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有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
《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
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于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
意义在于: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士人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
所谓而立,即个人政治身份得到肯定,有了自己的事业。
此乃个人事业之起步期。
试想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苦苦努力,达到了而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业有成,事业确立,身份得到充分认可,理想看似越来越近,那么这个人应呈奋发有为、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锐气十足之态.这种状态尚远远不够,他的见识、修为、眼光、气度还不足以应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
所以,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对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现象,皆能泰然处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悟境"指个人修为之瓶颈期与突破期。
虽说知天命是悟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之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
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既然“天命"是“天”给你下达的“命令”,是“天"规定的你的“使命",于是你的人生经验给你的人生“定了位”。
有了这个“位置”,你如果再“越位”“僭越”,或者放弃这个“位置”而“不到位”,则为“不仁”,就不是“君子"。
“定了位”不等于“到了位",你还得努力才能使自己“到位”,故“知天命”相当于人生事业的再出发点。
唯有继续前行,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
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
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都不违于心、不逆于耳,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耳顺之后,便达至化境。
儒家亦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各种不合礼法、不合规矩的欲望。
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内外打通,社会的规矩即我自身的规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生活信念,因而社会规矩对我而言,就不再是约束,反而是内外相证、从心所欲的试金石.这种“自由”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此心纯然天理的境界,是一种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理自在。
因为此时,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里体会从心所欲的自在。
(有删改)1.下列对“而立”与“悟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刻苦努力,拥有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稳定的事业,只能算是个人的事业起步期.
B.“悟境”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即“不怨天,不尤人”,积极立身于世,做所能做的事,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
C.学业有成并继续修炼,能够对世间现象泰然处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达到君子倡导的最高境界。
D.“知天命”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并沿着奋斗目标努力研究学问,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即证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我修养的总结,也是古代知识分子一生的奋斗目标。
B.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纯然天理的思想境界,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内外相证、从心所欲,不去挑战世俗礼法。
C.读书人从“修境”入手,研究学术,探讨道义,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进而达到“知识独立、士人独立"。
D。
读书人求学之始,应追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所谓担道之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孔子认为读书人必须立志求学,一生认真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成为君子。
B.君子坚持一己的正确意见,不固执自己的异议,并能吸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便达到了悟境。
C。
他人的意见在君子听来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君子对别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对不正确的看法不予计较。
D.儒家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合礼法的欲望,认为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能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
【答案】
1.B
2.C
3.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中的几个错误选项都是对文意的曲解,或是偷换概念。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项,曲解文意,从每二段中的“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产高于政统"可知,“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比如本题C项,曲解文意,从每二段中的“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产高于政统”可知,“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错误。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B项,偷换概念,“达到了悟境”错误,此句论述的是“耳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B项偷换概念,“达到了悟境”错误,此句论述的是“耳顺"。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坐其次.水边
B.信.可乐也实在
C.终期.于尽期限
D.未尝不临.文嗟悼ﻩ面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不知老之.将至ﻩ先妣抚之.甚厚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ﻩ臣以.供养无主
D.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不仅叙述了文人雅士兰亭集会的缘起和盛况,还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慨.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情感也截然相反。
C.本文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
D.文章借兰亭聚会,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
7。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4分)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分)
【答案】
4.C
5.C
6.B
7.⑴等到对已经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⑵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5。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察文言虚词。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C介词,因为(A在;比。
B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她。
D代词,他们;连词,表选择.)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
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其次,辨明词性。
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
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
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情感也截然相反”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
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8.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选自《世说新语》)【答案】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
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三、古代诗歌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9。
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5分)
10。
这两首诗末尾两句都用了同一种手法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9.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者的形象。
(2分)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的形象。
(3分)
10。
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分)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赵诗把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的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10.
【试题分析】:周密的《野步》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而是一种心理感受,就两字:美哉~~ 愚以为,东风野草花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赵翼的《野步》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①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②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③红、白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
侧面描写;C。
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
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11.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2)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举世皆浊我独清
(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现代文阅读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读韩愈
梁衡
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②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