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果实还是种子 是果皮还是种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果实还是种子是果皮还是种皮
三中王岩璧
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借助这张图片介绍了花与果实的对应关系,通过读图可以发现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而种子则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过阅读文字和观察图片知道胚珠是包被在子房壁中的。而种子的外面则有果皮的包被。桃子的果实结构图明确显示了种子在果实中的部位。善于思考问题的同学就有了自己的疑问——种子外面的木质化硬壳是果皮还是种皮?
2015年静宁县初中生物课堂复赛赛讲中,这个问题就对几位赛讲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其中一位老师在赛讲时使用的课件显示种子包括木质化的外壳和里面的种仁(图中所示的种子)。而另一位老师在导学案拓展训练环节中提到了这么一个问题:“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谜底是什么?谜语中的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什么?在这个问题的破解中学生和老师最终都被绕了
进去,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知识性错误。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果实是由显花植物(是靠种子繁殖的植物的统称)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极核和卵核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这是众所皆知的。果皮则负责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娇弱未成熟的种子,并在种子发育完全后协助其传播。
依照不同的果皮质地可将果实分为肉质果(succulent fruit)及乾果(dry fruit)两大类。
肉质果就是果实成熟后,肉质多汁。主要由柔软、多汁的组织构成的果实。主要有这几种:(1)浆果:在我们静宁果品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有葡萄、猕猴桃、草莓等。(2)柑果:这是柑橘类植物特有的一类果实,静宁市场上主要有柑桔、金橘类的果实。(3)瓠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如多种瓜类,是浆果的另一种,一般称为瓠果。南瓜,西瓜,冬瓜,苦瓜都是。(4)梨果:为蔷薇科苹果亚科植物所特有。像早酥梨、苹果等静宁特产就属于梨果。(5)核果:内含一枚种子,三层果皮性质不一,外果皮极薄,由子房表皮和表皮下几层细胞组成;中果皮是发达的肉质食用部分,全由薄壁细胞组成;内果皮的细胞经木质化后,成为坚硬的核,包在种子外面。如桃、李、杏、樱桃、枣等的果实。(6)荔果:例如荔枝,龙眼等。
读完上述内容后我们知道桃的果实属于核果。包裹在种子外面木质化的硬壳不是种子的一部分,而是由子房表皮下的几层细胞发育而成的内果皮。木质化的果壳对植物的繁殖意义重大,比如当鸟类及其他动物取食这些果实后其种子外部的坚硬结构可抵抗犟酸的腐蚀,从而避免了种子在通过动物的消化道时失去萌发能力。
乾果成熟后则具有乾燥而坚硬的果皮,内果皮、中果皮及外果皮的分界较不明显。主要分为:
a裂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
荚果:一心皮一室,成熟时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在我县生长的主要有主要有大豆、豌豆、蚕豆,落花生,苜蓿,槐的果实。
蓇葖果:一心皮一室,成熟时沿背或腹缝线开裂。我们知道的有花卉中的玉兰,调味品中的八角茴香等。
角果:两心皮假二室,具假隔膜,成熟时沿二腹缝线开裂。如油菜、甘蓝等的果实。
蒴果:多心皮一室或多室,有多种开裂方式。烟草,芝麻、曼陀罗、牵牛、罂粟、马齿苋、车前等。
b闭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瘦果:果皮、种皮分离,含一枚种子。如向日葵、荞麦等。
颖果:果皮、种皮愈合不能分开,含一枚种子。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等。
翅果:果皮延伸成翅。静宁常见的有榆,臭椿等。
坚果:果皮比瘦果的坚硬,含一枚种子。比如栗、榛子。
分果:由两心皮以上的复雌蕊发育而来,各室含一枚种子,果实成熟时沿中轴彼此分开。比如锦葵、蜀葵等。
双悬果:心皮两个,成熟时沿中轴彼此分开,双悬空中。比如胡萝卜。可见花生的果实属于荚果,那么麻屋子就应当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种皮,里面住着的白胖子则是种子。
有意思的是有些植物之花的其他附属结构也会伴随著发育成果实的一部分,如鲜红可爱的草莓是由花托膨大形成的,草莓表面像小芝麻般的颗粒才是其真正的瘦果;无花果的肉质部分是由花轴发育而来的;凤梨是由整个花序共同发育形成的;苹果的花被及花托亦膨大肉质化并与子房壁愈合发育。这些由子房以外之构造发育成的果实在学术上我们称之为假果(false fruit),对应之的真果(true fruit)则指纯粹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
生物学知识虽然纷杂,但其探究过程却充满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质疑和考证才能避免知识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