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与临床意义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8e91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0.png)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价值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组织的脓肿形成,常见的病因包括肝脏感染、胆道感染和肝动脉化脓性栓塞等。
艾滋病患者因其免疫系统受损,更容易患肝脓肿。
在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首先,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以提供准确的肝脓肿诊断。
超声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且较为直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肝脓肿图像,对肝脓肿的大小、位置、数量等进行准确判断。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以获取脓肿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选取合适的抗菌药物。
其次,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进行有效的脓肿穿刺引流。
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治疗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和脓肿引流等,脓肿引流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引流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准确掌握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避开重要血管和胆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引流操作将脓液完全清除,可有效缩小脓肿体积,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另外,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需要切开肝脏进行引流,风险较高且病程较长,容易引发肝脏出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通过局部麻醉和无创技术进行穿刺,创伤小且少有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和患者痛苦。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也有助于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长期管理。
随着患者康复和抗艾滋病治疗的进行,艾滋病合并肝脓肿很容易复发和并发其他病变。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以根据肝脓肿的治疗反应和病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对于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肝脓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5faa879d1f34693daef3ee2.png)
引流后1周复查结果 病灶缩小:5.3×4.4cm
2.肝脓肿 —— 超声造影特点
动脉期:高增强,典型表现(蜂窝状增强,一过性周边增强征) 门脉期、延迟期:等增强或低增强 液化坏死部分三期均无增强
2. 肝脓肿 —— 治疗
内科治疗 脓肿引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及经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或部分肝切除术
3.4 鉴别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囊腺瘤
临床特点:中年女性多见,囊腺癌常伴有CA199,CEA增高 二维超声:单房或多房囊实性病灶;
囊壁、分隔厚薄不均; 内壁多不光滑; 有结节或乳头状软组织突入囊腔; 囊内有粘液,呈点状、团状不规则漂浮状回声。 血流信号:实性成分可见血流信号
4 小结
重视临床病史:症状,易感因素(男性、高龄、糖尿病等),既 往史
病例1.—— 常规超声
肝内见多个囊实性包块,部分融合成团,边界欠清, 左外叶另见一个低回声团,边界欠清
病例1.—— 超声造影
肝左外叶低回声团动脉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增强,肝内囊实性团块动 脉期周边呈环状增强,中央区无增强,门脉期及延迟相增强稍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
病例1.—— CT平扫+增强
2.肝脓肿 —— 超声诊断病例
男,55岁
肝右后叶非均质性团块,边界欠清,
发热、右上腹胀痛20天,体温达38.6℃ 点状弱回声及分隔,
白细胞升高
周边及分隔上见少许血流信号
2. 肝脓肿 —— 超声诊断病例
女,50岁 右腹疼痛伴发热7天,体温达38.9℃ 白细胞升高
肝右叶不均质团块,大小7.2×6.6cm 边界欠清,内多发液性暗区,
肝左叶多发团块状不均匀密度减低影,边缘欠清, 较大者大小约5.7×4.2×3.8cm,团块影内可见积气,增强边缘模糊强化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5d2a9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0.png)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肝脏感染疾病,常见于长期存在胆道疾病、肝硬化、免疫抑制等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
超声检查超声是肝脓肿最常用的初始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脓肿的大小、位置、数目和形态特点等。
肝脓肿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周围可见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区,表示脓肿壁。
超声还可以评估肝脓肿的内部液体性质,如是否有气体、囊壁的厚度等,这些信息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脓肿的愈合程度十分重要。
CT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肝脓肿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在肝脓肿的定性定位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CT扫描可以显示脓肿的形态、位置、大小、壁厚和液体成分等。
肝脓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区,周围有明显厚度的增强壁。
CT还可以检测肝脓肿内有无气体、囊内壁的增厚,以及与周围肝组织的关系等。
CT还能够检查周围血管、胆管及淋巴结的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MRI检查MRI(磁共振成像)对于肝脓肿的显示有其独特的优势。
MRI可以显示肝脓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壁厚和液体成分,并能提供更清晰、更具细节的图像。
与CT相比,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脓肿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尤其是血管、胆管等。
MRI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来评估脓肿的活动性和内部炎症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超声、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方法,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CT和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图像细节,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综合使用这些检查方法,可以为肝脓肿的定性、定位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夏野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夏野](https://img.taocdn.com/s3/m/649ebba002768e9950e73862.png)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夏野发表时间:2017-09-30T17:05:11.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作者:夏野[导读] 因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故鉴别诊断重要。
尽管在声像图上各有某些特点,但是特异性并不强,明确诊断需穿刺抽液进行病原学及组织学检测。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99)摘要:肝脓肿为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疾患,可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
该病诊断困难,病死率高。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肝脓肿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已得到肯定,使肝脓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诊断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较为常见,其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三叉链球菌等。
细菌进入肝脏的主要途径包括①经肝门静脉系统:如由化脓性阑尾炎及二囊等引起;②经胆道系统:如由胆石症引起:③经肝动脉:如亚急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引起脓血症所致;④经淋巴系统:如胆囊炎或膈下脓肿所致。
细菌侵入肝脏后引起炎症反应,多形成较小的脓肿,亦可融合成较大的脓腔。
脓腔的中央为脓液和坏死组织,周围可有纤维组织包裹。
孤立性肝脓肿多位于肝右叶,大小不等;多发者肝左、右叶均可发生。
部分患者继发于肺炎、肠道炎症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抗生素应用广泛,许多肝脓肿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疲劳、乏力、低热和肝区不适。
阿米巴肝脓肿是由于阿米巴的溶组织酶直接破坏肝细胞,以及阿米巴原虫大量繁殖阻塞肝静脉等,造成肝组织梗死形成较大脓腔。
该脓肿以单发多见,常累及肝右叶。
由于脓液是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碎片和血细胞.故呈棕褐色。
病情较细菌性肝脓肿轻,但病程较长,以发热、肝区钝痛、食欲缺乏为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临床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
1.细菌性肝脓肿1.1典型肝脓肿:相当于脓肿形成期,此时脓肿大部分或全部液化。
①二维超声:肝内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占位病变,以多发常见,单发者多位于肝右叶,直径0.5~20 CM;脓肿壁超声表现多样,边界可清晰或模糊,多数壁较厚,内壁不光整呈毛刺样高回声;脓肿内部为无回声区,伴密集点状碎屑回声及分层状液平面(图1A)。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及意义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e14d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3.png)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及意义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①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
以右: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②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8-10厘米,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③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④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厘米。
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上为肝左静脉近端,下为门静脉左支横部,宽不超过4.0厘米,厚不超过2.0厘米;通过门静脉左支的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尾叶厚度。
正常声像图:1、肝脏形态规则,被膜光滑,膈面呈弧形,回声强。
2、肝实质表现为中等回声细小光点,分布均匀。
3、肝内管道系统清晰显示。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声像图特点):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多囊肝: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肝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腔囊间肝实质回声增强。
常合并多囊肾。
肝脓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边缘常不整齐,欠规则。
有时在脓肿周围有数毫米宽的环形低回声,代表炎症反应区。
肝脏局部肿大、畸形。
膈肌运动受限。
肝血管瘤:约70%为单发,以肝右叶最多见,一般位于肝周边部位。
该肿瘤具有包膜,所以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
声象图表现为园形的强回声团,轮廓完整,与肝实质的界线极为分明。
约有1/10为弱回声。
但包膜仍然清楚。
原发性肝重症: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1、巨块型:表现为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多数为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不规则,边缘有弱回声的带,又称弱回声晕,边界模糊不清。
肿块呈较强回声或弱回声,粗而不均或其间杂有回声区,中心可坏死液化区。
有时可见块中之块。
肿大、形态不正常。
2、结节型:肝内可见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病变,其直径多在2~3CM,轮廓较整齐,多有1至数毫米宽的弱回声晕,与肝实质分界清楚。
超声造影在肝脓肿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脓肿定性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83b02223169a4517723a368.png)
钢板将锁骨上移 的应力传递到肩 峰 .产生插入 钩端 与肩 峰压应 合需 7 左右 。故 2~3个月可拆除 内固定 3 5d 【。 】 力及 摩擦 ,导致肩 峰骨质磨 损。骨折 、脱 位复 位欠 佳 ,对 锁骨
综上所述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 Ts o yⅢ型肩锁关节脱 s
端过度下压致锁骨上翘力加 大 ,对肩 峰压力也对应增 大。从解 位 和 N e erⅡ型锁骨远端 骨折应注 意准确复位 ,选 择合适 钢板 剖上看 。肩峰穹 窿前 高后低 、内高外低 。钢板 预弯不足 .致使 充分预弯 .合理放置 ,重视肩锁关节囊 、韧带修补 ,重视术后 插入 钩端 与肩 峰接触 面较小 ,导致局部压力增 大 。加剧 肩峰磨 伤肢 固定及合理锻炼 ,愈合后及早拆 除内固定 物 。以保证术后 损 。早期过早 、过大活 动也会加 大对其磨损 。对肩 峰的磨损 产 生术后肩痛及肩关 节活动受 限 ,甚至出现肩峰豁裂 、骨折及 脱 良好效果 .避免肩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 发症发生 。
声及超声造影检 查。结果 1 2个病 灶超 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9个病灶呈蜂 窝状 强化和厚壁环状强化 ;3个病灶虽呈周边一过性 增强 ;常规超声诊 断为肝脓肿 9个 ,3个病 灶不能确定性 质;超 声造影后 1 例 病灶 中 1 个诊断正确 ,1个病灶误诊 为恶性可能。 2 1 结论 超声造影能提 高超 声诊断肝脓肿的准确性 。
甚至 出现肌腱钙化 、撕裂的可能 。锁骨钩钢板插入端过长或与 力。术后应悬 吊固定伤肢 3周 ,早期锻炼 以被 动活 动为主。避
肩峰下骨皮质 间嵌夹组织越多对肩峰下 间隙空 间占用越大 ,更 免过早活动增加摩擦导致疼痛 。对本研究组 中出现术后肩痛 的 容易撞击上移 的肱骨头 ,从而产生肩峰撞击综合征 。因而出现 5例患者 .在取出 内固定物后都逐渐症状 消失 ,肩关节 活动康
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脓肿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efc0958f8c75fbfc67db292.png)
肝脓肿诊疗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fc872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4.png)
01
03
CT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较高,但存在辐射问题,需要 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04
CT诊断肝脓肿的典型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病灶,壁厚而 光滑,增强扫描时病灶呈环形强化。
MRI诊断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灶形 态,观察病灶内部的血流情况及组织成分变化
。
MRI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较高,但价格较贵,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04
肝脓肿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脓肿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 染。
抗炎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减轻 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穿刺引流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脓肿腔内,抽吸脓液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CT引导下穿刺引流
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脓肿腔内,抽吸脓液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及时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如口腔、呼吸道、肠道等部 位的感染,以防止细菌进入 血液和肝脏。
避免医源性感染
在医疗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 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 生。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 期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 便早期发现肝脓肿。
护理方法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营 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02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严重
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脓肿病灶,但确诊需要结合血液培养
03
和临床病史。
肝功能衰竭
01
肝功能衰竭是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组 织广泛受损,导致肝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2023版)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8a0c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b.png)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一、背景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由于肝脏组织内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肿形成。
影像学在肝脓肿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准确性和非侵入性使其成为肝脓肿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影像学诊断的各个方面。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⒈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肝脓肿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仪器对肝脓肿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肝脏内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特征。
超声检查还可以判断肝脓肿的内容物是否液体,以及是否存在壁膜的形成等。
⒉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肝脓肿影像学信息。
与超声相比,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肝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对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帮助鉴别肝脓肿与其他肝脏病变(如肝囊肿、肝血肿等)之间的差异。
⒊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脓肿影像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使用不同脉冲序列,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肝脓肿形态学和功能学信息。
同时,MRI还可以评估肝脓肿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脓肿内部是否存在并发症(如脓肿壁强化、肝血供改变等)三、影像学表现⒈超声表现肝脓肿超声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有时在脓腔内可见液平面。
边缘清晰,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壁膜增厚。
超声可以观察到肝脓肿内部的脓肿壁等细节。
⒉ CT表现肝脓肿CT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清晰有壁膜。
一般情况下,肝脓肿与周围肝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在静脉期增强扫描中,肝脓肿的边缘可以显示明显的强化,脓肿壁及周围肝组织内部可见分离和弥漫的强化。
⒊ MRI表现肝脓肿在MRI上的信号强度较低,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中,肝脓肿边缘可见明显的强化,脓肿壁和周围组织可见分离和弥漫的强化。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到的附件包括:超声检查报告、CT扫描影像、MRI影像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肝脓肿: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内脓肿形成的疾病。
肝囊肿的超声检查与影像学诊断
![肝囊肿的超声检查与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b25fe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b.png)
肝囊肿的超声检查与影像学诊断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由于肝脏内部的液体积聚形成的囊性病变。
肝囊肿可以是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一。
虽然大多数肝囊肿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肝囊肿可能会引起症状并需要治疗。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对于肝囊肿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肝囊肿的形态、数量、大小、位置和内部结构等信息,有助于确定其良恶性。
在超声检查中,肝囊肿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病变,具有清晰的边界,内部呈无回声或低回声。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肝囊肿的壁厚度、囊内分隔和囊内出血等特征,以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除了超声检查,影像学诊断中的其他方法也可以用于肝囊肿的评估。
例如,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肝囊肿图像,包括囊壁的厚度、囊内分隔、囊内出血和增强扫描等信息。
MRI扫描则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肝囊肿图像,有助于区分囊内液体的成分。
此外,CT和MRI扫描还可以评估肝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囊肿感染、破裂或出血等。
在进行肝囊肿的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观察和随访可能是合适的管理策略。
然而,对于症状明显或囊肿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穿刺抽吸、囊肿去顶术或囊肿囊内注射硬化剂等。
总之,肝囊肿的超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对于确定其性质、评估其大小和位置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CT诊断肝囊肿影像学表现及指导超声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
![CT诊断肝囊肿影像学表现及指导超声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5b298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1.png)
·11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3, Vol.21, No.03 Total No.161【第一作者】任亮,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超声影像。
E-mail:***********************【通讯作者】任 亮Imaging Findings of CT and Clinical Value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3月 第21卷 第03期 总第161期2 结 果2.1 CT检查肝囊肿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肝右叶可见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影,外围胆管扩张;增强扫描缘呈轻度强化,且呈向心性强化,见图1。
2.2 CT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断88例与其结果一致,有18例误判为阴性,病理诊断肝囊肿阴性14例,CT诊断13例,有1例误判为阳性,见表1。
2.3 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声诊断76例与其结果一致,有30例误判为阴性,病理诊断肝囊肿阴性14例,超声诊断8例,有6例误判为阳性,见表2。
2.4 CT联合超声与病理结果比较 病理诊断肝囊肿阳性106例,联合诊断96例与其结果一致,有10例误判为阴性,病理诊断肝囊肿阴性14例,联合诊断13例,有1例误判为阳性,见表3。
2.5 CT、超声及联合诊断价值比较 CT联合超声诊断肝囊肿准确率(90.83%)高于单纯的CT(84.67%)和超声(70.00%)诊断,CT 联合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0.652,P <0.001)优于单纯的CT(Kappa=0.497,P <0.001)和超声(Kappa=0.165,P <0.001)诊断,见表4。
表1 CT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n)CT检查病理结果合计 阳性 阴性阳性 88 1 89阴性 18 13 31合计106 14 120表2 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n)超声检查 病理结果合计阳性 阴性 阳性 76 6 82阴性 30 8 38合计106 14120表3 CT联合超声与病理结果比较(n)CT联合超声 “金标准”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96 1 97阴性 10 13 23合计 106 14120表4 CT、超声及联合诊断价值比较诊断方法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KappaCT 83.02 92.86 98.88 71.94 84.67 0.497超声 71.70 57.14 92.68 21.05 70.00 0.165CT联合超声 90.57 92.86 98.97 56.52 90.830.652图1 CT图像。
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a277e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3.png)
临床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
肝囊肿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界限清晰,有包膜,包膜光整而且较薄,边缘位置还会呈高回声,可有侧壁回声失落征象,在囊肿后方回声还会增强。
较大的囊肿囊壁可增厚,回声增高,囊内可出现较细薄的强回声条带状分隔。
当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的时候,囊内可出现细小的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
彩色多普勒
肝囊肿内一般没有彩色血流信号,在大的囊肿囊壁上可以显示少量的点状、细条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多为静脉血流或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肝脓肿
在二维超声上多呈低回声团块状,里面液化的脓液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囊壁是比较厚的,周围有稍高回声的炎性反应圈。
肝包虫病
一般有疫区接触史,声像图上可表现为囊性病灶,但可呈囊中囊或葡萄串征等表现,囊壁较厚可呈双层改变。
肝内血管
囊肿切面都是圆形或类圆形。
而肝内血管横截面是个圆形,一旦探头旋转90度,就可以看到拉长血管壁,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切面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fcd8a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3.png)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表现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以下为其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CT扫描:肝脓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周边有明显的壁,壁厚度不均匀,且可见壁上有液-液平面。
较大的肝脓肿还可显示出坏死区,形态较不规则。
2. MRI:MRI对于肝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T1加权图像上,肝脓肿呈低信号,而T2加权图像上,肝脓肿则呈高信号。
肝脓肿周边周围有明显的低信号壁。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肝脓肿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周围有边缘不规则的强回声壁。
超声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液-液平面来判断脓肿内部的坏死程度。
4.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也可用于肝脓肿的诊断。
放射性同位素本身可以在炎性组织中积聚,肝脓肿的部位在核素扫描中可以显示出明显的异常改变。
诊断要点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的要点如下:1.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肝脓肿患者常伴有发热、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2. 了解患者的病史。
有肝炎感染史、肝移植史、胆道感染史等都是发生肝脓肿的高危因素。
3. 根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CT扫描、MRI、超声检查和核素扫描等都可以作为肝脓肿的辅助诊断方法。
4. 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肝肿瘤、肝囊肿等。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并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
![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f277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4.png)
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由于肝脏组织内形成了液体充满的囊肿而引起的。
肝囊肿通常是无症状的,多数情况下是偶然发现的。
然而,对于一些较大或有症状的囊肿,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超声影像是肝囊肿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
超声影像特点:1. 形态特点:肝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
囊肿内部呈均质无回声或低回声,囊壁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
囊肿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2. 内部特点:囊肿内部无血流信号,囊肿壁无明显血流信号。
当囊肿内出现分隔时,分隔可呈弯曲、分叶状或网状,分隔内可见到血流信号。
3. 周围特点:囊肿周围肝组织无异常改变,肝脏形态和结构正常。
若囊肿较大,可引起邻近器官的位移或受压。
诊断标准:1. 形态特点:超声检查显示肝内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囊壁结节、分隔或实性成分。
2. 内部特点:囊肿内部呈均质无回声或低回声,囊壁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
3. 周围特点:囊肿周围肝组织无异常改变,肝脏形态和结构正常。
4. 排除其他病变:超声检查需排除其他肝脏病变,如肝脏肿瘤、肝脓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影像虽然是诊断肝囊肿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囊肿,如囊壁增厚、囊内出血、囊内结石等情况,超声影像可能无法明确诊断。
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总之,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超声影像是其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的了解,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囊肿的性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囊肿,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脏脓肿:如何选择最优影像学诊断方法
![肝脏脓肿:如何选择最优影像学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c567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e.png)
肝脏脓肿:如何选择最优影像学诊断方法我通常会推荐进行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法。
这是因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安全、实时动态观察、价格低廉等优点。
特别是对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脏脓肿,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特征,对于判断脓肿的成熟度也有很高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还可以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会考虑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内病灶的细微结构,对于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发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肝脏脓肿,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大小和形态,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
CT扫描还可以发现其他可能的肝脏病变,如肿瘤、 abscess等。
然后,我还会在某些情况下推荐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势,对于显示病灶的性质和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特别是对于一些对CT contrast agent 过敏的患者,MRI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选择。
然而,MRI的扫描时间较长,对于一些不合作的患者或儿童可能不太适用。
我还会在特定情况下考虑使用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可以显示肝脏内的代谢和功能变化,对于诊断某些特殊类型的肝脏脓肿,如阿米巴脓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核素扫描对于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在选择肝脏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我通常会推荐进行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法。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安全、实时动态观察、价格低廉等优点。
特别是对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脏脓肿,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特征,对于判断脓肿的成熟度也有很高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还可以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620d4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8.png)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B超超声检查B超超声检查是常用且非侵入性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B超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脓肿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肝脓肿在B超图像中呈低回声,周围可见增厚的肝包膜,常伴有液气平面。
CT扫描CT扫描是较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脓肿的大小、形状、边界和内部结构等特征。
肝脓肿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灶,周围可见增强的肝实质。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可以提供多种影像学信息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MRI扫描可以准确地显示肝脓肿的大小、形状、边界和内部结构等特征。
肝脓肿在MRI图像上呈低信号灶,周围可见高信号的肝实质。
影像学表现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单个肝脓肿单个肝脓肿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轻度增强的肝实质。
在较大的肝脓肿中,常可见液气平面。
多发肝脓肿多发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单个肝脓肿类似,但多发肝脓肿常见于肝门区域,且数量较多。
在CT或MRI图像上可见多个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轻度增强的肝实质。
继发肝脓肿继发肝脓肿是指原发感染灶经血行或直接蔓延到肝脏形成的肝脓肿。
继发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单个或多发肝脓肿类似,但常伴有肝实质的炎性浸润和增厚。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B超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扫描。
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表现有单个肝脓肿、多发肝脓肿和继发肝脓肿等。
对于肝脓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王晓宇, 张冰.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3, 19(71): 89-90.2. 徐明, 王瑞芬. 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J]. 临床医学, 2023, 38(09): 104-105.。
肝脓肿诊断标准
![肝脓肿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2ac4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d.png)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肝部感染性疾病。
以下是肝脓肿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恶寒、右上腹疼痛及压痛。
血象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左移及核左移,C-反应蛋白升高,肝功能异常。
2.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可靠地诊断肝脓肿。
发现肝内囊性病变区,病变区界限清晰,周围有炎性水肿和胸膜反应等影像学特征。
3. 细菌培养:外科治疗时应采取刮片和穿刺液做革兰氏染色、培养及药敏试验,能从肝脓肿液体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立病原体,明确抗生素治疗方案。
4. 肝功能检测:对待疗效的评价及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需要经常进行肝功能检测。
诊断肝脓肿时必须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等多种方法,以便能早期发现并明确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肝脓肿,应该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9bc3c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2.png)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影像学是肝脓肿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诊断所需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肝脓肿的大小、位置、数量和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脓肿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能够区分脓肿内液体和坏死组织。
在超声检查中,肝脓肿呈现为囊状或椭圆状的低回声区,常常伴有周围的良性肝组织的增厚和血流改变。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肝脓肿的穿刺抽吸,以获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CT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提供比超声更详细的肝脓肿信息。
在CT扫描中,肝脓肿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囊腔状低密度区,周围有边缘增厚和强化,常伴有周围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CT还能够显示肝脓肿与血管的关系,例如肝脓肿与门静脉的直接关系或血栓形成。
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肝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MRI扫描中,肝脓肿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
与CT相比,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肝脓肿的内部结构,例如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分布。
影像学表现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常见的表现包括:1. 囊腔状低密度区:肝脓肿通常呈囊腔状低密度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形成明显的界限。
2. 强化:肝脓肿周围的边缘组织常常显示强化,这是由于局部的炎性反应和血管内脓毒性物质的扩散。
3. 脓肿壁增厚:脓肿壁常常显示增厚,这是由于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4. 脓液与坏死组织:肝脓肿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液体和坏死物质,这些物质呈现为低密度区域。
5. 血管改变:肝脓肿与邻近的血管通常存在关系,例如门静脉分支的受压、血栓形成等。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cff63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f.png)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正文:一、引言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肝脓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临床上对其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是肝脓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⒈临床特征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肝脓肿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肝脓肿通常呈囊腔状或多房性,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周围可见厚实的壁。
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肝脓肿的内部内容物,如脓液、坏死组织等。
⒊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肝脓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方法之一。
肝脓肿在CT扫描上呈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周围可见增强的壁。
如果肝脓肿内部有气体存在,CT扫描还可以显示气体的分布情况。
⒋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评估肝脓肿的内部结构有一定优势,可以显示肝脓肿内部的不同信号强度,帮助区分肝脓肿与其他疾病。
同时,MRI还可以评估肝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存在邻近脉管受压等。
⒌核素显像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不依赖放射线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肝脓肿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核素显像可以显示肝脓肿的位置、形态等信息,并可以评估肝脓肿的活动程度。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文件。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肝脓肿:指肝脏组织中的脓肿,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⒉影像学诊断:指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⒊超声检查:一种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检查的方法,常用于观察内脏结构。
⒋ CT扫描:指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方法。
⒌ MRI检查:指核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方法。
⒍核素显像:指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体内显像的方法,可以观察脏器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与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肝脓肿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和诊治经过,并经手术及穿刺证实。
结果超声诊断肝脓肿11例,诊断符合率91.7%,误诊1例,误诊率8.3%。
结论超声可作为肝脓肿诊断和定位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诊断
肝脓肿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肝脓肿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现将我院1998~2008年间应用实时超声诊断、经手术及穿刺证实的12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0~52岁,病程11~65 d。
1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寒战、高热症状,体温38.1℃~40.3℃;多数患者有右上腹疼痛、肝区压痛或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1.2 仪器与方法应用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
患者取平卧位、左侧卧位,从剑突下、肋缘下、右肋间对肝脏进行多切面、多角度、多方向的全面扫查,记录脓肿的部位、数目、大小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可动态观察图像的演变过程,必要时对胸腔及腹腔进行扫查。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穿刺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
其中肝右叶脓肿10例,肝左叶2例;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5例;脓肿直径21~67 mm不等,伴同侧胸腔积液3例。
超声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91.7%;1例患者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后经穿刺证实为肝脓肿,误诊率8.3%。
3 讨论
肝脓肿是由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局限性化脓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肝右叶,可能与病原菌主要来自门脉系统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1]。
其病理过程一般为炎症、部分坏死液化、脓肿形成。
细菌性肝脓肿常以恶寒、高热、右上腹痛、肝肿大为主要症状和特征,可分为单发性或多发性。
肝脓肿的声像图表现:①脓肿呈圆形、椭圆形或近似圆形,因脓肿的数目、大小和所在部位不同,肝脏形态可增大、增厚或局限性向外隆起[2];②脓肿声像图有多种不同表现,其演变过程与病程及脓肿的液化程度有关:a.病变初期:脓肿区呈分布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无清晰的壁,与周围肝组织的边界模糊而
不规则,此表现极似肝脏恶性肿瘤,本组的误诊病例与此有关;b.脓肿不全液化:脓肿区呈蜂窝状改变,液化处出现小的无回声区,部分脓肿壁的回声呈带状增强、增厚,壁厚约3~5 mm;c.脓肿形成期(典型肝脓肿):脓肿呈大片无回声区,亦可见稀疏的低回声,内壁光滑,边界清晰;d.脓肿愈合期:病变区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③典型肝脓肿常有伴发征象,本组资料中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右侧胸腔积液;脓肿较大时,膈肌活动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或消失。
肝脓肿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肝脓肿病变初期,超声所见为分布不均的低或中等回声,与周围肝组织边界较模糊且不规则,与肝癌相似;肝癌液化时其内部出现无回声区,又易误诊为肝脓肿。
我的体会是:仅靠声像图确实难以鉴别诊断时,一定要密切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并动态观察图像变化,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定性,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超声诊断肝脓肿的临床意义:B超诊断肝脓肿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病程变化,无损伤、无痛苦,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文献报道其准确率可达96%以上[1],尤其对定位诊断的意义更为肯定,是对病灶穿刺抽脓、作细菌培养和涂片检验、注射抗生素治疗的有效定位方法。
本组除1例脓肿直径67 mm患者行切开引流外,其他11例患者均在超声定位下行穿刺、抽液、注药治疗,且临床疗效非常满意。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认为,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肝脓肿的一项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们卫生出版社,2005:537-539.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8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