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附答案)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附答案)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附答案)1.1平直的梁桥一、填空题。

1、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

2、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3、梁桥是由()和()组成的。

4、()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5、梁桥的桥面(),大多具有()的结构。

二、判断题。

1、桥的出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梁做得越厚,桥承受能力越强。

()3、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梁的结构来增加桥的承重能力。

()4、梁的作用就是为了支撑桥面的。

()5、桥越长其承重能力越强。

()三、简答题。

1、说一说,梁有什么作用?1.1平直的梁桥答案一、填空题。

1、桥梁2、承重3、梁桥面4、梁桥5、平直梁二、判断题。

1、√2、√3、√4、×5、×三、简答题。

1、答:梁的作用是支撑桥面和承受外力。

1.2弯弯的拱桥四、填空题。

1、在山谷、()、()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2、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

3、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结构。

4、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

5、拱桥的底部两端是(),由( )支撑。

五、判断题。

2、在丘陵地区,人们一般都建梁桥。

()2、拱桥的承重能力很大。

()3、拱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4、如果将拱桥的拱座移开,拱桥的承重能力不受影响。

()5、天安门、金字塔和卢沟桥都应用了拱形结构。

()六、简答题。

2、说一说拱桥各部分的名称。

①②③1.2弯弯的拱桥答案四、填空题。

1、丘陵平原2、大3、拱形4、大5、拱脚拱座五、判断题。

2、× 2、√3、√4、×5、×六、简答题。

①拱圈②拱座③拱脚1.3专题探究:拼接拱桥七、填空题。

2、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混凝土拱桥和()等。

2、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桥面下的拱圈。

3、通常我们可以使用()和()的小块拼接拱圈。

4、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班别:姓名:学号第一单元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放大镜)能放大图像。

3、用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物体,能把图像放得(更大),看清更多(更细)。

4、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物)与(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5、直到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观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6、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

8、在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固定装片)、(调整)、(观察)、(收镜)等次序,规范使用。

9、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1、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

12、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13、在这个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既有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有一些微小的(多个细胞)生物。

14、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15、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16、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17、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18、常见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蔬菜)发酵制品等。

19、实验题: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请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给下列步骤排序:(3)转动粗准焦螺旋,通过目镜观察,调节反光镜。

(2)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安放显微镜。

(8)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1)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物像大致清晰。

(4)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全面(2)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全面(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叫(“水球”),也叫(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级)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第3课月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2、(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个月。

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也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 1 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许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一样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不过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焚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焚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消融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 卫生球不停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 2 课混淆与分别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可以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淆后不可以够分别。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淆物:过滤法分别。

水和油的混淆物:萃取法分别。

醋和小苏打的混淆物:产生新物质,没法分别。

沙和绿豆的混淆物:挑选法分别。

第 3 课生锈和防锈1.由于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由,因此根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备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有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 4 课焚烧与灭火1.焚烧是一种常有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经常利用物质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往常的状况下,能够焚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方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能够焚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焚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焚烧需要氧气。

4.物质焚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 21%)、达到焚烧所需的必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损坏焚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绝可燃物(移走其余油桶);隔断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班别:姓名:学号第一单元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放大镜)能放大图像。

3、用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物体,能把图像放得(更大),看清更多(更细)。

4、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物)与(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5、直到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观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6、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

8、在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固定装片)、(调整)、(观察)、(收镜)等次序,规范使用。

9、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1、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

12、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13、在这个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既有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有一些微小的(多个细胞)生物。

14、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15、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16、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17、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18、常见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蔬菜)发酵制品等。

19、实验题: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请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给下列步骤排序:(3)转动粗准焦螺旋,通过目镜观察,调节反光镜。

(2)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安放显微镜。

(8)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1)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物像大致清晰。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7《地球上的昼与夜》同步练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7《地球上的昼与夜》同步练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7《地球上的昼与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只有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C.阳光可以照亮整个地球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轴倾斜3.地球()转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A.公B.自C.保持不动4.地球自转一周为()。

A.12小时B.14小时C.24小时5.“日心说”是()提出的。

A.牛顿B.哥白尼C.林奈6.北京时间是9:00的时候,纽约时间是20:00,这种差别叫()。

A.间差B.时差C.数差二、填空题7.白天和黑夜是一种( ),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8.地球是一个既不( )又不( )的球体。

9.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 ),没有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 )。

三、判断题10.地球每天都在昼夜交替着。

( )11.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分布特点。

( )12.北京在西半球,里约热内卢在东半球。

( )13.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将地球分为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

( ) 14.在做模拟实验时,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 )15.昼夜交替时因为阳光被月亮挡住了。

( )四、简答题16.在同一天空下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呢?为什么?17.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参考答案:1.C【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A【详解】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B【详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4.C【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15《火山的喷发》同步练习含答案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15《火山的喷发》同步练习含答案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15《火山的喷发》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过关1.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和涌出地面的冷却而成的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2.当好小法官:(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二、综合训练1. 我来选一选:(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B.死火山(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千米。

A.20 B.30 C.40(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B.与地面一样高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三、拓展应用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2.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填一填(1)压力岩石火山(2)火山灰石块岩浆岩石(3)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2. 当好小法官:(1)√(2)×(3)√二、综合训练1.我来选一选:(1)A (2)B(3)C (4)A(5)C三、拓展应用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2.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一)一、填空题(30分)请根据题目的内容把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成。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

2、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

3、农历每个月的我们看到的月亮都像个圆盘。

4、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所以太阳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

5、由于地球是在公转,所以才会有四季的产生。

6、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它的结构包括是和两部分。

7、植物生长有四个阶段,包括、、和。

8、水分、养分、阳光、温度、空气、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9、刚孵出的蚕叫,几天后就会脱皮变成二龄蚕。

10、植物的花粉从雄蕊传播到上就叫传粉。

二、选择题(30分)请根据题目意思选择一个合适答案填在括号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

A、二十分之一B、五十分之一C、二十亿分之一2、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是()身子在公转。

A、平躺着B、倾斜着C、竖直着3、根椐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黏土、砂土和()A、壤土B、泥土C、尘土4、五龄蚕经过几天的生长后,就要吐丝()A、孵化B、蚁蚕C、结茧5、恒温动物体重越小,每日每克体重消耗的热量就()A、越多B、越少C、没有影响6、种子与花和果实一样,都是植物的()A、结果器官B、繁殖器官C、生长器官7、菜豆种子里的胚可以分为胚轴、胚芽、胚根和()A、子叶B、胚叶C、种皮8、以下哪种习惯是青少年应该有的()A、通宵玩乐不睡觉B、保持正确行走姿势C、用手去挤青春豆9、植物的传粉常常依靠风和昆虫,靠风力传粉的叫()花。

A、虫媒B、胎生C、风媒10、繁殖时直接生出幼崽并以母乳为食的繁殖方式叫()A、胎生B、卵生C、嫁接三、判断题(20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

1、蝴蝶的成长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结茧、蝴蝶。

()2、在0~10℃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5天左右可以孵化。

()3、蚕蛾一般都以小毛虫、桑叶为食物。

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18.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19.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20.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光等。
21.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
22.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个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小得多。
30.在做“发面团”的对照实验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干酵母粉。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的膨胀起来。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31.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单元 火山与地震
1.我们有时会在高山上见到整块断裂的岩石层。这些断裂面上的岩石层往往会有不规则的弯曲现象。
35.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36.古人把银河想象为天上的河流。。
37.400 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
38.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
39.整个银河系是一个包含了几千亿颗恒星的星系。
40.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
41.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宇宙。
5.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 ,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6.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叫做悬索桥。
7.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8.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
9.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___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___通过观察月食也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直径约为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又被称为“水球”或“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___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8.出海的渔船,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地球的表面是弧形。

9.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也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10.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11.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1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1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110亿年,太阳现有的年龄约5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中年时期”。

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1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5.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6.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___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17、月球的体积只有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每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月。

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练习(答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练习(答案)

五年级《科学》练习卷 (答案 )姓名:1.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

2.古希腊哲学家来里士多德,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直径约为12800千米,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71%,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29%。

4.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翰的大海。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光明和热量。

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的寿命可达100亿年。

6.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7.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

8.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P179.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

10.在古代,人们用浑天说和地心说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11.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2.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P2213.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存在着影响P2314.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不同是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15.直射和斜射是批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太阳直射和斜射击的差异有关。

16.地球红太阳分转示意图P2717.四季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8.种子能发芽和其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19.一颗完整的种子由种皮、胚芽、胚根、子叶、胚轴等组成。

20.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和空气等外部环境。

适宜的温度也是不可少的。

21.子叶在幼苗的生长中。

22.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23.种子萌发地过程中,先长根然后再发芽。

24.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

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2019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汇总

2019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汇总

2019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________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2.常用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________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将物体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的________才能看清物象。

4.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________能让牛奶变酸,形成酸奶。

6.酵母菌是一种由单细胞组成的________。

7.发霉是由于________的大量生长而引起的。

8.常见的发酵食品有________、豆类制成品、________和乳类制成品。

9.________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食品的种类,还解决食品保存问题。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题3分,共21分)10.泡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发酵食品。

()11.蘑菇、木耳等是由单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

()12.冰箱里的食物密封后能更久保鲜,是因为低温不利于霉菌生长。

()13.真菌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14.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肉眼都看不到。

()15.显微镜主要包括镜片、镜柄和镜框等部件。

()16.显微镜正确使用方法是取镜——安放——固定装片——对光——观察——调整——收镜。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7.放大镜的镜片具有____________、透明的特点。

()A. 中央薄边缘厚B. 中央厚边缘薄C. 中央边缘一样厚D. 中央边缘一样薄18.蒸馒头和酿制啤酒时,利用的是何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A. 醋酸菌B. 酵母菌C. 霉菌D. 大肠杆菌1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A. 相同B. 相反C. 无关D. 先相同后相反20.下列不属于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的是()A. 风干B. 脱水C. 冷冻D. 添加防腐剂21.________发现软木细胞。

()A. 列文•虎克B. 罗伯特•虎克C. 伽利略D. 牛顿22.下面的方法不能有效防霉的方法是()A. 在太阳下晒干B. 放干燥剂C. 放入冰箱冷藏D. 放到阴暗潮湿的角落四、连线题(每个1分,共8分)23.把下面的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接起来A.水绵B.水螅C.草履虫D.鼓藻24.把下面细胞图片与名称连接起来番茄表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红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五、实验探究题(共11分)2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梅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她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复习试卷含答案(含答案)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复习试卷含答案(含答案)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卷一、判断题1、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都非常缓慢。

()2、地球由地壳、地幔、地心构成。

()3、岩石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材料。

()4、由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是变质岩。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6、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好处。

()7、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模拟火山喷发。

()8、火山灰富含养分,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9、陆地上有岩石层,大海底部也有岩石层。

()10、日本富士山是一座有名的火山。

()1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往往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2、地震发生时,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3、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等一系列自然现象。

()14、地震可以在短时间里面改变地貌。

()15、地震发生时,我们要选择在室内空旷的地方进行避难。

()二、选择题1、我们可以挤压毛巾去模拟()。

A、地震B、火山喷发C、岩层的褶皱2、地壳主要由()构成。

A、岩石层B、岩浆C、地幔3、我们把鸡蛋看成是地球,鸡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4、岩层的褶皱是由于()所形成的。

A、岩层的挤压B、动植物尸体的堆积C、人类的雕刻5、由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是()。

A、变质岩B、岩浆岩C、沉积岩6、由于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我们称其为()。

A、变质岩B、岩浆岩C、沉积岩7、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

A、变质岩B、岩浆岩C、沉积岩8、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不包括()。

A、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B、将岩层中的矿物质带出地表C、火山灰使农田肥沃9、在做模拟火山实验的时候,用()和()的化学反映模拟岩浆的喷涌。

A、洗衣粉;白醋B、小苏打;白醋C、小苏打;红墨水10、火山喷发时,岩浆中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粤教版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粤教版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粤教版附答案】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 地球是个球体 )。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 12800 )千米。

半径约为( 6400 )千米。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 )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8、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9、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圆形)。

10、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 光 )和( 热 )。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 )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 )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3、(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第3课月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

2.(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 “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 )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简答题及答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简答题及答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简答题及答案1.养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答:1、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 2、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 3、发现病蚕及时隔离;4、防止老鼠、蚂蚁等动物伤害蚕。

2.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答:饮食要均衡,不挑食;平时早睡早起;女生不要束胸,男生要穿宽松的内裤;脸上长了小痘痘不要用手去挤等。

由于青少年的骨骼弹性比较大,容易变形,因此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这些都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3.什么叫植物生长的向光性?答: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人们发现,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阳光不够充足,植物的茎叶朝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生长。

这就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4.相对来讲,小动物的食量反而更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答:因为动物(恒温动物)越小,每日每克体重消耗的热量就越多,只有吃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5.所有植物都是通过种子繁殖吗?植物还可以通过哪些进行繁殖?答:植物并不都是通过种子繁殖的,有些植物还可以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6.什么叫胎生?答:有一些动物如兔子、熊和猩猩,在繁殖后代时直接生出幼崽,而幼崽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母亲的乳汁为食。

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7.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巨大?答:因为地球的体积非常大。

8.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答:(1)海陆分布不均匀。

(2)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什么是月相变化?答: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变化。

10.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答:公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牵牛花在清晨太阳出来时开放,夜晚闭合;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傍晚低垂下来。

11.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答:大多数植物会在秋天落叶,保存水分;大多数动物会在秋季换毛,储存食物,春季脱毛,迎接酷暑。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平直的桥梁》同步练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平直的桥梁》同步练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平直的桥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桥墩距离(跨度)变大,桥面的承重能力()。

A.变大B.变小C.不变2.改变桥面结构,梁桥承重能力()。

A.不变B.改变C.差不多3.桥面下有梁结构,桥的承重能力()A.更弱B.更强C.不变4.在能承重的梁()安装桥面。

A.上B.下5.桥梁不需要一定具备的()。

A.厚度B.承重能力C.美观外形6.梁桥的桥面(),大多具有梁结构。

A.弯曲B.平直C.凹凸7.下面()是梁桥。

A.B.C.D.8.纸桥面承重能力最差的是()A.中空形B.W形C.凹凸形D.平展形9.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①增加桥面的厚度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①增大桥墩的跨度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①改变桥面的形状能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A.①①B.①①C.①①10.梁桥桥面的跨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正确的是()A.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B.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大C.跨度大小与抗弯曲能力无关二、判断题11.一块石板搭在小溪上就是一座梁桥。

( )12.在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桥面厚度,可以增加桥面的承重量。

( )13.厚厚的桥面都是采用空心设计。

( )14.W形、凹凸形等桥面都比平展纸桥承重量大。

( )15.桥墩的距离与桥面的承重量有关。

( )16.在制作桥的时候,可以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能增强桥的承重能力。

( ) 17.如果桥面下有梁结构,桥的承受能力也不会加强。

( )18.桥的承受能力与桥墩没关系。

( )参考答案:1.B【详解】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

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除了浮桥外,还有梁桥、拱桥、拉索桥等。

桥墩距离与桥面的承重能力有关,桥墩距离(跨度)变大,桥面的承重能力变小。

2.B【详解】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

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除了浮桥外,还有梁桥、拱桥、拉索桥等。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2、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

人们建造各式各样的拱桥。

4、拱桥: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5、悬索桥:桥塔、桥面、缆索、悬索6、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香港昂船洲大桥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7、三角形形状最稳定。

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构成: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安放:保持镜体直立,将其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调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装片。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

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4、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标本。

5、镜头上“10X”即放大倍数为10倍,若物镜发大倍数是1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即放大镜放大倍数是100倍。

6、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1、地壳不断运动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2、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沉积岩: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各种沉积物,经过水流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再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4、变质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填一填.
1.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2.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通过观察月食 ,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5.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量主要的热源。

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 30天。

7.我国传统上以立春 , 立夏 , 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9.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 ,傍晚低垂下来。

10.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1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12.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 小时。

二.选择题.
1出海的渔船走远时,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C ) A海平面很远 B.海浪很高C.地球不是平面的D.海洋很大
2.人类第一个登月球的人是:( D )
A.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
3.地球形状是: ( B )A圆形 B. 椭球体 C. 长方体 D. 三角形
4.第一个科学论证地球呈球体的科学家是:( B )
B.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张衡
5.地球的主要热源来自:( B ) A.地球 B. 太阳 C.月球 D. 宇宙
6.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D )
A. 一天
B. 一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三.判断题.
1.太阳对地球没有影响。

(×)
2.地球围绕月球公转。

( × )
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 )
4.太阳的寿命很短。

( × )
5.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 √)
四.简答题.
1.地球的内部是由什么部分组成
答: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传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交替就是这样产生的。

五做一做
1.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上娥眉月)------- ( 上弦月)--------(凸月)-------( 满月)------ ( 残月)--------( 下弦月 )-------(下娥眉月 )-------新月。

2.列举太阳对地球上万物的作用。

答:地球上的生命所需的热量主要由太阳提供,1,太阳的暴晒使地球表面上的水蒸发,形发了天上的云,云冷却形成雨,滋润万物生长。

2,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制造养分,从而枯死,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

第三单元
一填一填
1.菜豆的种子结构包括: 种皮和胚。

2.幼苗的类型可分为:子叶出土的幼苗、子叶留土的幼苗。

3.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

3.植物生长周期分为: 种子、幼苗、开花、结果四个阶段。

4.刚孵出的蚕叫蚁蚕。

5.蚕的幼虫吐丝结茧以后,就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蛹。

6.蚕的一生有: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7.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会发生变化, 身高和体重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8. 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9.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二.选择题
1.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 B )开始的。

A.种子
B. 卵
C.幼虫
D.蛹
2.蚕结茧10~15天后,蛹在茧里变成( B ) 。

A.幼虫
B. 蚕蛾
C.蝴蝶
D. 蚕卵
3.刚孵出的蚕叫( D ) 。

A.蚂蚁
B. 幼虫
C. 蛹
D. 蚁蚕
4.种子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芽( C ) 。

A.高温
B. 寒冷
C. 潮湿
D. 放入水中
5.蚕卵在什么环境下才会孵化。

( B )
A.在0~10度的条件下
B. 在20~25度的条件下
C. 在30~35度的条件下
D.在60~100度的条件下
三.判断题.
1.刚产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

(√)
2.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也会发芽。

( × )
3.人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在老年阶段。

( × )
4.变成五龄蚕后,蚕还要蜕二次皮。

( × )
5.蚕蛾出茧后还吃东西。

( × )
四简答题
1.养蚕的要注意几个事项
答:1.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
2..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
3.发现病蚕及时隔离;
4.防止老鼠、蚂蚁等动物伤害蚕。

5.青少年应该注意那些生活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答:如:饮食要均衡,不挑食;平时早睡早起;女生不要束胸,男生要穿宽松的内裤;脸上长了小痘痘不要手去挤等。

由于青少年的骨骼弹性较大,容易变形,因此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这些都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6.一辆载有大豆种子的车经过小溪,有一些种子分别撒落在路边、小溪边和小溪里.试判断落在哪里的种子有可能发芽,为什么
答:河边的豆子最可能萌发(有水和空气);路上(缺水、可能被压坏)和水里(缺空气)的豆子很难萌发。

五.做一做
1.蝴蝶的一生有( 卵 )----( 幼虫 )----( 蛹 )------(蛾 )。

2.青蛙的一生有( 卵 )----( 蝌蚪 )----( 青蛙 )。

3.比较蚁蚕和五龄蚕的外形和身体结构的不同和相同点。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四-五单元
1.填一填
1.植物的生成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土、砂土。

3. 种子与花和果实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5.根据动物的食性不同,把动物分为:植物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6.我国淡水鱼的四大家鱼是: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

7.种子的传播方式有: 风力传播、动物传播、自弹力传播和水力传播。

8.葡萄是用茎繁殖的。

9.1996年7月,世界上第一只由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小羊羔-----多莉。

10.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二选择题.
1.草鱼主要生活在水的( C )层。

A.水面
B. 上层
C.中层
D.底层
2.西瓜是用( B )繁殖的。

A.种子
B. 茎
C. 根
D. 叶
( C )。

B.鸡
C. 猩猩
D.鱼
( D )。

人B. 兔子C.鲨鱼D. 鸡
( D )。

兔子B 青蛙.C 蚯蚓D.老虎
判断题.
(× )。

2.蛇属于植食性动物( ×)。

3.金鱼是四大家鱼之一(× )。

4.凡是动物都是肉食性动物( × )。

5.鲨鱼是哺乳动物( ×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动物殊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就会感到饥饿,感到乏力
答:因为食物在它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这些物质会被身体所吸收,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提供运动的力量,并维持体温。

它们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不断地进食。

2.什么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答: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人们发现,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阳光不够充足,植物的茎叶就会朝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生长。

这就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