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于雷等 t 认为本病属本 虚标实 、 l 。 虚实夹杂 , 气阴两虚为本 , 瘀血 、 痰浊阻滞心脉为标 。张茂华等 - 观察 10例 2型糖 尿病 2 ( ID 患者 , ND M) 分伴血瘀证和不伴血癀证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 发 现高血压 冠心病 、 围神经病 变等的发生率在血瘀证组 中显著 周 增高 f <00 ) 说 明糖尿病 性心血管病 变与血瘀证的发生和 P 5 , 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 I D 患者 中气虚 、 ND M 肝虚 、 肾虚证在血瘀 证 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组 ( <00 ) P . 5 ,以气虚证尤为明显 , 说明糖尿病在并有气虚时 , 血瘀证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 从而表明 气虚是导致 N D M患者血瘀 的重要 因素 , ID 同时也证实血瘀与 肾 虚关系密切 粱晓春等 …观察 2 例糖尿病合并冠 心病 、6例单 1 3 纯冠心病和 3 0例健康』 , 、辨证后 发现糖尿病合并 冠心病患者 以 气阴两虚央血瘀为主要证类 ,单纯冠心病患者 以气虚血瘀 为主 要 证类 。
丹参 、 瓜蒌 、 黄毪 )属 痰 浊 瘀 阻 者宜 化 痰 宽 胸 、 痹 止 痛 , 以 栝 ; 宣 方
7% 一 0 0 8 %的糖 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或伴 随症。本病 相 当于中医学 悄渴 并发“ 心悸” 、真心痛 、胸痹” “ 等范畴。 目前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正不断深 人 ,并取得一定 的临床疗效 。现 将近 1 0年来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 研究现状综 述如 下
维普资讯
鬻 一

口i 肿谖每 申赣 蠢
Vl1 i i o 1 o3 ・ N
J n2 0 u ;0 2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ll.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中医药治疗DP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对近几年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做如下综述。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虽然在中医古代医籍中无确切记载这一病名,但古代医家对该病已有一定的认识和论述。

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痰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明·《普济方》中载:“肾消口干,眼涩阴痒,手足烦疼”。

《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

盖风者,内风是也”。

后世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经四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归属中医学“麻木”、“血痹”、“痛证”、“痹证”、“痿证”等范畴。

根据疾病病名的特指性及专属性,并考虑到便于与现代医学的接轨及交流,有倾向于直接使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的趋势。

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脉络,涉及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多数医家认为DPN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消渴日久,则阴损气耗阳伤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阻脉络,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致使五脏六腑、四肢皮肉筋骨等诸多脏器出现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

其中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则是导致糖尿病早期神经并发症的主要机理。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通过辨证分型对DPN进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l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主要的分型论治方法:于秀辰等辨证分为:(1)气血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2)肝肾阴虚型,治宜补肝肾,活血化痰通络;(3)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活血化痰通络;(4)精亏髓乏型,治宜填精补髓,活血化痰通络。

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

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

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发布时间:2022-03-04T02:07:59.24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期作者:郭雅彬[导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

郭雅彬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

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年龄≥60岁)120例,参照标准的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分为CAN组和非CAN组,并将RDW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

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120例患者中CAN检出率为46.67%(56/120)。

与非CAN组比较,CAN组年龄偏大、病程偏长、高血压比例、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AN组RDW[(14.40±1.56)%]水平显著高于非CAN组[(12.2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DW与ValsalvaR-R比值、深呼吸心率差值、(立-卧)心率差值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卧-立)舒张压差、(卧-立)收缩压差呈正相关(均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水平增高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CAN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老年T2DM患者CAN检出率较高,且RDW水平增高与CAN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CAN发生的高危预测因子,临床应当加强RDW的检测,以评估CAN发生风险。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肌梗死引言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未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DCA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尚未完全了解。

临床表现有安静性心动过速,直立性虚脱(体位性低血压)和隐性心肌缺血等。

诊断是通过多项自主功能测试来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其中心血管反射实验(CRT)是诊断DCAN的金标准。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医 研 杂 21年6 第3卷 学 究 志 0 0 月 9 第6 期
・医 学 前 沿 ・
中西 医治 疗糖 尿病 心 脏 自主 神经 病 变 的研究 进 展
张 倩 梁 晓春
糖尿 病心脏 自主神 经 病 变 ( i ei cri u — da t ada a t b c c o
n m cn uo a y C N) 极 易 被 忽 视 的 一 种 严 重 o i e rpt ,D A 是 h
动 失 衡 , 症 状 性 心 肌 缺 血 、 肌 梗 死 、 性 心 律 失 无 心 恶 常 、 源 性 猝 死 的 发 生 率 增 加 。 根 据 国 外 一 项 大 心
() 1 抗氧 化治疗 : 年研 究认 为 线 粒体 电子传 递链 引 近
起 超 氧 化 物 的 过 度 产 生 , 引 起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发 病 机 是
制 中所 有旁 路活化 的最 早 和最 关键 的 事件 。S D、 O 拟 过氧化 物 酶 、 辛 酸 等 可 作 为 细 胞 内超 氧化 物 清 除 硫 剂, 能改 善线 粒体 功能 , 减轻强 氧化 物 、 氧化氮 前体 一
对 神 经 细 胞 D A 的 损 害 。 一 项 英 国 的 研 究 提 示 长 期 N 给予药理 剂量 Vt i E可 降 低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浆 氧 化 应 激 指 数 和儿 茶 酚 胺 浓 度 , 改 善 L / 并 F HF比 率 , 于 利 改 善 心 脏 交 感 一迷 走 神 经 平 衡 , 少 心 血 管 疾 病 危 险 减
型 Me 分 析 , 脏 自主神 经 病 变 使糖 尿 病 患 者 病 死 t a 心 率 升 高 。D A C N发 病 隐 匿 , 潜 在威 胁 大 , 此 早 而 因

利拉鲁肽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

利拉鲁肽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

利拉鲁肽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吴珊珊(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萍乡337000)【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依帕司他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T2DM合并CAN患者90例,随机分成A 组、B组与C组3组,每组30例。

A组经二甲双胍治疗,B组基于A组方案加用依帕司他,C组基于A组方案加用利拉鲁肽与依帕司他。

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临床虚弱程度量表(CFS)评分。

经动态心电图检测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 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比较3组CAN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C组疗程结束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CRP水平以及CFS评分低于A、B组(P<0.05),血清SOD水平高于A、B组,且SDNN、SDANN、RMSSD、PNN50高于A、B组(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2DM合并CAN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与依帕司他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血糖水平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减轻炎症,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用药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利拉鲁肽依帕司他二甲双胍心率变异性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 Wu Shanshan. Jiangxi 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i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ith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 (CA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T2DM and CAN who were admitted to Jiangxi 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 2021 to Dec. 2022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30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group B with epalrestat on the basis of group A, and group C with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on the basis of group A.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levels and clinical frailty scale ( CFS) scor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overall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R interval of normal sinus beats (SDN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n R-R interval for each 5 minutes (SDANN), the root mean square of the whole adjacent R-R interval (RMSSD), the normal adjacent R-R interval difference > the percentage of 50 ms (PNN50),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A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FPG, 2hPG, HbA1c, CRP and CFS in group C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Serum SOD level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SDNN, SDANN, RMSSD, and PNN5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Combined treatment of liraglutide and epalrestat on the basis of metformin can further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icators, reduce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AN, and the drug is safe to use in patients with T2DM and CAN.Key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 Liraglutide; Epalrestat; Metform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s,T2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之一—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CAN)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长[1]。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双侧对称性的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和感觉减退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中药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已有数千年历史。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将观察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由于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脏腑不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主要目标是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滋阴清热。

常用的中药有桑寄生、当归、川芎、丹参等。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优势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调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不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末梢神经功能的损伤,从根本上减轻病症。

2. 中医治疗在改善末梢神经功能的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肝肾损伤等,中医治疗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

我们选择了3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5-65岁不等。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并且接受治疗3个月以上。

观察期为6个月。

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中医治疗,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感觉、运动功能、末梢神经传导速度、自主神经功能等。

经过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更为显著。

疼痛感觉明显减轻,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末梢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也有所好转。

而传统中医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相对较慢。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血糖控制效果也更好,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也有明显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病情,减缓病情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临床实践中更加重视中医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中的作用,结合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优势,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
• 制火:合黄连阿胶汤--阴虚火旺--黄连、莲子芯-心火;黄柏、
苦丁茶-肾火 • 合百合地黄汤
• 治水:合增液汤、南沙参、天花粉 • 敛阴:加炒枣仁、五味子、乌梅、石榴皮
中气下陷证
“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
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 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夫大气者,内气也。呼 吸之气,外气也。”
心血管系统
无痛性心肌梗死
特点: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心肌梗死,常不伴 疼痛或仅伴轻微心前区疼痛,以及无心绞 痛表现的ST段压低的心肌缺血。这可能 是心脏病变使传入神经受损所致。
心脏猝死
特点:糖尿病患者偶因各种应激如感染、 手术、麻醉、甚至便秘等导致猝死,临床 上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如心室颤动、 扑动)或心源性休克,发病突然,常于数小 时内死亡。原因可能是心脏交感神经非 均质性损害,心脏交感神经支配失衡,导 致Q-T延长,易损期延长,还可使心室颤动 阈值降低,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
• 消化系统 抗腹泻药物;抗肠痉挛性药物;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胃
肠促动力剂;泻药;消胀剂;其他。
• 泌尿生殖系统 对阳痿和性功能减低可用性腺制剂睾丸酮或丙酸
睾丸酮等。对膀胱功能障碍则采用定时排尿,并按摩压迫下腹局部 帮助排尿,必要给予防止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如氟哌酸等;对严重排 尿障碍、尿潴留可用针灸、按摩或新斯的明注射,必要则需导尿, 保留尿管或膀胱造瘘,由泌尿外科治疗。
中医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析
• 证名以上所举各系统病变参照祖国医学辨证可分别
归属于“心悸”、“眩晕”、“脘痞”、“癃闭”、 “汗证”等范畴。
• 病机特点热痰瘀浊湿毒,毒损络脉,脏腑虚衰,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分析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中医药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气滞血瘀、肾虚等病因有关。

肾主水,水液不运则为湿,湿阻络脉则为淤,湿淤相搏则为痹。

糖尿病患者常因肾虚导致气滞血瘀,湿淤痹阻,最终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着重于调理气血、祛湿通络、壮肾益气。

二、临床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

如补中益气化痰汤、六味地黄丸等中药方剂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麻木等不适感,并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有良好的疗效。

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推拿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的神经再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

4. 中医药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联合治疗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前景。

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功能有显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尤其是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能满足患者全面、个性化的治疗需求。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不断突破,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故仍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導致残疾。

而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It is still seriously endangering the health of diabetic patients, even lead to dis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diabetic angiopathy, alleviate and trea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eated by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理论、临床疗效、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理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理论是“补益肝肾、理气活血”。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肝肾虚弱、气滞血瘀密切相关。

中医针对这些病理机制,采用补肾益气、理气活血的治疗方法,以恢复患者体内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临床研究疗效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和生活质量。

一些临床实践中也发现,针灸、推拿和中药外治等中医疗法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机制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成分的活性物质、调节神经传导功能的机制以及治疗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等方面。

有研究认为,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再生等多种作用,能够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中医治疗在调节患者体内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叉应用研究,开发新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是深入研究中医治疗的分子机制,探索中药成分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途径,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三是强化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全面评价中医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草药治疗、针刺和推拿等中医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和神经电生理疗法等西医疗法。

通过深入研究并总结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可以为临床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
放松训练
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 症状。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 联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05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康 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运动方案,如太极拳、八段锦、 散步等,以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 力量。
心理康复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 量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预后评估与监测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传导速 度等,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症状监测
留意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如心慌、出汗、头晕等,及时发现并 处理。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足等并发 症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患者教育与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
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训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记录病情变化等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气血,平衡 阴阳,缓解症状。
03 西医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 病变
西医治疗原则
控制血糖
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 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 范围内,以减轻对自主
神经的损害。
改善微循环
使用扩血管药物和抗血 小板聚集药物,改善自 主神经病变区域的微循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姚思宇;李长辉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24(21)4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

中医认为DPN的根本病机在于脏腑阴阳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西医则认为糖脂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NTF)缺乏、氧化应激(OS)、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能导致DPN。

中医应用方药治疗、针刺治疗及中医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西医则主要从纠正代谢紊乱、对症镇痛、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及外科手术等方面予以治疗。

文章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结合临床实践观察从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两个角度对DPN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5页(P172-176)
【作者】姚思宇;李长辉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骨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MY2018B026)。

作者简介:涂世伟(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E-mail:tsw0375@163 com通信作者:陈龙菊(1973-),女,汉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

E-mail:1997029@hbmy edu cn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涂世伟 陈龙菊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晚期的主要并发症,死亡率高,预后差。

文章检索近五年中医药诊疗DPN的文献,从DPN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病因病机;治疗【中图分类号】R587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0-0073-04TheAdvancesinResearch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TUShiwei CHENLongju1 HealthScienceCenter,HubeiMinzuUniversity,Enshi445000,China;2 HubeiProvincialKeyLabofOccurrencceandInterventionofRheumaticDiseases,Enshi44500,ChinaAbstract: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isthemostcommoncomplicationofdiabetes(diabetesmellitus,DM) Itisamajorcomplicationoflatediabetes,withhighmortalityandpoorprognosis Inthispaper,theliteraturesonthetreatmentofDPN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recentyearsweresearched,andtheresearchprogressonthetreatmentof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assummarizedfromtheperspectiveofTCMetiology,pathogenesisand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DPN,soastolay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relatedresearchonthetreatmentof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by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Keywords: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tiologyandPathogenesis;Treatment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当今神经病变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程长短与DPN患病率呈正相关。

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

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

al Fibrillation Model^J].Korean Circ J,2016,46():335—342.[38]Yang D,Shao J,Hu R,et al.Angiotensin II promotes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rivaroxaban via angiotensin type2receptor signaling in mice.Sii Rep,2017,7(1):369.(收稿日期:2019—04—16)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李爽,梁梅花摘要: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DCAN的临床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新的降糖药物对DCAN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2-219-04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007420210224Overview of latest advances for 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LI Shuang,LIANG Mei-hua//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c Disease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longjiang,150081,ChinaCorresponding aul^hor:LIANG Mei-hua,E-mail:151****3366@Abstract: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is one of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It fo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reases and its mortality is high,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atients'prognosis.The present article makes an overview about progress in clinical related factors,pathogenesis of DCAN and DCAN treat-mentbynewhypoglycemicdrugs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neuropathies;Glucagon-like peptide11背景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autonomicneuropathy,CAN),是1型(Type1diabetes me l 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 l itus,T2DM)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12.2%〜22.1%,在不同的研究和人群中表现出广泛的差异[]。

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通过对中医针灸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介绍。

首先介绍了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基础,然后探讨了中医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并深入探讨了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

随后,通过临床疗效评估研究和预防作用的探讨,进一步证明了中医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最后结论指出,中医针灸在治疗这一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并呼吁进一步研究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应用,机制探究,疗效评估,预防作用,优势,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中医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也展现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开展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研究,探索其疗效和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方法,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1.探讨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医经络理论、腧穴定位以及针灸治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内在原理。

3.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深入研究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探讨针灸在修复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由于DCAN的发生和发 展是通过多途径的病理机制导致的,国外学者认为可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82077)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JL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 院中医科 通讯作者:粱晓春.电子信箱:xcliang@rip.sina.COIll
DCCT(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TD—
CCT)结果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可阻止异常RR间期的 进一步变异,并可减缓自主神经功能的恶化¨1。据 挪威一项长达18年的研究,l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 糖控制一般(HbAI c<8.4%)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 维持相关,而血糖控制不佳(HbAlC≥8.4%)与心脏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相关H。。体育锻炼可能对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有益,曾欣等研究提示有氧运 动训练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HRV,使迷走神经张 力增加,可能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另 外减少香烟和乙醇的摄入、严格控制饮食等措施对心 脏自主神经神经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来讲也是有
DCAN有效‘2“。 二、中医辨证论治
2.气阴两虚,络脉瘀阻:有学者认为本病既存在 气阴两虚的病机,而气不帅血,血行不畅,同时阴虚火 旺,煎熬津液,又可致血脉瘀阻。因此益气养阴方药 中加入活血化瘀药作为基础方疗效更好:孙腾等将 56例DCAN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 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509、山 药209、葛根159、丹参209、麦冬159、贝母159、川芎 159;燥热甚加知母、生地各159;湿甚加茯苓209、苍 术159;瘀甚加赤芍209;气虚甚加太子参159;阴虚甚 加生地209;阳虚甚加菟丝子159;6周后,采用蹲踞试 验观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治 疗前后心脏迷走、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性差 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改善旧“。刘静芹等观察具 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稳心颗粒(主要成分: 党参、黄精、三七、丹参、琥珀等)对糖尿病自主神经 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影响,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对 照弥可保,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示心率变异 性指标的改善,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药稳心颗粒与弥可保均可改善糖尿病自主神 经病变患者的HRV∽引。彭伟献等用自拟茯苓参脉 汤治疗DCAN,治疗组(1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 上加用自拟茯苓参脉汤:人参69、麦冬129、五味子 lOg、生黄芪309、茯苓309、生山药309、花粉309、丹参 159、川芎lOg、枸杞子109、生地lOg、参三七69、山楂 159,渴甚加生石膏,汗多加糯稻根,腹胀痛加青皮、木 香;2个月后,治疗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较常规西药 治疗对照组(18例)有显著改善,全血高切黏度、斑浆 黏度值、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推测所拟方药治疗DCAN有效的原因可能与调整血 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有关旧引。 3.瘀血阻络:有的研究在本病的治疗上更强调瘀 血阻络的主要病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刘静芹等用 通心络胶囊(主要为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和蝉蜕 等5种虫类,加上冰片、赤芍药和人参等)对照弥可 保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疗程12周,治疗组体位 性低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心脏自主神经测试优于对 照组(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改善心脏自主神经 功能的疗效优于弥可保旧…。蠕红卫等观察通心络胶 囊联合甲钴胺治疗48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经过2个月治疗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率变异指 标有改善,提示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方法有 利于恢复交感一迷走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自主神经 功能旧7|。林甲宜等报道,具有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
万方数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学前沿・
开始即口服,均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症 状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3|。张秀华等报道大剂量甲 钴胺静脉注射对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指标 的改善有明显效果¨41。3项研究均支持维生素B。: 的衍生物对DCAN有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 性。(3)扩血管治疗:根据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的缺血 缺氧学说,可通过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细 胞的血供及氧供,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 生。前列腺素E。及其类似物可增加神经内膜血流, 可增加神经血流量及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改善神经 细胞缺血缺氧的状况。1“。ACEI类药物、钙离子拈抗 剂等可能通过舒血管作用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治 疗提供额外的效益。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观察了ACEI 类药物,在一项使用喹那普利为期12个月的治疗研 究中¨“,结果显示对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但 在另一项研究中…1,使用群多普利同样12个月后心 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没有改善。目前ACEI类药物是 一项有潜力的药物,但在DCAN的应用处于探索阶 段,寻找具体适合的药物及验证其疗效有待迸一步研 究。(4)其他: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可能恢复交感与 副交感支配的平衡,改善自主神经症状,降低心血管 事件的发生率"’坤。。据报道IS受体阻滞剂能减少心 肌梗死后精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可能与8受体阻滞 剂影响了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有关¨1。李伟红等报 道口服2.5mg比索洛尔2周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指标有改善¨…。但由于B受体 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其应用尚有争议。近年 国内有报道称,从川芎中分离的生物碱阿魏酸钠可改 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和相关 症状【2 0|。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亦有报道,通过 阻断多元醇通路,减少山梨醇合成,可用于糖尿病神 经病变的治疗。据林令华等报道,依帕司他用于治疗
参考文献
i Vinik At,Maser RE,Mitchell BD,et a1.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
的醋柳总黄酮(胡颓科植物醋柳的果实提取物,商品 名雅达心达康)能够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的HRV,提示对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旧“。 4.心脾两虚:胡东鹏等总结林兰教授经验,认为 本病多虚,多因素体不足,或心虚胆怯,或久病不愈, 而致机体阴阳亏虚,当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传 导阻滞时,可有心悸、心中空虚、面白头晕、脉虚细或 细数等心血不足表现,病位在心脾,方选归脾汤加味: 人参109、黄芪209、白术109、炙甘草lOg、茯神159、 远志109、枣仁129、龙眼肉129、当归109、木香 69旧…。董柳总结仝小林教授经验,认为心脾两虚而 致血亏是惊悸怔忡的主要原因,方选归脾汤加减,对 于心气虚而涣散者,治以培补心气为主,并加强收敛 心气药物,如山萸肉、五味子、二至丸、紫石英等"…。 李智滨等根据《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脾为胰之旁脏” 的理论,认为本病属心脾两虚、气阴不足,治疗从脏象 人手,补脾为主,辅以养阴活血的方法,对辨证属心脾 两虚、气阴不足的80例DCAN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 照组(30例)及治疗组(50例)均常规西药控制血糖, 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养阴健脾方:黄芪309、麦冬 159、五味子69、葛根159、山药159、桑叶lOg、血竭 lOg、丹皮lOg,8周后,治疗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完全 恢复正常及部分恢复正常的总有效率92%,对照组 为60%,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及组间疗效比较均有 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了所拟方药对DCAN有 良好的疗效¨“。 5.中气不足:本病进展,阴津亏耗、无以载气,多 见气虚表现,治疗多选用补中益气汤。王小强研究提 示,本病后期出现气虚表现时,多伴有血压调节反射
益的‘¨。
2周的治疗后,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
前明显改善,频谱分析指标HF增高、LF降低、LF/HF 降低,提示交感及迷走神经张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两者的平衡关系有所改善,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亦有改善,提示a一硫辛酸静脉注射对改善糖尿病患 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2)神经营养治疗:神 经营养药物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蛋白的合成,促进 神经轴索的再生及髓鞘的形成。常用的药有甲基维 生素B。能渗入神经细胞内,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据闫新艳等研究结 果,大剂量弥可保序贯治疗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改善【1 21。张琳珠等报 道,弥可保先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再改为口服,或者
1.气阴两虚:DCAN属于消渴病并发心悸、怔忡、 胸痹、眩晕、厥证等范畴,消渴病基本病机是阴虚燥 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数学者认为消渴病迁延 不愈,不断耗气伤阴,而致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神 不宁发为本病。治疗上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肖风 英¨划观察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25例)、对 照组均用胰岛素降糖、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组加用参 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及血 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100ml
neuropathy,DCAN)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种严重
的糖尿病并发症。心脏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迷 走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调整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使心脏活动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亦参与外周血管舒 缩的调节,以维持人体血压的动态平衡,调整心脏负 荷。DCAN患者由于心脏自主神经受损、心脏神经活 动失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 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根据国外一项大 型Meta分析,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使糖尿病患者病死 率升高旧o。DCAN发病隐匿,而潜在威胁大,因此早 期诊断DCAN,并积极治疗,预防相关终点事件的发 生,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近 10年中西医治疗DCAN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西医治疗 1.基础治疗:高血糖是各种病理机制的共同环 节,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应是防治DCAN的关键。
.14・
万方数据
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6月
第39卷第6期
・医学前沿・
治,包括如何干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 不断恶化甚至逆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目前仍需 要发掘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潜 力的药物,但疗效和安全性仍待进一步临床试验的验 证。 中医治疗DCAN主要是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 方法,并重视补养心脾、镇惊安神。益气养阴多用生 脉饮,药物可选人参或党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 地、玄参等;活血化瘀药有丹参、葛根、丹皮、全蝎、蜈 蚣、水蛭等;培土养心、补中益气可选归脾汤、补中益 气汤等,另外可加用养心安神或镇惊定悸的药物,如 远志、茯神、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龙骨、牡蛎、紫石 英等。中医治疗本病在目前一些临床观察中显示了 良好的疗效,体现中药复方在本病治疗上有一定的优 势。但样本量太小,观察的时间较短,由于中医辨证 分型较灵活,在分型及症候改善的评价过程中容易产 生观察者偏倚。今后应逐步完善相关中医理论及复 方药理机制的研究,规范疗效评价,进一步实现更大 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验证,同时观察各种终点事 件的发生率,明确中医药干预带来的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