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目录内容摘要Contents

设计心理学-目录内容摘要Contents
设计心理学-目录内容摘要Contents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1、“预设用途”

1)使用门时,应该从哪个方向开这扇门?是推还是拉?从左边还是右边?

也许这是一个滑动推拉门,如果真是这样,应该往哪个方向滑动?门应朝哪个方向开?应该让用户明确知道;

2)汽车的外门拉手;

物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该如何操作的线索: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复杂的物品也许需要说明,简单的物品则不需要。(如果简单物品也需要用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来解释操作方法,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

1)、一看到安装于门表面的把手构件,就知道应该用手将其握住;2)、短的垂直把手表明开门时应该往外拉;3)扁平横把手清楚地表明正确的开门方法是往里推;4)水平的凹槽引导用户往外拉车门;5)垂直的凹槽引导用户将车门往一旁滑动。

2、“反馈”

1)我们操作电脑时,当一个动作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你会下结论:操作没有产生作用,于是就反复操作,希望结果能够显现,结果死机了。

2)电话按键音、提示音:打电话时听到的蜂鸣声和喀嚓声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些声音,你就不能肯定电话是否正在接通,甚至不知道电话是否好用;

假设所有电话机上都有一个小显示屏,按下某个键,显示屏上就会出现一个数字,或者用语音提示来代替显示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3、“可视性”

1)橱柜上的把手影响美观,设计人员就特意将它安装在不明显的地方,或者干脆不用把手;门缝会破坏设计的整体效果,设计人员就将它最小化或是去掉。结果是找不到柜门或抽屉在哪儿,更不用说去打开橱柜或抽屉了;

3)电器开关也经常被安装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

4、“概念模式”:

剪刀:1)、剪刀柄上“圆环的形状”显然是要让人放东西进去,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动作就是把手指放进去。

2)、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

(1)圆环大,则可以放进数根手指;

(2)圆环小,则只能放进一根手指。

在头脑中已形成了对这种物品的概念模式。各个部件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对它们的功能也很清楚,能够模拟其操作过程。

如果设计中没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式,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照别人说的去做,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万一出了差错应该怎样处理,而且还容易混淆和忘记操作流程。当一切运载正常时,我们还能应付;一旦发生故障或是遇到新情况就无法应付。我们就需要对物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物品的概念模式不全面,或是错的,甚至不存在,我们在使用该物品时就会有困难。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概念模式。

5、匹配原则:

1)汽车方向盘的“匹配”

在汽车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方向盘。方向盘不是往左转就是往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虽然都有随意性,但用户会很自然地将方向盘旋转方向与车的运转方向匹配起来,因为它们和所需操作结果之间存在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也很迅速,用户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匹配关系。

2)车上座位调节器的自然匹配

调节钮被设计成车座的形状,匹配关系非常直接明显。若想把座椅的前端抬高,只需要把调节钮上的对应部位往上移;若想把座椅靠背往后放倒,就把控制钮往后移。

3)不符合匹配事例:收音机喇叭控制钮决定着声音是从前面的喇叭还是从后面的喇叭,亦或是从这两个喇叭同时发出来。从左往右,或是从右往左转动控制钮是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用户如何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转才能使声音从前面的喇叭,或是后面的喇叭发出来——方向不符合匹配原则。如果用户往前推控制钮,

声音就从前面的喇叭发出,往后拉控制钮,声音就从后面的喇叭发出,这样就符合自然匹配原则了。但是车内收音机喇叭控制钮实际设计却将前后运动转变成左右运动。

4)电灯开关与电灯的位置关系不匹配的事例:

我们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实用电灯,常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搞不清楚开关在哪;其次,不知道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如果两个开关控制两盏电灯,那么左边的开关就应控制左边的灯,右边的开关就应该控制右边的灯。如果电灯的排列方式与开关的排列方式不一样,自然匹配关系就被打乱了。电器开关和控制器设计好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是组合问题,要决定哪一个开关控制哪一种功能,开关数目很多,问题就很难处理。如果只有一两个开关,就不是什么麻烦事;第二是匹配问题,哪一个开关控制哪一盏灯,两个以上的开关排列在一起,操作起来就很困难。

6、限制原则

1)3.5英寸磁盘:

磁盘呈方形,将其插入电脑有8种可能的方法,但只有一种是正确的。万一插错了怎么办?我试着把磁盘的另一端插进去,发现设计人人员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塑料套并非正方形,而是长方形,因此你不可能从长的那一侧插进去。我又试着把磁盘前后倒置地插入,发现只能推进去一点。磁盘上的小突起、凹陷和切口使可能的8种插入方法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

2)开门钥匙(物理限制)

3)乐高积木:插接摩托车前挡风玻璃:摩托车前部的玻璃是为了保护骑车人的脸部,因此只要能够知道摩托车的前后关系,我们就能找到应该安装玻璃的位置(语意限制);

7、标准化设计原则。

第二章日常操作心理学

1、日常的很多问题的出现其实是设计师的问题,不要替设计人员代过。

错误发生时人们总会感到很内疚,不是试图隐瞒错误就是责怪自己"太笨”或“手脚不灵活”。尽管我向他们指出产品设计上有毛病,其他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可他们还是责怪自己,尤其当这些操作任务看起来都很简单时,更容易发生。他们似乎总是认为自己在操作上很笨拙。

1)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按下了关闭阀门的那个按钮——阀门事先是开着的,使多余的水从炉心流出。可实际情况是阀门有毛病,关不紧,但控制板上的指示灯却表明阀门已经处于关闭状态。这个指示灯所直接监控的其实并不是阀门,而是通向阀门的电流,也就是以电流情况来判断阀门的开关状态。设计糟糕的显示灯和不能准确反映阀门工作的设备才是照成事故的真正原因。

2)我家的CAV音响,不会用,为什么?——设计问题。

2、本书重点理论——【优秀设计所应具备的五个大方面】

1)、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的可能的操作方法。(一看就知道如何使用);

2)、正确的概念模式:设计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及按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设计与人们内心的预先是认识相符);

3)、正确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性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操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直观化);

4)、反馈:用户能够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将操作结果在操作过程中显示出来,告诉操作者操作的结果);

5)、合理利用限制性因素;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一、外界的知识

1、知识并不是全部存在于人脑中

1)、准确区分1硬币。虽然如此,他们用1每分硬币并没有任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辨认1美分和其他美国硬币,而仅仅是能够区分硬币面额之间有什么不同就可以了;

2)、专业打字员在不看键盘的情况下,根本排列不出正确的键位图。打起字来却又快又准,

该如何解释操作的精确性与头脑中知识的不准确性之间的差异呢?答案只有一个——知识并没有完全储存在头脑中

2、虽头脑中知识不精确,人却可以精确操作的四个原因

1)、信息储存于外部世界。我们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储存与外部世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物体上的指示灯和标记、要做的事写在纸条上、把物品放在特定的位置等,都是信息存在于外界。

2)、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知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不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3)、存在自然限制条件(限制因素):比如机器零件的组装靠其自己的物理特性,诸如凸起、凹陷、螺纹等,从而限制了它与其它物品之间的关系和可能使用的方法,即物品的特性限定了操作方法。这就是一种自然限制因素为简化记忆的方法。

4)、存在文化上的限制条件(限制因素):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螺钉顺时针为拧紧,逆时针为拧松,这一存在于社会文化的限制条件,会简化人们记忆的数量,使操作精准。

二、人脑中的知识

1、记忆种类:

记忆分为两大类:

1)、短时记忆(STM);

【特点及功能】短时记忆储存的是当前信息,信息自动进入短时记忆,并可毫不费力地提取出来,但这种记忆的内容量非常有限(一般只能储存5~7个信息项目,如果反复重复,存储量可以达到10—12个记忆项目)。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短时记忆相当脆弱(如果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即以得信息就会立即消失)。存储数字时,数字位数影响记忆时间的长短(它可以储存一个5—7位数的号码,如果没有任何干扰,该记忆内容可以保存到使用之时;9—10位数的号码则不容易进入短时记忆;如果10位以上的号码就难以记忆,你就得写下来,或是把长号码分割成若干个小号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2)、长时记忆(LTM)。

【特点及功能】长时记忆储存的是过去信息。它的储存和提取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非实际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经过了一个解释加工的过程,因此会出现偏差或改变。能否有效地提取取决于当初解释这些信息的方法。提取某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在合乎当初记忆解释的基础上,在其他解释下就提取不出来。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大(容量可能高达数10亿个信息条目),很难达到饱和状态。如果记忆材料具有一定意义或是与已知信息相吻合,储存和提取过程就会容易得多。如果材料没有什么意义,就必须先对其进行解释加工,然后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三、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关系——提醒功能

1、提醒的方法

1)、依赖于自身:

就是强化信息的记忆。可反复进行记忆(这一方法为“复述”),直到你能确信到时候会毫不费力地回忆起。

2)、依赖于外界:

把记忆的负担从头脑中转移一部分到外部世界,或者把记忆转移到要记的事情上面。

可以用提醒来清楚地说明内在和外在知识之间的平衡关系。外在知识(即外界知识)容易获得,并可起到提醒作用。它总是在那儿,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使用。内在知识则转瞬即逝。我们无法信赖这种知识,也就不可能希望它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浮现,除非有外界事物的刺激,或是通不过不断的复述。

第四章:知道要做什么

一、出现的设计问题部分

【举例】我家的SONY摄像机。如果该物品只有一个部分可以操作,并且只有一种操作方法,就不会有任何困难。把所有的操作线索隐藏起来,用户就会以为没有任何尝试的余地而束手无策。如果可能的操作方法不止一种,麻烦就出现了。

二、解决的方法:

1、预设用途和限制因素的综合应用:

“预设用途”显示并划定操作方法的可能范围,“限制因素”则会缩小这一范围。若将两者合理地组合在设计之中,用户一看便会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

2、设计中应将操作信息单一化,信息混杂会使人产生困惑;

3、艺术美的强调不应忽视功能的易用性:

【以门为例】门常常出现在家中和办公室里,我们通常只考虑安装的方便性或经济因素。而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似乎只偏爱那些外观优雅,可以获奖的门,这就意味着要把门和门上的附件与室内布置融为一体。这种设计所造成的后果是或者人们根本看不到门在哪儿,也分辨不清哪个是门把手,而如何把门打开则更是令人茫然。强调门的艺术美,往往会使设计人员或购买者忽视门的易用性。

4、巧妙使用“组合”及“匹配”:

1)反面例子:【小型飞机中操作控制器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

常用的小型飞机,其仪表盘上控制机翼的开关和控制降落的开关紧挨着。飞行员在机场准备起飞时,本想提升机翼,却误把机轮收了起来。这一错误频频发生,经济损失惨重。

2)反面例子:【汽车内收音机键钮的设计问题】

汽车内的收音机,共有25个控制键钮,大多是毫无规律地排列在一起,键钮都非常小。导致深夜一边高速驾车,一边调试收音机的情景,或是在冬天,戴着手套,按下某个键却把旁边的键也按了下去,本想调大音量,结果却调了音质的情形频频出现。如果设计的好你在黑暗中也能操作。

3)【把开关和控制器设计好的方法】

想把电器和控制器设计好,要处理好两类问题:

1、组合问题:要决定哪一个开关控制哪一种功能。开关的数量很多,问题就很难处理。如果只有一两个或一两组开关,就不是什么麻烦事;

2、匹配问题:哪一个开关控制哪盏灯,应该控制好匹配关系,若有两个以上的开关并列在一起控制就会很困难。

5、利用可视性和反馈

第五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研究差错的产生,希望从研究中得到避免差错的方法。

差错最基本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1.失误:

1)什么是失误:因习惯行为引起。下意识的行为本来是用来满足我们的目标的,却在中途出了问题。失误是下意识的行为。一些失误是由动作之间的相似性造成的。

2)失误可以分为六类:

撷取性失误(capture errors)、描述性失误(description errors)、数据干扰失误(data-driven errors)、联想失误(associative activation errors)、忘记动作目的造成的失误(loss-of-activation errors)和功能状态失误(mode errors)。

(1)撷取性失误:我一边用着复印机,一边数材料的页数,发现自己在说“1、2、3、4、5、6、7、8、9、10、J、Q、K”,因为我最近常常玩扑克牌。

(2)描述性失误:本想把盖子盖在装糖的碗上,结果却盖在了咖啡杯上(两者的开口一样大);

(3)数据干扰失误:我在写一个计算题,来了一个电话,电话里说了一个电话号码,不在意间把电话号码写进了计算题里;

(4)联想失误: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说道:“请进来”。

(5)忘记动作目的造成的失误:在客厅因为什么原因要去卧室,可是到了卧室后,我还是想不起来要干什么,于是便返回到客厅。在那儿,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眼镜脏了,需要擦一擦。于是又回到卧室,拿起一条手帕,开始擦眼镜。

(6)功能状态失误:跑步,确信这次的速度是最快的。很想知道自己刚才跑得到底有多快。我突然想起如果按一下手表右上方的按妞妞,表内的小灯会亮,我就可以看清楚表上的时间了。兴奋之余,我赶紧按下哪个按钮,但却看到表上显示的是零秒——我忘记了自己的手表只有在普通功能状态下右上方的按钮才是控制内置小灯的,若是设置在计时状态,按下这个按钮,会将原有的时间清除,重新开始计时。

3)从失误研究中得出的设计经验

第一,采取措施,防止失误发生——减少产品的功能状态。

第二,失误发生后,要能够察觉到问题所在并加以纠正——将功能状态

在产品上显示出来。

【实例】给汽车施加各种功能液时,为减少失误采取的方法

汽车的发动机部位需要几种不同液体;试图降低这些失误(描述性失误和功能状态失误)的发生率,

1、设计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容器来装这些液体。

2、在液体中添加不同颜色以示区别。

2.错误:

1)什么是错误:产生于意识行为中。错误可能是严重的事,而且很难甚至不可能察觉出来,这是因为开始树立的目标是不恰当的,而执行的行动是按照树立的目标去进行的缘故。

2)处理错误的方法:

(1).“限制性功能”为了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采用物理限制设计,使你不得不按要求操作,用户如果不执行某一操作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这种设计方法称为“限制”;

(2).警报提醒。

二、人类思维的模式

1)通过研究,人类思维模式的特点:

(1)、人类思维根植于过去的经验。

(2)、我们的思维活动并非清晰,有条理,也并非按照逻辑顺序一步步展开,而是具有跳跃性。

(3)、人类思维与逻辑推理没有多大关系。

2)人类思维的局限性:

(1)我们总是把类似的时间融合在一起;

(2)过分地强调不同寻常的事件。我们反复回味那些特殊的事件,将其铭记在心,并时常挂在嘴边,我们的行为也会被那些事件所左右;

(3)思维以过去的经验和不同寻常的事件为基础,从记忆中提取的事件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目前事件的反应和判断。

3)因此,在研究人类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在设计中方便用

户使用的产品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特点,可以设计出方便用户使用的产品——“面宽+浅层”或“面窄+深层”。

第六章设计中的挑战

一、设计的自然演进:

很多好的设计都是在试制过程中逐步产生的:通过试用,发现设计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重复这一过程,消除一些小问题,做一些小的改善,直至耗尽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就可以制作出新产品。久而久之,适用并具有艺术美感的产品就在此过程中孕育而生。

【实例】现用的“qwerty”键盘设计:从圆形键盘—如同钢琴键盘一样的长型单行键盘——按字母顺序排列的长方形键盘——不断改变字母排列的长方形键盘——最终发展到“qwerty”键盘(因为美国版的键盘上行左首6个字母分别为q、w、e、r、t、y,所以被称为“qwerty”键盘或“肖尔斯”键盘)。

【得出结论】

1、在各种产品中使用各种有挬人们使用习惯的设计,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2、设计应实现标准化。

3、设计应兼顾美观、适用性、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各方面的需求。

二、阻碍设计演变的因素:

1、时间阻碍;

2、缺乏用于收集并反馈产品使用状况的机制;

3、缺少新老产品设计环境的衔接;

4、片面强调个性化。

三、设计误入歧途的原因

1、总把美观作为首要标准;

【实例】有代表性的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西雅图办事处大楼与洛杉矶办公楼的两种不同的室内设计处理手法对比。

2、设计人员对自己的作品非常熟悉,也难以相信别人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

困难(我们在进行有意识思维时,常常对行为作出某种合理的解释或是在某件事情发生后,做出各种推断.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解释和信念投射在别人的行为和信念上。“通俗心理学”会将自我意识投射到别人身上,是设计师易出问题的原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唯有通过实际用户交流试用效果,才能预知产品可能存在的弊端;

3、设计人员所取悦的客户未必是产品的使用者。

4、部分设计不是出自设计师之手,而是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员、管理人员,出发点有偏颇。

四、设计的两大致命诱惑:

1、悄然滋长的功能主义:设计人员或用户总想增加产品的功能;

2、陷入误区的外观崇拜:盲目崇拜复杂性。

五、对当今计算机的设计提出了问题所在

六、将施乐公司、苹果公司设计的优点罗列出来供设计师参考。

第七章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在“三种概念模式”之前是本书重点。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河海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河海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1、河海大学概况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是国家最早设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研究生院坐落在南京市区风景优美的清凉山麓。培养领域覆盖了工、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尤其是在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50年代,是国家首批招收博、硕士生的单位和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序列学科;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9个工程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486人,硕士生导师2094人(含基地导师、兼职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含双聘院士)。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大禹学院等20个院系可招收研究生。在校研究生14750人。 研究生院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紧密依托学校各类研究院(所)、工程中心、实验室培养高质量研究生。2007年以来,学校已有2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河海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河海大学心理学专业考研,是自命题的,勤思教育为广大考生整理出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更早的找准复习的方向,抓住考研的重点,帮助广大考生,轻松备考。 河海大学参考书单 彭耽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金志成,何艳茹编著:《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张春兴主编:《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含标准答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 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7.优越欲、同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Customer SatisfactionIndex。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 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 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 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 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 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是错误的 A 。 A感觉B知觉C感知 D 经验E投射 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B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 D 不可能图形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F似动和主观颜色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ACDEF 。 A小步子原则 B 大步子原则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反馈)原则E自定步调原则F低错误率 4.高级情感主要包括CDE 。 A责任感 B 情绪感C道德感 D理智感E审美感F体悟感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 B 法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辨别力检验。 A实验法B态度总加量表法 C 语义分析量表法 D 访谈法E投射法F问卷法 6.发散性思维三因素的趋势是 A B E。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 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 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 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 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 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 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 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 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 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 三个部分。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 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 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 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主要的代 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 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 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 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 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physical analogies)和文化标准(cultural standards)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也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的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的顺序保持一致。有些自然匹配则是文化或生理层面的,例如,升高表示增加,降低减少,声音高表示数量多。 有趣的是,人们在使用日常物品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埋怨自己的倾向与常规的归罪习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与性格。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确定目标 2)确定意图 3)明确行动内容 4)执行

设计心理学论文参考

设计心理学论文参考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下面是设计心理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产品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满足生理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理念也从以机器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宗旨,因此,设计心理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的学者对设计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国外,设计师已经从设计的各个角度出发,为设计心理学编写了一些基本的定义。 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赫伯特A西蒙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提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机科学的心理学,从而使设计领域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加以关注。在国内,江南大学教授李彬彬是我国最早进行设计心理学研究的

学者之一,在她XX年出版的《设计心理学》中指出,设计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在工业设计活动中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遵循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设计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以此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有很多学者认为,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所有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指导设计师如何把握人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他们的消费心理。同时,研究设计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产品对社会的影响,并使这些分析结果为设计服务,使设计能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 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尚无定论,但可归纳出设计心理学的4个基本特征:①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②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形成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③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更好地遵循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开展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从而提高产品的真实需求度;④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可提升设计师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研究阶段,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通过描述、预测和理解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洞察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设计心理学 第二章 教案

教案(第2章节备课) 学时:共4学时章节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基于感知原理的设计技巧;(2)认识知觉及其组织; (3)了解颜色视觉、明度视觉、运动视觉;(4)了解错觉及其表现; (5)了解错觉矫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 难点: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讲授: 第一节:感觉 第二节:易于感知与难于感知 第三节:视觉 第四节:现实与感知:视觉游戏 第五节:错觉:被愚弄的知觉教学方法:理论,实践 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 作业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主要 参考资料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备注讲授课需要多媒体课件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2018年3月 授课时间第 1 周星期一第 1~4节(2018年3月5日)课次 1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他□课时 安排 4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程导入 设计心理学概述 目的、要求(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目的: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对设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掌握心理学与设计心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将心理学应用到设计中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要求: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研究目的及其研究对象。 知识要点:理解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特点、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及其研究的意义。能将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引入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此章节知识点——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1.怎样理解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的关系?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 3.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必备项)【课程类别】(必备项) 【学分数】(必备项)【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数】(必备项)【编写日期】2012-10-8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论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实践实验2学时)主要内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实验。 教学要求:在这一章的内容讲述当中,需要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定义,能够清楚该学科的对象和研究范畴,理解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所在,需要重点把握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准确的运用于以后的学科研究课题当中。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同学们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准确的应用在学科研究当中。 其它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通过一些事先设计好的实验,让学生互动的参与进来,体验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试验方法,能够更切身的理解这些方法,能够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第二章设计艺术与视知觉心理规律学时(理论讲授10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为视知觉心理规律的研究,包括关照习惯中的人对平面空间的视觉规律,视觉质感;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色彩效应和光影感在设计中的运用;空间感中的空间性格和心理空间的营造;张力运动感和视知觉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要求:在本章的讲授中,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张力运动感和视知觉表现即可,需要理解关照习惯中的人对平面空间的视觉规律,视觉质感;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空间感中的空间性格和心理空间的营造这几个知识点,掌握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色彩效应和光影感在设计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难点是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自学考试_设计心理学1_3重点总结分享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设计心理学 【领会】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设计心理学定义】 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高消费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 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领会】1.2研究对像和研究范畴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 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 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 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 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领会】1.3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⑴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1【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 2、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2【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2、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3、集体无意识 3、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2第二章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的消费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与整个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为心理学应用分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但人类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领域。在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了解消费行为规律时, 必然有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因此探索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也丰富了心理学主干研究方法的积累。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实验法、态度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量表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创新思维法1 1 种方法。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实践方法, 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所谓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消费者) 的言行表现, 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设计心理学借助观察法, 用以研究广告、商标、包装、橱窗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的效果。例如, 为了评估商店橱窗设计的效果, 可以在重新布置橱窗的前后, 观察行人注意橱窗或停下来观看橱窗的人数, 以及观看橱窗的人数在过路行人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重新布置前后观看橱窗的人数变化来说明橱窗设计的效果。 观察法的核心, 是按观察的目的, 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消费者面对广告宣传、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所表现的行为举止, 包括语言的评价、目光注视度、面部表情、走路姿态, 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观察的目的、对象, 观察时间, 被观察对象的有关言行、表情、动作等的数量与质量等。另外, 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在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时, 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取样误差。例如, 在了解商店消费者的构成时, 要区分休息日和非休息日, 也要区别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有时商店消费者的构成也受周围居民成分的影响, 要观察少数民族消费者的特点, 就应该选择少数民族特需品的供应商店。在分析观察结果时, 要注意区分偶然的事件和有规律性的事实, 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观察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进行观察时, 观察者要被动地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出现。而且, 当事件出现时, 也只能观察到消费者是怎样从事活动的, 并不能得到消费者为什么会这样活动, 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资料。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使观察法能借用先进的观察设备诸如录像、录音、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观察, 使观察效果更准确更及时, 并节省观察人员。但观察法只能记录消费者流露出来的言行、表情, 而对流露出这种言行、表情的原因, 是无法通过观察法直接获取, 因而必须结合其他的有关方法, 才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行为规律。当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 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 间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调查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口头调查法, 亦称谈话法、访谈法; 另一种是书面调查法, 亦称问卷法、调查表法。 2.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 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过程和接收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 善,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 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关系 知觉特性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三、知觉选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 四、知觉的整体性及两方面含义

2019年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汇总

2019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 1.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心理学个院校参考书目 0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大出版社。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02北京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舒华张学民韩在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03深圳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淡蓝色封皮)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朱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设计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1.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 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工业设计活动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它为社会工程或文 化工程。(1、工业设计活动是观念设计的活动,也称元设计活动。2、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结合统一。3、工业设计活动是包容性的活动,自身的活动,各产品的造型、色彩、表面装饰、包装、装潢、商标等。 4、工业设计活动是以资讯为基础的,如:采集数据,采集消费者、企业、社会等满意 度数据。5、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种整合企划活动,从产品构思到生产,从使用到销毁的全过程。6、工业设计活动是文化活动,如: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变革,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3.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1、潜在消费者:是消费者具有的 卖点和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2、准消费者: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3、显在消费者:是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40个潜在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是常客(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到位)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 4.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共同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 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5.消费者行为规律:六个相互联系的行为过程: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 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 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它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优点: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被动的等待)2访谈法:是透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结构式访谈:优点、节约时间,缺点:受访者容易感到拘束。无结构访谈:优点,自然的交谈,缺点,费时费事,结果不准确)3,问卷法:是事先拟定出所有要了解的问题,列成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答案的分析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优点,同一张问卷可以测试众多的消费者)4、投射法:不让被试着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和态度,而通过他对别人的描述,间接的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和动机(优点,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信息的准确性,缺点,花费的劳动和支出的费用较大) 7.需要的概念: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而引起的紧张,为了减少这种不舒适的紧张状态 的一种反应。2.、消费者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多样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名族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的发展性(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进步,产品的不断更新)需要的层次性(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需求,精神需求提高)需要的时代性(受到时代精神,风尚和环境的影响)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性需求(维持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生活必需品市场心 理)安全性需求(人们总希望有一个安全,有秩序的环境和生活保障、保健用品市场心理)社交性需求(即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社交产品市场心理)自尊的需要(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享有较高的威望、享受类产品市场心理)自我实现需要(一种个性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干一番事业、发展类产品市场心理) 9.设计怎么满足需要:1、关注需要的多元化,2、关注需要的趋向性,3、研究生活需求

工作设计心理学:二章三章

第二章 常用三种技射方法: 角色扮演法, 示意图法和造句测验法。 A. 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在前述的速溶咖啡消费心理研究中首先使用。此法就是将被试设想为自己正是购买某件商品的角色, 然后, 表明这个角色对这种产品的态度, 用直陈式态度对问卷进行表态。这样通过角色扮演, 了解消费者的深层动机。 B. 示意图法。让被试写出示意图中某角色的话, 从中看出应答者本人的态度。比如, 美国有一个使用漫画的测验, 漫画上画了一位药品商正在问一位消费者:" 这里有名牌阿司匹林和普通阿司匹林。名牌的1 00 片 6.7 元, 普通的100 片 2.7 元, 你要哪一种?" 测验要求应答者必须代那位消费者回答, 填下这位消费者回答药品商人的问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示意图测验, 目的是在消费者无所顾忌的情况下, 研究名牌对阿司匹林销售的影响。 C. 造句测验法。研究者提出某一类型的问题, 如" 妇女一般挑选xx 牌自行车"," 假如头痛, 买xx" 等不完全的句子, 要求消费者将看到这个不完整句子后浮现在脑中的词填上。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很多关于消费者的信息。 又比如, 广告心理测定, 了解消费者在广告宣传之后, 人们对产品的看法, 以及由此引起的产品销售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广告测定工作往往围绕着五方面问题展开: 其一是看了广告之后, 对于我们企业有所了解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二是看了广告之后, 对于我们产品的性能及优点有所了解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三是看了广告之后, 在理智或情感上对我们产品采取有利态度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四是看了广告之后, 已采取行动去购买我们产品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五是看了广告之后, 你能回忆出多少内容。 B. 自然实验法。一般这种研究方法都把情境条件的适当控制与实际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比如, 广告心理测定的选择也有室外实验进行的。室外测定工作, 一般有两类常见的测定内容: 其一是机械性测定内容, 其中包括广告本身的设计、广告的标题、所附图片、文稿内容、版面的安排和印刷技术等变量; 其二是观念性的测定内容, 它是指一份广告所表达的整个意思是否切合营销策划需要。这部分内容包括广告的号召力、感染力、亲和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等变量。如果广告是用电视作出的, 测定还得包含人物及配音这一变量。 案例研究法, 也称" 个案研究", 较早在医学研究方面获得成功。这种技术在20 世纪20 年代初被哈佛学者引人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研究, 它通常是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 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2.1.11 创新思维法 创新思维法的核心是" 无中生有" 、" 有中生新", 见图2-2 。 第三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 企图从消费行为的差异性中探求某些共同的规律, 其中消费者需要的研究就是了解消费行为规律的第一步。 3.1.1 消费者需要概述 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 需要、诱因、动机、欲望、需求、满意等。

2016年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 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 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 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