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9646(2012)6-0079-03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监督工作,把加强干部监督提升到事关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在当前新形势下,世事、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一、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一是有利于干部的成长。随着我国改革深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利益结构的分化也逐渐加剧,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同样会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经常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制约,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能防止或减少干部犯错误,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二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坚持用作风好的人和用好作风选人,防止用人上的偏差和用人过程中各种不正之风的产生,确保干部管理工作走向民主

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有利于规范权力的运行。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制约,能防止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做到决策科学、民主,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被滥用。四是有利于提高党内监督的整体效应。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通过监督可以及时予以告诫、函询,必要时可以调整他们职务和工作,达到提高党内监督整体效应的目的。

二、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的被动性。有些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不愿主动接受别人的监督,一提到监督就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有意挑毛病,采取不正当手段来逃避监督。另一方面,“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在少数单位依然存在。上级因工作关系不可能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而监督不到位;同级之间监督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监督,但因碍于情面,不愿主动监督或怕对自己工作不利回避监督;群众因不知情而无法监督或有时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

二是监督的狭隘性。当前主要把廉洁不廉洁当成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监督管理,其实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上的坚定、作风的勤廉、执纪的一以贯之等,监督范围除“八小时内”的“工作圈”外,还有“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都应纳入监督的范围。但在实际的监督工

作中,没有真正全部监督到位,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较少,大量事实也表明,不少领导干部往往不是在工作时间出问题,而是在“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中犯错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在干部监督中还存在不少“真空地带”和“盲区”,还有许多监督触角难以达到的地方。

三是监督的滞后性。目前,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而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往往使监督工作忙于“救火”。现在我们有不少案子都是在干部“东窗事发”后被牵涉出来的,在案发前主动监督发现案源的却不多,这说明当前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存在客观性,也存在主观性。

1.监督制约主体受制于行政决策者,不敢监督。现阶段,虽然我们的监督制约机构一般都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的双重

领导,但在本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始终要求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因而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即使发现问题有时也不敢反对,再加上上级业务部门更多表现为指导为主,对下面施加的影响有限,更使监督机构行使监督权底气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监督机构的人、财、物都掌握在同级党委和政府手里,尤其是当监督机构负责人遇到搞“一言堂”的领导时,说话的分量不足,甚至表现为不

敢说,在决策讨论中举手附和了事。

2.监督主客体的监督意识淡薄,不愿监督。近年来,监督主体监督意识和监督客体监督意识逐步增强,但相对于社会发展进步需对应的程度而言,监督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一些监督机构总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怕得罪人,怕破坏朋友关系,怕影响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印象,之类种种,在手握监督权力时却时常表现为不愿监督,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的决策者嘴里说着每一次的决策都要在监督机构的眼皮下完成,实际上却非常不希望别人谈意见,挑毛病,自觉接受监督更无从谈起。

3.监督机构间职责权限不清,不去监督。我国现行的行政权力制约体系,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人大监督等等,应该说监督的抓手比较多,但正因为主体广泛,具体的职责权限却不是很清晰,在对决策权的监督时,往往互相推诿,都不去监督,想做老好人,使一些领导在“监督真空”中顺利完成了个人意志的体现。

4.监督信息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监督。监督的客体包括决策者和决策的事项,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决策只有领导知道,文件只在内部传阅”的弊端,一些根本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决策事项也要搞得神神秘秘,公开范围不广,公开程度不够,客观上剥夺了人民群众和监督机构的知情权,当人民群众和监督机构对监督客体之一的决策事项都不知道,监督又从何谈起。

四、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做到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发挥三方面合力,加大监督力度,制定监督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将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规范干部的管理,打造勤廉、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1.突出重点,确保干部监督有的放矢

(1)对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监督。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即将离职的领导干部、管理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干部,他们是干部队伍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位置特殊、情况特殊,他们的心态各有侧重,个人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极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航标。因此,必须将他们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来管理,尤其要将“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实行经常关注、重点监督,常敲警钟,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领导干部应有的价值取向。

(2)对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在党委换届、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中,要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作的公正、透明、规范。要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避免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特别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看是否真正坚持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标准,是否严格遵守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纪律,克服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