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生命走向丰满
司马迁惨遭遇、酷刑而作史家之绝唱——《史记》;李白命运多舛而诗情万丈,以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愤,成就了一代诗仙的美名;苏轼被贬黄州而开一代诗风,“大江东去浪淘尽”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宗师的豪放之气。

从他们留给后世的不朽之作中,我们一一看到了张得满满的生命。

“满”是以“虚”为参照的。

如果一个人一直因为自己是满的,那么,他将不可再吸收更多的东西,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满;相反的,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总有虚的地方,就会千方百计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越来越充实丰满。

因此,人的一生,往往就是充实自己的一生,等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为自己填充的多的人,他的人生就呈现出“满”的状态,相反的,如果懒于充实自己的人,他的人生就可能永远是瘪的。

必须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丰满的人生,不是指一味的索取,不是填充自己的私欲,它是人生不断追求个奋斗的结果,是仁者慈爱的体现,是义者气节的坚守,是志者理想的展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英雄气概之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视死如归之满;“位卑不敢忘国忧”,这是陆游忧国忧民之满……他们用超然于生命的行为,成就了生命之满,彰显了人格的魅力,实现了志节的升华。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转动……”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有好多把自己生命撑的满满的人浮现在我们眼前;聋哑女孩邰丽华,用她那绝美的舞蹈,撑满了她残疾的生命,在无声的世界中,造就了人生的辉煌;在汶川大地震中,张开双臂,用自己血肉之躯换得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的人生结束在中途,但他那双永远为学生张开的双臂,却把他短暂的生命撑得尤其丰满,以至让世人瞩目敬仰……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何等的仁义胸襟,这是何等的博爱精神?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无私的情怀,是何等纯洁的品质,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何等分明的爱憎观,是何等伟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
生命之满,在于你的人格的伟大,在于你执著的追求,在于你艰苦的奋斗,在于你无私的奉献。

总相信,生命如杯中之物,有了石头,还可以填沙粒,有了沙粒还可以填清水……生命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填充自己虚无的过程,如此,必然会使生命走向丰满。

这篇作文对材料的解读相当深刻,这种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通过引用古典诗词得到了,随处可拾的诗词为文章增添了许多人文意义,不仅如此,这些引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很多文采。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

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

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

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

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

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

这便是成功所在。

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的功劳。

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

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

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

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

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

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

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

要多谢我的父亲。

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

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

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

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

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

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点评:作者化用《琵琶行》中的这些诗句作为文章行文转换的标志,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爱的生活细节。

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收放自如.读来有别样韵味,叹为观止。

例文3: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

点评:文章仿佛开一个诗词的盛会,它化用诗句成篇,倾集团军的力量宣示古典诗词在写作领域不朽的生命力,它所表现出的作者丰富的积淀与化用的自然,同样令人惊叹。

总之,化用是一种智慧的创造。

把别人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撞击,收获的是智慧的火花。

化用本质上充满着创造的快感,“是把诗词的矿石扔进自己思维的熔炉,锻烧后流出来的是智慧的金子。

化用其实就是将一颗草变成春天的过程。


如果说一篇文章是就是一片广阔的田野,那么诗词佳句就是点缀在田野里的花朵。

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淡雅和绚烂挑逗着文字散发着芬芳。

如果没有蓬蓬勃勃充满活力的文字,没有流畅的思维之水,没有一朵朵灿烂的诗词之花,这片原野注定是没有生机的荒原。

例文4:
永恒的悲怆
——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一)
你哭了!
你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你,竟悲怆地哭了!
(二)
这不就是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那著名的黄金台吗?当年燕昭王征发民工筑此高台,置千金万金于其上,以待国士之至。

后来,乐毅来了,带着他那满腹的计谋。

乐毅率兵伐齐,大破之。

以弱小之燕,竟能打败强大之齐,真真出人意料。

再后来,苏秦兄弟也来了,带着他们那狡黠的洛阳市民的智慧。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率五国之兵而攻秦。

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竟不敢开函谷关而迎敌,成为天下笑谈。

黄金台的构建,为远离中原的燕国迎来了多少复兴建国的良机。

(三)
弯月如钩。

在淡淡的月光下,古台的四周渐渐地蒙上一层薄薄的岚霭,远处的群山,则更加显得莽莽苍苍。

大地睡了,群山睡了,先前还闪闪烁烁的几点农家灯火,也相继睡了。

一只失群的鸿雁扇动着无力的翅膀,揪心地哀鸣着,从不远处飞过。

四围,只有深感大难将至的促织,在这孤寂的秋夜,沙哑地唱着秋的最后的挽歌。

(四)
大唐的威风,已传遍四夷。

有的人因财色以交权豪,有的人因时运以佻荣位,有的人通过婚姻而巴结上权贵。

而你,却从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蜀中,爬过艰难的蜀道,经繁华的长安、洛阳,无端被秋风误,流落到这黄沙直上、满目疮痍的塞外苦寒之地。

(五)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
在这举目无亲的黑夜,你就这样幽幽地坐着,听任汩汩的血在血管内流淌,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地咬啮你自己无奈的躯体。

如钩的残月,颤颤巍巍地向西滑落。

独坐秋夜,你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也许,在这燕地的地标上,可以毫无限制地让你倾泄你的愁思,也可以让你放纵自己难言的悲怆。

(六)
在这静寂的秋夜,你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

你致君无路,报国无门,一腔热血与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尽情发挥的机会。

昔日的前圣们,你不能与其同时;异日的后贤们,你不能与之共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谢上苍在人类需要思考的时候,让你,陈子昂,在渐渐强劲起来的秋风中,独立于燕地高高的黄金台上,以诗化的语言,倾诉出无与伦比的悲怆。

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澎湃的涛声还依稀可闻,凛冽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

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激昂停留。

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悲怆,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

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

嬴政,你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

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

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些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曾合眼,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

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

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例文5:
游子吟
那是夕阳留给大地的最后一抹辉煌:晚霞染醉了西风,西风浸染了枫叶,枫叶缠绵了夕阳。

红叶白草黄花,斜阳影下,秋意染尽了天地。

远山,近水。

水边的乡村,升起袅袅的炊烟。

燃烧的炉火,映红了母亲的脸。

那是一张怎样的脸啊!浸染了岁月的沧桑,融入了生活的苦乐,经历了风霜的洗礼,承载着生命的悲欢。

如今,她已然变得苍老。

目光浑浊,却依然为儿女操劳。

月亮升上了中天。

月色如水般清澈,恰如母亲的心。

秋意,在月色和虫鸣中更加凝重,在欢聚和离散中更加深沉。

如豆的灯光在欢快地跳跃。

灯下是白发苍苍的母亲。

她凝神静气,瘦弱的背影投射在窗棂昏黄的纸上。

走近母亲,看她细细缝补衣襟,一枚细细的针在她手中欢快地舞蹈,一件灰色白襟的棉袍在她的手中开始成长,鼓胀,最终成长为一件满含爱心的冬衣。

再走近母亲,看她苍苍的白发,看她深深的皱纹,看她专注的目光,看她灵巧的双手。

正是这双手,缝补出家的幸福。

细细体味母亲,总是让人幸福。

她轻轻抬头,看见儿子站在一旁,就温柔地说:“就好了,就好了,你先睡吧。


于是,他微笑,点头,转身,却无丝毫的睡意。

悄悄来到院子,倾听远处的虫鸣,仰望高天的月色,细细品味母爱。

于是,在这个月明之夜,即将登程赶考的孟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当新的一轮红日升起时,孟郊踏上了远去的征程,身边是母亲昨夜赶制的冬衣。

挥手而去,含泪前行。

身后是翘首的母亲,还有那颗时时牵挂的心。

当岁月染白了青春,当青春长出了思念,当思念化为无尽的江水,当江水洗尽了岁月的铅华,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珍藏呢?——只有母亲和她伟大的爱。

于是,千百年来,那首曲子被千百人千百次地传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点评:这样的美文能深深地打动人。

而我们要学会诗词写意“画”作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境。

要注重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

心理描写是小说、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

恰当的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心理描写包括直接描写和内心独白及动作衬托,等等,在诗词写意作文训练中会经常运用。

例文6:
今月曾经照古人
——读刘禹锡《石头城》有感
高低起伏的群山,怪石嶙峋,崖壁陡峭,阴森突兀。

举目远眺,衰草漫山遍野,一股冷风迎面扑来。

西风惨淡,雄山再也没有往日的巍峨,然而山依旧是山,还在固执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封锁下记忆的豪华与现实的衰败。

曾记否,彼时的你是何等高傲,蔑视群山,认为自己可凭主人之力雄霸天下,而如今,只剩下萧瑟的秋风裹挟着漫天枯黄的野草,苍茫的天际呜咽着哀鸣的雄鹰。

山依旧,往日的花城何在?置身于漫漫长夜和冷冷的秋霜中,我屏住呼吸,读你灵魂深处的幽怨。

巨大的城砖,规矩或不规矩地排列着,或挺立或坍塌。

墙头衰草丛生,下面黄花遍地,少有人声。

偶尔寒鸦数点,给人以无尽的凉意。

时至深秋,江南的绿色依旧,秋风袭来,却也寒意逼人。

南归的孤雁从头顶掠过,无助的轻云不知飘向何方。

唯有这残破的墙城,还在留恋着昔日的繁华。

一座空城,满目衰草,一身秋意。

城下是凄凄长江,江水滚滚而东,拍击着城下的砖墙,努力想冲去今日的萧索。

于是,它一浪高过一浪,“哗——哗——哗”地呜咽,似有无尽的忧伤。

江水啊!你滚滚东流,何必潮打空城呢?你昔日的繁华何处?你往日的雄姿何往?你千年的心事何在?你苍老的生命何求?这里已无人回应,这里已人去城空,你又何必执著于此呢?
月上中天,冷月无声。

曾几何时,月满江边;王公贵族,彻夜笙歌;秦淮河边,扰攘喧嚣。

而如今,秦淮河水默默轻流,不再有无尽的灯火,不再有喧哗的歌咏,不再有灯红酒醉的欢声,不再有蛾眉翠袖的美色。

繁荣富贵俱归乌有,只有无尽的月色伴着寂寞。

冷月残照,再无力将暗去的辉煌染色,于是,你投下清冷的光,在破败的城墙上印上参差斑驳的黑影,如你哭泣的泪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等待着这奢华后必然的没落。

黄花衰草,寂寞空城。

唯有这明月,见证了你昔日的繁华,见证了你今日的荒芜……难道只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能概括?难道只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能包容?
仰首为春,俯首为秋。

春秋代序,不曾磨灭历史的痕迹;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荒凉寂寞,还有几人愿为空城浅唱低吟?
于是,滔滔江水在诗人胸中奔涌,提笔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记载下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况味。

点评:我们要有细腻、准确的景物描写,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小说、散文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都是不可缺少的。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景物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

因此,恰当的景物(环境)描写,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写作中诗词运用的两个层次
常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久深厚而又绚丽雄奇的诗歌,是灿烂文化的凝聚——“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澎湃感情的结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深邃哲理的锤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这样,有了生命而流传不息的诗歌表现着我们的生活,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涵养着我们的精神。

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足能够表现出知识与个性气质的关系,诗书满腹便自然会显现出优雅的举止、翩翩的风度和豁达的心胸,而凝结着精华的生命,又何愁下笔无言,又怎会有“惟有泪千行”的尴尬呢?
在平常学习中我们接受了大量的诗歌名句,除了简单的字面意思背诵之外,我们还要将诗意融入全身的血液,提升自身的气质;将诗歌流露在写作的文间,增添文章的色彩。

今天就“写作中诗词运用的两个层次”谈几点个人见解。

诗词运用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引用诗词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是较高层次。

引用诗词
一、诗意的题目
题目位于一篇文章中的独一无二的突出位置,就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它是会发光的,文章整体质量如何,如同观察一个人有没有气质,首先看其眼睛闪亮不闪亮。

题目是整篇文章的观察窗口,一个好的题目不但应具有统摄全篇、引领全文的功能,而且还要有新颖简洁、凝炼含蓄、文采斐然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而这正是诗歌的特征的体现。

一个充满诗意的题目,不仅能捕获读者的“芳心”,抓住他的阅读欲望,而且可以直接表现作者的文学素养。

在取题时善于引用诗句,让题目成为全文的文眼,一经亮出就给人一种全文凝聚一点,以此写去有一发而不可收的感觉。

例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读书有何作用”的文章,就可以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题,其中的一个“神”字就道出了读书对于写作的影响,而有“神”更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以此句为题目并作为文章的写作中心,顺其思路写开去,那么这篇作文也就“神”采飞扬起来了,“神”气十足了。

如果想表现中国文人个性的多样化,就可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题,“万”“千”二字道出人物代有才人出,“紫”“红”二字形象表明人物鲜明的个性,“春”字写出了中国文人性格的影响,正是这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才迎来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春天。

又如,“海棠依旧?绿肥红瘦?”这一标题,一看便知是从李清照的《如梦令》演化而来的,由于用的巧妙别
里淡淡的忧伤。

文章出彩自题始,众多写作高手都很重视作文拟题,靓丽的标题可以让作文占尽先机,而我们只需要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即可。

二、诗意的开篇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写得有姿有彩,才能先声夺人。

古典诗词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语言技巧久盛不衰。

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作开头,顿时生辉,令人刮目相看。

请看下面两段作文的开篇: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

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

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哪去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飞鸟怎么不见了踪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星空为何变得模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江水为什么现在是如此的混浊?……那些曾在美丽诗句中真正存在过的美丽景像,在今天人们对自然无情地破坏中消失了,人们在滥砍滥伐式的前进中埋葬了自己的过去,为何我们不能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留住这些流逝的美好?
从上面的文字不难看出,大量诗句的出现会将我们领进风情万种、天地澄彻、日月明净的境界,仿佛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又怎能不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呢?
三、诗意的结尾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

”文章结尾是全文内容的升华之处,因此写作一定要在结尾处多下功夫,将结尾的“钟”撞得响彻云霄。

如果说开头有“先声夺人”的功效,那么结尾就有“后发制人”的威力。

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则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

引用诗词诗意地结尾,会让文章包蕴丰厚、令人回味。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丰满的人生,不是指一味的索取,不是填充自己的私欲,它是人生不断追求个奋斗的结果,是仁者慈爱的体现,是义者气节的坚守,是志者理想的展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英雄气概之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视死如归之满;“位卑未敢忘国忧”,这是陆游忧国忧民之满……他们用超然于生命的行为,成就了生命之满,彰显了人格的魅力,实现了志节的升华。

这段文字引用诗词,论证有力而又简练利落,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可以说是说理散文结尾的一个典范。

结尾是批卷人特别留意的一个地方,我们要利用好这有限的角落,好好地秀一把自己。

一个充满诗意而又蕴含丰富的结尾往往让阅卷者忽略其它的瑕疵,给你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总之,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内蕴,这毋庸置疑。

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也可以让相关诗句联合成一个方阵,只要能让古典诗词的芬芳弥漫在作文中即可。

化用诗词
“化用”是把古典诗词名句的华美语言和丰富意蕴用现代白话语言表现出来,是指创造性运用诗词,是运用古诗词的高级层次。

诗词歌赋经过历史的沉淀,时光的冲刷,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每一首都闪耀着熠熠华彩。

学生在作文中若能精当地化用这些或豪放,或婉约,或沉郁,或清新的诗句,定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的韵致和美感,甚至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相对于直接引用诗词名句入文而言,化用前人诗句巧妙入文则是一种智慧的创造,是溶入自己思想之后的结晶,是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可使考生们的作文更加出采。

那么,我们该如何化用前人诗词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巧妙化用、成就绝章的吧。

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并非都是作者的原创,很多是“化用”所得。

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话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并且反其道而用之,将诗歌的一部分内容转入到典故当中,扩大了诗歌的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