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摄取 4
3 胶质细胞摄取
1 扩散
2 酶解
.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割裂开来,往往同一 种神经化学调节物的具体作用,在某种情况下起递质作用,而在 另一种情况下起调质作用。
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 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 均释放一种递质,这一原则称为 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近 年来,发现有递质共存现象,包 括经典递质、神经肽的共同或相 互共存。
.
但神经肽,NO,CO等不断被发现的信 息传递物质,并不完全符合以上条件, 用此标准判断一个神经信息活性物质 是否为神经递质并不完善
.
神经递质分类
经典神经递质
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 甘氨酸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神经肽 是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生物活性 多肽,分布于神经组织也可存在于其它组织。 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类、 垂体肽类、脑肠肽类等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 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 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效应细胞上的受 体,引起功能效应,完成神经元之间或神经 元与其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存在于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产生,能调节 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改变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它们不直接传递神经元之间信息。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 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 即是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 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 功能和作用,称为神经调质。
.
递质共存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 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
• 协同传递信息 • 通过突触前调节,加强或减弱突触传递 • 直接作用于突触后受体,以相互拮抗或协同的方式来调 节器官活动。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
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并开启突触后细胞膜上的递质 门离子通道,结果导致突触后 细胞膜离子流改变,从而将化 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在突触处通过配体门控通道实. 现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乙酰胆碱受体
.
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受体以三种构象存在,两分子乙酰胆碱的结合可以使之处于通道开放构象 但该受体处于通道开放构象状态的时限仍十分短暂,在几十毫微秒内又回到关闭状 态。然后乙酰胆碱与之解离,受体则恢复. 到初始状态,做好重新接受配体的准备。
乙酰胆碱的囊泡释放和胞浆释放: 在静息状态下,ACh囊泡 有少量的自发性释放。当神经冲动引起神经末梢去极化和 Ca2+内流时,通过胞裂外排方式释放Ach。
.
(三)乙酰胆碱的失活
Ach失活主要有三种方式: 酶水解(enzyme degradation) (AChE) 扩散(diffusion) 重摄取(reuptake)
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 使”。 • 第二信使学说
胞外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 表面受体导致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 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 信号作用终止。
.
受体酪氨酸激酶 (receptor trk)
单次跨膜蛋白 受体和配体结合后,导致受体 二聚化,二聚体内发生自磷酸 化从而激活受体的激酶活性, 引发生物学效应。
胆碱乙酰化酶 乙酰胆碱+辅酶 A
胆碱乙酰化酶 (ChAT) synthesized in cell body;
ACh是胆碱能神经的递质,主要在胆碱能神经末梢的胞质液中合成。
.
(二)乙酰胆碱的储存和释放
储存: 合成的Ach半量以上以结合型(与ATP和蛋白多糖结合 )
贮存于囊泡中,其余以游离型存在于胞浆中。ACh能够在 囊泡内储存依靠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
.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比较
神经递质
神经调质
类似点 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储存于突触囊泡,随神经冲动
到达而释放,作用于相应受体。
不同点 直接作用于效应
细胞上的受体引
起功能效应。
(1)可为非神经元所释放,对递 质起调制作用 (2)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细胞 功能改变 (3)调节递质的突触传递效率 (4)旁突触传递
.
胆碱能投射神经元
主要分布在基底前脑和脑干,向其他脑区发出纤维投射:
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胞体位于隔内侧核、斜角带和苍白 球腹侧Meynert基底核。投射纤维形成下述五条通路, 隔区—海马通路、斜角带—杏仁核通路、隔区、视前 区—缰核、脚间核通路、基底核—大脑皮质通路。(基 底前脑胆碱能系统) 其中感觉皮质和边缘皮质接受了来自基底核以及斜 角带的投射,被认为参与了情绪状态的影响和感觉输入 的皮质整合。而接受来自隔内侧核以及斜角带胆碱能神 经投射的海马则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内可以有 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 区,为递质的胞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肽储存在大的 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 心囊泡,也可是大的的致密囊泡。
.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突触前自身受 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 生二种效应: ① 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超极 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开放,减 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减少,这是一种负 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神 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后受体的失敏。 ② 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 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
二、中枢胆碱能神经元胞体定位及纤维投射
• 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 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 分布:脊髓前角、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后侧腹核、边缘系统 等。
• 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 :凡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 维. 包括:全部自主神经节前纤维;绝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均属于此类。
通过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肌醇磷 脂等,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息传递可归纳为: 激素 受体
G蛋白 酶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酶 或 功 能 蛋 白 磷 酸 化
生 物 学 效 应
.
•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一般将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
.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体结合 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对随 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 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 重摄取、酶解和弥散。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 酸类递质释放后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 类递质仅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 囊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位于神经元 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心脏等)。
.
神经递质共存的现象,有3种形式: ①不同经典递质共存,如NA与ACh共存于发育中的交感神经节,5-
HT与GABA共存于中缝背核,DA与GABA共存于中脑黑质等; ②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共存,如脑内蓝斑核中的NA神经元含有神经
肽Y(NPY),中缝大核的5-HT神经元含有SP与TRH,颈上交 感神经节神经元有NA和脑啡肽共存等; ③不同神经肽共存,如下丘脑弓状核有β-内啡肽(β- EP)与ACTH 共存,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有SP与VIP的共存,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CGRP)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节与支配心脏神经末梢等。
G蛋白偶联型受体(也称促代谢型受体)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概念:七次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识别 信号分子(配体),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 耦联
.
作用机理:当此受体和配体结合后,激活 偶联的G蛋白,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 产生第二信使。
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如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
两种共存的递质或调质在神经化学传递中可能五种作用模式:
同一细胞相同受体 同一细胞不同受体 一种作用于突触后细胞,一种作用于突触前自身受体 (反馈调节) 一种作用于突触后细胞,一种作用于其他神经末梢上的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调节) 作用于不同类细胞
.
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s
概念 定位:细胞膜上 本质:跨膜糖蛋白
其他类 NO、CO、组胺和腺苷、前列腺素等 .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小分子递质(经典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 成。酶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 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运系统) 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速度的调节。而 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 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裂解、修饰而成。
.
一、乙酰胆碱的代谢
神经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贮存、释 放、降解与失活等步骤。在神经递质中,不同递 质代谢的底物和酶有所不同。
.
(一)乙酰胆碱的合成酶是胆碱乙酰化酶,胆碱是合 成的限速底物
acetyl coenzyme A+choline 乙酰辅酶 A +胆碱
ChAT
Acetylcholine+CoA
ACh失活的主要方式是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酶解水解,突触前膜对ACh的重摄取数量极少,无功 能意义。
Ach 胆碱酯酶 胆碱 + 乙酸 , 并进入循环。约50%胆碱还可被神经末梢 再摄取利用。
.
Metabolism
(来源于线粒体)
肝脏
(胆碱酯酶)
.
信号分子为细胞因子、干扰素、 生长因子等
.
膜受体的特点 1、特异性:立体构象互补,分子的立体特异性 2、可饱和性:有限的结合能力,受体数目和浓度
恒定 3、高亲和度:结合能力强 4、可逆性:非共价结合 5、特定的组织定位
.
第二节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acetylcholine & acetylcholine receptor
.
细胞质膜受体分类:
(1)离子通道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
(3)酶活性受体
.
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概念:既为受体,又为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 无需中间步骤
作用机理:受体和配体结合后,通道蛋白改变构象, 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直接引 起细胞反应。
聚集在突触 前膜活动区
.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裂外排在所有 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 释放比神经肽快。
• 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 • 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 • 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腺素、NO和CO • 少量的漏出(leak out)。
.
G蛋白偶联受体
N 配体结合位点
肾上腺素受体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视网膜视紫红质受体等
细胞外 胞质
-螺旋 G蛋白结合位点
C
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构 具有惊人的相似,为一 个单肽链,形成7个螺 旋的跨膜结构,每个疏 水跨膜区由20-25个氨基 酸组成,受体胞外结构 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 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 与G蛋白耦联。
作用: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配体,将配体 携带的信号转变成胞内信号,引起生物学 效应
.
膜受体主要有三类
①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百度文库annel-linked receptor);
②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③具有酶活性的受体: 受体酪氨酸激酶 (receptor Trk) 本身具有酶活性的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