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

病毒引起的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病毒引起的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1.非典 2003年春天,我国各省市都爆发了一种名为“非典型肺炎”的传染病,据科学家研究,此次引发非典蔓延的病毒(SARS病毒)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一种RNA病毒。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在细胞 繁殖。利用人细胞的原料进行复制RNA和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并装配成新病毒排到细胞外,再侵蚀其他细胞。当RNA病毒在活细胞内迅速增殖时,它们可以在短期内较容易地在不同组织中改变其遗传结构,变异性极强。非典型肺炎还没有特定的疗法,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一直在用抗病毒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治疗。有人尝试从已康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体内取得血清,用来治疗病情严重的病人,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血清成了许多重症患者的救命良药。 [例16]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冠状病毒的化学元素一定有_____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2)非典病毒与人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冠状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后,便很快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_________的环境。 (3)非典病毒的变异性极强,其变异类型应属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 (4)非典病毒变异的频率比人体细胞高上百万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回答): ①DNA的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RNA的复制⑤翻译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⑤ D.①②⑤ (6)这种冠状病毒,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是。 (7)研制、生产抗病毒药物可能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 (8)据专家分析得过“非典”的病人将获得抵抗力,此种免疫属于免疫。 (9)从已康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体内取得的血清可以成为许多病重者的救命良药,这是因为康复者血清中有。 (10)如用小鼠细胞与康复者的某一种细胞融合,所得的融合细胞能大量增殖,产生康复者血清中含有的物质,可以快速使易感者获得抗病能力和治疗病人,该融合过程需在的诱导下完成。在人体内,抗体的产生及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证明某种病毒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12)2003年春季,在非典爆发时,人们为了预防非典和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大量购买各种抗病毒和增强抵抗力的药物,请你发表一下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3)为了预防非典的发生,今年春季广东省采取了捕杀非典的元凶――果子狸的做法,请阐述一下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14)根据你的理解,预防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 2.禽流感 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常见的动物病毒

常见的动物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1、群体:口蹄疫病毒是牛、猪等动物口蹄疫的病原体,人类偶能感染 2、防制:由于病毒高度的传染性,防制措施必须非常严密。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牲畜,一旦发病,立刻样封锁现场,焚毁病畜,周边地区畜群紧急免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防护带 二、狂犬病病毒 1、群体:引起人和各种混血动物的狂犬病,感染的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几乎都难免死亡 2、防制:目前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大致为几个方面 1)、扑杀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定期免疫接种、检疫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三、痘病毒 1、群体:各种动物的痘病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2、防制:主要采用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良好 四、猪瘟病毒 1、猪瘟病毒只侵害猪,使之发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2、防制: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得到广泛应用

五、犬瘟热病毒 1、群体:是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体,本病是犬、水貂及其他皮毛动物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 2、防制:检疫、卫生及免疫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 六、兔出血症病毒 1、简介:是兔出血行败血症的病原体,一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2、防制: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用组织灭活疫苗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七、新城疫病毒 1、简介:能是鸡和火鸡发生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2、防制: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防制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卫生、消毒、检疫和免疫等 八、禽流感病毒 1、简介:能使家禽发生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 2、防制:预防措施包括国际、国内及局部养殖场3个不同水平 国内是防制病毒传入及蔓延;养殖场还应侧重防止病毒有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措施阻挡野禽。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浅析病毒对人类的利于弊 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微小的生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经过人类100余年的研究历程,逐步揭示了病毒的特性以及病毒与人类、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由于病毒侵染其他生物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们常常根据病毒所侵染的不同寄主对病毒进行分类,按宿主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人们往往谈病毒色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类的很多疾病确实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并危及其健康。例如:人类的天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感等,动物的口蹄疫、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的烟草花叶病、马铃薯退化病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人们比较熟悉的病毒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和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能够引发艾滋病;单纯性疱疹病毒能够引起唇疱疹、水痘和多发性硬化;而人乳头状瘤病毒则是成年女性宫颈癌的根本诱因;流感病毒则是生活中人们最可能感染的病毒。 病毒可以引发人类社会毁灭性流行病的爆发,它的这种能力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生物战中病毒武器化的关注。在消灭天花病毒之前的整个历史上,它多次对人类社会造成近乎毁灭性的灾难。根据官方说法,现在世界上仅有两个天花病毒储存中心——俄罗斯向量实验室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令人担忧的是,天花病毒可能被用作生化武器。更让人忧心的是,天花疫苗具有强烈的副作用,在天花消除之前的最后一年中,因为接种天花疫苗而患上天花的人比因天花病毒感染天花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为了便于叙述,也为了方便记忆和比较,我把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 1、病毒(virus)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体微小,用于测量的单位为纳米(nm),最大直径300纳米(如痘病毒类),最小直径20纳米(如口蹄疫病毒)。 2、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二分裂繁殖,也见有出芽。与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目前已知80多种,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3、衣原体(bacterium) 衣原体也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具有一些酶系统,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 4、立克次体(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细菌(heredity)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它细胞器,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6、螺旋体(spirochete) 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一般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原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7、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既往在医学真菌学中叙述,因为它具有细长的菌丝,有分支并缠绕成团,许多检查方法也与真菌相同,但事实上放线菌是原核细胞,无有形的核,细胞壁中含有典型细菌细胞壁的胞壁酸。其大小与细菌相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对抗生素敏感。 8、真菌(fungus) 真菌是真核细胞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细胞壁,有完整的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以单细胞存在,多数以分支或不分支的的丝状体组成。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9、寄生虫(parasite) 人体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以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中的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 10、朊毒体(prion) 发现最晚的、最特殊的病原体。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雅克氏病关系密切,并可能是其它严重脑病的危险因素。它本身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朊毒体的发现者普利西纳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祝辞说,普利西纳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界"开拓出重要的眼界,医学界最后可能据此深入了解与痴呆症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生物机制,并为相关药物的开发及新式医疗策略的设计奠定基础。"

常见病毒

第六节病毒与实践 病毒与实践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可给人类健康、畜牧业、种植业等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又可利用它们进行疫苗生产、生物防治、作为实验材料及基因工程载体等为人类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病毒增多 近年来,新生病毒病层出不穷。如 1994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Hendra病毒病,1997年发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地区Menangle病毒病,1998年至1999 年在马来西亚暴发的Nipah病毒病,2003 年暴发的SARS,以及2004年在东南亚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新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应该说,病毒性流行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包括病毒本身的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所谓的“新”病毒只是刚刚发现,并非是真正新生的病毒。归结起来,病毒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基因组变异:病毒基因组的变异能导致其表型发生一些改变,其中宿主范围的改变能使本来不感染人的病毒对人具有致病性,毒力的提高能使本来不致病的病毒具有致病性,而抗原性的改变使得病毒能感染已对原始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的群体。由于新的群体没有针对已经改变了的病毒的免疫背景,因而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流行。 生态环境的改变:一些新出现的病毒其实在一些动物宿主中早已存在,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热病病毒首先只是存在于猴子中;汉坦病毒只是存在于啮齿动物中,它们只有偶然的机会才能感染人。但是,一旦环境条件改变就可能流行。例如,人类进入如热带雨林等新的动物栖息地后暴露在新的病毒病原体面前,使得病毒能很快从动物宿主传播给人。尼巴病毒原本存在于果蝠身上,而果蝠分布于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人类不断砍伐热带雨林,使得果蝠失去了栖息地,它们才飞到人类生存的地方。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一方面能影响生态环境,导致新病毒性疾病的流行,而另一方面活动的本身也有助于病毒的流行。全球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病毒的传播更为广泛、迅速。如来自于非洲的猪瘟病毒通过猪的长途运输很快在葡萄牙、西班牙流行。艾滋病等通过性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正由于人的社会活动而得以大规模流行。 二、病毒与人类健康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 irus,HBV)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它属于一种复合体DNA病毒, 1963年Blumberq在两名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发现一

由病毒引起的十种癌症

由病毒引起的十种癌症 1.人类疱疹病毒4型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霍林斯癌症研究中心肿瘤家梅拉女尼托马斯博士表示,目前认为本病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密切相关,器官移植手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这种淋巴瘤。建议: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人类疱疹病毒4型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也称霍奇金病)是淋巴结肿瘤,EB病毒会扰乱和阻止淋巴细胞凋亡。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研究发现,EB病毒导致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约占该病的百分之五十。建议: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感染这类病毒。避免接触各种射线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生活规律有助提高免疫力。 3.人类疱疹病毒与鼻咽癌 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亚裔人群患鼻咽癌发病危险较大,患者可通过血检检测是否感染EB病毒。建议:尽量少食腌制或不新鲜的食物,如咸鱼、腌菜等食物,保持鼻腔清洁。 4.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咽喉癌 咽喉癌发病位置较深,在声带附近。口腔与性器官接触容易传播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大病因。建议:性爱时使用安全套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另外最新研究发现,注射HPV16/18疫苗可有效降低咽喉癌的风险。 5.人类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癌 肛门癌不同于直肠癌,侵袭的是肛门附近皮肤,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肛门与性器官距离近,容易感染该病毒。建议:HIV感染者和拥有多个性伴侣的高危人群应该接受肛门抹片检查。 6.人类乳头瘤病毒与阴道癌及外阴癌。HPV还可能会导致阴道癌及宫颈癌。建议:定期做妇科检查,外阴溃疡及时治疗。 7.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有关。携带这两种病毒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大,但是并非所有感染者一定会得宫颈癌。建议:HPV通常会通过性接触传染,因此一定要限制性伙伴,防止滥交。定期去医院接受HPV病毒检查是防治宫颈癌的第一步。其次,有条件的人最好接种HPV疫苗加以预防。 8.艾滋病病毒与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与艾滋病病毒(HIV)关系密切,该病会导致皮下组织在别的部位或器官内异常生长。与卡波西肉瘤关系最大的病毒是人疱疹病毒HHV-8(HIV类病毒之一)。建议:多项研究发现HIV和HHV-8病毒传播与肛交有关,因此,应该禁止不洁性交。 9.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与白血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影响血液或骨髓,俗称“血癌”)。HTLV-1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传播,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与白血病有关联。建议:目前尚无针对HTLV-1病毒的疫苗或治疗措施。患者应避免共用注射针头。曾经与他人共用过针头的人群应该接受检查。 10. 丙肝病毒与肝癌。丙肝病毒(HCV)是与肝癌关系最大的一种病毒,会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刺激,造成肝脏损伤。输血和共用注射针头是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建议:发现异常应做丙肝病毒筛查。HCV携带者应该禁酒。

盘点人类史上十大致命病毒

盘点人类史上十大致命病毒 地下管道排污系统已彻底罢工,一辆辆废旧的汽车堆在充满臭味的干涸河流中。杂货店还是跟那场病毒来袭时一样,但却布满灰尘。罗伯特·奈维尔上校随手从商店里拿了一节电池,然后带着他的狗萨姆赶在日落之前回到如堡垒似的公寓,以防成为活僵尸的“盘中餐”,纽约已然成了一座死城……这是电影《我是传奇》里的场景。 (电影《我是传奇》) 幻想人类遭遇大规模致命性病毒袭击的电影数不胜数,这是人类害怕病毒袭击致物种灭亡的自我警戒吗?事实上,去年英国科学家就发现,未来5年全球正面临爆发新疫潮的威胁,而这些源自动物的人类和牲畜“共通病”或成为影响生存的“末日病毒”。 未来5年内全球或现“末日病毒” 2012年,英国接连发现从国外感染致命疾病的案例,先后有2名男子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及新型冠状病毒。 伦敦大学流行病专家奥克斯福特教授警告,动物身上的流行疾病,在未来5年可对人类造成“灾难性”影响。他认为,一种超级流感或高传染性病毒可以来自亚洲或非洲,通过野生动物或禽畜感染人类。 奥克斯福特说:“我们该为在2017年至2018年感冒全球爆发作好准备。”他以20世纪初造成1亿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为例,指此次流感源头是一种野生水鸟。若新病毒跟随“西班牙流感”的模式,疾病会导致人类免疫系统出现过度反应“细胞素风暴”而死亡。 目前,人畜共通病的威胁是前所未见。新的致命病毒“下刚果病毒”(BASV)8月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属动物感染的杆状病毒,但病毒家族中包括会传染人的疯狗症病毒。 美国自然史作家奎曼认为,流感比2003年的SARS更可怕,因潜伏期较长,病人难以被发现,造成广泛传播。

人类病毒病的预防与防治

人类病毒病的预防与防治 摘要: 病毒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人类发现其以来一直与其抗争。随着病毒学的发展,人类对病毒的了解加深,对病毒病的预防和防治有着一定的方法,相信随着人类对病毒的进一步认识,战胜病毒病就在不久的将来。 关键词:病毒;病毒病;宿主;病毒病防治。 引言:人类虽然战胜了天花,骨髓灰质炎等病毒病,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很多的原因是人类又面临了不同的病毒病。为了加强对病毒病的了解,就此对病毒病的发现、研究到克服它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人类病毒病的历史: 古代著作中关于病毒病的记录 病毒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从病毒的发现到目前仅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然而,人类对病毒病的明确记载却已经有四百多年了。早在1566年就有了关于疯狗咬人致病,即狂犬病的记载,并发现它能够传染给其它许多动物。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对狂犬病的病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直到1885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尽管如此,人们与狂犬病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十六世纪人们勇敢地用木棍打疯狗,希望减少该病的危害。现在英国伦敦的皇家医学院还珍藏着一幅由Thomas Spackman 绘制的患狂犬病的病狗图。 说到狂犬病,人们自然会想到关于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迈斯特尔(Meister)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迈斯特尔后来当了巴斯德研究所的守门人。在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病毒导致的10种癌症

病毒导致的10种癌症 病毒不仅会让你疼痛、咳嗽、流鼻涕。一些“肿瘤病毒”还会导致癌症。现专家总结出的“病毒导致的10种癌症及相关建议”供大家参考。 1.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咽喉癌。咽喉癌发病位置较深,在声带附近。口腔与性器官接触容易传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大病因。建议:性爱时使用安全套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另外最新研究发现,注射HPV16/18疫苗可有效降低咽喉癌的风险。 2.人类乳头瘤病毒与阴道癌及外阴癌。HPV还可能会导致阴道癌及宫颈癌。建议:定期做妇科检查,外阴溃疡及时治疗。 3.人类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癌。肛门癌不同于直肠癌,侵袭的是肛门周围皮肤。专家表示,肛门与性器官距离近,容易感染HPV病毒。建议:HIV感染者和拥有多个性伴侣的高危人群应该接受肛门抹片检查。 4.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有关。携带这两种病毒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大,但是并非所有感染者一定会得宫颈癌。建议:HPV通常会通过性接触传染,因此一定要限制性伙伴,防止滥交。定期去医院接受HPV病毒检查是防治宫颈癌的第一步。其次,有条件的人最好接种HPV疫苗加以预防。 5.人类疱疹病毒4型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目前认为本病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密切相关,器官移植手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这种淋巴瘤。建议: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人类疱疹病毒4型与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也称霍奇金病)是淋巴结肿瘤,EB病毒会扰乱和阻止淋巴细胞凋亡。研究发现,EB病毒导致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约占该病的50%。建议: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感染这类病毒。避免接触各种射线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生活规律有助提高免疫力。 7.人类疱疹病毒与鼻咽癌。亚裔人群罹患鼻咽癌发病危险较大。患者可通过血检监测是否感染EB病毒。建议:尽量少食腌制或不新鲜的食物,如咸鱼、腌菜等食物,保持鼻腔清洁。 8.丙肝病毒与肝癌。丙肝病毒(HCV)是与肝癌关系最大的一种病毒,会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刺激,造成肝脏损伤。输血和共用注射针头是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建议:发现异常应做丙肝病毒筛查。HCV 携带者应该禁酒。 9.艾滋病病毒与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与艾滋病病毒(HIV)关系密切,该病会导致皮下组织在别的部位或器官内异常生长。与卡波西肉瘤关系最大的病毒是人疱疹病毒HHV-8(HIV类病毒之一)。建议:多项研究发现HIV和HHV-8病毒传播与肛交有关,因此,应该禁止不洁性交。 1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与白血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影响血液或骨髓,俗称“血癌”)。HTLV-1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传播,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与白血病有关联。建议:目前尚无针对HTLV-1病毒的疫苗或治疗措施。患者应避免共用注射针头。曾经与他人共用过针头的人群应该接受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