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周邦彦词及其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摘要 (1)
二、周邦彦生平 (1)
三、自树一帜的周邦彦 (2)
1、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 (3)
2、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 (4)
3、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 (5)
四、周词对后世的影响 (6)
四、注释 (7)
五、参考文献 (8)
浅论周邦彦词及其艺术成就
摘要:周邦彦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均见功力,影响深远。后世评家多有褒评,可见周在词的发展方面贡献之大。周精通音律,其词善于融化唐人诗句隐括入律,典丽精工,法度续密,后人多尊为词家正宗,以为词家之有周邦彦,犹如诗家之有杜甫。
关键词:周邦彦生平;艺术特色;后世影响。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在这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大晟词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继承柳永、苏轼,从歌词内部的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为南宋词人的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大致生平。
一、周邦彦生平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钱塘(今杭州)人。周邦彦仕途比较顺利,但他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是一位生性疏放的出色艺术家。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周邦彦到汴京,进入太学,成为太学生,那时候他的文章就写得比较有名气。当时他给朝廷献了一篇大概七千字左右的《汴都赋》。在这一篇赋里边,他称颂熙宁、元丰的变法,得到了皇帝神宗的欣赏。于是,他从一个普通的太学生,被提拔为太学正,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像这样由一篇文章得到赏识做官的人,在当时是非常少的。这在当时,令他名声大振。
周邦彦这篇文章是歌颂新法的,可见他与新党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这个时候周邦彦就不太得志了,他被流转各地,在外地做官,他做了许多地方的地方官。到了宋哲宗亲政的时候,新党再度得势,周邦彦也就被调回到京城。当时哲宗想继承父亲的遗志,所以对他父亲神宗所喜欢的士大夫,也格外看重。他就让周邦彦重新把《汴都赋》献上来,周邦彦也再次因为《汴都赋》而得到升官。徽宗即位的时候,周邦彦在朝廷也是比较顺利的,连连升官。后来宋徽宗也是要周邦彦重进《汴都赋》。周邦彦一路升官,一直做到秘书省的长官,提举大晟府。但是他不太善长阿谀奉承,拍马屁,与宋徽宗年间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风气格格不入,所以他当时在朝廷任职时间不长,大概在大晟府做提举不到半年时间,也因为没有任何作为就被调离了。晚年在各地做官,以后又退休,大概在宣和三年去世,有《清真集》(又名《片玉词》)传世,存词206首。
二、自树一帜的周邦彦词
翻检唐宋词史,映入眼帘的不外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国仇家恨、世路艰难;英雄老去、报国无门;韶华难驻、盛时不再;羁旅愁情、人世磋跄;令人感慨烯嘘,掩卷忧然。词作中的人物形象多为痴男怨女、思妇行客,士人在失意中漂泊,豪杰在失落中伤感;情调凄苦,意绪悲凉。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中以悲剧性和伤感性概括出唐宋词篇的总体特色,可谓一语破的。“千余年来中国文学,都带消极悲观气象”①回溯几千年来的诗文传统,感伤和悲慨实是文人作家歌吟咏
叹的主旋律。延至中晚唐及宋一代,词学大盛,体小文卑、缠绵尽情的小词一时间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写一己情怀的渊数。周邦彦历来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在章法技巧诸方面融前贤于一炉,以致“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偎、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②堪称极一时之胜。
周邦彦能融会他人之长,成就一己之精深华美,己成不刊之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卷上对他的词作评价较为中肯:“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③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如陈廷悼《白雨斋词话》所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孽。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④因而荣膺“集大成”的头衔。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是如何融汇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发展呢?
1、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
周词的最大特色,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⑤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如《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全词写探春归来,追叙游踪,为双拽头结构。第一片写徘徊于章台路上旧游之处。第二片写在旧游处追忆当年伊人的服饰情态,是插叙。第三片写今昔之感,分作五层:一层写旧处重游,“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不明言未见伊人;二层以“犹记”句深致思念之情,仍不明言未见伊人;三层“知谁伴”一句才慨叹无人作伴,顾影自怜。这三层皆盘马弯弓,欲吐又吞。至第四层“事与孤鸿去”方归结事过境迁,人去台空,显示其沉着刻画之力,并启下文。所谓“事”者,即上文歌舞、赋笔、露饮、闲步以及与这些事有关的伊人。第五层又分作二步:先用“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作高度概括,点醒题旨,收拾上文——前言所至之处、所见之景、所念之人、所记之事,无非伤离意绪;接着写归途官柳低垂,池塘飞雨,一片凄凉,最后以景语写情,归院后但见满帘风絮,更加重断肠情怀。层次繁多而次序井然,章法极为缜密曲折,既讲究脉络使首尾照应,又讲究层次波澜,使铺叙之情事摇曳生姿,同时也讲究对比映衬来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情感。用他自己的词“曲径通深窈”(《隔浦莲》)来概括其章法结构的特色是很恰当的。
《柯亭词论》曾指出:“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法,特清真有时意较含蓄,辞较精工耳。细绎《片玉集》慢词学柳而脱去痕迹自成家数者,十居二三。”而其“意较含蓄”,能“自成家数”的主要原因,正是由这种多层次结构,“刻意为顿折”的章法特点所造成的。这里不妨比较一下柳、周两人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霖》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欲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