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及相关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由于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来自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自身层面的各种压力都汇聚在辅导员身上,造成辅导员身心俱疲引发职业倦怠,这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缓解之道
An Inquiry into Contemporary College Counselors'Job Burnout and the Solution//GuJunyan
AbstractCollegecounselorsareatthefirstlineinstudentaf-fairs,sotheyarefacedwithvariouspressuresfromthesociety,theschool,thefamilyandtheirown,whichleadtotheirjobburnout,anditwilldirectlyaffectstheimplementationofstudentaffairsandtheconstructionofcollegecounselorteam.Throughanalyzingcollegecounselors'jobburnout,thispaperproposesrelevantmeasuresandmethodsofeasingcollegecounselors'jobburnout.
Key wordscollegecounselor;jobburnout;solution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CollegeofChemicalTechnology,210048,Nanjing,Jiang-su,China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原先的精英教育已经被大众教育所取代。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学生,他们被社会、学校和家庭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之“80后”大学生更加优越,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有自己的主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爱表现自己、热衷网络、不愿意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敢于挑战权威。
如何引领好、服务好、管理好“90后”大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是时代赋予每个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当全社会把目光都集中在祖国未来希望一代身上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身后高校辅导员群体存在的相应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难、部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敷衍了事、辅导员离职跳槽现象突出、辅导员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疾患等现象均应引起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教育工作者、医生等助人行业中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严重,高校辅导员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辅导员对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情绪烦躁、低落,对自身发展前途感到无望。
2.辅导员自身工作态度消极,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所管理的学生越发没耐心、工作态度粗暴,工作上敷衍了事。
3.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中常常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甚至开始打算跳槽或者转行。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导致高校辅导员群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确,职责分工不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弱化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辅导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中,辅导员是由学校的学工部(处)和所在院(系)双重领导和管理的,但是,工作中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事,学校的各个部门和职能机关都能对辅导员发布相关的工作安排和任务,高校辅导员实际上是充当了学校各部门的办事人员。
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参加各部门的各种会议、忙于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常常是加班加点工作,可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步。
长此以往,辅导员工作没有任何成就感可言。
2辅导员群体在高校地位较低,职业认同度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但实际上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还是偏低的,既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也不算管理干部,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辅导员的这种尴尬的身份地位处境,以及对职业成就的低预期都在无形中降低了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很多辅导员萌生了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瞅准机会就要跳出苦海,转入教师岗或行政岗的想法,这些都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3工作压力大,分管学生人数多,各项工作疲于应付辅导员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帮扶、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处理、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心理咨询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奖、惩、助、贷、勤工作以及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都远远超过了200人,有的辅导员甚至一人带了五六百名学生。
学生数量的增多,使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远远超过了辅导员工作的负荷,致使辅导员工作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实质。
此外,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困生和经常违纪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和帮扶实际上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
由于此类学生不是在进入高校后才形成厌学、不良的行为举止
中图分类号:G6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0-0010-0210
的又一把利刃,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了重大伤亡事件、群体性事件,辅导员则难辞其咎,这一年的辛苦工作都会因学生发生的事故而化为泡影。
4工作中面对多层关系、各方矛盾,辅导员心力交瘁
辅导员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或者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中介。
学校的一些相关政策、活动、通知都要通过辅导员传达给学生,学生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难也需要辅导员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和协助解决。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寻求好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中间的点,因为在执行上级指令的时候有可能会伤害到少部分同学的利益,引发很大的矛盾,辅导员若不能妥善处理矛盾,必然会导致“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尴尬局面。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班主任大多是由专业老师兼任,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后,班级的一切事情很少过问甚至从不过问,实质
上只是充当了一名
“挂名班主任”。
由于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工作职责划分不清,班主任有名无实,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矛盾和分歧日渐增多。
当前,各高校每个院(系)都根据学生数量的多少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如果辅导员之间能在工作中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整个团队都会产生积极的工作情绪,反之,辅导员间矛盾重重、相互拆台,则会形成不良的情绪体验,造成辅导员思想上的困扰和工作上的倦怠感。
5家庭成员对辅导员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
辅导员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和学生上课时间同步的,很多时候,辅导员不得不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找学生谈心谈话,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处理问题。
有些学校还规定辅导员要定期入住学生公寓。
正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许多单身未婚的辅导员笑称自己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有些已成家的辅导员工作忙时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这些都导致了部分老师家庭关系紧张,辅导员自身情绪受到影响,对工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有教育政策层面的问题,又有学校组织层面、家庭支持层面及个体应对层面的问题,因此,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是一项涉及以上诸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改善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辅导员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辅导员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其首要前提就是要抓政策落实。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引导、管理、检查与监督的力度,促进各高校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文件和规章制度,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细化和量化的规章制度。
通过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一系列的相关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预期,维护辅导员的合法权益,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劳动成果,让广大辅导员能安心本职工作,将辅导
导员的工作量。
各高校在职称评定、
职务提拔方面应优先重点考虑辅导员,明确高校辅导员、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的指导。
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长、学工部部长、院(系)书记应多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辅导员遇到的
困难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学工部(处)应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
“辅导员、班主任交流座谈会”、“辅导员、班主任卡拉OK大赛”、
“辅导员集体郊外踏青”
、“辅导员学术沙龙”等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
释放工作压力。
对于那些在工作上兢兢业业、
卓有成效的辅导员,学院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年度总结和评优评先进时应给予全院表彰和相应的物质奖励,在学校工会评定“五好家庭”、“最佳贤内助”时要优先考虑辅导员家庭,通过以上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爱岗敬业、做出自己的成绩,鼓励全体辅导员朝着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3)争取家庭成员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每一个安定和睦的家庭都是高校辅导员休息避风的港湾,家庭中所有的成员要支持和理解辅导员工作,让他们能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
家人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将有助于辅导员获得最大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同时,辅导员也应多利用平时及节假日休息时间去陪伴自己的亲人,融洽家庭关系。
(4)提升辅导员自身抗压能力。
辅导员自身要认清辅导员岗位的崇高和神圣,有人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虽然辅导员工作在短时间内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但若干年后,你的思想和全部的优秀品质将会在自己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这才是每个辅导员应该真正引以自豪和为之骄傲的。
既然从事了辅导员工作,就一定要爱岗敬业,勇于吃苦,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处理好与学生、与班主任、与同事、与家庭方方面面的关系,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有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工作状态。
当辅导员在自身压力倍增又无法释放时,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和培训,一来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舒缓情绪,二来可以结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了解别人的思想为自己的心打开另一扇窗;当然,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还可以在平时多学习和阅读心理学方面相关书籍,也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
最后,所有的辅导员都应在工作中学会时间管理,并且有效地管理好、利用好时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将职业倦怠感化为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
2007(6).
[2]刘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5).
编辑胡俊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