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成语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的名称和含义往往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演变,逐渐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固定表达。
一、成语的名称由来成语的名称通常是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寓言或历史背景而来。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中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人丢失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以防止再次丢失。
这个成语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而来,寓意着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二、成语的含义成语的含义通常比较深刻,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哲理。
例如,“见义勇为”这个成语指的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为,寓意着要有勇气和正义感。
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勇于维护正义,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有些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有些来自于历史事件,如“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还有一些来自于文化传统,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
四、成语的作用成语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成语简练明了,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成语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成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使用成语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和了解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也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富有表现力。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反义词】:坐享其成【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
动宾关系4。
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1画龙点睛2 图穷匕见3三顾茅庐4 不耻下问5举一反三6任重道远7 春风得意8一帆风顺9纸上谈兵10朝三暮四11空中楼阁12集思广益13逃之夭夭14 锦上添花15想入非非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18可歌可泣19天衣无缝20百感交集21 痛改前非22画饼充饥23哗众取宠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25孤芳自赏26居心叵测27放虎归山28循规蹈矩29恨铁不成钢30自欺欺人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32 水深火热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
成语解释解释基本解释[idiom;set phrase]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
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组成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的特征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成语的结构意思
成语的结构意思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句子。
在汉语中,成语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词组成,其中每个词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成语的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一些常见的结构包括:
1、并列结构:这种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或短语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比较平等的。
例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等。
2、主谓结构:这种结构中,后面的词或短语是前面词或短语的说明或解释。
例如:“胸有成竹”、“口蜜腹剑”等。
3、动宾结构:这种结构中,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后面词或短语的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如:“推心置腹”、“画蛇添足”等。
4、偏正结构:这种结构中,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后面词或短语的修饰语,表示限定或修饰关系。
例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等。
5、补充结构:这种结构中,后面的词或短语是对前面词或短语的补充说明或解释。
例如:“深入浅出”、“眼高手低”等。
以上仅是成语结构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成语的结构非常丰富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总结。
通过对成语结构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汉语成语出现的主要原因
汉语成语出现的主要原因
汉语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来源广泛且历史悠久。
以下是汉语
成语出现的主要原因:
1. 丰富的历史文化:汉语成语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等。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
2. 象征性的表达:成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词汇和句式,可以简洁地表达复杂的
情感、故事或观点。
通过使用成语,人们可以用精炼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意义,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3. 语言的经济性:汉语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节约了表达的词汇和篇幅。
使
用成语可以在短短的几个字中表达丰富的含义,提高了语言的效率和流畅性。
4. 文学的美学: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让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性。
成
语的蕴含意义和修辞特点给文学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
5. 传统文化的传承: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人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成语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历史和思想,对于维护文化认同和传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成语的形成和使用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它源于历史文化、象征性表达、语言的经济性、文学美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成语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汉语增添了深度和韵味。
成语的由来——精选推荐
成语的由来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法,是汉语的⼀⼤特⾊,也是汉语独有的语⾔。
那成语是怎样产⽣的呢?将成语粗略分类,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成语主要有以下⼏个来源:⼀、源于古代神话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
例如:开天辟地、夸⽗追⽇、愚公移⼭、⼥娲补天、精卫填海……⼆、源于历史事件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
例如:例如:完璧归赵、擢发难数、投笔从戎、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楚歌、草⽊皆兵、三顾茅庐……三、源于前⼈故事有些成语是由前⼈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其事,只是其⼈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
例如:胸有成⽵、满城风⾬、尾⼤不掉、抱薪救⽕、门可罗雀……四、源于寓⾔传说古书⾥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古代的寓⾔传说,也是成语的来源。
例如:杞⼈忧天、邯郸学步、掩⽿盗铃、守株待兔、刻⾈求剑……五、源于古⼈原句有⼀些成语直接是全⽤古⼈语句⽽不作改动的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落⽯出、⼀笑千⾦、咄咄怪事、⼀鸣惊⼈……六、截⽤或改易古⼈语句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古⼈的语句,⽽是截⽤或者把古⼈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例如:舍⽣取义、⼀曝⼗寒、⼀⽑不拔、近⽔楼台、⼀丘之貉……七、来源于群众⼝语、谚语俗语在成语⾥边占⽐重较⼤的,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部分是⼈民群众创造的,或者是是群众⼝头中使⽤的谚语或俗语例如:⼤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阔斧、亡⽺补牢、敝帚千⾦……⼋、来源于外来的成语中华成语中也有来⾃外国的例如:来⾃佛经的⼀尘不染、现⾝说法、⼼花怒放等;来⾃西⽅的典故、格⾔以及西洋著作的以眼还眼,以⽛还⽛、旧瓶装新酒、⽕中取栗、新陈代谢等……九、来源于改造的成语有些成语是为了表达上或⾏⽂上的需要,更换某⼀成语中⼀两个字加以改造使⽤例如:⼀举三得、⼀举多得、⼀箭三雕、⼀箭多雕、知难⽽进……⼗、来源于⽣活的新⽣成语有些成语⾮历史传承⽽是在最近⼏⼗年兴起的,来源于寻常⽣活的多次使⽤,可以在成语造句及解释栏⽬找更多的例⼦。
成语来源及类型
成语来源及类型一、关于成语的来源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4 名言警句成语如,自强不息,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2、数字成语如二起头的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3、重叠成语,(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3)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 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近义词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5、成语中的修辞(1)比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稳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汤(2)夸张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日里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云消雾散雾里看花冰清玉洁(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了解)6、容易写错的成语换(焕)然一新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计)其数走头(投)无路汗流夹(浃)背挤(济)挤一堂鬼(诡)计多端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免(勉为其难)弱不经(禁)风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孙)山迫不急(及)待山青(清)水秀随声附合(和)永(勇)往直前仗义直(执)言星罗其(棋)布名符(副)其实如火如茶(荼)半徒(途)而废惹事(是)生非7、生肖成语(动物成语)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牛刀小试力大如牛虎口余生守株待兔兔死狐悲叶公好龙龙飞凤舞生龙活虎画蛇添足打草惊蛇老马识途顺手牵羊亡羊补牢闻鸡起舞呆若木鸡杀鸡儆猴狗仗人势白去苍狗猴年马月悬崖勒马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三头六臂焦头烂额另眼相看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扬眉吐气千钧一发掩耳盗铃嗤之以鼻摇唇鼓舌唇齿相依劈头盖脸一手遮天了如指掌口蜜腹剑铁石心肠肝胆相照集腋成裘瞠目结舌卑躬屈膝摩肩接踵指手划脚异香扑鼻别具匠心洗心革面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桃红柳绿10、成语中的颜色红颜薄命灯红酒绿赤胆忠心青红皂白黄粱美梦洁白无暇万紫千红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天文)天长地久日新月异天经地义月落星沉大步流星(气象风雨雷电云雾冰雪)风尘仆仆雨过天晴雷厉风行电闪雷鸣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活用成语)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臭名远扬香飘万里(某臭豆腐广告)3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四面楚歌初出茅庐入木三分煮豆燃萁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背水一战指鹿为马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图穷匕见14、含“手”的成语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15、祝福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联句成段记成语】: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留恋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成语教程(对外汉语教材.语汇与文化)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成语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更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成语对于学习汉语和了解我国文化都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和使用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成语的概念成语是指在汉语中经过长期的使用,具有一定含义的固定词组。
它是由汉字组成的,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或五个字的成语。
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绘一些具体的事物或场景。
二、成语的特点1. 文化内涵丰富:成语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我国人对生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2. 表达方式独特:成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形象性。
3. 使用频率较高: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广泛,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故事:许多成语都源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故事或典故,这些故事经过长期的传播和演变,成为了后人引用的成语。
2. 文学著作:许多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很大,其中的一些成语也因此被广泛使用。
3. 民间传说:一些成语源于民间传说或民间智慧,这些成语传承了民间智慧和文化传统。
四、成语的使用方法1. 在表达中引用:成语可以用来丰富语言表达,使文辞更加优美、形象。
2. 在写作中运用:在文章或诗词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3. 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在日常交流中,适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五、成语的学习方法学习成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习: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许多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多加积累、多加应用:学习成语需要多加积累,多加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汉语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语,那么成语的来源你知道有几种吗?
一是源自于古代神话,我国很多的古代神话传说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比如: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
二是源自于历史事件,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后人把他们凝结成四个字的成语,比如:完璧归赵、投笔从戎、卧薪尝胆、负荆请罪等。
三是源自于前人的故事,比如:胸有成竹、满城风雨、抱薪救火、门可罗雀等。
四是源自于古书里面的寓言传说,比如:杞人忧天、邯郸学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是源自于古人原句不做改动的,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一笑千金、一鸣惊人等。
六是截取古人的语句,或者略加改动然后使用,比如:舍生取义、一曝十寒、一毛不拔、近水楼台、一丘之貉等。
七是来源于群众的口语、谚语和俗语,这类是在成语里占比比较大的,只是有些已经找不到原始的出处了,这类成语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比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大刀阔斧等。
八是源于外来的成语,咱们中华的成语也有来自于国外的,比如来自佛经里的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等;也有来自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夕阳著作里面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等。
九是来源于改造的成语,为了表达上或者行文上的需要,更改其中一两个字加以使用,比如:一举三得、一举多得、一箭双雕、一箭多雕、知难而进等。
十是来源于生活的成语,不是来自于历史传承,而是近几十年兴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被多次使用,比如:多快好省、分秒必争、力争上游、百花齐放、上山下乡、化废为宝等。
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成语的意义及用法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内涵和修辞功能。
成语大多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语通常含有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能够简洁、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二、成语的结构与分类1.结构:成语的结构主要有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
2.分类:根据成语的语义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寓言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2)历史成语:如完璧归赵、草木皆兵等;(3)文学成语:如倾国倾城、判若云泥等;(4)比喻成语:如举一反三、锦上添花等;(5)象征成语:如狼烟四起、丹心一片等。
三、成语的意义与用法1.意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多层次性,包括表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表面意义是成语字面的意义,比喻意义是成语所表达的核心意义,象征意义是成语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寓意和情感色彩。
2.用法:成语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语在句子中作为固定短语出现,不能拆分、不能替换;(2)成语要与句子的语境相符合,表达准确、贴切;(3)成语的使用要遵循语法规则,如成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等;(4)注意成语的搭配和关联,避免出现成语误用、望文生义等错误。
四、成语的学习与应用1.学习成语:通过阅读、背诵、积累等方式,掌握成语的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成语的来源、故事背景等。
2.应用成语:在写作、口语表达等场合,恰当运用成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
3.成语运用技巧:学会根据语境、对象、场合等选择合适的成语;掌握成语的固定搭配和关联词语;避免成语的误用和重复。
综上所述,成语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瑰宝,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理解和运用,使成语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有力工具。
习题及方法:1.下列成语中,属于寓言成语的是()A. 守株待兔B. 完璧归赵C. 草木皆兵D. 锦上添花解题方法: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寓言成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选项A“守株待兔”是寓言成语,故选A。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其妙趣横生的解析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其妙趣横生的解析汉语成语已经成为汉语的独特之处,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是建立在语言活动中的,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行动,成为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新型词汇。
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们的解析和推理也具有妙趣横生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汉语成语的来源、发展和解析。
一、汉语成语的来源汉语成语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其中包括了文化、史事、传说等方方面面。
许多成语由于其渊源十分具体,因此能够反映出一定的历史领域。
比如,“六脉神剑”这个成语来源于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具有文学和民间神话的色彩;“扫黄打非”这个成语则被广泛用于执法和社会治理。
因而,在随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汉语成语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文化中。
二、汉语成语的发展汉语成语的发展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而逐渐完善。
在传统的汉语文化中,成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对特定实物和事件的表达和描述,更多的是呈现出了一种丰富和多样的文化价值。
成语除了有对历史事实的反映,还有对人文精神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意志和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
例如,“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成语,既有教育意义,告诉我们不要在表面上去评价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去了解一个人;又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如美中不足、缺一不可等等。
这些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生活智慧和社会智慧,它们总能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不断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三、汉语成语的解析解析汉语成语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我们懂得不同成语间的逻辑和联系,同时要能够理性地拓展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释成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结构和形式,如象征、排比、演绎、反叙等。
例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从字义上来说是画了一只蛇,又在它的脚上添加了一些东西,徒劳无功。
但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在一个已经完美的事物上过多地增加或修改,反而会使这个事物失去原本的美感和完美性。
四字成语来历
四字成语来历一.来源于神话寓言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
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二、来源于历史故事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
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归赵望梅止渴三顾茅庐三、来源于古书成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
例如: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四、来源于群众口语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
例如: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②千夫所指一《汉书·王嘉传》:“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功成名就成语释疑:功:功业。
就:达到。
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旗开得胜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指日成功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
”一蹴而就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来源于神话寓言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二、来源于历史故事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归赵望梅止渴三顾茅庐三、来源于古书成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四、来源于群众口语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例如: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②千夫所指一《汉书·王嘉传》:“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成语的由来和含义摘要:一、成语的定义与作用二、成语的由来:1.古代神话2.历史事件3.文学著作4.民间故事三、成语的分类:1.人物类2.动物类3.自然现象类4.抽象概念类四、如何运用和传承成语:1.学习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注重语境和表达效果3.创新成语运用4.传承历史文化正文: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成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历史事件、文学著作和民间故事等,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成语体系。
一、成语的定义与作用成语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短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含义。
成语在语句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
我们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成语可以展示我们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素养。
二、成语的由来1.古代神话: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
这些神话故事成为了成语的源头,传达了勇敢、坚持、创新等价值观念。
2.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如岳飞精忠报国、诸葛亮鞠躬尽瘁等。
后人将这些历史故事凝结成成语,用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3.文学著作: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红楼梦》中的“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出自《诗经·小雅·巷伯》。
4.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成语,皆来源于民间故事。
三、成语的分类1.人物类:如岳飞、诸葛亮、曹操等,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的品质和事迹。
2.动物类:如狐假虎威、马到成功等,以动物为题材,寓意深刻。
3.自然现象类:如春暖花开、雨过天晴等,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4.抽象概念类:如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传达了人们应遵循的道德观念。
四、如何运用和传承成语1.学习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想运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这样才能使表达更加准确。
成语解释及用法
成语解释及用法一、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了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成语的结构往往比较固定,由四个字组成,前后两个字相同或者是相关联的。
这些固定的词语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不要随意拆分或替换其中的字词。
三、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成语的含义比较直观,可以直接理解;而有些成语则需要结合其出处和背景来理解。
例如,“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用来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再次遭受损失。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和背景来理解其含义。
四、成语的用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语境来选择使用。
有些成语可以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有些则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不要随意乱用。
五、下面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成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用法说明。
首先按照成语的来源分类:1. 历史典故类:这类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如“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等。
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寓言故事类:这类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并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其含义。
3. 诗词歌赋类:这类成语来源于古人的诗词作品,如“春风得意”、“如鱼得水”等。
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结合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接下来按照成语的含义分类:1. 表示赞扬和肯定:这类成语多用于肯定和赞扬他人或事物,如“神采奕奕”、“才华横溢”等。
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与被赞扬的对象和情境相符合。
2. 表示批评和否定:这类成语多用于批评和否定他人或事物,如“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等。
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与被批评的对象和情境相符合,避免过于尖锐或伤人。
ppt成语课件
化内涵,寓意深刻,需要仔细品
03
味才能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广泛使用
04 成语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语境,具有普
遍的适用性和社会功能。
02
成语的分类与来源
分类
语义类
这类成语主要根据语义进行分类,例如表 达情感、描述人或事物等。
结构类
这类成语主要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分类,例 如并列、偏正、主谓等。
将多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 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 和表达效果。例如,“一波未 平,一波又起”,意思是事情 接连不断,没有停息。
表达效果
精炼简洁 形象生动 意蕴深刻 丰富多样
成语通常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意思 和情感,这使得它们在语言交流中非常实用。
许多成语都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它们在表达意思和情感时更 加形象生动,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
与反义词的辨析
总结词
理解成语与反义词之间的对立关系
VS
详细描述
很多成语都有与之相对的反义词。比如, “口若悬河”与“哑口无言”是对立的,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流畅,而“哑口无 言”则形容无言以对。又比如,“一步登 天”与“循序渐进”也是对立的,“一步 登天”形容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而“ 循序渐进”则形容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进 步。
01
02
03
语境选择
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 合适的成语,使其表达更 贴切。
搭配选择
了解常见成语的搭配对象 和搭配方式,避免使用不 当的搭配。
用法辨析
通过对比分析,辨析近义 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准 确使用成语。
04
成语的辨析与比较
与近义词的比较
总结词
汉语成语的来源与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成功》第五章【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反义词】:坐享其成【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1画龙点睛2 图穷匕见3三顾茅庐4 不耻下问5举一反三6任重道远7 春风得意8一帆风顺9纸上谈兵10朝三暮四11空中楼阁12集思广益13逃之夭夭14 锦上添花15想入非非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18可歌可泣19天衣无缝20百感交集21 痛改前非22画饼充饥23哗众取宠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25孤芳自赏26居心叵测27放虎归山28循规蹈矩29恨铁不成钢30自欺欺人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32 水深火热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容生动有力。
唐·彦远《历代名画记·僧繇》: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
短语结构分析
一、学习指导(一)成语结构特点与类型1. 并列结构的成语(1)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排山倒海排山 + 倒海动宾 + 动宾洗心革面洗心 + 革面动宾 + 动宾(2)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天翻地覆天翻 + 地覆主谓 + 主谓鬼哭狼嚎鬼哭 + 狼嚎主谓 + 主谓(3)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重峦叠嶂重峦 + 叠嶂定中 + 定中南征北战南征 + 北战状中 + 状中(4)由并列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生杀予夺生杀 + 予夺动动 + 动动正大光明正大 + 光明形形 + 形形2. 主谓结构的成语(1)“主语+谓语(+宾语)”:面目狰狞面目 + 狰狞主语 + 谓语面如土色面 + 如 + 土色主 + 谓 + 宾(2)“主语或谓语部分带上了修饰成分”:死灰复燃死 + 灰 + 复 + 燃定语 + 主语+ 状语 + 谓语老骥伏枥老 + 骥 + 伏 + 枥定语 + 主语 + 谓语 + 宾语3. 动宾结构的成语(1)“动词+宾语”:荼毒生灵荼毒 + 生灵动词 + 宾语为所欲为为 + 所欲为动词 + 宾语(2)“动词或宾语带上了修饰成分”:不拘小节不 + 拘 + 小 + 节状语 + 动词+ 定语 + 宾语正中下怀正 + 中 + 下 + 怀状语 + 动词 + 定语 + 宾语4.偏正结构的成语(1)“状语+谓语”:雾里看花雾里 + 看花地点状语 + 谓语为民请命为民 + 请命目的状语 + 谓语(2)“定语+中心语”:一面之交一面 + 之 + 交定语 + 中心语半壁江山半壁 + 江山定语 + 中心语5. 补充结构的成语(1)“动词+补语”:永垂不朽永垂 + 不朽动词谓语 + 补语扬名天下扬名 + 天下动词谓语 + 补语(2)“形容词+补语”:惨不忍睹惨 + 不忍睹形容词谓语 + 补语得意洋洋得意 + 洋洋形容词谓语 + 补语6.几种特殊结构的成语(1)“如”字成语:如临大敌如 + 动词 +宾语如芒在背如 + 主语 +谓语 + 宾语如鸟兽散如 + 主语 +谓语如泣如诉如 + 动词 +如(似) + 动词如饥似渴如 + 形容词+如(似) + 形容词如狼似虎如 + 名词 +如(似) + 名词爱财如命动词 + 宾语 +如(似) + 名词安如磐石形容词 + 如(似) + 名词(2)“而”字成语:不劳而获/哀而不伤而:却公而忘私而:并列侧目而视而:表示修饰关系久而久之而:助词,无义望风而逃而:承接(3)“不”字成语:不三不四不+名词+不+名词不上不下不+动词+不+动词不干不净不+形容词+不+形容词不言而喻不+动词+而+动词不厌其烦不+动词+宾语不可理喻不可+动词不知所措不知+宾语(名词、形容词)不足挂齿不足+宾语(动词)(4)“数字”成语:一刀两断二三其德三头六臂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有八九(5)“之”字成语:无米之炊犬马之劳——之:的付之东流绳之以法——之:它安之若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无义(6)成语中的近义词:正颜厉色颜—色:脸色,神情节衣缩食节—缩:节约,俭省直言危行直—危:端正,正直矜功自伐矜—伐:夸耀,炫耀(7)成语中的反义词:眼高手低高—低积少成多少—多表里如一表—里除强扶弱除—扶强—弱舍本求末舍—求本—末亲疏贵贱亲—疏贵—贱(二)成语的来源1、寓言故事这类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寓言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一)(2009-12-27 16:00:49)转载▼标签:杂谈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反义词】:坐享其成【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1画龙点睛 2 图穷匕见 3三顾茅庐 4 不耻下问 5举一反三 6任重道远 7 春风得意8一帆风顺 9纸上谈兵 10朝三暮四 11空中楼阁 12集思广益 13逃之夭夭 14 锦上添花15想入非非 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 18可歌可泣 19天衣无缝 20百感交集 21 痛改前非22画饼充饥 23哗众取宠 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 25孤芳自赏 26居心叵测 27放虎归山 28循规蹈矩29恨铁不成钢 30自欺欺人 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 32 水深火热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
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未点睛者皆(都)在。
注释:张僧繇:南朝时梁人。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主人公简介】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
梁武帝天监(502年-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
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
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
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
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
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
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
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
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
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故事】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
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
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
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
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
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
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
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变回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果然不见了!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张僧繇)2图穷匕见(荆轲【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珂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珂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白热化阶段了。
【近义词】: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3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9 纸上谈兵(赵括【词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字词解释】纸:书上:上面谈:谈论兵:用兵【成语性质】贬义词【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空头支票、夸夸其谈【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3、文人作品:5举一反三(论语——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解释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灯谜卅;带头;翻两番典故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4不耻下问(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耻:羞耻,耻辱。
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下:谦虚、虚心的意思。
比喻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造句: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成语来由: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造句: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6任重道远(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途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明·鹿善继《答范景龙书》:“惟是世变滔滔,党同伐异,任重道远,谨始虑终,往常书本生活,到此躬行实践,别有光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近义词】:全力以赴、负重致远【反义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7春风得意(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春天的和风。
在春风轻拂中洋洋得意。
旧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
后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的得意心情。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8、一帆风顺(孟郊——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解释】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中进士至今,不上二三十年,就做到副宪,也算是一帆风顺了。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12、集思广益(诸葛亮——?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集:集中。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13逃之夭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解释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示例瞿秋白《乱弹·新英雄》:“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
”近义词溜之大吉,无影无踪反义词岿然不动)14、锦上添花(黄庭坚——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解释在锦上再绣花。
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处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
”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步需要还不是'~',而是'雪中送炭'。
” 世上有些人喜欢锦上添花或站在高枝上说风凉话,很难在别人犯了错误时多想想人家的长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近义词精益求精、如虎添翼反义词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