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生物

1. 检疫对象: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

图片:

拉丁学名: C 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flaccumfaciens (Hedges) Collins and Jones

英文名称: Bacterial vascular wilt of beans

国内外分类:进境检疫对象

检疫分类: 病害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厚壁细菌纲(Firmibacteria),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寄主名称: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多花菜豆(P.coccineus)、利马豆(Phaseolus limensis Macfad)、金甲豆(P.lunatus)、赤豆(Vigna angularis)、豇豆(V.unguiculata)、绿豆(Vigna radiata)、扁豆(Lablab purpureus)、大豆(Glycine max)、丁发草(Zomia glabra),接种能侵染吉豆(Vigna mungo)、豌豆(Pisum sativum)、玉米(Zea mays)。

分布地区:前苏联(格鲁吉亚、克拉斯诺达尔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库班等,乌克兰)、土耳其、匈利牙、比利时、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突尼斯、澳大利亚(南部及昆士兰)、加拿大、美国(东北各州,康涅狄格至弗吉尼亚、俄亥俄、密执根;西部各州零星发生:威斯康星至科罗拉多,爱达荷,俄勒冈,蒙大拿)、墨西哥、哥伦比亚。德国、法国、瑞士还未证实。

危害症状:症状菜豆萎蔫病菌通过带病种子或越冬残体侵染种苗,通常引起死亡。若种苗存活,无叶片生长。菜豆最典型的症状是种苗叶片逐渐萎蔫,伴随褪色,植株矮化。幼枝枯死。褪色叶片通常具深绿色、褐色或红褐色病斑,变色区首先软化,随后干枯,叶片水渍接种产生白泡。有时缺乏上述症状,叶片表现为金黄色坏死斑或叶片仅部分萎蔫,与菜豆普通

疫病(Xanthomones campestris pv.phaseoli)相似,但后者在茎、叶上有水渍状斑。

菜豆茎上一般有锈色病斑,病菌于维管束中存活,并使其变褐,茎接种产生叶片脉间变黄和坏死。菜豆荚感病后,沿荚缝有变色病斑,通常黄绿色,有些萎蔫,有时表面凹陷。在成熟豆荚上,病斑部位绿褐色,其余黄色。感病种子具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黄色病斑,与健康种子极易区别。打开豆荚,可见有黄色细菌菌脓。桔黄色和紫色变株侵染种子,在种皮上有桔黄色和紫色的褪色斑。

大豆的幼苗和成株均感病。叶片首先出现褪绿小斑,后扩大,沿叶片边缘开始褪绿至中脉。感病组织干燥、变褐而死亡,在有风的情况下,变褐部位脱落,叶片显得粗糙。当种植带菌种子时,种苗矮化,叶片边缘坏死或叶片上有坏死斑,豆荚形成不正常,但没有在豆荚和茎上观察到症状。

传播途径:菜豆萎蔫病菌是一个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主要靠种子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国际贸易中带病的菜豆和大豆、绿豆种子。种子子叶带菌传给叶片或直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起系统发病。病菌在没雨的情况下也能侵染,但不能通过气孔侵入。病菌一旦进入植株,即在维管束组织定殖,病菌再侵染主要通过伤口,萎蔫的发生率随茎和叶片组织的伤口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提供病原侵入的伤口。灌溉水有利于局部传播,如美国仅中西部地区及灌溉的高原地区发生普遍。砂性土壤比粘性土壤发病重,低温、下雨和大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生物学特征:菜豆萎蔫病菌主要在种子和病茎上越冬。病菌在菜豆和大豆的种子表面和内部存活,对干燥抗性极强,存活期可达20年以上,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贮藏存活可达24年以上。据记载,在菜豆和小麦轮作的情况下,病原菌在田间土壤中至少存活2个冬季,详参Smith和Lelliott(1988)。

鉴别特征:菜豆萎蔫病菌为短小杆菌,革兰氏阳性,能运动,不产孢,0.3~0.5×0.6~3.0μm,1~3根侧或极鞭,直至略弯或楔形,单个或V、Y形或栅栏状排列。在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光滑,完整,低隆不粘,黄色、桔黄色、粉红色或紫色。3~4天菌落直径1~4mm。生长最适温度24~27℃,最高温度35~37℃,氯化钠最大忍耐力为7~9%,生长需要生物素,维生素B、泛醌。专性好氧,在CG培养基上,从阿拉伯糖、纤维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油、甘露糖、麦芽糖、蜜二糖、蔗糖、肌醇、蜜三糖和木糖产酸,有些从松三糖和核糖醇产酸,不从糊精、葡萄苷、菊粉或淀粉产酸。过氧化物酶阳性,甲基红阳性;氧化酶、酪蛋白酶、尿酶阴性;不产吲哚,从半胱氨酸产H2S,不还原硝酸盐,不从蛋白胨产氨,不产氨基酸脱氨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核酸DNA G+Cmol%为68.3~73.7%。

除害处理:用无病种子和作物轮栽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生长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的种子常常是无病的,因此可以推荐作为种子产区。有些耐病品种(非免疫)已被发现。

检疫方法:直观检查由于菜豆等豆类作物上存在5种重要的种传细菌病害,分别是菜豆萎蔫病、菜豆普通疫病、菜豆晕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大豆枯萎病(P.svringae pv.glycinea)和大豆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glycines),它们在症状特征、侵染循环等许多方面非常相似,在田间区分比较困难。菜豆萎蔫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系统侵染的初始症状是叶片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但无水渍状斑;普通疫病和晕疫病均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且晕疫病病斑周围具较大的黄色晕圈,但在高温下,晕圈消失,两者非常相似。菜豆萎蔫病菌侵染豆荚产生黄绿色突起斑,且在成熟时仍略呈绿色,而菜豆普通疫病和菜豆晕疫病菌侵染豆荚后产生水渍状病斑,且边缘红褐色,另外菜豆晕疫病菌仅在幼苗期引起系统侵染,叶片表现为褪色花叶形。菜豆萎蔫病菌引起的大豆褐斑病,与大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