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马山
马山现状概况
1.1.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
马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居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东接忻城、上林县,西接大化瑶族自治县、平果县,南与武鸣县为邻,北隔红水河与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马山县地处东经107°41′~108°29′,北纬23°24′~24°2′之间。县域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县城白山镇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96公里,北距河池市180公里,东距柳州市230公里,西距平果县8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马山县隶属南宁市,下辖7镇4乡,即白山镇、百龙滩镇、林圩镇、古零镇、金钗镇、周鹿镇、永州镇、乔利乡、加方乡、古寨乡、里当乡。
1.1.2 历史沿革
据史记载,马山县域秦属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领方和增食县地。唐代属岭南西道邕管思恩羁糜州。元属湖广行省广西右江道田州路思恩土州。明属广西布政使司右江道思恩军民府。
永乐十八年(1420年),田州土官岑瑛任思恩土州牧,将辖地分设白山、那马、兴隆、古零、乔利等十三堡。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三堡地并为白山、那马、兴隆、古零、定罗、下旺、安定、都安、旧城等九个土司。
清同治九年(1870年),废那马土司,改置那马厅。
民国元年(1912年),那马厅和定罗土司合并为那马县。
民国四年(1915年),兴隆、白山、古零三土司改土归流,合并为隆山县。1951年7月1日,隆山县和那马县合并为马山县。
建县时,全县总面积为2664.67平方公里。
1952年7月宾阳与崇左两专区合并为邕宁专区,1958年元月设立邕宁专署,马山县属邕宁专署领导,同年11月改为南宁专员公署。
1971年11月,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后,马山县隶属南宁地区。
1988年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时,将马山县的古感镇及周鹿、双联、永州的部分地域划归大化。
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调整南宁市行政区划,原南宁地区的马山县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划归南宁市管辖。
2005年,马山县撤销州圩乡、双联乡、片联乡,分别并入永州镇、周鹿镇、林圩镇。
1.1.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马山县境内地形复杂,多为石山土岭,高峰谷地,交错相间,分布不一,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石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境内山峦起伏,纵横连绵。县境北面和东面与都安、忻城、马山石山群相接,东南角连大明山,南接武鸣丘陵群,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连绵不断,东部高于西部,东北斜向西南。除东南部大明山外,其余山峰高度均在1000米高程以下,山峰一般海拔都在500至600米左右,形成极其发达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中部土岭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地形。
(2)地质条件
构成马山县的地质有石灰岩、沙页岩、硅质岩、冲积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等,在石山区主要为石灰岩,在土岭地区主要为沙页岩。
石灰岩主要分布于东部大石山区和西部的小石山区。包括金钗、里当、加方、古零、合群、永州各乡和州圩的北部,占总面积约54%;沙页岩、硅质岩分布于乔利、林圩、周鹿、片联各乡和州圩、永州、合群、古零的一部分,占总面积44%;河流冲积物分布于大明山麓、杨圩至安善一带,红水河南岸、乔利至百龙
滩的大完一带,小河流两岸亦有分布,占总面积约0.5%;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零星分布于较宽广的石灰岩低处;花岗岩分布与林圩乡的合理一带。
(3)气候特征
马山县地处低纬度,太阳入射角大、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年蒸发量在1400~1800毫米之间。四季多东北风,气温较高,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但降水分布不均匀,夏季多暴雨,易发生洪涝(遇上暴雨,各支流与红水河同时发洪,支流洪水溢泄不畅,造成泛滥成灾);春秋两季雨水少,易造成干旱(在石山区,多为“园洼地”,当雨水过多时,地下河水位升高也易造成涝灾,洪水过后,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易从溶洞、落水洞漏失而造成干旱)。年平均气温为21.3℃,7月最热,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2.2℃。一年四季多吹东北风,常风不大,年平均风速为1.6米/秒。因马山县地形比较复杂,自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小气候区。且石山地区由于吸热和散热快,夏天比土岭地区较热,冬天则较冷。古零乡的大明山区,由于海拔高,温度亦较低。
(4)水文
马山县河流均属黔江水系。境内除红水河外,其余河流较小,境内均无大河川流贯。红水河流经县境北端,是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界河,水利资源丰富。细小的有使用价值的地表河共11条,而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另有主要地下河11条,这些地下河大部分分布在干旱地带和石山地区,埋深在35米以下。所有主要河流,大都自南向北注入红水河,或向南流入武鸣县境。
1.1.4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马山县土地总面积为23.6467万公顷,其中:石山区土地面积13.2042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55.8%;丘陵土地面积为10.2491万公顷,占43.3%。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详查结果土地分类面积为:耕地3.68199万公顷,占总面积15.6%;园地0.1377万公顷,占0.6%;林地4.5766万公顷,占19.4%;牧草地
0.3388万公顷,占1.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5453万公顷,占2.3%;交通用地0.0746万公顷,占0.3%;水利设施用地0.1043万公顷,占0.4%;未利用土地12.7425万公顷,占53.8%。
(2)农业资源
马山的山区资源优势,很适合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种植业方面:有甘蔗、速丰林、金银花、旱藕、桑蚕、竹子、苦丁茶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通过引导群众扩种了蔬菜、花生、木薯、四季笋竹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方面:实施“种子工程”
和“万水工程”,大力发展黑山羊、良种水牛、黄牛等草食型生态畜禽和罗非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生产,推行鱼鸭鹅套养的立体养殖模式,建立了集中规模养殖的里当土鸡、良种鹅、圈养黑山羊、百龙滩生猪基地等四大示范项目建设,以示范带动养殖业的发展。2007年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9466公顷,总产量13.5万吨;全县黑山羊存栏量达11.18万只(2007年统计数据)。目前,黑山羊、山地金银花、旱藕及旱藕粉、黑豆、竹笋等是县内主要的特色农产品。其中黑山羊已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识认定,2003年马山县被中国品牌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黑山羊之乡”称号。马山县是“广西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被列为“广西金银花中药材产业重点县”。)
由于马山县地处低纬度,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的气候特征也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马山县除了可以种植两造玉米、水稻外,还可以种植冬季作物。还可发展种植龙眼、荔枝、菠萝等热带作物。
(3)矿产资源
马山县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是马山县的一大优势。经勘查,目前全县境内已发现矿种27种,其中煤炭1025万吨,粉石英300万吨、锰矿100万吨、白云石100万吨、滑石50万吨、重晶石矿36万吨、铁矿26万吨。其中锰矿、滑石矿、高岭土、重晶石矿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周鹿镇、林圩镇、乔利乡等地,煤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金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