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漫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漫谈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今天,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祖国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力求班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充分的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境界是存在者实现存在的状态。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作为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看成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倍加爱护,体察每个学生渴求的眼神,体会每个学生细微的变化,培养出一个个发展健全、活泼可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材施教是他们成功的手段之一。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学生的天赋、知识基础、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各不相同。教学时,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方法如果也“一刀切”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潜能生吃不了”的现象。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特长得不到发展。这几年,我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因材施教作了初步的探索,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潜能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中等生,这样,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中等生和潜能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优等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共同要求,区别对待

教学的共同要求以“大纲”的规定为标准,要求大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对少数“潜能生”,在课外加强个别辅导,要求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规定要求;对优生,要求灵活掌握“双基”,并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试一试中:“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如下:潜能生要求:看图列式计算(只要求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解答);对中等生要求:会画图,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生要求:除会画图,用两种方法解答以外,还要能将问题改变为“实际节约用煤多少吨?”后再解答出来。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管学力不足的还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统筹兼顾,并且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他的特长之处。如果发挥出来,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如李强同学数学、语文、英语成绩都差,但他的美术画的特别好,有着极好的绘画才能。我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班级介绍中国近代大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的故事,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数学辅导,课堂上多提问他,让他多板演,使他的数学成绩一步步赶上来。这个学生由于美术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顺利进了当地师范美术班深造。又如王力同学,原来上课肯做小动作,下课指东打西,横冲直

撞的“小霸王”。数学成绩总是徘徊在四、五十左右,但他的劳动很积极,我就发挥他的特长,在大扫除时有意安排他做劳动组长。根据实际劳动的情况,我编了一道应用题给他做。如“四(3)班有学生38人,参加大扫除的有两组,每组10人。余下的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他做对了,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后来又和他们一起到敬老院学雷锋送温暖,帮助敬老院老人大扫除,把他的劳动积极性引到学习上来,并在班级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互帮互学活动。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和他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区小学毕业学习能力检测时,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优秀水平。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那么,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