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养生的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先生的养生经
钱穆先生的养生经钱穆先生的祖父、父亲、兄长都英年早逝,钱穆却能活到九十五岁高龄,可见,个人的努力对于寿命的长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钱穆的长寿心得,基本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条件,只是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学习、去坚持。
钱穆很喜欢散步,历史学家、教育家李埏在抗战时期曾和钱穆在浙江大学共事,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提到过钱穆很喜欢散步,“每晨早餐后,由我陪从,沿着湘江西岸顺流南行;大约走一小时,再沿着去时的岸边小道回老城。
这样的散步,除雨天外,没有一天间断过。
”唐端正在《我所怀念的钱宾四先生》中也提到过钱穆对身体锻炼的重视:“(钱穆)喜欢郊游和散步……有时因为没工夫到室外散步,也喜欢在室内踱来踱去。
清晨起床后,例以两拳搓擦眼尾的颜面约二十分钟之久,后来我读《庄子》,才知是道家的养生方法之一。
至于太极拳,更称为他几十年来的功课,他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三十分钟。
在桂林街初期,有一天当钱先生在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阿飞,在课堂门口探头探脑,一派轻薄。
钱先生站着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不理睬,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室内左右穿插。
钱先生恼怒了,登时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
”胡美琦和钱穆刚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钱穆负责的新亚书院因得到美国雅礼协会的帮助而在经济上有了转机,但钱穆在学校事务繁忙,只有在下班回家后才有时间研究学问。
胡美琦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写到:“宾四每天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后就伏案用功。
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搭巴士、乘渡船、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
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我和他谈起,他说:这是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工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
不仅如此,最得益的是白天在学校应付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人与事,只要几分钟空闲,就能使脑子里'息念’。
钱穆:张弛有度好生活
局。”
下围棋 不但 可 以增 强记 忆 , 启迪 思维 , 培养 数 学 逻辑 ,
更 能提升 专注 力 与耐性 , 台 陶 性情 。钱 穆 先生 的棋 艺 不错 ,
余 英时 先生 回忆 道 :钱 先生 那 时偶 然还 有 下围 棋 的兴 趣 , “ 陈 伯庄 先 生是 他 的老 对手 , 为两 人棋 力相 等 。我 偶 然 也 因 被他 让几 个子 , 指导 一盘 , 好像 我从 来没 有赢 过。 ”
一
正 是 在 书中 找 到 了寄托 , 写作 中 找到 了快 乐 , 在 钱穆 先 生 的晚年依 然 是创 作欲 极 为旺 盛 , 成 了 一般 人 无法 企 完 及 的工 作 。按 照 医学 理论 把看 书 之所 知 、 所思 、 悟 , 所 写成 文章 , 诸 报刊 、 见 网站 , 能使 人增 强 自信 , 流增 广 , 而 更 交 从 克服 失 落 、 意 、 失 自卑 等 不 良的 心态 。 这种 读 书获 知 成 功 的心境 反馈 给 生理 、 心理 、 官、 谢 、 疫 … …进 而 能 够 器 代 免
大 师。而他 的养 生之 道也 同样令 人称 道。
■髓I
钱穆 先 生读书 成癖 ,读 书 不仅 给 了他知 识 的营养 , 而
且 造就 了心智 的顺畅 融合 。 即使 在 晚年 , 钱 先生 视 力衰 退 的情 况 下 , 仍 然 坚 在 他 给人 “ 精神 焕发 、 元气 淋漓 ” 之感 。
“ 书游 山 , 功 皆在 一 心 ” 读 用 。
他 说 : 有如 此 , 也好 , 只 胜 败也 好 , 可以 不伤神 。 ” 以棋 为乐 , 以激 活大脑 的 机 能 , 高生 活 的质量 , 可 提 可 以健康 地度 过 老年 生活 。今 天 的台北 钱 穆 故居 玻 璃柜 里 , 陈 放 着钱 穆 自幼喜 好 的 竹箫 和 围棋 以及 生 前 所 获 的 文 化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术
龙源期刊网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术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08期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经历坎坷,但是最终得享95岁高寿,这得益于他独到的养生心得,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静坐。
钱穆的妻子钱胡美琦回忆,她与钱穆刚刚结合时,钱穆“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
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钱穆却只休息十几分钟便可以伏案工作”。
钱胡美琦觉得奇怪,便询问原因,钱穆说都是因为有静坐之功。
年轻时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将静坐法之中的“息念”功夫运用纯熟,乘车、行路都用心“息念”,所以能精力充沛,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钱穆的同龄人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因为神经衰弱,受到王阳明的影响,也修习了静坐法,后来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难能可贵的是,钱穆还从静坐领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
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一长处,正是一短处。
余方苦学读书,日求上进。
若果时觉有长处,岂不将日增有短处?乃深自警惕,悬为己戒。
求读书日多,此心日虚,勿以自傲。
”
在这里,静坐法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术,而是升华到培育心性的层面,与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联语颇为相近,钱穆一生在面临很多重大关口时,往往能从容抉择,甚至不惜冒险犯难,不能说跟修习静坐法没有一点关系。
(摘自《北京晚报》谭徐锋/文)。
国学大师钱穆简介[宝典]
国学大师钱穆简介钱穆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他居住台湾,一生的言论未必精当,但是他教书70多年,史学、教育各方面著书60余部,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令国内外学者瞩目。
钱穆原名恩荣,字宾四,曾用过公沙、梁隐、孤云等笔名。
1895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市杭州南路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1912年春,钱穆18岁,为谋生计,在家乡教小学度过了10年寒暑。
1921年秋,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9年。
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处任教。
1949年,钱穆去香港,艰苦创办新亚书院。
1967年离港去台,在台北阴明山华岗文化学院历史系任教。
钱穆一生刻苦治学,著作甚丰。
钱穆著作首先震动学术界的是《刘向刘歆父子年谱》。
该文是为了辨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谬误,纠正一味疑古的学风偏向而作。
自戊戌变法后,《新学伪经考》在学术界有巨大的影响。
《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则是对其的一次挑战,钱穆用“实事既列,虚说自消”的观点和方法,考述刘向刘歆父子生卒及任事年月,把康有为的错误曲解昭示得明明白白。
《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在《燕京学报》1930年7期发表后,很快受到推重,转载于《古史辨》第6册。
钱穆北上后8年的学术生涯,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钱穆是以文化史观治中国文化的当代著名学者,这期间写成的《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这3部著作,是他前半生的精心结撰之作。
他的“将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以合之当世,而不必尽当于著作之先例者”的治学胸襟、学术胆量及奋斗精神,在3部著作中大体已现。
1943年,钱穆到华西大学文学院任教。
时值讨论中国文化的热烈时期,他着手撰《中国文化史导论》。
该书是他积多年的学术功力,把对中国文化的探讨意见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晶。
它不仅把文明与文化区分开来,而且把人类文化分为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
钱穆的养生方法
钱穆的养生方法作者:珊瑚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4期“方其生,即依其他生命为养。
及其熟,则还以养其他之生命。
故生命乃一大共体,绝无不赖他生而能成其为生者。
”钱穆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他在史学、教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领域的造诣使之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然而,人们对于钱穆的关注已远远超越了学术领域,因为他还是一位长寿学者,在养生方法上有其独到见解。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健康长寿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大多数人仅仅是口上说说而已,很难付诸实践,或者无法坚持下去。
但钱穆则不同,正如他执着于学术研究一样,他对养生之学也是积极而为。
如果单从遗传基因来寻求钱穆长寿的秘密,恐怕会有很多人感到奇怪,甚至是失望了,因为在钱穆的家族中有“三世不寿”。
钱穆的祖父37岁就去世了;父亲离开人世时也仅仅41岁;1928年,钱穆的第一任妻子及其刚出世的儿子相继去世,长兄钱挚在为其料理后事期间,也因操劳过度导致旧病复发而亡。
这些不幸在钱穆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钱穆本人也是自幼多病、身体虚弱,他因此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这种经历和感悟让钱穆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以及养生的重要意义。
基于此,钱穆在治学之余非常关注养生之道,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居规律、增强身体锻炼等,以求延年益寿。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轻慢松柔的运动,与其他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太极拳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或者说是“身心俱养”,坚持打太极拳,可有效调节心理,使之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
钱穆酷爱太极拳,这是他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功课,甚至在讲学时也不忘记“温习”。
据说,有一次钱穆上课时遇到两个人在教室门口打闹,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钱穆就摆出了“揽雀尾”的姿势,吓走了他们。
太极拳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的调节作用是其他任何药物所无法替代的,这也就不难解释钱穆为何能于“三世不寿”中取得长寿之秘方、于乱世中求得学术之密钥了。
5位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
5位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国学大师”是对我国德才兼备学者的一种尊称。
很多国学大师除了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外,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
下面就介绍一下5位长寿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1.梁漱溟梁漱溟(1893~1988)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他在谈及养生方法时说:“人们在生活中要少吃多动,持之以恒,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梁老习惯早睡早起,每天都定时散步和打太极拳。
在工作的间隙,他常去户外活动。
90岁以后,他很少外出,但仍坚持在室内进行身体锻炼。
每天清晨醒来后,梁老先是在床上做伸腰、蹬腿、转动脖颈、吸气屏气等运动,运动50分钟后才下床活动。
梁老也曾经历过种种磨难,他经常劝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一个人动不动就发怒,势必会伤肝,并使怒火攻心。
如气盛不得外露,又会积郁于内腑。
这两者都会伤肝劳神,损害健康。
因此,气平情淡,使其自长自消,才称得上身心休养的硬功夫。
”2.任继愈任继愈(1916~2009)是山东平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学大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任继愈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初中时爱打篮球,高中时爱打网球,大学时爱打乒乓球。
在耄耋之年,他坚持“多读书,多睡觉,多用脑”,从不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
平时,任老喜欢散步、听音乐和上网冲浪,并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和别人保持联系。
任老曾说,“养心第一,养身第二。
神养第一,药疗第二。
自医第一,求医第二。
”这也是任老能安享93岁高龄的养生之道。
3.钱穆钱穆(1895~1990)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史学家、国学大师,曾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的教授。
钱老很喜欢散步。
在遵义讲学期间,钱老每天吃完早餐后都会沿着湘江河西岸向南行,大约走一个小时后再返回老城。
历史上钱穆是谁
历史上钱穆是谁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钱穆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钱穆的简介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江苏省无锡人。
字宾四。
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的生平事迹“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
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
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
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
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
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
无锡荡口镇果育学校,是辛亥革命前无锡开风气之先的一所典型的新式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极佳,既有深厚旧学根底的宿儒,又有从海外学成归来具有新思想的学人。
当时的体操教师是21岁的钱伯圭,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思想激进,系当时的革命党人。
他见钱穆聪敏早慧,就问他:“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钱穆作了肯定的回答。
老师便借此教诲道:“此等书以后不要再读。
此书一开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之类的话,此乃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
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
我们当向他们学习。
”此番话给年仅十岁的钱穆以极大的震动,日后他在回忆此事时说:“此后读书,伯圭师言常在心中。
东西方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
“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的养生故事
逝。"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深受刺激. 感慨道:"人生不寿.乃一大罪!"为此.生活中他处处 注意养生调理。
一动一静之太极养生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钱穆十分认可这 句话.他认为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调养生息。据他的学 生回忆,只要天气好,钱穆喜欢每天早饭后,带着学生 —起沿着湘江西岸散步。钱穆说他喜欢听流水的声音, 时间久了可以修身养性,减少烦恼。
除了散步.钱穆坚持打太极拳几十年。他每天清晨洗 漱完毕就开始打太极,几十年下来颇有功夫.一趟下来 可以打半小时,收势气定神闲。有一次钱穆正在上课,门 外不知从哪来了两个流里流气的家伙向教室里探头探脑, 十分恼人。钱穆走出教室,对这两人怒目而视.抬手挪脚, 摆出"揽雀尾"的架势。这两个小混混一看钱穆气势十足. 双臂有力,转身落荒而逃。此事也在学校传为美谈。
静坐在民国时代曾蔚然成风。时任教育部秘书长、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的蒋维乔,出版
48 »20:9.11扌交筋壬徒
eq.MMM
谈古说今I古今中外E
了一本《因是子静坐法》.畅销全国,甚至流传到海外. 多次再版.影响颇大。后来又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续 编》,风靡一时,全国上下静坐成风。五四运动前后青 年学生对于自我与身心的探索都充满了好奇心.蒋维 乔在教育部就职时就被北大学生邀请去演讲静坐法. 后来广受追捧.北大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北大静坐会.由 蒋维乔负责具体指导。
1952年钱穆到台北演讲.演讲中发生意外.不得
不留在台北养病,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还在台北求学的 胡美琦。4年后两人在香港结婚,虽然这段"师生恋"有 所争议.但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胡美琦对钱穆生活、治 学都有着极大的贡献。武侠小说家金庸在《神雕侠侣》 修订版的后记中.还专门提到了这段"钱胡恋".指出他 们的结合当时曾经受到某些香港文人的批判.但是他 却亲眼见到胡美琦对钱穆无微不至的照顾.见到钱穆 夫妇婚后幸福的生活.对他们深为敬佩。
钱穆:最后的国学大师
钱穆:最后的国学大师
欣闻
【期刊名称】《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1990年8月50日,史学大师钱穆(字宾四)在台北杭州南路寓所里无疾而终。
这位享誉文化界的名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96年的人生征途。
他留给世人的是56种54册著作,约1500万字,给中国文化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泽被后世。
按现代学科门类划分,他的治学范围广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政治学与制度史、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在人文学科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欣闻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92
【相关文献】
1.为国学大师钱穆再立碑传——评陈勇著《钱穆传》 [J], 徐国利
2.钱穆:最后的国学大师 [J], 欣闻
3.国学大师钱穆教学艺术析论 [J], 许衍琛
4.“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的养生故事 [J], 玲珑
5.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结了三次婚 [J], 徐廷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穆的静坐息念功
钱穆的静坐息念功静坐的具体做法端坐椅子上、床铺或沙发上,大腿平放,小腿要直,两脚分开,放松腰带,头颈正直,下颌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目闭口,舌抵上腭,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切忌操之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
同时,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会使你感到全身非常轻松舒适。
一般的每日早晚做2次,一次做30分钟。
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在功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静坐一般要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对此,钱穆先生深有体会,他说:“静坐必择时地,以免外扰。
昔人多在寺院中,特辟静室,而余之生活上无此方便,静坐稍有功,反感不适。
以后非时地相宜,乃不敢多坐。
”钱穆二十余岁时迷恋静坐健身,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他具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他的学术活动,静坐也对他的身体机能产生了影响。
对此,钱穆的妻子回忆说:我和宾四刚开始共同生活时,他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
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
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谈起,他说:这是因为有静坐之功。
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
这应该是他高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钱穆先生的静坐养生之法先用止法,一念起即加禁止。
然余性躁,愈禁愈起,终不可止。
乃改用观法,一念起,即返观自问,我从何忽来此念?如此作念,则前念不禁自止。
养生有道的国学大师钱穆
养生有道的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穆不但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修身与养性方面也到达了很高的境界。
钱穆是以96岁的高龄在台北寓所无疾而终的,但钱穆的家族却是“三世不寿”。
其祖父37岁就去世了,父亲也仅仅活了41岁;1928年,钱穆的第一任妻子及其刚出世的儿子相继去世,长兄钱挚在为他们料理后事期间,也因操劳过度导致旧病复发而亡。
钱穆自幼多病、身体虚弱,他因此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以及养生的重要意义。
因此,钱穆非常关注和讲求养生之道,平素起居规律,注重身体锻炼,以企延年益寿。
钱穆酷爱太极拳,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这是他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功课,甚至在讲学时也不忘记“温习”。
据传,一天钱穆正在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阿飞,旁假设无人地窜进教室,来去晃荡。
钱穆大怒,一个箭步抢到那两个阿飞面前,摆出一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轻慢松柔的运动,与其他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太极拳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或者说是“身心俱养”。
坚持打太极拳,可有效调节心理,使之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也能增加免疫力,强壮体魄。
钱穆崇尚宋代学术,因此也喜爱静坐养生。
钱穆从20多岁开始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深有心得。
他先用“止法”,一念起即加禁止。
但他性急,愈禁愈起,终不可止。
于是改用“观法”。
一念起,即返观自问,我何来此念?如此念之,前念不禁自止。
如此反复,前念已去,所念不来,瞬息间云开日朗,满心光明通亮,全身轻松,快乐无比。
钱穆每天教务繁忙,往往一天操劳下来,年轻人都疲惫不堪,钱穆却稍事休息即伏案工作,别人都十分惊讶。
钱穆却说,这是静坐的功绩。
他把静坐的“息念”功夫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乘巴士、走路都“息念”,所以他回到家还能马上工作。
钱穆在回忆录中曾经记载:“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
余上船,坐一老人旁。
老人顾余曰:‘君必静坐有功。
’余问何以知之,老人曰:‘观汝在桥上呼唤时,双目炯然,故知之。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历史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的学术成果弥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白。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希望能帮到大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物品。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
是经典的文化著作,对其日后的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史大纲》是他于抗日时期所著的一本通史,这本著作也被视为国史上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创作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内容简要。
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便着手把握时代发展。
为当时的.中华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其另一部讲述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本书表面专门论述中国文化,其实也讲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
该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战争不断,人心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钱穆写下这本书,让国人看清中西差异,这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其另一代表作,本书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著作。
该书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引用广泛、考证精良。
钱穆还有许多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像《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学术通义》等等。
国学大师钱穆和吕思勉的关系众所周知,吕思勉和钱穆都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家。
学者们将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作为现代史学大家他们将中国现代史学学脉传承了下来!吕思勉,字诚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是授教于父母师友,学成后在常州溪山执教。
钱穆是吕思勉其中一位学生。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吕思勉作为新式学堂的老师在执教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一次考试总共有四道题,钱穆对于其中一道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不知不觉写了一千多字,交卷时才发现还有三道题没写只能空着交卷。
钱穆:雅趣好养生
钱穆:雅趣好养生转载自华夏经纬网1990年8月30日,史学大师钱穆(字宾四)在台北杭州南路寓所里无疾而终,留给世人的是56种54册著作,约1500万字。
钱穆先生出身贫寒,早年多病,生活飘荡,而且时常经受胃病困扰,晚年更是双目失明,却依然著述颇丰,得以无疾而终。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养生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大书一番。
一、人生不寿大罪恶:练习气功强身健体钱穆的祖父37岁谢世,其父终年仅41岁。
1928年,钱穆的结发妻子和新生儿子也相继死去。
其长兄钱挚在为弟料理后事期间,因劳伤过度,引发旧病病亡,年方“不惑”。
因这些人生变故,加上钱穆本人早先亦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关注“年寿”之事。
钱穆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是郊游和爬山。
由于胃疾,他饮食清淡节制,使得同有此病的陈寅恪引其为同道。
钱氏弟子称乃师是“很懂得生活之人”。
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接近钱穆的人说他无论做何事均“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1.太极拳可能是目睹父兄妻子早早亡故的原因,钱穆先生生活上极重身体修炼,注重养生之道。
他在清晨起床后,一般都要用两拳搓擦眼尾、颜面二十分钟之久。
至于太极拳,更是他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功课。
他的弟子回忆钱穆先生打太极拳时曾说:他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
在桂林街初期,有一天正当钱先生在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阿飞,在课室门口探头探脑,一派轻薄。
钱先生站着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不理睬,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室内左右穿插。
钱先生恼怒了,登时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
太极拳对养生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不靠医药;二不用复杂器材;三不需场地;四不污染环境。
为了健身不论年龄、性别,人人都可习练。
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学大师钱穆的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钱穆的生平简介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国学大师钱穆的生平介绍吧!国学大师钱穆的生平介绍家世背景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
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
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
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
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
1895年(清光绪廿一年),生于今江苏省无锡市。
早年求学1901年,入私塾读书。
1904年,进果育小学就读。
1905年,父逝。
1906年,入常州中学堂。
1910年,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逢武昌起义,学校停办,遂辍学。
开始执教1911年,任教无锡秦家渠三兼小学,为教学生涯之始。
1918年,任教鸿模学校,即原果育小学,出版《论语文解》。
1919年,任后宅泰伯市初小校长。
1922年,赴厦门任教集美学校为任职中学教师之始。
1923年,任教江苏省无锡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转任教苏州中学。
1928年,妻殁、儿殇、兄亡连遭三丧。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
1937年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
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1944年,撰文《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号召知识分子投笔从戎。
1946年,赴昆明任教五华学院、兼任云南大学。
1948年,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课余撰《湖上闲思录》。
1948年,新任苏州城防司令孙鼎宸(孙鼎宸乃王耀武舅子)数次访问钱穆。
1949年4月,与江南大学同仁唐君毅一起应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校长王淑陶之邀,从无锡南下广州。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国学大师钱穆的清净养生经验
生 之 道 。读 书 的过 程 就 是 思 考 的过 程 ,也 是 自我 调 节 、 心 理 按 摩 的 过 程 ,读 书 就 是 大 脑 的 适 当 运 动 ,可 以活 跃 思 维 ,消 除 某 些 心 理 障 碍 ,最 终 达 到 健 身 的 目的 。 钱 穆 早 年 学 无 依 傍 ,全 靠
课。
学 术 活 动 , 也 对 他 的 身 体 产
生了有 利影 响。钱穆 的妻子 曾
回 忆 道 : “ …整 天 在 学 校 有 …
太 极 学 的组 应 付 不 完 的 事 ,下 班 回 家 一 进 成 部 分 之 一 。 不 论 年 龄 、 性 门 ,静 卧 十 几 分 钟 ,就 又 伏 案
别 ,人 人 都 可 习 练 , 还 特 别 适 合 中 老 年 人 。通 过 练 习 太 极 拳 用 功 。有 时 参 加 学 校 旅 游 ,一 早 出 门 ,涉 海 、 爬 山 ,黄 昏 回
事期 间 ,因劳伤过 度 ,旧病复 可 以 达 到 祛 病 、 养 生 、 延 年 益
理状 态也 有妙 不可言 的作用 , 与 其 他 许 多 运 动 不 同 之 处 是 “ 形 合 一 , 内 外 兼 修 ” 。不 神
养生拾趣
19 9
的 钱 穆 ( 宾 四 ) 在 台 北 杭 州 字
罪 恶 。 ” 于 是 在 日常 生 活 中 注 修 炼 , 强 化 生 存 意 识 ,欲 挣 脱 命运的 “ 劫数 ” 。
畅 ,从 而 达 到 益 寿 延 年 之 目
重养 生之 道 ,起居规 律 ,坚持 的 。静 坐 使 思 维 静 止 ,是 一 种 最 佳 的休 息 。在 练 习静 坐 的 时候 ,人 的精 神处于 自由开放
的 状 态 , 同时 又 保 持 宁 静 与 松 弛 ,肌 肉 也 得 到 放 松 ,呼 吸 自
钱穆:养生怡情打破家族的“三世不寿”
养生圈指南【摘要】经历了至亲早逝的钱穆深深感受到了人生不寿的痛苦,因此立志养生。
除了强健自己的体魄外,更注重修心怡情,读书、游山、雅趣都是他的长寿秘方。
【关键词】健身;修心;兴趣钱穆:养生怡情打破家族的“三世不寿”姻钟晨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曾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有“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之称。
钱穆自幼体弱多病,追溯其家族历史,祖父37岁就病故了,父亲仅活到41岁,他的妻子因为生产时难产而亡,儿子也在刚出生不久就夭折,就连他的哥哥也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
“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由衷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如果能够长活于世,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价值。
再有才华的人,如果连生命都不能维持,那才华不就无处施展了吗?他想要打破这个短命的魔咒,开始奋发图强,立志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他数十年没有抽过一根烟,饮食清淡而节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生的潜心研究和身体力行,最终赢得了96岁的高龄。
运动炼体身康健钱穆先生很喜欢中国传统的健身方式,在他90岁那年,看到电视上正在播报的体育赛事时,他告诉家人们五禽戏、太极拳才是中国人的体育健身之道。
每天一大早打太极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必做之事。
太极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神经得以放松,身心得以愉悦,同时也能增强免疫力,有效抵抗疾病侵入体内,经常练习,无疑会起到身心俱养的作用。
另外,他从20岁开始就学习打坐冥想,在安静的环境中排除杂念,一点点地找回丢失在吵闹生活中的真实自我,让身心变得轻盈自由。
不仅闲暇时间坚持不懈,就是平时坐车、散步,也能将息念之功照做不误。
在回忆录中,他曾这样写道:“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
余上船,坐一老人旁。
老人顾余曰:‘君必静坐有功。
’余问何以知之,老人曰:‘观汝在桥上呼唤时,双目炯然,故知之。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钱穆(1895年7月30日(距今121年)-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
钱穆自幼以中国读书人之本色,独立苦学,外绝声华,内无假借,30年来,学问局面一步开展一步,而一直与中国甲午战败以来之时代忧患共终始。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县人,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的一个贫寒书香之家。
他天赋聪悟,7岁入私塾,10岁进无锡荡口镇华子才创办的果育小学读书。
1906年其父病逝,家徒壁立,寡母及兄弟四人,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其间他就读中学,至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遂致辍学。
1912年,因家境贫寒,升学无望,钱穆想通过教书自学谋求出路,遂应聘到小学任教,开始了乡间教书手涯。
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读了《孟子》、《史记》,毛奇龄的《四书改错》,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马建忠等的《马氏文通》,孙诒让的《墨子闲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等等名著,为以后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22年始,他开始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师,教授国文、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等课程,由于教者要自编讲义,故在讲《论语》时,“考孔子生卒行事,始有意作《先秦诸子系年》”。
所讲授的讲义,除文字学外,其他的如《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等,后经改定均已出版。
1927年秋,钱穆应汪典存之邀,任教于苏州省立中学,并与吴梅相识。
此间,在课外的研究工作为撰述《先秦诸子系年》。
1930年春,应顾颉刚之请,钱穆把撰好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寄给他,顾氏看后,并不介意其观点与自己意见相左,把此文刊载在同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
正是这篇文章确立了钱穆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善于养生的国学大师钱穆
作者:逯富红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0期
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之称。
其祖父、父亲、长兄均英年早逝。
“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由衷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遗憾,从此开始注重养生。
经过大半生的潜心研究和身体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赢得了96
岁之高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养生妙招。
运动炼体身康健
好身体离不开平时坚持不懈的运动和锻炼,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
对钱穆来说,自然更深谙其中之理。
日常生活当中,他十分注重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和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每天一大早,打太极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必做之事。
太极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精神得以放松、身心得以愉悦;同时也能增强免疫力,有效抵抗疾病的入侵。
經常练习,无疑会起到身心俱养的作用。
另外,受宋代理学影响,钱穆也有静坐的习惯。
山水怡情胸宽广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传统文化当中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类从自然中产生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
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
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的膺惩,为自然所毁灭。
”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他喜欢游山玩水、寄情郊野之上。
平时,一有闲暇,他总喜欢四处游玩。
几十年当中,祖国大江南北的很多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美丽的大自然,让他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同时,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忧伤。
恩爱舒心家和睦
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他的晚年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钱穆与夫人胡美琦携手走过的日子里,相濡以沫、恩爱如初,共同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说起胡美琦对钱穆的关心和照顾,凡是熟悉他们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雅趣养性乐无穷
为了缓解繁重的工作、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乏,钱穆还特意培养了大量的兴趣爱好,用以修身养性。
一是下围棋。
围棋既能消遣娱乐,也能训练思维,所以乐此不疲。
二是养花种草。
说到花草的怡神养性之功效,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其实,抛开这一点不说,单就每天必做的浇水、施肥、修剪等事,本身就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锻炼方式,对健康非常有益。
三是喜喝下午茶,此茶多为红茶,不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