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养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养生观解读
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五千言,所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的养身观到现在为止,仍很实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信老子则生,不信则亡。
老子的养生观是从道推演出来的,道是宇宙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源,道是不会变的,他提出的养身观是符合自然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养身观散落在以下各章中,请允许我一一道来。
1、在《道德经》中的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zhǎo),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一章讲了养生的根本原则,十分深刻。
养身从根本意义上讲,在于养护生命使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养身不能为了养身而养身,不能养身太厚,反而害生。
养生的根本在于无私奉献,要顺应自然养生。
有些人养生是为了长身不老,人的身体终归会死去的,天地都不会长久,何况人乎?不然就会违反天道,万物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和规律。
一个人不死能有吗?能长寿吗?老子在33章中,讲了“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只有对社会无私奉献,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在《道德经》中55章中,“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蜂虿(ch 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 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
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提出了养生原则和养生要到达的境界。
养生要注意养性和养命结合,最终达到婴儿般的境界。
3、在《道德经》中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养生要“啬”,要爱惜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4、在《道德经》中75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这一章中提出了我们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只有不把养生当成一回事的人,才能比过分看重养生的人高明。
也应证了第7章中的“外其身而身存”。
5、在《道德经》中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为腹不为目的养生,养生要清心寡欲,能抵得住各方面的诱惑。
为腹一是指肚子要饱,要适合养生的需要;二是指养护生命之本,因为肾(先天之本)脾(后天之本)均在腹部,丹田亦在腹部;三是指淡泊外在的欲求,注重内在的修养,追求内心的安宁,提升精神境界。
6、在《道德经》第13章中,“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一章提出了面对疾病大患,教我们该怎么对待?可以讲,这一点我们的作家冰心深有体会,具体详见《病榻呓语》一文。
现在科学研究,很多人生了大病,不是因病
本身而死,而是被病吓死的,老子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老子是一个伟大的疾病心理疗法的鼻祖。
7、在老子《道德经》第46章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一章要求我们养生中要知足常乐。
关于养生的几个案例:
陈立夫的48字养生真经:“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暖;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
赵朴初的《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浑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物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劝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养生十则:静坐常思自己过,闲淡莫论他人非。
能吃
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中医的最高境界在于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
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