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降低体循环压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
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舒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静脉注射可导致胸壁僵直,抑制呼吸并增大气道阻 力 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 慢继之意识控制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
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发生再吗啡化 作用的可能性小
术后镇痛有效剂量 0.05~ 0.15μg/kg.min 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发生率高达 29% 需严密监测呼吸 所以用于PCA有待进一步研究
舒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
对阿片受体的作用:为强μ 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起效时间:1~3 vs 7~8 min
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治疗指数 (LD50/ED50)25000为芬太尼的8倍
地佐辛作用机制
地佐辛主要通过激动κ、μ受体,对μ受体部分激动 剂特点,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较强,在人体内 吸收、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清 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使呼 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且地佐辛对δ阿片受 体活性极弱,不产生烦躁焦虑感。
κ 受体激动拮抗剂与μ 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有助 于减少单用后者的不良反应,增强疗效 地佐辛+芬太尼 地佐辛+舒芬太尼 可以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联合 使用,增强止痛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地佐辛主要优点
在临床剂量,地佐辛与吗啡等效,或者要略强于吗 啡 地佐辛呼吸抑制较轻,呼吸抑制有封顶效应。 地佐辛对血压、心功能影响小。 不良反应少,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过度镇静,便 秘发生率很低。
药物依赖性低。
地佐辛注意事项
阿片受体激动药课件
1. 镇痛作用
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对中重度疼痛有效。
2. 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通常较轻。
3. 使用注意事项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情况调整剂量。
氢可酮
01
02
03
1. 镇痛作用
氢可酮通过与阿片受体结 合发挥镇痛作用,对慢性 疼痛尤其有效。
2. 抗炎作用
氢可酮还具有抗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感冒等炎症性 疾病。
3. 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 呕吐、头晕、乏力等,通 常较轻。
04
阿片受体激动药的副作用与风险
呼吸抑制
1
呼吸抑制是阿片受体激动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缺氧和窒息。
2
长期使用阿片受体激动药可能导致慢性呼吸抑制, 增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风险。
药理作用
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通过与阿片 受体结合发挥药理作用,激活G 蛋白偶联受体,进而影响细胞内 信号转导和生理功能。
依赖性和成瘾性
长期使用阿片受体激动药可能导 致身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和心理上 的成瘾性。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阿片受体激动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需注意药 物的配伍禁忌。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
吸收
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通过口服给药, 吸收速度和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药物的脂溶性、胃肠道pH等。
代谢
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 脏,通过酶促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 某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与原药相似的 药理活性。
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性和组织亲和力。高脂溶性的药 物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脑组织和其他 富含脂质的组织。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麻醉药理学
• 戒毒的维持治疗手段。 • 用于辅助麻醉和戒毒。
4、不良反应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呕吐、出汗和眩晕。可见 口干、便秘、瞳孔缩小、心率减慢和低血压。
• 呼吸抑制出现时间晚,在给药后约3小时发生,持续时间 长,但程度比吗啡轻,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大剂量纳 洛酮(10mg)才能逆转其呼吸抑制作用。
• 久用可产生依赖性,戒断症状于停药后30小时以上才出现, 持续15日以上,程度比吗啡轻。
三、布托吗啡
1、体内过程
• 该药作用类似喷他佐辛。 • 口服可吸收,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肌肉注射
吸收迅速而完全,10min即可起效,30min达高峰,维持 3—4h。 • 主要经肝脏代谢,大部分随胆汁排出。
5、禁忌症
• 心肌梗死患者不宜应用 。
四、纳布啡
又名,纳丁啡,化学结构与羟基吗啡酮相似,其对k受体的 激动作用弱于纳布啡诺,对u受体的阻断作用比纳布啡诺强。
1、体内过程
• 仅作注射给药,po、im注射15min出现作用,30min达高峰, 维持3—6h。Iv注射2—3min出现作用。
• 大部分肝脏代谢, 一部分胆汁排出,另一部分以原形从尿 排出。
部有在炎症时,不得作硬膜外或蛛网膜下隙给药,成断时由 此给药也并不能使症状改善。
6、慎用药
• 哮喘急性发作、慢性尤其是病理性呼吸功能不全 • 心律失常、心动过缓; • 惊厥或有惊厥史的患者; • 精神失常有自杀意图时; • 脑外伤颅内压高或颅内病变,可使呼吸抑制或颅内压升高
更严重,给药后瞳孔缩小,对光反射不明,可因而延误确 诊; • 肝肾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慎用。 • 甲状腺功能低下; • 小儿、老年和恶病质等患者; • 对吗啡有耐受性的人,使用本品能减弱吗啡的镇痛作用, 并可促使成瘾者产生成断症状。
阿片类药物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瑞芬太尼
iv/im等效 po等效剂量 达峰时间 剂量(mg) (mg) (min)
10
30
30~60
75
300
5~7
0.1
-
3~5
0.01~0.02 -
3~5
1
-
1.5~2
0.04
-
1.5~2
持续时间 (h) 3~4 2~3 0.5~1 0.5~1 0.2~0.3 0.1~0.2
肾脏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吗啡水溶性肺首过效应较小离子化程度高8090进出血脑屏障缓慢起效缓慢2040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肝脏内生物转化肾脏消除morphine3glucuronidem3g90?无镇痛作用甚至有吗啡拮抗作用?可以解释吗啡的个体差异和吗啡抵抗morphine6glucuronidem6g10?激动受体的效能强于吗啡?体内积聚可产生并发症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哌替啶脂溶性高于吗啡静注后肺摄取约65离子化程度高90蛋白结合率较高70结合于血浆中的酸性糖蛋白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肾脏消除产物去甲哌替啶normeperidine?镇痛作用约为哌替啶的12?毒性作用抽搐约为哌替啶的?半衰期长于哌替啶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芬太尼高度脂溶性肺脏首过摄取7580与血浆蛋白结合且很大一部分40被红细胞摄取在肝脏生物转化经脱羟作用和羟化代谢代谢产物为去甲芬太尼companyname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阿芬太尼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在生理ph下90以非离子化形式存在因此快速透过血脑屏障起效快肝脏生物转化氧化脱羟基脱甲基芳香环羟基化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醛酸产物代谢产物几乎没有阿片活性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显著的个体差异companyname生理ph下舒芬太尼pka与吗啡相似80只有小部分20以非游离形式存在舒芬太尼脂溶性为芬太尼的2倍肺脏对舒芬太尼的摄取与芬太尼相似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3代谢途径与阿芬太尼相似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舒芬太尼companyname高脂溶性起效快与血浆酸性糖蛋白高效结合生物转化及消除血和组织中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产物的效力为瑞芬的00010003倍经肾脏消除肝肾功能不全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瑞芬太尼companyname19可编辑companynameivim等效剂量mgpo等效剂量mg达峰时间min持续时间吗啡1030306075300芬太尼01舒芬太尼001002051254阿芬太尼152020315瑞芬太尼00415201029mincompanyname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时间后停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阿片受体激动药》课件
总结和未来展望
总结
阿片受体激动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滥用和依赖的风险,需要加强 监管和防范措施。
未来展望
我们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替代性药物,以降低阿片受体激动药使用的风险,改 善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防止滥用和依赖的措施
1
教育和宣传
通过加强公众的阿片受体激动药知识和滥用/依赖风险的宣传,提高警觉性和自我保护 意识。
2
监管和控制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限制和监控阿片受体激动药的销售和使用,防止滥用和非法 贩卖。
3
替代治疗选择
针对阿片受体激动药的滥用和依赖,推广替代性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如行为疗法和康 复计划。
《阿片受体激动药》PPT 课件
欢迎来到本次《阿片受体激动药》的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 讨阿片受体激动药的定义、主要类型和功能,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疗效, 副作用和风险,以及防止滥用和依赖的措施。让我们开始这个精彩的学习之 旅吧!
阿片受体激动药的定义
1 什么是阿片受体激动药?
2 主要类别
它们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 放和再摄取,改变神经信号 传递的强度和速度。
内源性阿片肽的调 控
阿片受体激动药还能够影响 体内自身产生的内源性阿片 肽的合成和释放。
临床应用和疗效
镇痛疗效
阿片受体激动药在临床上广泛 应用于疼痛的缓解,可以显著 缓解急慢性疼痛。
止咳效果
某些阿片受体激动药也被用于 镇咳,可减少咳嗽的频率和强 度。
镇静和欣快
一些阿片受体激动药能够产生 镇静和欣快的效果,为情绪障 碍和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副作用和风险
1 依赖和滥用
阿片受体激动药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的依赖性,增加滥用的风险。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受体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本身对阿片受体并无激动效应,但对四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K受体、8受体和。
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结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从而产生拮抗效应。
目前的研究表明,阿片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且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等部位。
一般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全身应用对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均有作用,在拮抗阿片药物外周作用的同时,也减弱了中枢镇痛作用,主要包括纳洛酮、纳曲酮和纳美芬;而新型的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仅与外周阿片受体结合,与中枢阿片受体几乎不结合,可以拮抗阿片药物的外周作用,但不减弱阿片药物的中枢镇痛效应,主要包括甲基纳曲酮和Alvimopan。
一、纳洛酮(naloxone)纳洛酮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N-allyl-noroxymorphone)。
结构式为:H0分子式:C19H21NO4分子量:327.21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强度是烯丙吗啡的30倍,对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均有效,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阿片受体激动药,而且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但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稍弱。
纳洛酮的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倍,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静脉注射后脑内药物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6倍,而吗啡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10。
纳洛酮的分布容积为1.81 L/kg,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6%,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清除率14〜30 ml/(kg-min)。
消除半衰期30〜78分钟。
由于在脑内的浓度下降迅速,故药效维持时间短。
静脉注射后2〜3分钟即可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45分钟;肌内注射后1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2.5〜3小时。
纳洛酮主要应用于主要用于:①拮抗阿片药物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②全麻的手术结束后,用以拮抗阿片药物的残余作用;③娩出的新生儿因受其母体中阿片药物影响而致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拮抗;④纳洛酮可激发阿片药物成瘾者的戒断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阿片类药物及解酒药
什么是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主要是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可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包括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及阿片受体阻断药。
1、阿片受体激动药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等。
其中,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等作用,还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而在临床主要可用于镇痛、止泻及心源性哮喘。
而可待因在阿片中含量较低,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12~1/10,一般可用于中等程度疼痛,但无明显镇静作用。
2、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一般包括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等,也都具有镇痛、呼吸抑制等作用,但相较于吗啡,成瘾性及依赖性相对较小。
3、阿片受体阻断药
主要包括纳洛酮、纳曲酮,其作用相似,但本身无明显药理活性。
而纳曲酮拮抗吗啡的强度是纳洛酮的2倍,主要可用于治疗对阿片类药物及海洛因等毒品产生依赖性的患者,也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
建议患者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片类药物,避免擅自用药或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课件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23
κ受体激动拮抗剂与μ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有助于 减少单用后者的不良反应,增强疗效
脊髓镇痛 呼吸抑制 缩瞳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4
吗啡,哌替啶, 芬太尼类,羟 考酮
喷他佐辛, 布托啡诺, 地佐辛
? (内源性脑啡
肽)
二、阿片受体激活的镇痛机制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传递神经纤维/突触前膜、感 受器表面阿片受体
(1)阿片类物质激活相应的受体, 通过藕联的G蛋白信 息传递,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钙通道的活性,激活 钾通道,产生:
6
三、阿片受体药物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药
激动受体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族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激动受体,也可激动受体,对受体有不同程度的 拮抗
喷他佐辛、布托菲诺、地佐辛
阿片受体拮抗药
拮抗受体,对、 也有拮抗作用 纳洛酮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7
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
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时间后停 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呼吸抑制待进一步研究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16
舒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
对阿片受体的作用:为强μ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起效时间:1~3 vs 7~8 min 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治疗指数 (LD50/ED50)25000为芬太尼的8倍 排泄半衰期:160 vs 240 min
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发生再吗啡化 作用的可能性小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
21
地佐辛
是新合成的、结构类似于喷他佐辛的阿片受体部分 激动剂,其镇痛作用强于喷他佐辛
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可激动κ受体和部分激动μ受体,单独用药时,
阿片受体拮抗药
阿片受体拮抗药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对阿片受体并无激动效应,但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κ受体和δ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从而产生拮抗效应。
当前临床上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是纳洛酮,其次是纳曲酮和最近合成的纳美芬。
一、纳洛酮纳洛酮(naloxone)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N-allyl-noroxymorphone),与羟基吗啡酮的关系恰如烯丙吗啡和吗啡的关系。
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强度是烯丙吗啡的30倍,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而且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但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较弱。
静脉注射后2~3min即可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45min;肌内注射后10min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2.5~3h。
此药的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倍,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静脉注射后脑内药物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6倍,而吗啡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10。
因此纳洛酮起效迅速,拮抗作用强。
此药的分布容积为1.81L/kg,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6%。
主要在肝内经生物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清除率14~30ml/(kg·min),消除半衰期30~78min。
由于在脑内的浓度下降迅速,故药效维持时间短。
纳洛酮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①拮抗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②在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实施复合全麻的手术结束后,用以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③娩出的新生儿因受其母体中麻醉性镇痛药影响而致呼吸抑制,可用此药拮抗;④对疑为麻醉性镇痛药成瘾者,用此药可激发戒断症状,有诊断价值。
由于此药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暂,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时,单次剂量拮抗虽能使自主呼吸恢复,一旦作用消失,可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
为了维持药效,可先静脉注射0.3~0.4mg,15min 后再肌内注射0.6mg,或继之以静脉输注5μg/(kg·h)。
培训学习资料-阿片类药物
阿片受体激动药-激动u受体-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族-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激动k受体,也可激动σ 受体,对 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喷他佐辛、纳布啡-阿片受体拮抗药-拮抗μ 受体,对K、δ 也有拮抗作用-纳洛酮-Com any name
作用机制-Ascending-Descending-modulation-input-Dorsal-hor -Dorsal root-ganglion-Spinothalamic-tract-Local anest etics-Peripheral-nerve-Trauma-Local anesthestics-Anti inflammatory-drugs-Peripheral nociceptors-OD点起限m7-Com any name
作用机制-◆增强下行性抑制通路的活性-作用部位:中枢-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延髓头端腹内侧RVM、前-扣带 下部、岛叶、眶额皮质、蓝斑和脑干-抑制上行性伤害性刺激的传导-〉作用部位:脊髓背角神经节-〉突触前(减少P 质释放)、突触后-外周作用-,客观存在,但仍有争议-Company name
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Company name
阿片受体-6-内源性配体-B-内啡肽-强啡肽-Leu-脑啡肽-Met-脑啡肽-激动剂-吗啡-喷他佐辛-DP PE-芬太尼-丁丙诺啡-δ 啡肽-U50,488-生理效应-脊髓以上镇痛-脊髓镇痛-焦虑-呼吸抑制-镇静-行 异常-致幻-生理依赖-缩瞳-致痫作用-刺激呼吸-肌肉强直->存在多种阿片受体,受体功能相互有重复->一种生 功能受多种阿片受体调节-Company name
药代动力学—吸收-阿片类药物的常见给药途径-口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鼻内-静脉-雾化-肌肉-皮下-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经皮肤 粘膜、舌下-,直肠内-Company name
阿片受体及其药物ppt课件
(2)脑啡肽、强啡肽、内啡肽等通过与阿片受体结 合抑制腺甘酸环化酶,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内cAMP (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 从而产生突触后抑制作用。
三、阿片受体药物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药
激动受体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族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激动受体,也可激动受体,对受体有不同程度的 拮抗
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可激动κ受体和部分激动μ受体,单独用药时,
镇痛效果是其对两种受体作用的结果 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因此可使胃肠平滑肌松
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地佐辛对受体活性较弱,不会产生烦躁焦虑感
地佐辛作用机制
地佐辛主要通过激动κ、μ受体,对μ受体部分激动 剂特点,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较强,在人体内 吸收、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清 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使呼 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且地佐辛对δ阿片受 体活性极弱,不产生烦躁焦虑感。
舒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静脉注射可导致胸壁僵直,抑制呼吸并增大气道阻 力
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 慢继之意识控制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
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发生再吗啡化 作用的可能性小
地佐辛
是新合成的、结构类似于喷他佐辛的阿片受体部分 激动剂,其镇痛作用强于喷他佐辛
盐酸瑞芬太尼加入了添加剂甘氨 酸,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 质,对人体中枢运动神经有可逆 性损伤,故不适合于硬膜外或鞘 内给药
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 吗?
术后镇痛有效剂量 0.05~ 0.15μg/kg.min
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发生率高达 29%
需严密监测呼吸
所以用于PCA有待进一步研究
阿片受体激动剂
阿片受体激动剂1. 引言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能够刺激阿片受体的药物。
阿片受体是一类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受体蛋白,与镇痛、镇静和欣快等生理作用密切相关。
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在疼痛管理、麻醉、药物成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2.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种类目前已知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它们与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产生类似的药理效应。
常见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氢化可待因等。
2.2 酰胺类阿片受体激动剂酰胺类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合成的化合物,它们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于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与阿片类药物相比,酰胺类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更为选择性和特异性。
目前常见的酰胺类阿片受体激动剂有芬太尼、舒芬太尼等。
2.3 醇类阿片受体激动剂醇类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在阿片受体结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的化合物。
它们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于阿片类药物的药理效应。
与阿片类药物相比,醇类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结构更为稳定,更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常见的醇类阿片受体激动剂有可乐定、氟雷帕酮等。
3.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其药理效应。
具体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刺激阿片受体阿片受体激动剂与阿片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受体,导致细胞内二级信号的改变。
这些信号改变会影响细胞内的离子通道开闭,调节钙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3.2 调节神经元突触传递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影响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通过调节突触前细胞的神经递质合成、包装和释放,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以改变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
3.3 镇痛作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是其最主要的药理效应之一。
阿片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细则(2023)
阿片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细则(2023)癌症疼痛(CanCer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
约55%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而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超过66%o 阿片类药物是癌症疼痛管理的基础用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癌症相关疼痛。
1、强阿片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和作用受体代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美沙酮、哌替哽等。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从作用受体分析,羟考酮对内脏痛、神经病理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吗啡。
吗啡羟考酮+++ ++ + 芬太尼+++ + + 美沙酮+++ - +++ 哌替咤+ - - 2、阿片受体的作用特点(1)通过对阿片受体配体结合的实验研究,目前共发现五种阿片受体,分别是U 受体、8受体、K 受体、。
受体和£受体;受体 作用 特点μ1μ2 脊髓以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滂 呼吸抑制、欣快感、瘙痒、缩瞳、抑制肠挑动、恶心呕吐 镇痛强呼吸抑制、易成瘾 K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较P 轻)、缩曜(较μ轻)、镇静 外周镇痛作用,不产生欣快感δ 镇痛、血压下降、欣快感、缩瞳、调控μ受体活性参与吗啡的镇痛 σ 镇痛作用不确定、呼吸兴奋、烦燥不安、幻觉及焦虑 幻觉、烦躁(2)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可分为四种:口、6、K、0。
其中口、3及。
型各又可分为1、2两种亚型,K型可分为3种亚型。
(3)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羟考酮对阿片受体的作用特点是:除与吗啡一样对U受体有非常强的作用之外,与其他常用阿片药相比,羟考酮对K受体的亲和力更强,而K受体与内脏痛密切相关。
(4)芬太尼为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2-3亚基蛋白,减少钙离子内流,减少谷氨酸盐、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3、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吗啡IOmg30mg非胃肠道:口服=1:3可待因200mg 非胃肠道:口服=1:1.2吗啡(口服):可待因(口服)=1:6.5曲马多150mg吗啡(口服):曲马多(口服)=1:5羟考酮15*20mg吗啡(口服):羟考酮(口服)=1.5~2:1芬太尼透皮贴剂25μg∕h(透皮吸收)60mg芬太尼贴:吗啡(口服)=4.2mgQ72h:30mgQ12h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羟考酮(口服)=200:1(1)需要注意NCCN已经取消曲马多和吗啡之间的换算比例,旨在限制弱阿片药物曲马多在癌痛治疗的使用。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opioid agonist-antagonists)是一类对阿片受体兼有激动和拮抗作用的药物。
这类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σ受体也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由于对受体的作用不同,这类药与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相比有以下一些区别:镇痛强度较小;呼吸抑制作用较轻;很少产生依赖性;可引起烦躁不安、心血管兴奋等不良反应。
根据其拮抗作用的程度不同,这类药中有些药物(如喷他佐辛、丁丙诺啡、纳布啡等)主要用作镇痛药,另一些药物(如烯丙吗啡)主要用作拮抗药。
一、喷他佐辛喷他佐辛(pentazocine)商品名镇痛新(Talwin),为苯吗啡烷类(benzmorpans)合成药。
喷他佐辛的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4~1/3,即此药30~40mg相当于吗啡10mg。
肌内注射后20min起效,持续约3h。
此药不产生欣快感,剂量较大时反可激动σ受体而产生焦虑、不安等症状。
由于它兼有弱的拮抗效应,很少产生依赖性。
此药的呼吸抑制作用与等效吗啡相似,主要也是使呼吸频率减慢。
对心血管的影响不同于吗啡,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管阻力增高和心肌收缩力减弱,故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镇痛。
对胃肠道的影响与吗啡相似,但较少引起恶心、呕吐,升高胆道内压力的作用较吗啡弱。
没有缩瞳作用。
口服后容易吸收,但通过肝脏的首过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仅20%。
口服后1~3h、肌内注射后15~45min达血浆峰浓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35%~64%。
此药亲脂性较吗啡强,在体内分布广泛,分布容积3L/kg。
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也可透过胎盘。
此药主要在肝内经受生物转化,其甲基氧化成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随尿排出。
约5%~25%以原形从尿排出,不到2%随胆汁从粪便排出。
消除半衰期2~3h。
对大剂量喷他佐辛引起的呼吸抑制和中毒症状,不能用烯丙吗啡对抗,但可用纳洛酮对抗。
喷他佐辛主要用于镇痛。
临床麻醉中与地西泮合用,可实施改良法神经安定镇痛,但由于此药可引起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已很少应用。
阿片受体的功能差异与镇痛药的选择分析课件
药物作用机制与选择依据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依据是评估不同镇痛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不同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和选择性有所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 安全性。在选择镇痛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病因、生理状况以及对药 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此外,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剂量也是选择镇痛药的重要 依据。
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纳曲酮等 可以拮抗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作用,用 于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 制等症状。
案例分析将通过实际病例探讨阿片受 体激动剂与拮抗剂在临床镇痛中的应 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镇痛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机制差异
信号转导通路
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通过不同的信号 转导通路发挥功能,这决定了它们在 镇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药物选择性
生理功能平衡
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在生理状态下相 互制约,维持功能的平衡,因此激活 某一类型的阿片受体可能会影响其他 类型受体的功能。
不同的镇痛药对不同类型阿片受体的 选择性不同,这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κ型阿片受体(KOR)
σ型阿片受体(SOR)
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如大脑皮层 、丘脑等区域,参与镇痛、焦虑和抑郁等 生理过程。
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如大脑皮层 、丘脑等区域,参与镇痛、焦虑和抑郁等 生理过程。
阿片受体生理功能
镇痛作用 欣快感和情绪调节
呼吸抑制 镇静和催眠
阿片受体主要介导内源性阿片肽和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 用,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过程来减轻疼痛。
阿片受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要深入 研究阿片受体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
舒芬太尼起效比芬太尼快 分布容积却较芬太尼小 再吗啡化的可能性很小,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而且
反复用药很少有蓄积作用 主要在肝脏代谢,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的量小于用药
剂量的1%
舒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2)脑啡肽、强啡肽、内啡肽等通过与阿片受体结 合抑制腺甘酸环化酶,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内cAMP (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 从而产生突触后抑制作用。
三、阿片受体药物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药
激动受体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族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激动受体,也可激动受体,对受体有不同程度的 拮抗
喷他佐辛、布托菲诺、地佐辛
阿片受体拮抗药
拮抗受体,对、 也有拮抗作用 纳洛酮
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
在一个药物输注达到稳态时,在不同输注时间后停 止给药,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适合持续静脉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不适合持续静脉输注
芬太尼 吗啡
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地佐辛对受体活性较弱,不会产生烦躁焦虑感
地佐辛作用机制
地佐辛主要通过激动κ、μ受体,对μ受体部分激动 剂特点,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较强,在人体内 吸收、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清 除慢,所以地佐辛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使呼 吸抑制和成瘾的发生率降低,且地佐辛对δ阿片受 体活性极弱,不产生烦躁焦虑感。
瑞芬太尼体内代谢方式
瑞芬太尼主要被血液和组织中的 非特异性脂酶代谢
代谢过程与患者年龄,体重,肝 肾功能,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无关
瑞芬太尼为什么不能经硬膜外 或鞘内途径给药?
盐酸瑞芬太尼加入了添加剂甘氨 酸,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 质,对人体中枢运动神经有可逆 性损伤,故不适合于硬膜外或鞘 内给药
受
体
μ
δ
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镇痛
+*
呼吸抑制
+
缩瞳
+
止咳
+
镇静(欣快)
+
胃肠活动(抑制)
+
免疫抑制
+
脊髓水平镇 痛
+
+
+
-
±
+
+
-
-
+
+
(焦虑,烦燥不安)
-
±
-
-
+*
+*
外周
+
±
±
注:+ 有作用,-无作用;± 可疑;* 主要部位
阿片受体亚型与效应
受体 亚型 分布位置
功能
代表药物
mu
μ1
μ ( ) μ2
脑:导水管周围灰 质,内侧丘脑,杏仁 核
抑制呼吸的时间较镇痛作用时间短,发生再吗啡化 作用的可能性小
地佐辛
是新合成的、结构类似于喷他佐辛的阿片受体部分 激动剂,其镇痛作用强于喷他佐辛
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可激动κ受体和部分激动μ受体,单独用药时,
镇痛效果是其对两种受体作用的结果 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因此可使胃肠平滑肌松
舒芬太尼对μ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高于芬太尼、 哌替啶和吗啡,对μ受体部位的亲和力较其对δ受体 高100倍
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降低体循环压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 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舒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静脉注射可导致胸壁僵直,抑制呼吸并增大气道阻 力
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 慢继之意识控制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
一、阿片受体及功能特点
阿片受体因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而且不同阿片 受体间在功能上相互作用有关,药理学作用非常复 杂
阿片受体主要有κ、μ、 三型 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 • 1、2、3? • 1 、 2 ? • 1、2
阿片受体激动与效应关系
效应 脊髓以上水平
脊髓:脊髓胶质区
周围:
μ1: μ2:
脊髓上镇痛、镇静
呼吸抑制,较少胃肠蠕 动,恶心呕吐,心率减 慢,药物依赖性
kappa κ1,
κ (
)
κ2, κ3
脑 脊髓 周围:
脊髓镇痛、镇静 轻度呼吸抑制 致幻作用 利尿
delta δ1, 脑
δ ( ) δ2
脊髓镇痛 呼吸抑制 缩瞳
吗啡,哌替啶, 芬太尼类,羟 考酮
对μ2受体占据很少,产生呼吸抑 制,欣快,恶心呕吐较少
瑞芬太尼特性
镇痛强度 1:1.34 略强于芬太尼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
并与输注剂量和时间无关(5-10min作用消 失) 抑制应激反应好 呼吸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型 体内无蓄积,快速恢复自主呼吸无需拮抗
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 吗?
术后镇痛有效剂量 0.05~ 0.15μg/kg.min
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发生率高达 29%
需严密监测呼吸
所以用于PCA有待进一步研究
舒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
对阿片受体的作用:为强μ 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起效时间:1~3 vs 7~8 min 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治疗指数
κ 受体激动拮抗剂与μ 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有助 于减少单用后者的不良反应,增强疗效
地佐辛+芬太尼
地佐辛+舒芬太尼
可以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联合 使用,增强止痛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地佐辛主要优点
在临床剂量,地佐辛与吗啡等效,或者要略强于吗 啡
地佐辛呼吸抑制较轻,呼吸抑制有封顶效应。 地佐辛对血压、心功能影响小。 不良反应少,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过度镇静,便
理想的阿片类药物
起效快 药效强,量效关系明显 作用消失快,无蓄积作用 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代谢产物无副作用 副作用低,药物依赖的可能性小 性价比高 使用方便
四、几种常用的阿片药物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佐辛
瑞芬太尼作用的阿片受体
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受体,与μ1 受体亲和力最高,主要产生镇静、 镇痛和心率减慢作用
喷他佐辛, 布托啡诺, 地佐辛
? (内源性脑啡
肽)
二、阿片受体激活的镇痛机制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传递神经纤维/突触前膜、感受 器表面阿片受体
(1)阿片类物质激活相应的受体, 通过藕联的G蛋白信 息传递,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钙通道的活性,激活 钾通道,产生:
• 降低神经元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 抑制伤害性信号的传递 • 减少神经递质及化学性伤害性因子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