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针对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不高的现象。我们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得不说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支出的明细和项目分类。二要解决教育评价体系的通用性。三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使得教育财政支出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加上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导致制定评价标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更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标准值。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依然着眼于宏观视角。
一、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明显过低。本文开始提到中国将在2012年度努力使得教育的支出达到GDP总额的4%。可以看一下,这一目标原定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2000年,但我们现在已步入了2000年的第十一个年头。再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6%。
换句话说,我国直至现在一没有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同时说明了,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支出既没有实现优于GDP的高速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做到同步增长。也就给学校的运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二、教育支出在国际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的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也达4.1%而我们现阶段的目标依然停滞在4%。再从人均GDP的教育支出上看,中国的排名更是名落孙山,实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身份不相符合。
我们可以看看其后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一般而言,城乡教育均等化越高,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3、高等教政策,各国因分担政策的不等化,而有较大差异。
有数据表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
五、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我国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政权分离的状态,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预算约束软化;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使用过程的漏洞和浪费并存。这个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下表:
表3教育投资收益的国际水平比较
国家
教育投资收益率(%)
社会收益率(%)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国家
三、不同层级政府的纵向分摊比例不协调。这在现状中也已提到。我国教育支出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构成,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为主,高等教育以省为主。在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上居于主导地位,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悖,也依然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
四、缺乏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的政府激励机制:现有教育税收优惠范围偏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外教育经费的私人出资态势,近些年来也始终呈现上升趋势。而我国在这方面依然还是空白。
参考文献:1、《经济师》 2010年第五期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韩爽 韩继深
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周楚书
3、《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三期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马国贤 马志远
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现阶段的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根据上文的数据表明,我国最迫切的是加大对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这不仅基于我国的现状,也是因为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收益率低的部分,势必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加剧社会不公。因此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同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体现在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二、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客观事实,为了缩小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就需要政府做好平衡和协调工作,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政府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教育的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和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哦,已达到各地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育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五、运用激励性的财政政策,调动企业和个人教育投资积极性。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如国外的私人投资部分的增加;注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教育力量相配合,如我国可以给予对我国教育有积极和特殊贡献的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或给予个人和团体特殊荣誉,以达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鼓励其服务社会。以全面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加快办学形式多样化地探索,引进外资,民间和私人投资。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视角进行分析。从上述第二段的现状看来: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加之教育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表现在:
一、区域配置不均衡,这首先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东中西部的发展呈阶梯式发展。表现形式就在于东中西部对教育支出的比重问题上。也在于各地官员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贵州省虽作为我国的第一贫困大省,但其对教育的支出却占省总产出的7%之高。这各中也不能忽视的就是中央财政缺乏平衡和协调的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1、我国的教育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从数据上,近年来的教育支出增长大致保持在10%,表明了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可以说明我国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着重对教育方面较大投资。
2、我国的教育支出已不可忽略的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项。亦可以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已实施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此外,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基于这几点,一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从可得数据上看,我国地方是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主力军。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恰好相反。
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在高等、中等、初等的三级教育上的经费投入是所有国家中相差的最为悬殊的。三、从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看,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且差距呈日益增大的趋势。
---
10.3
8.2
中高等收入国家
14.3
10.6
9.5
中等收入国家
18.2
13.4
11.4
低收入国家
20
13.5
10.7
世界平均水平
23.4
15.2
10.6
中国
21.99
10.92
5.0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并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初等教育。相反,投入较多的高等教育反而收益率最低。而就我国目前对高等教育的高投入下,我国是否更应将目光定位在初等和高等教育上。
2006
6348.36
40422.73
209407.0
15.18
3.01
2007
8280.21
49781.35
249529.9
16.32
3.32
2008
10449.63
62592.66
300670
16.32
3.48
2009
12309.66
75220.00
335353
16.3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论 文
1、摘要…………………………………………………………2
2、关键词………………………………………………………2
3、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2
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2
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3
6、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对策…………………………………6
中高收入国家
1:1.2:2.9
高收入国家
1:1.5:2.2
世界水平
1:2.7:3.0
中国
1:1.98:16.84
资料来源:《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教育不公亦由此体现。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既在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于其占GDP的比重。而后者的数据从数据统计上来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上文已提到,OECD国家的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至09年,我国该数据只有3.67%,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7、参考文献……………………………………………………8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18年未实现,累计欠账超1.6万亿。而在今年“两会”教育界别联席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再次透露出:2012年教育的支出要达到GDP的4%。这一现实背景映射的不仅只是民众对于教育投入的期望,更需要的是我们对当下教育体系的一种思考。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GDP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事业也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一、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国外教育经费来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即是“财政性教育拨款”;二是私人出资(如非政府性组织的捐赠),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从05年的数据分析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我国尚为4%的目标而奋斗)
16.17
3.14
2002
3491.40
22053.15
120332.7
15.83
3.32
2003
3850.6
24649.95
135822.8
15.62
3.28
2004
4465.86
28486.89
159878.3
15.68
2.79
2005
5161.08
33930.28
183084.0
15.21
2.80
二、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相比投入较高的高等教育,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整体水平较低。这也多半源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等。下面的表格可以更明晰的反映出这一信息:
表2 三级教育均支出比例国际比较
国家类型
初中高三级学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比
低收入国家
1:2.7:12.8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下表:
表1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年份
财政支出总额/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GDP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教育支出占GDP比/%
2000
2562.61
15885.50
99214.6
16.13
2.63
2001
3057.01
18902.58
109655.2
四、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得来的部分问题,对策方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想提高教育性财政费用的支出,首先就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源。我国数据表明,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偏低。按教育拨款占GDP的4%来计算,全国近有1/5的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这近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数据,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国防和公检法等支出,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我们理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还需要加强税收征收工作,严格税收执法力度,避免逃税、漏税,保证税收的足额稳定,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四、转换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身份责任。明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就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目前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是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政府为主,高等教育以省为主的体制。但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的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更受到当地政府官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影响,难以避免主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而且,必须声明的是,中央政府对教育财政支出负担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和协调各地区间的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依然着眼于宏观视角。
一、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明显过低。本文开始提到中国将在2012年度努力使得教育的支出达到GDP总额的4%。可以看一下,这一目标原定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2000年,但我们现在已步入了2000年的第十一个年头。再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6%。
换句话说,我国直至现在一没有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同时说明了,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支出既没有实现优于GDP的高速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做到同步增长。也就给学校的运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二、教育支出在国际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的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也达4.1%而我们现阶段的目标依然停滞在4%。再从人均GDP的教育支出上看,中国的排名更是名落孙山,实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身份不相符合。
我们可以看看其后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一般而言,城乡教育均等化越高,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3、高等教政策,各国因分担政策的不等化,而有较大差异。
有数据表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
五、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我国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政权分离的状态,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预算约束软化;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使用过程的漏洞和浪费并存。这个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下表:
表3教育投资收益的国际水平比较
国家
教育投资收益率(%)
社会收益率(%)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国家
三、不同层级政府的纵向分摊比例不协调。这在现状中也已提到。我国教育支出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构成,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为主,高等教育以省为主。在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上居于主导地位,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悖,也依然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
四、缺乏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的政府激励机制:现有教育税收优惠范围偏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外教育经费的私人出资态势,近些年来也始终呈现上升趋势。而我国在这方面依然还是空白。
参考文献:1、《经济师》 2010年第五期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韩爽 韩继深
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周楚书
3、《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三期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马国贤 马志远
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现阶段的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根据上文的数据表明,我国最迫切的是加大对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这不仅基于我国的现状,也是因为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收益率低的部分,势必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加剧社会不公。因此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同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体现在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二、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客观事实,为了缩小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就需要政府做好平衡和协调工作,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政府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教育的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和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哦,已达到各地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育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五、运用激励性的财政政策,调动企业和个人教育投资积极性。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如国外的私人投资部分的增加;注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教育力量相配合,如我国可以给予对我国教育有积极和特殊贡献的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或给予个人和团体特殊荣誉,以达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鼓励其服务社会。以全面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加快办学形式多样化地探索,引进外资,民间和私人投资。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视角进行分析。从上述第二段的现状看来: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加之教育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表现在:
一、区域配置不均衡,这首先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东中西部的发展呈阶梯式发展。表现形式就在于东中西部对教育支出的比重问题上。也在于各地官员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贵州省虽作为我国的第一贫困大省,但其对教育的支出却占省总产出的7%之高。这各中也不能忽视的就是中央财政缺乏平衡和协调的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1、我国的教育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从数据上,近年来的教育支出增长大致保持在10%,表明了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可以说明我国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着重对教育方面较大投资。
2、我国的教育支出已不可忽略的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项。亦可以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已实施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此外,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基于这几点,一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从可得数据上看,我国地方是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主力军。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恰好相反。
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在高等、中等、初等的三级教育上的经费投入是所有国家中相差的最为悬殊的。三、从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看,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且差距呈日益增大的趋势。
---
10.3
8.2
中高等收入国家
14.3
10.6
9.5
中等收入国家
18.2
13.4
11.4
低收入国家
20
13.5
10.7
世界平均水平
23.4
15.2
10.6
中国
21.99
10.92
5.0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并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初等教育。相反,投入较多的高等教育反而收益率最低。而就我国目前对高等教育的高投入下,我国是否更应将目光定位在初等和高等教育上。
2006
6348.36
40422.73
209407.0
15.18
3.01
2007
8280.21
49781.35
249529.9
16.32
3.32
2008
10449.63
62592.66
300670
16.32
3.48
2009
12309.66
75220.00
335353
16.3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论 文
1、摘要…………………………………………………………2
2、关键词………………………………………………………2
3、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2
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2
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3
6、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对策…………………………………6
中高收入国家
1:1.2:2.9
高收入国家
1:1.5:2.2
世界水平
1:2.7:3.0
中国
1:1.98:16.84
资料来源:《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教育不公亦由此体现。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既在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于其占GDP的比重。而后者的数据从数据统计上来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上文已提到,OECD国家的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至09年,我国该数据只有3.67%,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7、参考文献……………………………………………………8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18年未实现,累计欠账超1.6万亿。而在今年“两会”教育界别联席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再次透露出:2012年教育的支出要达到GDP的4%。这一现实背景映射的不仅只是民众对于教育投入的期望,更需要的是我们对当下教育体系的一种思考。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GDP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事业也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一、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国外教育经费来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即是“财政性教育拨款”;二是私人出资(如非政府性组织的捐赠),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从05年的数据分析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我国尚为4%的目标而奋斗)
16.17
3.14
2002
3491.40
22053.15
120332.7
15.83
3.32
2003
3850.6
24649.95
135822.8
15.62
3.28
2004
4465.86
28486.89
159878.3
15.68
2.79
2005
5161.08
33930.28
183084.0
15.21
2.80
二、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相比投入较高的高等教育,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整体水平较低。这也多半源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等。下面的表格可以更明晰的反映出这一信息:
表2 三级教育均支出比例国际比较
国家类型
初中高三级学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比
低收入国家
1:2.7:12.8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下表:
表1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年份
财政支出总额/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GDP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教育支出占GDP比/%
2000
2562.61
15885.50
99214.6
16.13
2.63
2001
3057.01
18902.58
109655.2
四、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得来的部分问题,对策方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想提高教育性财政费用的支出,首先就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源。我国数据表明,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偏低。按教育拨款占GDP的4%来计算,全国近有1/5的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这近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数据,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国防和公检法等支出,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我们理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还需要加强税收征收工作,严格税收执法力度,避免逃税、漏税,保证税收的足额稳定,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四、转换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身份责任。明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就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目前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是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政府为主,高等教育以省为主的体制。但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的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更受到当地政府官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影响,难以避免主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而且,必须声明的是,中央政府对教育财政支出负担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和协调各地区间的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