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神以养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啬神以养生

啬神以养生

啬神是养身之第一要义,“少费即谓啬”,所谓啬神就是爱惜精神。战国时哲学家韩非子在《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观点影响之下,提出了“啬神养生”。他讲人要适当运动和平静,不要思虑过多,要珍惜智慧,爱惜精神。《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太平广记》卷五五引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寒山子》:“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嗇神抱和,所以无累也。”宋·张耒《齐居赋》:“絶嗜窒慾,爱精嗇神,声色不御,滋味罕亲。”“啬神养生”论逐步形成并影响深远。

啬神以养生

韩非子

隋末唐初,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对“啬神养生”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深化,且借用了“灯用小炷”的形象比喻:一盏油灯用细的灯芯,灯油就可以燃很长时间,如果用粗的灯芯,灯油很快就会烧完,养生也是这样的道理。“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必须爱惜,不轻易浪费。

啬神以养生

孙思邈

人有七情六欲,才能繁衍生息,但要做到欲有情,情有节。如不节制情欲、纵欲过度则亏精损神,必招祸患。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这是人之常情。但欲不可过,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欲要防患于未然,则须适动静有节,省思虑之费,“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商周时有谚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劳神过也。

啬神以养生

“啬神养生”就是不要透支精力,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欲,处处注意摄养爱护,尽量减少它的消耗,如果毫无节制地透支精力,久之必耗伤生命,重则夭殇折寿。因此要做到“养生啬神忌劳心”、“养生啬神忌过喜”、“养生啬神忌过忧”。

啬神以养生

劳心而不啬神常因用脑过度而英年早逝,过喜不啬神常会乐极生悲,出现笑死牛皋的悲剧,

过忧而不啬神则因忧思过度、疑神疑鬼,神情恍忽、百病丛生。

因此,啬神是养生第一要义。

养生须知啬

药王孙思邈能年逾百岁而不夭,从古至今堪称是奇迹。他的养生之方、之术源于民间经验的总结及个人切身体会,简易实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推广应用。他在养性十大要中提出一曰啬神,二曰爱气的观点,明确指出养性重在自慎,重在自我调整心态,以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今天

养生有

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遵守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孙思邈啬神观来自老子《道德经》中“治人事天,莫若啬”,他认为天地、日月、自然、人类、社会、土、农、工、商各行各业以及个人生命运行,都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正如他与卢照邻的一段精湛对话,卢问养性之要,他答“天有盈亏,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谁都不可例外。这段对话意思是教育人们必须融入自然,顺应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追求。切莫脱离现实而妄念、妄求、妄劳。

精气神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惜精养神,惜气保纯和实际上就是要节欲、保精、微劳不累。即节辛勤以养力,节烦恼以养神,节房事以养精。

精、气、神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人体精化气、气化神需百日左右,这个过程复杂多变。既是物质转化过程,又是心理、生理转化过程,若一个鲜活的生命化工厂,在人们心理、生理支配主导下才会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等元素,转化为精、气、神。这个过程随着天体运行,季节轮回、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变化。人们常说伤筋动骨的康复至少需要一百天,实际上精、气、神的转化至少需要百天左右。鉴于此,我们必须特别珍惜、呵护来之不易的精、气、神。

恬淡静心,养性全神

人一旦缺少精、气、神,免疫力自然会下降,致使病邪侵身,尤其是产生坏情绪后,气怒之中,肝不养心,心必自乱。孙思邈认为,要成为一个长寿者,必须身心俱健,形体无妄,恬淡静心,养性全神。

他提出的十二莫:“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大笑,勿汲汲所欲,勿狷狷怀忿恨,若能不犯,则得长生也。”还提出十二少:“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为提醒人们切实重视,又强调提出把握纠正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勤、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他反复强调十二莫、十二少、十二多的主要目的是告诫人们正确把握并控制情志的变化,即既无过激,又不能不及的养性是关键。教育人们必须把握适度,遇事千万不可

偏激,不能太过的道理。范进中举发疯病,是因

为过喜,而平时多小病的人却能长寿,就是因为处处谨慎,从不放纵自己,遇事把握适当而得福。

培养积极的态度啬神、爱气

那么,作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嗇神、爱气,使有限的精、气、神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人应该有精神寄托,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目标,这样才会让人充满信心,产生自觉的意志和行动为之积极奋争。一但痴心妄想,高不可攀便会使人丧志,失落、颓废。一个人长期被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所禁固,充满忧愁与苦恼是最大的伤害。这就是百病源于心的道理。

其次,可以培养多种爱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人心不老,精神不空虚,才会始终保持乐观情绪,使生活更加精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宠物、垂钓、创新发明、有所作为,可使人产生无限乐趣。人为兴趣而辛劳、而付出则自觉自愿,因为精神充实,觉得生活有意义,所以对养性益神大有好处。

韩非啬神养生论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韩国人。韩非善于取道、儒、墨诸家之长,其养生之道,亦高人一筹。

韩非认为,人要健康长寿,须适动静、省思虑,惜智慧,爱精神。他特别强调了“少费即谓啬”的主张。人有七情六欲才能生息繁衍。但要做到欲有情,情有节。如不节情欲则亏精损神,必招祸患。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人皆有之。但韩非认为欲不可过,故视强则目不明,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不能决黑白谓之盲。听甚则耳不聪,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不能别清浊谓之聋。思虑过度则智识乱,智识乱不能审得失之地,心不能审得失谓之狂。要预防盲、聋、狂之灾,则须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如果不顾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耳伤,五味害人胃肠之理,须知“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要防患于末然,心“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大莫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