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王老吉:饮料市场中的黑马
“80年代,当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在中国倍受青睐时,凉茶还被指为‘夕阳产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当时就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凉茶到今天依然很受欢迎。
凉茶所含成分,能有效帮助身体对抗天气影响,帮助对抗因生活压力太大而引起的疾病,而且还没有副作用。
我们公司的海外订单一直有增无减。
”
——王健仪,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的行政经理
2003年春天,当“非典”(SARS)在全球肆虐时,王老吉——这个在中国南部存在了175年的老字号——迅速窜红大江南北。
“王老吉”最早于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在广东开创。
王泽帮被认为是中国药茶的创始人。
从1997年到2002年,王老吉只是一个地方品牌,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无人知晓。
2003年,王老吉推出了一系列的营销和定位策略,最终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性的大品牌。
2006年,在全国销售不到10年的时间里,王老吉迅速成为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巨擘,销售额达到5亿1千万美元,占药茶市场份额的90%。
2006年,王老吉在中国饮料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仅有国际大品牌(如可口、百事),还有上千个中国本土品牌。
虽然王老吉这几年销量成倍增长,但它毕竟只有凉茶一种产品。
王老吉是否应扩大其产品线以保持销售的增长?另外,王老吉如要成为国际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为除了华人以外,外国人很难理解或接受“药茶”的概念。
王老吉是应该定位成药茶还是饮料呢?同时,世界各国在非典之后都对食品安全非常小心,王老吉是否能冲突这些障碍成为国际品牌呢?
什么是凉茶?
“小时候,父母和爷爷奶奶就告诉我软饮料热量太高,对身体不好,所以我也就很少喝可乐,凉茶能清热祛湿。
脸上一长痘痘,我会赶紧喝凉茶,加快排毒。
”
——15岁的刘学夏(学生),来自广东省云浮市临潭县
广州人喜饮凉茶,尤其在夏日暑天,一杯凉茶入口,顿时生津止渴、清凉舒坦。
早在19世纪初,广东人就开始喝凉茶了。
凉茶的配方各家不同,针对的病症也不太一样。
可是除了广东人以外,中国其它地方都不太知道凉茶为何物。
广东人相信,凉茶相对于绿茶和乌龙茶来说是有药用价值的。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达到“春去湿、夏解暑、秋降火、冬防感”的效果。
广东人相信凉茶无毒有效、祛湿热的特点十分适合在南方炎热的季节里服用。
王老吉
“王老吉”最早于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在广东开创。
王泽帮被认为是中国药茶的创始人。
坊间流传的“王老吉”的来历故事至少有三个版本,成为一代传奇。
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动荡,从道光年间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王老吉在1950年分立成了两家公司,最终在2003年红遍中国大地。
早期历史:1828至1938
“王老吉”最早于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开创,并在广州市开设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
因配方合理、价钱公道,王老吉凉茶远近闻名。
有一年,南洋群岛发生流行性感冒,患者甚多。
王老吉献出自己的凉茶药方,使许多病人恢复健康,王老吉的凉茶开始流传到东南亚一带。
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开始以前店后场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
这种生草药包深受华侨欢迎,海外来函购买者也越来越多。
此后,王吉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市另设三间分店。
这时的王老吉不仅畅销两广、两湖、江西、上海等地,在北京也有销售。
许多广东人到东南亚等海外谋生时顺带些王老吉茶包备用,王老吉也逐渐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
之后,王老吉第三代子孙分别在香港、澳门设立分店并注册“杭线葫芦”商标。
1938年广州沦陷,凉茶货栈全部焚毁。
混乱期:1949至1994
抗战胜利后,王老吉在广州正式恢复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地的大力支持下,王老吉购入新的生产设备并建设了新的厂房,凉茶生意又开始兴盛起来。
1950年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分为两支:一支在中国内地被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的王老吉品牌归该公司所有;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基本上为王氏后人注册。
地方品牌:1995至2002
1995年,王氏后人在广东成立加
多宝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
供配方。
加多宝公司将凉茶口味变甜
以使中国其它地方的人能接受,并以
红色铁罐包装王老吉凉茶。
1997年2
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与香港加
多宝股份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
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有限公司自
1997年取得了独家使用“王老吉”商
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
装凉茶饮料的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
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
年,后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但配方仍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
1999年,香港加多宝股份公司在东莞设厂,开始生产红色铁罐王老吉凉茶。
由于两广地区对于王老吉的凉茶概念和品牌认知都比较充分,所以王老吉在广东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连续几年的销售额也稳中有增,盈利状况良好。
王老吉凉茶的头7年,虽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默默无闻地固守着一方区域市场,但是,王老吉凉茶在广东省以外的销量平平。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调查中消费者说“凉茶就是凉白开吧”,“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
普及凉茶的概念显然费用惊人。
而且内地的消费者大多是通过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降火”问题;其次,在广东,传统凉茶(如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等)因降火功效显著,被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
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
这种“药”的概念大大限制了王老吉凉茶的销量。
快速发展:2003至2006
2003年,SARS疫情暴发,意外地为凉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
SARS 肆虐期间,广东一直得到全国的高度重视,广东尝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也备受瞩目。
以邓铁涛为代表的“广东省老中医为防治SARS献药方”的新闻也在国内广泛传播。
在“吸烟防SARS”、“白醋防SARS”、“吃碘防SARS”、“喝绿豆汤防SARS”等不计其数的传言中,“凉茶能防SARS”成为更广泛被大家接受的说法。
SARS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
而指挥广东省对抗“SARS”的呼吸道疾病专家钟南山,无意间成了将广东凉茶推向全国的最大功臣。
他在“SARS”疫情后的一次电视讲话中说:“广东人自古以来就有喝凉茶的习惯,喝凉茶对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
”这句不经意的感叹相当于为王老吉品牌做了一次广告,价值不可估量。
2002年底,加多宝公司聘用成美顾问公司做其营销顾问。
之后,大范围的营销活动展开了。
为了满足全国的销量,2003-2006年间,香港加多宝股份公司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和广州设立工厂。
针对高端市场,310毫升的红罐王老吉
凉茶仍以3.7元的价格销售。
2004年,加
多宝公司推出了一种250毫升的绿色纸盒
包装的王老吉凉茶,定价2元,针对中低
端市场。
同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
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踏来,
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05年再接再
励,销售额超过20亿元,2006年加上盒
装,销售额近40亿元,2007年则高达90
亿元。
王老吉的成功营销
如果说SARS是2003年王老吉成功的偶然因素,那么成美顾问公司和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为加多宝公司制定的营销战略和品牌形象策略则是使王老吉冲出广东、热销全国的关键因素。
SARS之后,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红色王老吉是应该当作“凉茶”卖,还是当作“饮料”卖?是药还是饮料?面对消费者的认知混乱,企业并没有通过宣传(广告、公关等)手段进行强势引导,统一消费者的认知,而这也是源于红色王老吉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而在品牌定位明确后,用什么样的广告让全国的消费者接受王老吉呢?渠道方面,是仍然依赖传统的超市加小店的方式,还是另辟奚径?加多宝公司是否能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品牌形象呢?
新的品牌定位
“我们的初衷,只是希望成美以‘体育和健康’为主题,给红色王老吉拍摄一条有关赞助奥运会的广告片,解决产品的广告宣传问题。
但当接到这个提案的时候,我们发现王老吉的核心问题并不能简单的通过拍广告片加以解决。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品牌定位。
红色王老吉销售了7年,可是企业无法回答红色王老吉是什么,消费者也无法回答。
但是一年一个多亿的销售额,就说明了市场是存在的,它一定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而这种需要并没有明确地显现出来。
”
——耿一诚,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总经理
2003年以前,消费者的认知混乱。
在广东,“王老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在消费者观念中,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是一种有药效的饮用品。
由于凉茶降火功效显著,药性太凉,不宜经常饮用。
这种“药”的观念直接决定了红色王老吉在广东虽有固定的消费量,却限制了它的增长。
企业宣传的概念也十分模糊。
加多宝不愿把王老吉以“凉茶”的概念来推广,限制
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
到品牌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也就没
有鲜明的主张来打动消费者。
王老吉曾
经有这样一条广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
断地蹭冰箱门。
这条广告的广告语是“健
康家庭,永远相伴”,而这样的打亲情牌
的广告并不能够体现红色王老吉的独特
价值。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
概念。
在市场调查中,北方消费者甚至问:“凉茶就是凉白开吧”,“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如此看来凉茶概念的普及费用是很大的。
而且内地消费者的“降火”需求已经被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填补,市场进入的难度不小。
针对王老吉当红未红的软肋,2003年春节后成美给红色王老吉作了重新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
这一定位立足于全国市场,对红色王老吉的品牌做出全面的调整,并把品牌定位用消费者容易理解和容易记住的一句广告语来表达——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一简洁明了的定位,既彰显了红色王老吉的产品特性,也有效地解决了王老吉原有的品牌错位问题。
这样的定位解决了王老吉的三大市场难题。
第一,王老吉是饮料不是药。
在传播上尽量凸显红色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
在第一阶段的宣传中,王老吉以轻松、欢快的形象出现,强调正面宣传,避免出现症状式的恐怖诉求,把红色王老吉和保健品、药品区分开来,由广告宣传来统一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的混乱认知。
是饮料而不是药,并有降火和预防上火的作用,这成为王老吉可作日常饮用的基础。
第二,强调预防上火。
强调“上火”的概念,淡化“凉茶”的概念。
以“预防上火”作为红色王老吉的一个主打口号,针对消费者需求把红色王老吉的产品特性放大。
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医概念,而不仅仅像凉茶概念那样局限于华南地区这就把红色王老吉带出了地域品牌的局限,有利于开拓全国市场。
第三,3.5元的零售价格因为有了“预防上火”的功能诉求,也不再高不可攀。
“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色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
——耿一诚,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总经理
当然,精准的品牌定位并不是王老吉03年以后成功的唯一因素。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是品牌成功的第一步。
“王老吉”的品牌名称看似士里土气,但从品牌传播角度考量,这个名称有独特性,而且好念、好写、好记,很容易传播。
凉茶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及岭南养生文化的衍生品,被两广地区的老百姓当做清热止渴解暑湿的保健养生饮品流传了千百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道地的本土文化特征。
“王老吉”颇有返璞归真意味的品牌名称与“凉茶”的产品属性无疑是相当匹配的。
“王老吉”三个字无论拆开还是合在一起,都非常吉祥,迎合了中国人讲意头的嗜好。
在包装上,罐装王老吉的主色调是红黄两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沉淀,对于色彩的体认,最具传统意义和文化认同感的非红黄两种颜色莫属。
凉茶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养生保健文化的衍生品,用红黄两种色调在包装中表达王老吉无疑是相当到位的。
在口感上,改进后的偏甜配方是王老吉营销全国极其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降火”凉茶是中草药熬煮的药汤,味道苦,即使在广东,年轻人也很难接受。
新的甜味“凉茶”使王老吉更像饮料而不是药。
在配方上,凉茶以中草药为原料,使其“预防上火”和“降火”功效实实在在,真实可信。
电视广告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
开创了新品类,用广告传达出代表新品类的产品最强音,效果往往是惊人的。
红色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深入人心,那么它就代表了预防上火这类饮料。
随着品类市场的成长,红色王老吉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
——陈奇峰,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策略总监
因为新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着眼于开拓全国市场,加多宝选择央视作为媒介投放的主要平台便在情理之中。
2003年春,加多宝先是选择了“非典”期间投放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招标段,“预防上火”的宣传口号在当时取得了很不错的宣传效果。
然后加多宝又在11月18日参加了央视2004年黄金广告段位招标,投入巨资拿下了2004年3至8月份的几个黄金标段。
在广告中,红色王老吉常常和火锅、烧烤等容易上火的享乐活动挂钩,力图使消费者产生这样的印象:
红色王老吉是此类活动的必备饮料。
2006年,加多宝公司还在央视足球世界杯转播中投入巨资插播广告。
在宣传推广中,王老吉除了传播产品的核心利益“怕上火喝王老吉”,也非常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2004年8月,以王老吉创始人为题材的民间传奇剧《岭南药侠》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频道播出,就是由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红色罐装王老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利乐包装王老吉)三方投资1200万元拍摄的,这种以电视剧为载体的“隐性广告”体现了王老吉传播品牌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品牌宣传效果。
渠道促销和企业社会形象
仅仅有广告的高空拉动只是成功的一方面,对于销售渠道和销售终端的宣传
推进却是更为重要的另一面。
加多
宝不仅在空军(电视广告)身上不
惜重金,陆军(销售渠道)的装备
也非常精良昂贵。
除了传统的POP
广告外,加多宝还开辟了餐饮新渠
道,选择湘菜和川菜馆、火锅店作
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
金与他们共同进行促销活动。
并且
把这些消费终端场所也变成了广
告宣传的重要战场,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红灯笼等宣传品免费赠送。
在给传统销售商提供了实惠后,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该渠道主要的推荐饮品。
随着红色王老吉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王老吉降火功能认可的提高,王老吉药业也借势宣传推广王老吉其他产品。
2004年8月,王老吉凉茶进入了善于创新和本土化的肯德基的点餐牌。
肯德基的食品容易上火,而王老吉凉茶具备去火功效,正好功能互补。
虽然目前只是在广东范围内的200家肯德基推出,但王老吉看重的是肯德基把它推向全国的计划,这与加多宝“市场北伐”,推动凉茶全国销售的营销思路是相一致的。
加多宝和王老吉药业共同做大“预防上火”的饮料市场,进一步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和提升品牌效应,对王老吉而言,其作用和意义都不可小视。
除了餐饮渠道,在其他消费终端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同样针对“怕上火,喝王老
吉”这一主题做文章。
比如2004年夏天举行了“炎炎消夏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
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即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度假村免费住宿两天。
此外,王老吉还注意公共形象的建设,推出“王老吉,学子情”的助学活动,为学校捐资、为学生颁发奖学金。
刮刮卡活动
“学子情”活动
王老吉公共形象支出
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
近三年王老吉广告投入连续成倍猛增,而其销售额也随着广告投入的猛增三年“三级跳”——2003年6亿,2004年10亿,2005年一举跃升到30亿,2006年上半年已达到18亿。
中国的软饮料市场
快速的经济增长、强劲的消费需求使中国饮料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虽然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1.8%)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长速度(5.89%),但在2006年,中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
按这个速度,中国人口将在2010年底达到13.7亿,2020年达到14.6亿,2033年达到15亿。
在世界上最大消费品市场,软饮料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学家预测在2006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将会有1亿家庭(3亿人口)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
在2006年,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和饮料上的消费达到5249.7亿美元,城市人均达到每年572.98美元,农村人均达到每年276.70美元。
2006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产值为3万亿美元(世界第一),其中只有5%为出口,而食品饮料行业世界平均出口率为21%。
另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80%的GDP都被用于消费,发展中国家平均74%的GDP被用于消费,而中国这个比例在2006年只有57%。
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国内的软饮料市场大有前景。
近年来,中国饮料行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1999年至2005年,饮料总产量保持了年均19.7%的增长,销售额保持了年均18.8%的增长。
中国饮料产量增长表
中国饮料销量增长表
2008年1月至8月,全国饮料总产量依然保持较大的增幅,4228.76万吨的总产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22.87%,但饮料各大品种所占比重有所变化。
其中碳酸饮料略有下降,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增幅大大低于总量的增幅,包装饮用水的增幅略高于总量的增幅。
2005年至2008年,饮料市场的增长90%来自于非碳酸饮料,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33%下降到2005年的21%。
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指出,2006年至2010年,世界饮料市场增长率的四分之一将来自中国市场。
在这些利好消息的同时,中国食品安却越来越令人担忧,使得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知名品牌的产品。
中国的凉茶市场
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茶饮料市场的销量大幅提高。
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表明,最近几年,中国茶饮料市场发展速度超过300%,茶饮料已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的第二大饮品,涨势突飞猛进——1997年产量仅20万吨左右,到了2001年,茶饮料的产量已超过300万吨。
该报告预测,茶饮料在不久的将来会取代碳酸饮料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新宠儿。
2004年,茶饮料的销售额超过4亿美元,2005年超过了6亿美元。
包括王老吉在内的广东凉茶2006年销量达到400万吨,而200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销量是317万吨,这是凉茶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中国内地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专家预测,到2011年,中国的凉茶市场销售额会达到12.5亿美元。
国内竞争者
到2006年,王老吉成为中国凉茶市场的龙头老大,占到了90%的市场份额。
但凉茶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吸引了许多竞争者的到来。
上千家大大小的企业,包括香港的公司,新加坡的公司,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都想从总价值超过13.5亿美元的凉茶市场分一杯羹。
区域竞争者
广东人喝凉茶已有200年的历史,凉茶铺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在2003年SARS期间,就有许多医药公司开始进入凉茶市场。
在广东,除了王老吉之外,黄振龙凉茶、邓老凉茶、徐其修凉茶、潘高寿凉茶等也是赫赫有名的。
这些品牌都是中华老字号,但他们都只在广东销售,并未推向全国。
2006年,“黄振龙”凉茶放眼省内三级城市,大举将专卖店拓展至700家的规模。
黄振龙凉茶还计划通过专卖店方式,将凉茶推广到广东省农村地区以及省外的广大市场。
后起之秀“邓老凉茶”也誓言开始其全国范围的凉茶专卖店加盟连锁计划,斥资128万美元建设原料基地和进行品牌推广。
徐其修凉茶称其在岭南地区的100多个城市中已有800家连锁店,并计划在两年内再增开200家店。
潘高寿凉茶也在2006年宣布与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合作,预计在5年内销售额达到640亿美元。
全国范围的竞争者
王老吉同进也面对着全国的知名品牌的竞争,如春和堂、三九降火茶、椰树降火茶等。
早在2003年,春和堂就赞助了“精英世界模特大赛”,是第一家把凉茶推向大众媒体的公司。
春和堂主要宣传其“防内火”的功能,在岭南地区颇受欢迎,但这一概念只对广东及周边省份所熟知,所以限制了其发展。
春和堂的广告语“健康来自于春和堂”,更是让消费者不能明确其功能。
三九降火茶在2006年投资了128万美元宣传产品。
但由于福建、浙江的销量平平,
公司只好将市场转移到河南,以1.9元的低价销售。
但公司追加了7万美元的广告费,投放于岭南地区。
到2006年,总部在海南省的椰树降火茶有三种产品:罐装,瓶装和盒装。
椰树公司拥有100多种不同的食品和饮料,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
公司计划在2006至2011年期间,销售额增长10%,到达8亿美元。
国际品牌的竞争
与此同时,王老吉还面临着来自香港和新加坡公司的竞争。
早在1989年,香港已遍布凉茶铺,每年还有50种健康饮品上市。
香港凉茶主要的品牌有鸿福堂、许留山、海天堂。
到2006年,维他奶集团控制着香港40%的非碳酸饮料市场,并且也准备进军中国大陆地区。
新加坡的杨协成公司是东南亚最大的饮料生产商,控制着亚洲地区的凉茶市场。
杨协成公司的总经理Alex Chan认为中国年轻人对于传统饮品的态度很开放。
早在1997年,杨协成公司的荸荠水在中国年轻人中就很流行。
东南亚的金盏花集团长期致力于为亚洲提供多样的饮品选择,也是王老吉的潜在危胁之一。
但是,王老吉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威胁仍是碳酸饮料的龙头老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到2005年,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第5大市场:24%的中国人每周至少喝一瓶碳酸饮料。
早在2001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
列茶饮料,但并没有获得成功。
2005年,
基于在全球重点推广非碳酸饮料的决心,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了香港“健康工房”。
“健
康工房”是香港传统凉茶馆“同治堂”旗
下品牌,现为香港即饮草本饮料市场的知
名品牌。
可口可乐目前推出的“健康工房”
系列草本饮料有两个口味:“清凉源”和“美
丽源”,邀请张学友出任健康大使,目标直
指凉茶市场,包装规格除了类同王老吉热
卖的易拉罐外,还增加了凉茶市场所罕见
的PET瓶包装,与王老吉等凉茶品牌更大
的区别是:更现代、更时尚、更健康的诉
求,“亲近自然、感觉自然健康”为广告语。
百事可乐对于进入凉茶市场更加谨慎。
2005年,百事通过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即饮茶系列产品推出一种健康茶饮料,目标消费群为白领阶层。
这系列的茶饮料包强调健康主题,有四种选择:提神,降火,护肤和减肥。
到2006年底,百事可乐仍未直接进入凉茶市场。
王老吉的未来
虽然王老吉在2006年成为令人羡慕的软饮料销售冠军,但要保持“老大”的位置比成为老大更大困难。
竞争不仅来自广东内部和中国知名品牌,东南亚的公司和国际大品牌也在觊觎凉茶市场。
在2006年,王老吉只有一个产品,两种包装。
如果王老吉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它应该扩充产品线吗?国际大公司拥有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手段,王老吉是否应该改变包装以适应年轻人的审美标准呢?饮料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王老吉是否应该推陈出新、不断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口味和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