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战争——美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战争——美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浅论:战争——美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9-20 16:32:00 ] 作者:杨玉英 武霞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战争;反战;永恒主题;和平与发展
[论文摘要]战争,尤其是反战,一直是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无论哪一种都会带给参战者与人民身心的极度伤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美国战争文学的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许多美国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战争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西班牙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战争,尤其是反战,成了美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优秀的美国战争小说被世人广泛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克莱思的《红色荣誉勋章》;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等等。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从人性的角度把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在他看来,战争,至少是那些代表着先进的将来反对落后的过去的战争,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战争扼杀公理、进步、理性、文明和真理时,它才是可耻的,应当尽力避免的。如果是正义的战争,人们值得为之捐躯。在正义的战争中,保家卫国、抵抗侵略、建功立业、渴求功名是人的本性和内心的需求,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壮烈殉国、英勇就义、慷慨捐躯的英雄,我们呼唤那些英雄的存在,歌颂他们的功绩美德。如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作家对笔下的主人公乔丹的死描写得非常辉煌。大段的叙述铺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详尽完整的背景烘托,无不让读者感到一种壮烈的情怀,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在非正义的战争中,参战者的生命意识危机、求生的本能以及悲剧情怀都无比悲怆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但战争生活的特别性往往使虚构的技巧变得相形见绌。战争小说的写实性特点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在源远流长的战争小说领域里显得特别稳固和流行。许多的美国战争小说都是作家亲身经历的写

照。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克莱恩的《敞船》、惠特曼《草叶集》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以及霍尔姆斯的《士兵的信念》。<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实际上是作家本人的自画像。海明威是以个人对战争的亲身经历和深刻体验来理解人类世界的这场悲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作为战地记者自愿亲赴欧洲战场,饱受了各种各样的战争磨难。1896年,克莱恩在去古巴考察报道古巴的爱国者反对西班牙政权的途中,他乘坐的Cammodore号轮船沉没,克莱思以他和受伤的船长以及另外三个人在一艘救生筏上的痛苦而又顽强的经历为题材写成了他的名作<敞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惠特曼年纪因太大不能应征入伍,但他去到战地医院护理在战争中受伤的弟弟约翰。他以自己所见所闻的那些战争受害者所受的身体的伤残和精神的折磨为素材的诗出现在他的名作<草叶集》中,带给人们深深的心灵震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霍尔姆斯二十岁。他曾三次在战争中受伤,但每次又重新回到战场。正是因为作家们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所以他们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也如作家们一样目睹战争场面的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也正是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而不衰。
二战被普遍认为是代表正义的盟国与代表邪恶的法西斯轴心国之间的战争。为了配合战争,美国的媒体和训练营不断地对美国人民和军人进行宣传,向他们灌输敌军残害妇女儿童的暴行,以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许多年轻人正是由于受宣传媒体的影响,认为他们是在为正义而战,为国家的利益而战,所以他们才不顾家中亲人的劝阻,满腔热诚地奔赴战场。但在他们来到战场亲身经历了战争后,内心感到的却是与当初入伍时的热望、激动截然不同的感触与反应。如《红色荣誉勋章》这部堪称美国战争小说的原型的主人公亨利,由于对战争的奇妙幻想,渴望过军旅生活。他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报名参加了北方军。在战场上,在士兵们的眼里,无论将军还是少尉,都是一群无能、愚蠢的人。他们完全无视士兵的辛苦,杂乱无章的指挥令士兵们十分气愤。在亨利看来,那些当官的都是白痴。他们强烈地感到他们被自己的国家、被统治阶级和那些宣传媒体给出卖了,欺骗了。《永别了,武器》无疑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小说中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冲突也是愈演愈烈。对普通士兵来说,与德国人的战争已经失去了意义。生存的最好办法不是与战场上的敌人短兵相接

,而是逃跑。《永别了,武器》里的弗雷德里克、亨利逃往瑞士,他以为在那里能带给他梦想的幸福,能和自己相爱的女孩永远呆在一起;《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尤索林希望逃到瑞典,因为“那里的女孩那么甜美,人们那么进步”;《追寻卡西艾托》里的卡西艾托收拾起行装,从越南战场上逃走,希望到巴黎去享受和平的阳光。然而,除亨利几经艰险逃跑成功外,其他人的逃跑均因各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这表明战争是无法逃避的。也正是因为在亲身经历了战争后的失望,士兵们才表现出强烈的厌战情绪。他们中的许多人有意识地装病、装疯躲进医院,消极怠工以消磨时光,逃避战争;即便是在战场上,不少人也是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躲避危险,甚至放空炮。他们对敌军士兵的仇恨渐渐地转变成了怜悯与同情,认识到他们也只不过是像自己一样。在战场上,他们对爱情表现出比以往更热烈的向往和追求;对生命表现出极度的渴望。正因为这些原因,他们才干方百计地想要逃离当初不顾一切、满怀热情奔赴的战场
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是美国战争小说中作家们用大量篇幅着力渲染的部分。士兵们战斗前的心理恐惧,战斗中的残忍撕杀,战斗后的惨不忍睹,在许多战争小说中都有着详尽的描写。《红色荣誉勋章》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一个农妇的独生子亨利、弗莱明为小说主人公,通过对其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战争场面的鲜明刻画,作者创造出了战争的混乱、单调状态以及战争的血腥残忍。《第二十二条军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驻扎在意大利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为题材,鲜活地展现了战争的血腥恐怖。《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战为背景的战争小说。作家用大量简洁的对话描绘了士兵们对战争的厌恶,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小说中作家对战争给士兵们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摧残的描写也同样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除了硝烟焦土、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外,作家们更多地把笔触探入到士兵们的灵魂和心灵深处,描绘刻画士兵们在战争中遭受的除身体之外而负载的沉重的心理、精神和灵魂的内在的灾难。参战者们即便是有幸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给毁灭了。这种毁灭,除了肉体的伤残外,就是人性的毁灭、精神的摧残以及心理的折磨。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在另一个国家》中就为我们详尽描写了秋天意大利米兰某医院里那些战争幸存者心中的精神伤痛。
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反复地告诫人们: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会带给人们永远无尽的伤痛。无论战争的出现是否

符合人们的意愿,人们都有权遏制战争,争取和平。詹姆斯·米切纳的《道谷里特桥》中的主人公布鲁贝克在其临死时才意识到“他被独自留在了某个地方,去打一场他从没想过要打的战争,一场他并不理解的战争。由于总有那么一个错误的政府,所以在整个历史中自由的人们才不得不到错误的地方去打错误的战争。”然而,布鲁贝克们以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并没有被嗜战的美国政府所吸取,它才是美国军人真正的敌人,才是所有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敌人。美国政府似乎拒绝接受各种战争教训,从未停止过以自由和民主的名义对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横加干涉,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给美国人民,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求和平、求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要发展进步,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我国人民以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首要任务。战争是恐怖残酷的,是没有人支持的,但是,当战争降临人类生活的上空时,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以战争抵抗战争,以战争制止战争。正如我国在对台湾问题上的主张一样:在主张和平统一的同时,但绝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图谋的。一旦有人敢对我们使用武力,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那我们只能是以武力对武力,以战争去抵抗战争。只有国力的强大,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平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