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行管专业统设课)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行管专业统设课)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行管专业统设课)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于行管专业统设课)

中央电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年月日)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年月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定依据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财经各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管理人才。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为达到上述目的,适应远程教育教学需要,《西方经济学》教材应反映当代世界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学员在学习中能够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二、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对象

高中毕业以上,从事财经类专业学习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理解。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运用到实际中。

五、预修课程:

《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

六、教学环节

.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使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主教材讲述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教材和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自学:以学员个别化学习为主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地获取本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课程的自学包括阅读教材、看录像,以及独立完成练习题。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高度注意。

.习题教学:通过做习题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习题,并对学员做习题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分配

本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录像教材、课件三种媒体形式为主。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课件主要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为主,结合教材与考试,编写习题集(并附习题答案与说明)。

学时分配

序号章目学时数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第三章弹性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

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第三部分: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言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四、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案例研究:大炮与黄油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参考资料: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案例研究: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

上编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参考资料:需求曲线的特例

案例研究Ⅰ:鸦片战争后英国洋布为什么不能进入中国市场

案例研究Ⅱ:汽车能进入家庭吗?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案例研究:技术进步与电脑

第三节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参考资料:均衡价格的数学表述:一个实例

案例研究:不同歌手门票差别之谜

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参考资料:亚当?斯密论“看不见的手”

案例研究:谁让广东人吃到更多的鱼

第五节对价格的干预的市场结果

一、价格上限

案例研究: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挂号费质疑

二、价格下限

案例研究:元电影票价的冲击

三、放开价格的意义与局限性

第三章弹性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掌握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参考资料:点弹性与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弹性

第二节其他弹性

一、需求收入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三、供给弹性

第三节弹性理论的运用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

案例研究:奢侈品消费税的归宿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

二、偏好

三、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案例研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新解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参考资料: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三、消费可能线

四、消费者均衡

参考资料: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比较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一、消费者剩余

二、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三、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案例研究:信子裙与大岛茂风衣的不同命运

第五节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一、劳动供给决策

二、消费与储蓄决策

三、投资决策

第五章生产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企业理论。

第一节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形式

二、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案例研究:《抉择》这部小说的经济学含义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生产函数

二、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三、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案例研究:“大的是美好的”还是“小的是美好的”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第一节成本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三、短期与长期成本

案例研究:上大学的代价是什么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参考资料: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关系的数学证明

案例研究:门庭冷落的保龄球场为什么不停业?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

案例研究:王永庆与台塑的成功

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参考资料:利润最大化的数学证明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了解围绕垄断的争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二、市场结构类型

三、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案例分析:德比尔斯公司为什么作广告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四、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案例研究:政府办的大型养鸡场为什么失败

第三节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二、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三、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四、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定价与歧视价格

五、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

参考资料:平均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数学证明

案例研究:美国民航业的歧视定价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二、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案例研究:经济学教科书的特色化经营

第五节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传统寡头理论

三、现代寡头理论:博弈论的运用

参考资料:垄断竞争理论的形成与意义

案例研究:空调业价格战的意义

第八章分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收入分配的原理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四、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

一、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案例研究:漂亮与收入

第三节收入再分配政策

一、过程公平论与结果公平论

二、收入再分配政策

三、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难题

案例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收入分配趋势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垄断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掌握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了解政府失灵问题。

第一节市场失灵

一、公共物品

二、外部性

三、垄断

参考资料: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二、政府的作用

参考资料:科斯论产权与外部性

第三节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一、不确定与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

案例研究:二手车市场分析

第四节政府失灵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官僚主义行为模型

案例分析:郑州馒头办与政府寻租

下编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了解宏观经济学中两派之争。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一、物价指数

二、失业率

三、遗憾指数及其他

案例研究:胡佛总统与克林顿总统谁赚的多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与流派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自然失业,掌握货

币数量论,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资源与技术

三、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

参考资料:七十规律

第二节长期中价格的决定

一、货币的基本知识

二、货币数量论

三、货币中性论

四、货币数量论的检验

第三节自然失业

一、自然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二、摩擦性失业

三、结构性失业

参考资料:各国自然失业率不同的原因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掌握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与原因,了解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二、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

三、总需求曲线与利率效应

四、总需求与汇率效应

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案例研究:住房需求是投资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理论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价格理论

四、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错觉理论

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

二、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总需求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掌握消费函数理论,了解投资函数理论。

第一节消费函数理论

一、消费函数的含义

二、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原因

三、消费函数稳定性的意义

案例研究: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第二节投资函数

一、投资及其组成

二、投资函数

三、加速原理

四、投资的波动性

第三节总需求决定原理

一、总支出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二、乘数理论

三、总需求分析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案例研究: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模型,掌握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了解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二、金融中介机构

三、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第二节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理论

二、货币供给理论

三、利率的决定

参考资料:货币主义论货币需求

第三节-模型

一、曲线

二、曲线

三、-模型

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如何用总需求决定理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及菲利普斯曲线,掌握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了解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失业

一、周期性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奥肯定理

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三、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四、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五、其他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解释

二、货币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四、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案例研究: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四节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四、关于世纪年代大萧条的争论

参考资料:经济周期理论回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各派经济学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三、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参考资料: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案例研究:美国战后财政政策的运用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案例研究:格林斯潘与美国货币政策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一、反馈规则:相机抉择

二、固定规则:以不变应万变

三、宏观经济政策之争的实质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开放经济中一国宏观经济的决定与调节,掌握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一、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

二、自由贸易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当代

三、保护贸易理论:从重商主义到当代

四、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案例研究:克林顿为什么禁止墨西哥西红柿进口

第二节国际金融与一国经济

一、国际收支

二、汇率理论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四、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资料: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调节

一、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二、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三、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

案例研究:克林顿政府成功的秘诀

备注:审定组成员

主审: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审定者:蔡继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与会者:李林曙中央电大教务处处长、教授

刘臣中央电大财经部主任、副教授

艾大力中央电大财经部副主任

王振华中央电大财经部教授

王社荣中央电大财经部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大纲编号:070923202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4 执笔人:唐雪莲 审订人:王瑞 修订日期:2007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 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 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 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 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 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 题,10分/题) 八、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5章——第6章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功能财政 周期平衡预算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公共预算年度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贴现 充分就业预算 年度预算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状态。 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是指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在农业、旅游业中较为普遍。 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 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功能财政:为了遏制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此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财政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法定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零基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增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公共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 贴现:简言之就是将一项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 充分就业预算: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农村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村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131A 课程性质选修 学时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先修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 I 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1.导论 2.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与模式 3.农村公共资源管理 4.社区服务与管理 5.农村公共管理与法制 二、课外作业 案例分析:1.高某与×乡政府指导农民发展林业生产 2.印度尼西亚通过取消补贴保护环境资源 三、实习无 四、实验无 五、课程设计无 六、教材与参考书 陈树文,王大刚编著《公共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汪玉凯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 朱崇实,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依据公共管理学原理系统介绍农村公共管理的知识和理论,研究有关农村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旨在让学生了解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认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掌握有关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兴趣和做好本项工作的本领。 二、课程具体要求 1.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知识。 2.理解农村公共管理的含义,了解其内容,掌握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 3.结合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公共管理学原理分析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的途径。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本课程教学的课前知识是管理学原理,并与《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四、各章重点与讲解内容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管理理论,农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农村公共管理知识的意义。 第一章: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与模式 一作为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乡政府 二作为准公共管理主体的非乡政府公共组织 三农村公共管理人员 四农村公共管理模式 第二章:农村公共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二自然资源管理 三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章:社区服务与管理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农村治安?秩序,环保,医保,科技推广,教育,文化 二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三农村公共财务管理 四农村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 五农村公共项目管理 第四章:农村公共管理与法制 一公共管理法律规范及其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二对农村公共事务的依法管理 三对农村公共管理主体行为的规范,监督与管理 四推进农村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创新 五、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拟定2个案例,并给出案例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分析,并从中领悟到公共管理工作的作用,做好公共管理工作应具备的素养。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兴趣。 六、对实习,实验的要求无 七、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无 八、课程学时分配表 九、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马天乐 审阅人:丁胜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018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讲义完整版

2018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 2.1财务会计基础(1Z102010)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两大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范围 外部集团 内部管理 不同 类型 报告型会计 经营型会计 时态 过去时态 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时态 目标 两者最终目标相同,工作环境相同; 管理会计及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 相同 本章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财务会计。 2.1.1财务会计的职能(1Z102011)

2.1.1.1财务会计的内涵财务会计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进行加工处理, 并借助于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反映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债务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1.1.2财务会计的职能财务会计内涵决定了财务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 等职能。 职 能 核算职能 提供经济信息,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特点 监督职能 经济管理活动,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其他职能 预测、决策、评价 【考点分析】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财务会计监督职能的特征。 【真题示例】

(2004-4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 A.分析 B.管理 C.监督 D.控制 【答案】C 2018年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核算和预测 B.预算和决算 C.监督和决策 D.核算和监督 【答案】D 2.1.2会计核算的原则(1Z102012) 会计核算的原则包括会计核算的5个计量属性以及8个质量要求。 2.1.1.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 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历史成本 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 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 量 可变现净值 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 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 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 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 2011年 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它 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 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 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 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 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 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 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 经济贸易系 2012 年9月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经济学基础》2011年7月第1版林秀清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2010年6月第2版何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2004年9月第3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2004年1月第17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2002年8月第2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课时分配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

公共经济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 1.为什么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 答:公共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公共产品生产与发展及其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和公共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在研究公共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人为经济人。而经济人的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试通过边际效用论分析政府调控分配的必要性。 答:产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或减少的量。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产品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

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所以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货币边际效用不同表明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异,使生产和消费达到两旺。 3.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4.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答:以下途径可以降低成本:⑴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第二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1.从产品的社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哪几类不同的产品并说明它们的生产主体分别为谁。 答: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将产品分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众所必须使用,且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具体地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即所有权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其生产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2).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相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具有产权明确而又可分割的特性。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所有权上的排他性;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其生产主体主要为以盈利为目的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018一建考试工程经济讲义-总成本与固定成本

2018一建考试工程经济讲义:总成本与固定 成本 一、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总成本费用分解为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技术方案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品产量影响的成本 (二)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技术方案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 (三)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 长期借款利息应视为固定成本;流动资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可能部分与产品产量相关,其利息可视为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为简化计算一般也将其作为固定成本。 C=CF+CUQ (1Z101032-1) 二、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 (一)销售收入 为简化计算,本目仅考虑销售收入与销量成线性关系这种情况。

(二)营业税金及附加 经简化后,技术方案的销售收入是销量的线性函数。 S=p×Q-Tu×Q 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三、量本利模型 (一)量本利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以生产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使成本、产销量和利润的关系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B=S-C (1)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二)基本的量本利图 图1Z101032 基本的量本利图 横坐标为产销量,纵坐标为金额,在图形上就是以0为起点的斜线。 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是盈亏平衡点(BEP)也叫保本点。表明技术方案在此产销量下总收入与总成本相等,即没有利润,也不发生亏损。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计算技术方案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分析技术方案成本与收入的平衡关系,判断技术方案对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产销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以产销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应用最为广泛。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 管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 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2011 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 一。它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 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 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

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理论方面 (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 (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 (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 (11 )理解IS — LM 模型 、 (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2 .实践方面 (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0560《公共经济学》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学习中心潮汕学习中心 姓名陈锦忠 学号 122004149003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 2012春 类别专升本

《公共经济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述(D)研究课题反映了公共经济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C)问题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C)研究不属于公共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述(A)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 课程号:3150051 制定(修订)单位:公共管理学院 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赵建国 制定(修订)时间:2009年2月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需要预修《宏观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地方公共经济。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开展课堂讨论。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3 教材使用:张向达、赵建国、吕丹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参考教材: 1.樊勇明编著:《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张向达、赵建国、吕丹,《公共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5.郭庆旺,《公共经济学评论》,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年-2008年出版。 6.阿兰.J.奥尔巴克,马丁.菲尔德斯坦,公共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彼得·M ·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张军涛、赵建国等,《公共管理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朱柏明,《公共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进度计划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2011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3)掌握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4)熟悉概率分析方法。 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工作程序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编制依据; (2)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3)了解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第七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熟悉财务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程序;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 2013年春季学期 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 上课地点:理教314 任课教师:李力行 联系方式:lili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b14159474.html,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 20%-出勤与课堂参与; 25%-文献报告(1-2次); 25%-审稿报告(1篇); 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 课程提纲: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 1.3 Application to China 2. Expenditure 2.1 Social security 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 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 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 阅读材料: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 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高分策略讲义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经典高分策略讲义 概述 一级建造师考试分为四科:《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建造师专业知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实行滚动管理,二年内通过。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1Z101010 资金的时间价值 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2掌握现金流量的概念与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3重点掌握等值的计算 4熟悉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的计算。 1Z101011掌握利息的计算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其增值的这部分资金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其实质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在扩大再生产及其资金流通过程中,资金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增值。 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1. 资金的使用时间。 2. 资金数量的大小 3. 资金投入和回收的特点 4. 资金周转的速度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二、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利息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常用利息额的多少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 用利率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 一) 利息 在借贷过程中, 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过原借贷金额的部分就是利息。 从本质上看利息是由贷款发生利润的一种再分配。 在工程经济研究中,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 ( 二) 利率 利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原借贷金额之比,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用于表示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称为计息周期 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因素决定。 1.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在通常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 2.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3.借出资本的风险。 4.通货膨胀。 5. 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 三) 利息的计算 1. 单利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学 分 数:3学分 考核方式:院考 编写日期: 2011年 3 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 它是 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 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其核心内 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 设备更新分析、 价值工程、 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 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 第一章 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类业 先修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总学时数: 48 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0 学时 执 笔 者: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二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3)掌握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4)熟悉概率分析方法。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工作程序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编制依据; (2)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3)了解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第七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熟悉财务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程序; (2)掌握财务评价的内容、基本财务报表与评价指标的对应关系; (3)掌握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4)熟悉建设项目经济分析中的计算期; (5)熟悉负债比例与财务杠杆; (6)掌握生产经营期利息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