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媒介批评理论(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而,能否成为一个批判的世纪还要经受 时间的检验,而这其中的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我 们能否建立起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具有现 实批判成效的批判方法,并不是在于我们拥有 了多少种众多的批判方法,那些没有批判实效 的、空洞意义上的批判方法再多也是没有实际 价值的。
这样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提 出多少种批判方法,而是要看重某一种批判 方法的实际效用,也可以说,让传媒批判切 近大众传播的现实,直面大众文化的实际, 对推动传播和引导阅听起到一种具有实效的 功用,这就是我们当前传媒批判所要面对和 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知识建立的层面,也就是科学哲学的 层次上,主流传播研究被批判为缺乏理论, 落入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不自知。
2、铨释社会现象层面的问题
在解释社会现象的层面上,也就是社会 理论的层次上,主流传播研究被批判为“隐 含”著一套未加验证的功能论和多元论。
传播理论层面的问题
在传播理论的层面上,主流传播理论 被批判为仅注重可见的,个人或微观的, 和行为的效果研究;而忽略了宏观的、结 构的、和历史的研究。
日内瓦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 布莱就曾指 出过,“要等到21世纪,才能看出来本世纪 是否是一个伟大的批判的世纪。”看来,欧 洲国家那种传媒批判表面上的繁荣并不等于 实质上的批判成效,要想真正的成为一个真 正伟大的批判世纪,就不仅仅在于我们拥有 了多少种批判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 要有几种可以操作的、富有成效的批判方法, 由此我们才可以说,20世纪是一个当之无愧 的批判的世纪。
政治传播学者布鲁勒(Jay Blumler) 即指出,当时的社会危机也引发了媒介危机, 许多社会群体认为媒体扭曲了他们的本质。 参与柏克莱大学学生运动的吉特林(Todd Gitlin)即曾就当时主要的电视及报纸如何 矮化、窄化“民主社会学生会”组织的情形 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在激烈的社会冲突及媒体角色的争议中, 传播学者自然难以保持价值中立的实证主义 者形象。逐渐有较多的学者们怀疑是否仅从 短期的行为态度层面验证传播的效果是学者 们的划地自限。
3.人类各项特质中,属於“公开” 及“可见”者则为人类的“行为”。 4.假若行为科学研究者能发现行为 的“法则”,即可大大增加行为研究的预 测力。
这就提示我们,在传媒批判过程中,传 媒批判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好的 传媒批判方法能达到最为有效的批判效果。 从整个传媒批判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种 传媒批判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一种批判 方法,可以这样说,那种不使用一种批判方 法的传媒批判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不 管批判者意识到或是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 都要采用一种批判方法来进行传媒批判。
刘昶《西方大众传播学-从经验学派到批判学派》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版
殷晓蓉《战后美国传播学理论发展 -经验主义与批判主义视域》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早在1941年,法国批判家克洛德· 埃德 蒙特· 玛尼就曾经指出:“传媒批判自圣勃 夫开始,就一直被囚禁在一种两难之境中: 要么它只是研究对象的一种无用的重复, 例如简述媒介传播的内容,……要么它就 躲在某种印象主义之中,或是褒扬,或是 贬斥。”
这些批判方法或者是着眼于传播过程 方面的批判,或者是着眼于传播内容方面 的批判,或者是感悟式的、直观式的批判, 或者是实证式的、象征式的批判。
这各种各样的批判方式、批判方法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媒介传播的内容、 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批判,而且 上述所列举的批判方法在传媒批判的实践中 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不同的传媒批 判方法在特定的时代中也都发挥了一定的作 用,这是我们以后在评说传媒批判方法时所 必须要看到的。
行为学派
三、四十名年来,有众多的学者投入智慧 及心力,在研究的质与量上显然有长足的进展; 然而近年来,它所遭受的批判也与日俱增。当 然,这些批判并不仅是针对主流传播研究而起, 这是整个行为学派应用在社会现象研究上所受 到的挑战。这项挑战所包含的层面很广大体上 说来,可分为四方面来谈:
1、知识建立层面的问题
因此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学习型组织
卡夫曼(Kaufman)在《哲学百科全书》 中指出“科学的行为主义”具有下列几项 特征:
1.科学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标志是在 其“预测”的能力。 2.为了要预测事物变化,研究者所 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见”的,亦即可公 开证实的事物特质。
第五章
行为主义传播研究的批判
huhn@
参考书目
[英]泰勒等《媒介研究:文本、机 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莱博《思考电视》中华书局 [美]贝戈蒂克安《媒体垄断》河北 教育出版社
本章参考书目
常昌富等编选《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而且随着传播媒介和传媒批判的发展, 传媒批判方法也还会日渐增多,还会有众 多的批判方法出现。当然,这里所说的批 判方法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不是仅仅指 那种狭义上的、具体的批判方法;而把那 些凡是运用一种批判观念或是批判技巧的 批判都称为批判方法。
但是,当我们在承认上述批判方法的 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思考,如此众多的 批判方法是否真的具有实效,是否真的像 创立或使用这些方法的批判家们所想像的 那样,这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因此我们必须先把这个差异分析出来,否 则双方语言不同,继续引用其争论,将益 增其混乱。在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传播与社 会的不同解释之前,让我们先从科学和哲 学的角度来探讨行为主义与理论建构的本 质。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流派众多且辗转演化。但当代行 为主义仍可归纳出几项基本的特点。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在各种不同的批判流派中,较为大家所 注意的如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国际传播及新科技影响等 领域中的帝国主义批判、女性主义研究、英 国的当代文化研究、法国的语意分析及后结 构主义批判等等,均为批判取向的研究。
共同的特征
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反对美国行为主义取 向的量化传播研究,并企图从社会权力结构 的运作,探讨媒体在控制与抗争之间所扮演 的角色。他们基本上均与马克思理论有所关 连,大部份的派别则或多或少地援引当代各 家学说,如佛洛伊德及拉康的精神分析、存 存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语意学、后结 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 修正或批判。
早在1968年,传播学者诺典斯专 (Kaarle Nordenstreng)即曾指出: “目前的传播研究欠缺理论——亦即缺乏一 个有系统而扎实的观念架构提供充分的广 度Gitlin) 则指出,行为主义传播研究多集中於个人 态度行为的探讨,对於大众传播在社会中 的“意义”则甚少加以探讨。因此主流传 播研究极度缺乏社会理论作为依据。
传媒批判研究对主流传播研究范式的挑 战,在1983年出版的专集《发酵中的园地》 (Ferment in the Field)以及 1985年国 际传播协会(ICA)在夏威夷召开的以“范 式对话”为主题的年会中,世界各国学者均 有热烈的讨论及争议。
但无可否认的,传媒批判研究基於深厚 的哲学传统,以社会权力的主控来关照媒体 社会功能的解释及分析,确实在实证传播研 究所分析的个人效果之外,提供了截然不同 的思考面向。
美国行为主义传播研究的批判
葛兰西文化霸权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霍尔的当代文化批判研究
行为主义传播研究的批判
批判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于大众传 播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看法极其不同。批判 学者认为,大众传播被现存的制度用来控 制社会,而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媒体能够帮 助改进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引导渐 进的社会变化。对于批判学者来说,关键 的问题是誰拥有和控制大众媒体,这是一 种宏观的看法。行为主义学者主要关注媒 体对于个体受众成员的效果,这是一种微 观的提法。
缺乏理论的症结
吉特林并进一步分析主流传播研究为何缺 乏社会理论,他认为症结是在於“行为研 究取向”的著眼点仅在於媒介内容所引发 的短期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态度的、 行为的效果。也因此,有关社会体系与传 播之间长期互动的影响就乏人闻问了。
“理论”内涵的争议
但是为什麽当批判者大声疾呼行为主 义传播研究缺乏理论的同时,坊间每年却 有许多主流传播“理论”的书籍问世?批 判的学者显然不认为这些行为研究所提出 的「理论」可称其为理论。为什么对批判 者来说,个人行为态度改变的“理论”就 不是“理论”呢?这两派学者对“理论” 的解释似乎有著相当大的差异。
第一节
范式的争议
霍夫兰军队士气研究
以行为研究为主要导向的美国主流传播 研究,是于二次世界大战兴起,由耶鲁大学 心理学教授霍夫兰(Carl Hovland)所领导 的军队士气研究辟其先河,继而哥伦比亚大 学教授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等 人在哥大所设立的应用社会研究所加以发扬 光大,使社会调查法盛行於1950年及1960 年代,迄今仍蔚为主流。
玛尼的这段话确实指出了传媒批判中所 存在的问题。应该说,玛尼所批判的这种现 象在当前西方的传媒批判中也是普遍存在着 的。尽管人们把20世纪称为批判的世纪, 20世纪也确实出现了众多的、可以让人眼 花缭乱的批判方法,可以说,凡是可能想像 到的批判方法都被批判家们尝试过了一遍。
众多的批判方法
我们不妨把这众多的批判方法列举出来: 这其中就有:政治批判、伦理批判、意识形 态批判、文化批判、美学批判、意象批判、 语义学批判、形式主义批判、精神分析批判、 阐释学批判、意识批判、主题批判、神话批 判、结构主义批判、解构主义批判、心理分 析批判、社会学批判、实证批判、符号学批 判、文本批判、原型批判、隐喻批判、直觉 批判、感悟式批判、接受批判、以意逆志批 判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批判研究受重视乊原因
批判研究之所以能在1970年间受到学者 普遍的重视,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及学术背景。 就时代背景而言,大众媒体在1950及1960 年已成为极为庞大的资讯机构,1963年开始 的美国电视晚间新闻,更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民众对媒体的依赖愈发殷切,政治机构对媒 体的运用也愈发敏感,同时在6O年代普遍在 欧美各国发生的社会抗争、暴动、种族冲突、 劳资纠纷、学生运动、反战示威,甚至政治 丑闻(水门案件),使得媒体在社会动乱年 代所扮演的“政治”角色引起许多争议。
简单的说来,行为主义是始於心理学家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B.Watson) 斯金纳(B.F.Skinner) 派夫洛夫(Evan Pavlov) 宋戴克(E.L.Thorndike) 等人的努力。他们企图摆脱以往倾向 描述性、历史性、以及臆测性的研究。行 为主义者相信可以籍由观察人类与周遭环 境互动的行为,建立一门所谓人类行为的 科学。
1970年代传播学者重新反省行为主义研 究模式,尝试不同的研究路径,有的人将传 播效果的观念从短期的态度改变扩及长期的 认知塑造层面,有的则企图从宏观的社会结 构角度解释传播的功能。除了在实证主义范 式之下拓展研究面向,展开所谓的中度效果 研究之外,也有些学者转向已在英法等国凝 聚而成的传媒批判研究,藉用其他范式,以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当代大众传播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
4、实践与社会兲照层次的问题
在实践与社会关照的层次上,主流传 播研究被批判为趋於行政与市场导向,流 于保守和维护既有社会秩序。
当然这四个层面事实上是环环相扣, 密不可分的。现在先从第一点开始解释, 即行为传播研究为什么缺乏理论。
二、主流传播研究与理论建构
缺乏“理论”
英国传播学者葛丁(Peter Golding) 和墨道克(Graham Murdock)曾综合各家 说法,指出主流传播研究最严重的问题是它 缺乏“理论”: “在检讨近年来众多对传播研究所做的 批判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其忽视理论,缺乏 一个引导研究的观念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