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兴盛
12291025 刘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华夏大地上的兴盛时期。
佛寺大量出现,信佛之人不断增加,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甚至一些儒生,都开始信佛。
唐代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大臣郭祖深上疏谓:僧尼十余万……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足可见当时佛教之兴盛,信佛人数之庞大。
佛教为何兴盛?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
自汉武帝大一统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统治者开始奢侈腐败,贪图享乐。
这就导致了政府的控制能力减弱。
社会上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大量百姓失去土地,生活贫困。
到了东汉末年,矛盾激化,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之后虽西晋短暂统一,但经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百姓生活依旧没有改变,社会依旧是动荡不安。
一般说来,每逢社会混乱,各种思想就会自由传播弥漫。
所以这就为佛教的流行提供了社会土壤。
另一方面,当时的统治阶级也大力支持佛教发展。
从南朝来看,梁武帝信佛,在他的推动下,佛法在南朝盛极一时。
梁武帝身体力行,虔诚拜佛,他自己“日一蔬膳,过中不餐”并且“永断辛膳”1。
他还诵经讲学,撰写文章。
而在北方,统治者更加支持佛教发展。
因为十六国中很多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他们入主中原,但内心存在一种自卑感。
因此对同为外传而来的佛教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并且佛教的主张有利于他们用来“糅化人心”。
他们就大力支持佛教发展,广建佛寺,使佛教在北方发展到了极高的高度。
除却社会环境和统治者支持的客观因素外,佛教自身的主观因素同样极为重要。
佛法主依自力,非依他力;主救世,不主出世。
佛教提出一“涅槃”境界,主张“三世因果轮回报应”。
倡导一种永恒的观念,更关注人的内心。
这些就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的心理。
统治阶级生活奢华糜烂,富甲天下,
1《全梁文》卷二十三
但物质的丰富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精神的空虚与恐惧,他们急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强调内心精神,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战乱年代,士人阶层收到极大冷落,读书无法出仕,使他们心灰意冷,加上儒家大群体观念在这一时代已被丢弃,很多士人另寻他道,遁入空门。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饱经战乱,生活十分穷困,他们内心十分向往佛教所宣扬的西方极乐世界,开始信佛拜佛,求得来世幸福。
佛教的主张符合各阶层心理,所以信佛人数不断增加,佛法大盛。
一些佛法大家的人格光辉同样不容忽视。
虽然当时社会动荡、政教衰息,但如道安、僧肇等大家,一方面诚心求法,追求内心;另一方面则关怀天下,心系苍生。
他们不是只期满足个人私求,不是一般佛者的个人主义,而是对社会和人民都有着一种很大的热忱,悲天悯人,志向宏大。
这些佛学高僧,突破了佛法的局限,使佛学的光辉更加耀眼。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之所以兴盛,实是其符合了潮流,迎合了人们心理。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了佛学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