b =→ c B 若||||b -=+,则→ a ·→ b =0 C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D 若→ a 与→ b 是单位向量,则→ a ·→ b =1 4. 计算下列几个式子,① 35tan 25tan 335tan 25tan ++, ②2(sin35?cos25?+sin55?cos65?), ③ 15 tan 115tan 1-+ , ④ 6 tan 16 tan 2 π π-,结果为3的是( )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函数y =cos( 4 π -2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 A .[k π+8π,k π+85π] B .[k π-83π,k π+8π ] C .[2k π+8π,2k π+85π] D .[2k π-83π,2k π+8 π ](以上k ∈Z ) 6. △ABC 中三个内角为A 、B 、C ,若关于x 的方程22 cos cos cos 02 C x x A B --=有一根为1,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 将函数)3 2sin()(π - =x x f 的图像左移 3 π,再将图像上各点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21 ,则所得到的图象的解 析式为( ) A x y sin = B )34sin(π+=x y C )3 24sin(π -=x y D )3sin(π+=x y 8. 化简10sin 1++10sin 1-,得到( ) A -2sin5 B -2cos5 C 2sin5 D 2cos5 9. 函数f(x)=sin2x ·cos2x 是 ( ) A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B 周期为π的奇函数 C 周期为 2π的偶函数 D 周期为2 π 的奇函数. 10. 若|2|= ,2||= 且(-)⊥ ,则与的夹角是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 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 (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碱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 铅蓄电池中,Pb02做负极 D. 铜锌原电池(稀硫酸做电解质)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 B. 1 moL H2生成1 mol H20时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的值 C. 用1 mol/L的硫酸和适量的稀的Ba(OH)2溶液反应可以测量中和热的值

D. 条件相同,用16 g固体硫或32 g固体硫分别在02中充分燃烧,测定的硫的燃烧热不同 6. 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含O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c(OH-)>c(H+)的溶液 D.能与金属A1反应放出H2的溶液 7. 对于反应4C0(g)+2N02(g) N2(g)+4C02(g),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 速率最慢的是 A. v(CO)= 1.6 mol/(L?min) B. v(N02)=0.9 mol/(L?min) C. V(N2)=0.25 mol/(L?min) D. v(CO2>2)=1.2 mol/(L?min) 8.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C. 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9. 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2015年2月科学家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02的全过程(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 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CO+O催化剂C02 B.该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钌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11. 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 B.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颜色更深 C. VLamoL/L的Na2C03溶液中,若C032-的数目为NA;则Na+的数目大于2N A D. CaC03在饱和Na2C03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 12已知:①4NH 3(g)+502(g)= 4N0(g)+6H20(g) H=-908 kJ/mol; ②N 2(g)+02(g) = 2NO(g) H= + 180 kJ/mol。 则汽车工作时氨气和N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NH 3(g)+3NO(g) = 2.5N2(g)+3H20(g) H= —1808 kJ/mol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6?1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以不标注)。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N S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5—2016汕头金山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物理 命题人:叶 棕 2016.1 一、单项选择题:(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B .用电源对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C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D .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2.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 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A .M 点电势小于N 点电势 B .M 点场强大于N 点场强 C .粒子动能逐渐增大 D .粒子电势能逐渐增大 3.如图所示,a 、b 是一对分别接直流电源两极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匀强电场E ,右端连一正中间开有小孔d 的挡板.现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从两板左侧中点c 处射入一束正离子(不计重力),它们 都沿直线运动并从d 孔射出后分成3束.则 A .这三束正离子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 .这三束正离子的质量一定不相同 C .这三束正离子的电荷量一定不相同 D .这三束正离子的荷质比一定不相同 4.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相同的两小灯.L 是一个带铁芯的线圈,电阻可不计.调节R ,电路稳定时两灯都正常发光,则在开关合上和断开时 A .断开S 时,A 灯会突然闪亮一下后再熄灭 B .断开S 时,通过B 灯的电流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C .合上S 时,B 比A 先到达正常发光状态 D .两灯同时点亮、同时熄灭 5.电阻R 、电容C 与一线圈连成闭合电路,条形磁铁静止于线圈的正上方,N 极朝下,如图所示.现使磁铁开始自由下落,在N 极接近线圈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修改版)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④ 3.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 =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4.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H 2O(1) △H =-57.3kJ /mol 已知: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 △H =- Q 1kJ /mol 1/2 H 2SO 4(浓) + NaOH(aq) == 1/2Na 2SO 4(aq) +H 2O(1) △H =- Q 2kJ /mol HNO 3(aq)+KOH(aq)=KNO 3(aq)+H 2O(1) △H =- Q 3kJ /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 1、Q 2、Q 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A)Q 1=Q 2=Q 3 (B)Q 2>Q 1>Q 3 (C)Q 2>Q 3>Q 1 (D)Q 2=Q 3>Q 1 5.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 2H 2 ( g ) +5/2O 2 ( g ) →2CO 2 ( g )+H 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 的能量 B. 当1 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 C. 当2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D. 当4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6、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 - Q 1 ; 2H 2(g)+O 2(g) →2H 2O(g) ΔH == - Q 2; H 2O(g) →H 2O(l) ΔH == -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 7.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12 O 2(g)=CO(g) △H =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 ―890.3 kJ/mol

人教版物理选修3-1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物理选修3-1期末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 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用于判定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D.右手定则又叫安培定则 2.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 、Q 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子一定是从P 点向Q 点运动 B .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 的电势最高 C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 点时小 D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 点时小 3.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回旋加速器 B .电磁炉 C .质谱仪 D .示波管 4.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 .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 .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 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 一小段距离,则( ) A .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减小 6.地面附近空间中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 A .油滴一定做匀速运动 B .油滴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油滴带正电,且它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 D .油滴带负电,且它是从N 点运动到M 点 7.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但肉眼看不见的曲线 B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 极指向S 极 C .磁感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D .沿磁感线方向,磁场逐渐减弱 8.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 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A 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 、b 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 2所在处出现 E P

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 (1)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在生成物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是指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符号:H ? 单位:1kJ mol -?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0H ?<,体系的能量降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0H ?>,体系的能量升高,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在方程式右边标明反应热的符号,数值,单位。 (2)注明反应热的测定条件。 (3)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当化学计量数加倍,H ?随之加倍;当反应方向变化时,H ?随之变号。 4、燃烧热与中和热 (1)燃烧热: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不同的反应物,燃烧热不同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2H O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不同反应的中和热大致相同,157.3H kJ mol -?=-?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强酸强碱温度变化,依据Q cm t =?算出中和热。 (1)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2)不能用弱酸弱碱,因为电离吸热。 (3)使碱液稍稍过量,保证完全被中和。 (4)环形玻璃搅拌棒。 (5)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再读数 (6)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 二、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 2、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H ?与各物质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对应成比例。 3、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与生成物键能总和之差。 4、反应热的比较 5、盖斯定律与物质稳定性 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能量较低,生成物稳定;若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能量较低,反应物稳定。 6、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移项,变向,乘以一个系数,相加减得出一个新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计算反应热。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练习题

3 2 2 第 1 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B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D .单液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 3.下列过程中 ΔH 小于零的是( ) A .Ba(OH)2 与 NH 4Cl 固体混合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 .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 H >0 表示放热反应,Δ H <0 表示吸热反应 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 .1 mol H 2SO 4 与 1 mol Ba(OH)2 反应生成 BaSO 4 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1 mol H 2 与 0.5 mol O 2 反应放出的热就是 H 2 的燃烧热 5.已知 298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g)+3H 2(g) ===2NH (g) Δ H =-92.0 kJ·mol -1,将此温度下的 1 mol N 2 和 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 量损失)( ) A .一定小于 92.0 kJ B .一定大于 92.0 kJ C .一定等于 92.0 kJ D .无法确定 6.已知 1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 121 kJ ,且 O 2 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 , 水蒸气中形成 1 mol H —O 键时放出热量 463 kJ ,则 H 2 中 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7.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 2O(g)===H O(l) ΔH =-44.0 kJ·mol -1 B .2HI(g)===H (g)+I 2(g) ΔH =+14.9 kJ·mol -1 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 862 kJ 能量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8.已知: 2CO(g)+O 2(g)===2CO (g) ΔH =-566 kJ·mol -1 1 Na 2O 2(s)+CO 2(g)===Na CO 3(s)+2O 2(g) Δ H =-266 kJ·mol -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化学(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 黑色中性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u 64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据人民网2001年9月4日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 激光 ↑+↑222 222O H TiO O H 。有下列 几种说法:①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氢气是一级能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 .溶解度:小苏打 < 苏打 B .密度:溴乙烷 > 水 C .硬度:晶体硅 < 金刚石 D .碳碳键键长:乙烯 > 苯 3.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0.1mol ·L -1 的NaHCO 3溶液中HCO 3- 和CO 32- 离子数之和为0.1N A B .50ml 12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C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4.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 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 E1:E(H—H)+E(Cl—Cl)

E 2:2E (H—Cl) ΔH =E 1-E 2 知识点一 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 .焓变的符号是ΔH ,单位是kJ·mol -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答案 C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的Al 2O 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 .相同状况下,反应2SO 2+O 2===2SO 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 3===2SO 2+O 2是一个吸热反应 D .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所以C 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 2O 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 、B 、D 错误。 知识点二 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化学键H—H Cl—Cl Cl—H 键能/(kJ·mol -1)436243431 请计算H 2(g)+Cl 2(g)===2HCl(g)的反应热( ) A .+862 kJ·mol -1 B .+679 kJ·mol -1 C .-183 kJ·mol -1 D .+183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拆开1 mol H 2和1 mol Cl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 kJ·mol -1+243 kJ·mol -1=679 kJ·mol -1;形成2 mol HCl 所放出的能量是431 kJ·mol -1×2=862 kJ·mol -1,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679 kJ·mol -1-862 kJ·mol -1=-183 kJ·mol -1。4. 白磷的化学式为P 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P 4O 10),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P—O 360 kJ·mol -1; P===O 585 kJ·mol -1;P—P 198 kJ·mol -1; O===O 498 kJ·mol -1。 请问:在P 4(s)+5O 2(g)===P 4O 10(s)中,ΔH =______________。 答案 -2 982 kJ·mol -1 解析 由P 4的分子结构和P 4+5O 2P 4O 10的物质变化,在P 4O 10分子中 =====点燃 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P 4O 10中P 显+5价、O 显-2价等事实可知,在P 4分子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 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 3.5 mol 3. 设S的燃烧热为ΔH S(s)+O2 (g) == SO2 (g) 32 g/mol ΔH 4 g -37 kJ Δ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Δ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ΔH 1 g -55.6 kJ Δ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ΔH 2.00 g -99.6 kJ Δ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CO(g)+H2O(g)==CO2(g)+ H2(g) ΔH=-41 kJ/mol 7. 已知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5 m3×1.8×104 kJ/m3=9×104 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