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5章 药物分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二)萃取剂回收
溶剂消耗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应尽量回收萃取剂(通过蒸 馏),供生产循环套用。质量好的母液溶剂和反萃取后的萃余液, 可在提取时直接套用。
简单蒸馏
简单蒸馏过程,不进行回流,间歇操作。 适用于回收沸点相差很大的混合溶剂,除去难挥发性杂质的溶剂, 或分离要求不高的粗分离。
精馏
通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多 次部分冷凝来Fra Baidu bibliotek成。 适用于沸点比较接近的 组分的分离,废液中溶 剂浓度较低时的回收。
回顾
2.根据膜断面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哪三种膜?有何特点?
对称膜: 膜的整个断面的形态结构是 均匀一致的。 非对称膜: 非对称膜的特点是膜的断 面不对称,由活性表层与 支撑层组成。 对称膜和非对称膜的比较: 非对称膜的活性表层很薄,流体阻 力较小,孔道不易被堵塞,颗粒通 常被截留在膜的表面。而对称膜阻 力较大,滤速慢,选择性较差、易 于堵塞,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未大 规模应用。 非对称膜的结构特点: 膜的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活性表层, 活性表层的微孔排列有序,孔径也 较均匀,故对分离小分子物质而言, 该膜层不但渗透性高,而且分离的 选择性好。 支撑层呈多孔状,孔径较大,仅起 支撑作用,它决定了膜的机械强度。 复合膜:膜的活性表层与支撑层由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复合而成(称为复合膜)。 复合膜的致密活性表层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多种材料。
五、液—液萃取设备及操作
液—液萃取设备应包括三个部分:混合设备、分离设备、溶剂回收设备。
(一) 混合设备
混合设备是进行传质的设备,它要求料液与萃取剂混合要充分,以提 高溶质从料液转入萃取剂中的速率。
1.混合罐
通常在搅拌罐中 进行。采用螺旋 桨式搅拌器,转 速400-1000r/ min;若用涡轮式 搅拌器,转速为 300-600r/min。 液体在罐内平均 混合停留时间为 l-2分钟。
萃余相 萃余液
液—液萃取原理
将一种溶剂加入到与之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料液中,使溶剂与料液充分 混合,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溶解度较大的组 分(即溶质)转移到溶剂中,由于溶剂与料液间不相溶或部分互溶,通 过分层、分离,从而达到组分间分离的目的。
溶质(A): 原溶剂(B): 萃取剂(S): 萃取相(E): 萃取液(E’): 萃余相(R): 萃余液(R′):
回顾
(2)膜的保存 清洗后需保存于特定的消毒剂中,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① 使用并清洗后的膜表面上仍残留物。如蛋白、核酸、多糖和酶类等 物质,保存不当,将滋生微生物,其菌体堵塞膜通道; ② 在特定情况下,酶类物质会对膜有较强的分解作用,使膜孔扩大、 消融,破坏膜内支撑结构。 常用化学消毒剂有乙醇、甲醛、环氧乙烷、亚硫酸氢钠等。一 般情况下,可以用1%的甲醛溶液或1%的亚硫酸氢钠浸泡。 如果膜长期不用,将膜组件彻底清洁与保存。
知识要求
① 掌握膜分离技术、液—液萃取技术的基本知识、工艺过程和典 型设备结构。 ② 熟悉膜分离技术、液—液萃取技术的工艺控制及主要影响因素。 ③ 了解超临界萃取技术和液膜分离技术
能力要求
熟练应用膜分离、液—液萃取技术知识,理解和执行操作规程。 学会对膜分离、液—液萃取操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排除。
回顾
1. 膜应具备的特性有哪些?
① 膜通量大,即在单位时间内膜透过的液体量应足够大,这样才能有较高的 经济性; ② 截留率适宜,要求对杂质有较大的截留率,对药物成分的截留率较低; ③ 机械强度高,耐冲击,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物料处于湍流状态,会对膜
表面有一定的冲击力,在清洗过程中,压力的不断变化,也会对膜本身有
2.混合管
将料液与萃取剂在管路 内以很高速度混合,称 管路萃取。 通常采用S形长管,萃取 剂及料液等经泵在管的 一端导入,混合后的乳 浊液在另一端导出。 为了保证较高的萃取效 果,料液在管路内应维 持足够的停留时间,并 使流动呈完全湍流状态, 强迫料液充分混合。混 合管的萃取效果高于混 合罐,且为连续操作。
碱性抗生素 红霉素 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
水相 pH 5.0 pH 2.0-2.5 pH 2.0-2.5
醋酸丁酯
碱化和酸化时的 pH ,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如红霉素碱化时 pH 高些,固然对提取有利,但过高会引起红霉素的碱性破坏,还会 造成严重乳化,使得分离困难,而pH过低又影响其收率。
实例解析
① 很多种药物在高温下不稳定,故萃取一般应在低温下进行。 ② 有机溶剂与水之间的互溶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使萃取效果降低。 ③ 温度对分配系数也有影响,如红霉素的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反萃取时的分配系数则相应降低。
萃取时间对药物萃取有影响。
① 萃取时间越长,萃取过程越接近平衡状态,萃取收率越高。 ② 萃取时间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3)错流过滤
膜分离过程一般采用料液流动 方向与膜面平行的操作方式。 操作时,料液的流动可有效防 止和减少被截留物质在膜面上 的沉积。料液流速越大,膜表 面处的浓度边界层厚度越小, 越有利于维持较高的水通量。
回顾
4. 怎样清洗与保存膜?
(1)膜的清洗 目的 在药品分离生产中,为保持较高的水通量,一般每次膜分离后必须立即清 洗,清洗后的膜通量不应低于上次膜通量的95%。 方法 物理清洗:利用较高流速液体所产生的剪切力,冲洗掉膜面上滞留的胶 体、蛋白等附着物。当膜通量衰减不大时可采用。 正向清洗——指用水替代料液进行透析,来冲刷膜表面与膜孔内的污 物。 反向清洗——指水从透过液一侧流至料液一侧,反向冲洗沉积在膜面 上 的污物,清洗效果较好。 脉冲法——指水的流速与压力呈脉冲性。 化学清洗:从本质上讲是膜内的沉淀物与清洗剂之间进行的一个多相化学反 应过程。在化学清洗剂的作用下,分解污染物或降低污垢颗粒和 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并在机械力的冲刷下,污染物从膜上脱落 下来的过程。化学清洗剂对膜的损害。选择化学清洗剂时要慎重, 并尽量减少化学清洗的次数。
较大的冲击; ④ 化学稳定性好,膜与被分离的药液不能有化学相溶性;膜本身的稳定性好,
不会发生自身降解与溶出,膜表面活性表层的内部结构不易发生变化;
⑤ 抗污染能力强,对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都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⑥ 膜的孔径分布窄,截留率高; ⑦ 易于维护与更换,能做到随装置规模的改变而改变; ⑧ 自动化水平高。
液—液萃取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可连续操作,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多级萃取时,纯度高、溶质浓缩倍数大; 溶剂耗量大,对设备、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液—液萃取三组分
萃取剂(S) 、原溶剂(B) 、溶质(A)。 三组分物系类型 ① 萃取剂(S)与原溶剂(B)完全不互溶,与溶质(A)完全互溶,形成一 对完全不互溶的混合液; ② 萃取剂(S)与原溶剂(B)部分互溶,与溶质(A)完全互溶,形成一对 部分互溶的混合液; ③ 萃取剂(S)与原溶剂(B)部分互溶,与溶质(A)也部分互溶,形成两 对部分互溶的混合液。 第一种情况较少见,第三种情况应尽量避免,生产中常遇到第二种情况。
回收
可采用简单蒸馏的方法。 仅需除去其中不挥发性杂质(如色素等)。
常采用精馏方法。
1.单组分溶剂的回收 2.低浓度溶剂的回收
3. 与水部分互溶并形成恒 沸混合物的溶剂回收
先用简单蒸馏出恒沸混合物, 再用精馏法分离恒沸物。
4. 完全互溶但并 不形成恒沸物 的溶剂回收
可采用精馏或简单蒸馏。 如:其沸点相差较大,欲得纯组分,采用精馏方法。 如果混合溶剂要反复使用(不需要将它们分成纯组分) 采用简单蒸馏方式除去不挥发物质。
根据厂家提供的配套清洁剂、消毒剂和操作规程进行膜的清洁与保 存。需要注意的是膜元件至少应在使用24小时后才可与甲醛接触。
第五章
药物分离技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章膜分离技术、液—液萃取技术的基本知识、工艺控制 和典型设备操作的学习,为制药工艺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从事药物生产工艺中膜分离、萃取操作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续分离过程造成影响。
4.萃取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
萃取溶剂种类
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选定。
用量及萃取方式
① 在选择用量时,既要考虑到浓缩目的,又要考虑到收率和质 量。一般情况下,分配系数不太大的溶剂,浓缩倍数(料液体 积/萃取剂体积)应小一些(萃取剂用量愈少,浓缩倍数愈大, 收率愈低)。 ② 萃取剂用量对单级萃取收率的影响较大,但同样溶剂用量, 对多级逆流萃取的收率影响要小的多,也优于错流提取,故 一般多采用三级逆流萃取。
3.喷射式混合器
利用喷射泵进行涡流混合,称喷射混合。 特别适用于两液相的黏度和界面张力都很小,即容易分散的情况。 (a)为交错喷嘴混合过程,即萃取剂及料液由各自导管进入器内进行混合。 (b)和(c)则为两液相已在器外汇合,然后进入器内经喷嘴或孔板后,增强 了湍流程度,从而提高了萃取效率。 喷射式混合器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的混合装置,特别适用于低黏度、易分 散的料液,这种另外,当两液相容易混合时,也可直接利用离心泵在循环 输送过程中进行混合。
四、液—液萃取过程控制与溶剂回收
(一)液—液萃取过程控制
1.正确选择pH,在萃取操作中非常重要。
pH的选择应权衡两方面因素:pH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分配系数, 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配系数又直接与收率有关。
游离碱状态,由 水相转入有机相 成盐状态,由有 机相转入水相
过高 碱性破坏 严重乳化
有机相 pH 10-10.5 pH 8.5-9.0 pH 9.0
(2)极限通量
回顾
纯水:其水通量与压力差成正比。 料液:由于浓差极化的影响,水 通量随压差的变化关系为一曲线; 开始阶段,压力差与水通量成正 比,当压力差增达到一定值时, 再提高压力,水通量的增加幅度 降低,当压力差达某一值时,水 通量不再随压力差的增大而增大, 只是边界层阻力增大,水通量不 变,即达极限通量。
回顾
3. 请简单说明浓差极化、极限通量、错流过滤。 (1)浓差极化 当边界层的浓度大大高于料液 的主体浓度时,在浓度差的作 用下,溶质从膜表面向主体反 向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 化。 对于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 离过程,无论是微滤还是超滤, 都会出现浓差极化现象。 随着膜面浓度的增大,或形成凝胶层,阻碍液体透过膜,使渗透 通量进一步降低。若再增加操作压力,不仅不能提高渗透通量, 反而会增加凝胶沉淀层的厚度,使渗透通量降至极低。
实例:醋酸丁酯提取苄基青霉素的pH如何确定?
解析:在0℃,用醋酸丁酯提取苄基青霉素 pH=4.4时,分配系数等于l,即在此条件下,水相和醋酸丁酯相 平衡浓度相等,萃取不可能进行。 pH<4.4时,青霉素能被萃取到醋酸丁酯相中。 pH>4.4时,青霉素从醋酸丁酯相转移到水相,称为反萃取。
pH>4.4 水相 pH=4.4 水相和醋酸丁酯相 中浓度相等 pH<4.4 醋酸丁酯相
因此,在青霉素萃取过程中,温度要低,时间要短,pH要严格控制。
3.盐析作用
盐析剂(如氯化钠、氯化铵及硫酸铵)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① 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导致游离水分子减少,降低了药物在 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转入有机相;
② 盐析剂能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 盐析剂使萃余相比重增大,有助于分离两相。但盐析剂的用量 要适当,用量过多会使盐析剂以杂质的形式转入有机相,对后
pH 6.8-7.2 反萃取
分配系数=1
pH 2.0-2.2 萃取
从理论上讲,pH愈低,萃取效果愈好。但实际上青霉素在酸性 条件下是极不稳定的,故生产上选择酸化pH为2.0-2.2。反之, 当青霉素在pH 6.8-7.2时,以成盐状态转入到相应的缓冲液中。
2.萃取温度和时间
温度对药物萃取有很大影响。
第二节
溶剂萃取 利用一种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 不同溶解度的性质,混合物中 加入适当的溶剂,使混合物中 的组分得到完全或部分分离的 过程为溶剂萃取。 液—液萃取 如果被萃取 处理的物料 为液体混合 物,则称为 液—液萃取。
溶剂(萃取剂)
液—液萃取技术 述
溶剂(萃取剂) 溶质
一、概
萃取相 溶质
萃取液
原溶剂
混合液中被分离出的组分。 原混合液中与萃取剂不互溶或仅部分互溶的组分。 所选用的溶剂。 操作完成后所获得的以萃取剂为主的溶液。 除去萃取相中的萃取剂后得到的液体。 操作完成后以原溶剂为主的溶液。 除去萃余相中的萃取剂后得到的液体。
萃取操作步骤:
①原料液(A+B)与萃取剂S的混合接触; ②萃取相E与萃余相R的分离; ③从两相中分别回收萃取剂而得到产品E′ 及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