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况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称: 易筋经 英文名称: yijinjing;changing tendon exercise 定义: 锻炼筋肉以保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推拿学、养生学、 康复学(二级学科)
相传中国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从印度经由海路东度来中土,在广州 上岸,北上游历中国各地,最后落脚於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 祖师在中国看到僧人长年静坐,多静少动,身体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 康,於是於少林寺教导僧人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发展。后来达摩 祖师示寂并葬於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为传言有人看到祖师,后人 好奇的开棺察看,发现祖师遗骨已经消失,只留下一只鞋子於棺内。 接著僧人在祖师的遗物中发现一个胶封的铁箱,里面有两部以梵文著 作的经书,这两部书就是闻名的易筋经与洗髓经。
菩提达摩(? - 535) 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是 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 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 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达广州, 梁武帝闻其名,迎入金陵,但观念不相契合,达摩悄然北上。途 经北江,没有渡江的工具,遂将一束苇草置于江面,踏蹑而渡。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 火。」后至北魏,所到之处,以禅法教人。游嵩山少林寺,在那 儿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以二入四行为思想内容。 当时有位神光僧人博览群书,慕达摩之名,自断手臂求法。达摩 尊者被他的精诚所感动,逐传法于他,并帮他改名慧可。经九年, 达摩尊者欲归天竺,临走时,传慧可禅宗之要义,受《楞迦经》 四卷。过不多久,达摩入寂(归天)。葬于熊耳山上林寺。三年 后,有人在葱岭遇见达摩手拿着一只靴子,向西方而行。达摩的 事迹,随着禅宗的发展,渐趋神异,并成为中国画家所爱的画题。 在通俗侠义小说中,菩提达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创始者。 中文名:达摩 外文名:Bodhidharma别名:菩提达摩国籍:天 竺民族:婆罗门族出生地:南天竺职业:佛教布道者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中国禅宗始祖代表作品:《洗髓经》、《易筋经》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şa。“广目” 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 故名广目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 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身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śravaņa。又名 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 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 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 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 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 宝伞(又称宝幡),左护法 牛贺洲。
四大天王(four Heavenly Kings)是佛家四大护法神 :
四大天王起源于道教,但是汉传佛教经过长时间和其它宗教接触后,逐渐的 融合起来。就变成是现在的汉传佛教。这属于一种独特的融合民俗文化。以 印度佛教的历史来说,原始佛教本来是没有所谓的神明的,但是当佛教受到 了其他宗教的影响,逐渐融合其他宗教的神明,成就了现在的部派佛教。藏 传佛教是和苯教,印度教产生融合。(转幻灯片)汉传佛教是和道教融合。东密 (东传佛教,现在的日本佛教)和日本神道教融合。当然融合的部分就是神明 的问题。佛教融合了其它宗教的神明而已。打个比方,汉传佛教的关公护法 神。佛教和其他宗教的融合特点就是其它宗教的神明在佛教的地位不如本来 宗教来得高。而地位大多都限制于护法神。比如说,藏传佛教的雄天护法神, 大自在天护法神,大欢喜天护法神等等。雄天护法神原于苯教,大自在天以 及大欢喜天都使印度教的神明,大自在天是印度教的湿毗努神,大欢喜天是 印度教的象头神。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尘埃”的意思:
单从字面理解是这样的: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 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 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 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 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 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 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 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 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 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āşţra。“持 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 故名持国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 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 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 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 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rūdhaka。“增长” 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 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 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 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 南瞻部洲。
洗髓经解释: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 理与气即是。」 元气关系着我们的生与死,而且是流动不停的,如果想要用方法 把气聚在某个部位,或者想引导它往一定的方向行走、或者想要让它 停止不动。这种练法刚开始时看似有效果,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有 的人一直想感觉到气到了哪里、停在哪里,结果到后来多半是精神幻 想而已,所以执着在身体的生理反应上的都不是正确的练法。 这里再说明这生命的能量其实是不受遮障或限制的,万物依靠这 股能量而生存,这能量不但可以穿金透石,而且入火不侵、入水不溺, 可以与矛盾的物理现象并存而不相违背。换句话说,理与气的关系也 是如此。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前面解释了理与气的表面关系,这里再详细说明理气互为体用的 意义。体与用,勉强可以空气与风之间的关系来比喻(比喻时常是解 释形上学最好的方法),没有空气,风则无从生起。相对的,没有了 风,我们也难以感受气的存在。所以要想了解”体”便要从”用”上 面来着手。从观察现象、研究其动静,来揣测分析”体”的端倪。这 样虽一开始不十分确定,慢慢的便可以找出这体的端倪了。

四大天王的具体介绍: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须弥山腰东, 黄金地,持国天王所居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须弥山腰南, 琉璃地,增长天王所居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须弥山腰西, 白银地,广目天王所居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须弥山腰北, 水晶地,多闻天王所居 由于布施、持不 杀生戒、孝顺父母,殁生此天,寿命五百 岁。人间五十年,为此天一昼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