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中的归纳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分析中的归纳与总结
一、数学分析的现状
数学分析是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学的基本理论。数学分析课在数学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有工具性和理论性,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各门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物理、理论力学等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及思维方法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本课程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分析课程内容体系庞大,思想深邃,方法多样,技巧精妙,习题量大,学习时限长。数学分析可以说是同学们本科阶段课时最长的一门课程,三学期,二百四十八学时,还配备了六十节的习题课。学习数学分析的同学又都是一、二年级的同学,初进大学,对大学生活本身就还存在一个适应问题。加之数学分析理论性较强,和同学们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形结合较为紧密的初等数学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同学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时限长,学
生学习时总感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学们对数学分析往往缺乏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分析是一个庞然大物,课时多,内容杂。因此,要驾驭好数学分析,每一位同学除必须下大力气之外,还需寻求适当的方法。
在数学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归纳与总结的应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之一。
二、归纳总结的作用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人。例如,一个农民,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打了许多粮食,若不善于保存,让其发霉变质了,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只有善于收藏,才能衡量实际收获的多少。同样,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忘记,就做了无用功,其收获甚少。
具体到我们数学分析而言,若将我们所学的数学分析比作一片森林,那么我们数学分析所学的每一个部分就是森林中的一棵树;每个部分研究的对象,就是那棵树的主干;其中的每一章就是这棵树主干上的一个主枝;每章中的每一节就是主枝上的分枝;每节中的各个要点就是分枝上的小枝;每个要点的内容就是这小枝上的树叶。如果没有适当的归纳总结,没有清晰的思路,摆在我们眼前的只可能是一堆杂陈的树枝和树叶。只有抓住主干,盯住主枝,再联想到小枝上的树
叶,则整棵树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这种采用树结构或提纲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说我们所学数学分析是一个整体,那么它的每个章节就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瞎子摸象的故事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只有在研究局部时,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或在研究整体时注意到局部的细节,我们才既能全面把握住整体轮廓,又能准确地把握住局部细节。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其前因后果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与其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学习研究每个章节内容的同时,注意到了它与其前后章节知识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异同,注意到了这些章节内容的前后演变过程,我们就不仅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精髓,而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的规律,将其各个部分用一根“红线”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实,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近距离地观察树木,是观察那些树叶和小枝,是学习局部的细节知识,站得不近,就看不清楚,学习不细致,就易漏掉许多细节;而归纳总结则是站在远距离观察树木,是观察其轮廓、把握整体的过程,站得不远,就观察不到整个轮廓。那么做练习则是检查我们观察的结果。有时过于注意细节,站得太近,就不容易把握住总体的整体轮廓,如同站在繁华的街道之中,不能了解一座城市的全貌一样。只有处于整个城市的上空向下俯瞰,才能将城市的轮廓尽收眼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总之,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与外部联系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厚”到“薄”的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习惯,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三、归纳总结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分析这门课,概念严谨,论证繁琐。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结构,认真总结规律,使学生有章可循,学得懂,记得牢。(一)认识数学分析的结构特点,勾勒出数学分析的基本轮廓。
数学分析尽管内容繁多,它由微分学、积分学及指出二者是一对矛盾的微积分基本定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深化和应用几部分组成。
从整个理论架构和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可将它归结为“一条线索”、“两个字”、“三大基本功”、“四大支柱”、“五大综合运用能力”。
“一条线索”即“极限”,可以说极限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分析的始终。导数是一种极限,是函数的改变量比上自变量的改变量,当自变量改变量趋向于0时的极限;定积分是一种特殊的和式的极限;级数可以归结到数列的极限;广义积分定义为常义积分的极限;各种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都分别是某类特殊和式的极限。所以说极限理论是整个《数学分析》的基础。
“两个字”即“逼近”,很多数学方法都用到了“逼近”的思想,
在近似计算中,用容易求的割线代替曲线,用很短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用若干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代替所求曲边梯形面积,用折线段的长度代替所求曲线的长度,用多项式代替连续函数等,这种逼近思想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大量运用。
“三大基本功”即熟练深刻地掌握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的各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中又都包含若干种基本方法。如求极限的方法至少有10多种,求导数的方法中尤其要十分熟练地掌握复合函数求导的方法。事实证明,这三大基本功练好了,学习数学分析以及后续课程如微分方程(含偏微分方程)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四大支柱”是《数学分析》中最深刻、最基本、最能体现《数学分析》特色的四个定理,即确界原理、魏尔斯特拉斯逼近定理、泰勒定理、隐函数定理,它们支撑起《数学分析》的大厦。
“五大综合运用能力”即综合运用极限概念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导数与积分相结合的各种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定积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一元和多元相结合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大综合运用能力”是从教材内容和教学规律出发总结出来的,充分注重五大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教师就能做到居高临下,把握全局,学生就能做到对整个《数学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而不至对数学分析这个“庞然大物”盲人摸象,条块分割,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