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_07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利益一体型的劳资关系:其特点在于较为强调劳 资关系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 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 而且导致社会和经济能稳定地发展。
三、劳动关系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内容从法律上讲就是指劳动关 系的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 务。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 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 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二、劳资协商与谈判
➢劳资协商和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标准、 劳动条件、解雇人数,还有其他有关职工 权益的问题。劳资双方的代表,一方是工 会,另一方是雇主。
➢仅就工资的劳资协商和谈判而言,有三种 基本模式:
▪ (1)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 判决定,如新加坡、奥地利、挪威、瑞典 等;
▪ (2)主要由产业中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 定、如德国、荷兰、瑞士等;
第7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章内容: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争议及处理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 2.了解劳动关系的类型及内容 3.理解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4.重点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
§7.1 劳动关系概述
本节内容: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类型 劳动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关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概念
合法原则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
正原则
3.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
➢按照《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 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 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 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
1.劳动争议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 (1)劳动争议类型 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 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报酬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员工培训费用和服务年限的争议 劳动保护争议 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争议 企业中劳动关系双方还会在奖金的支付、津贴的
发放、福利待遇等方面发生争议。
(2)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 无契约、法规,因而当事人各自从自己利益出发, 引起纠纷。
➢劳动者承担的主要义务有:按质、按量完 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 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 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
➢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 和辞退职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 企业的行政干部;制订工资、报酬和福利 方案;依法奖惩职工。用人单位的主要义 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 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职工的 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对职 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 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 有契约、法规,但过于笼统,不能具体界定双方 责任、义务、权利,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 契约、法规不合理,使一方或双方均不能接受, 或无法执行。
▪ 对契约、法规理解不同,引起争执。
▪ 不承认契约、法规的约束,一方提出无理要求。 ▪ 有关管理机构工作失误造成纠纷。
2.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
➢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即
➢劳动关系又称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是指 社会生产中,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 现生产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必然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 利益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类型
➢ 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又称传统型的劳动关系, 显著特点是劳方和资方均强调和注重各自的利益 和不同的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阶级 斗争理论曾是指导工人和工会斗争的基本原则。 劳资关系在冲突、 斗争、妥协中维系和发展。
(1)劳动争议调解
➢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导、说 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 的方法。按照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 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在处理 劳动争议的过程中,首先由用人单位设立 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
调节程序:
A.申请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的申请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以口头 或书面的方式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 请,这种调解申请是自愿的。劳动争议发生后, 如果当事 人通过协商不 能解决或者不愿意协 商解决,可以申请调解。
§7.2 劳动争议及处理
本节内容:
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劳资协商与谈判 劳动争议及处理
一、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1.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地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处于一定的劳动关系之中并受其制约和决 定的,以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 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实现程度。
劳动者地位组成:
➢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 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我国《劳动法》关于我国劳动者在劳动关 系中的权利,做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
利 ➢(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劳动者的政治利益 关系的深刻反映。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者社会地位的状 况是同其职业声望密切相关的,并受自身 的经济地位的制约和决定,通过劳动者的 社会声望得以体现。
2.劳动者的权利
▪ 劳动者权利是指处于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劳 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 动有关的权利。它是以劳动权益为基础和 中心的社会权利,劳动者权利是劳动法律 所规定的劳动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 (3)主要由企业微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 定,如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 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
三、劳动争议及处理
➢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 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 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广义上的劳动争议包括因执行劳动法或履 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 议和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 狭义的劳动争议仅指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
➢ 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 而且导致社会和经济能稳定地发展。
三、劳动关系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内容从法律上讲就是指劳动关 系的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 务。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 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 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二、劳资协商与谈判
➢劳资协商和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标准、 劳动条件、解雇人数,还有其他有关职工 权益的问题。劳资双方的代表,一方是工 会,另一方是雇主。
➢仅就工资的劳资协商和谈判而言,有三种 基本模式:
▪ (1)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 判决定,如新加坡、奥地利、挪威、瑞典 等;
▪ (2)主要由产业中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 定、如德国、荷兰、瑞士等;
第7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章内容: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争议及处理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 2.了解劳动关系的类型及内容 3.理解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4.重点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
§7.1 劳动关系概述
本节内容: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类型 劳动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关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概念
合法原则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
正原则
3.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步骤
➢按照《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 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 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 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
1.劳动争议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 (1)劳动争议类型 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 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报酬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员工培训费用和服务年限的争议 劳动保护争议 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争议 企业中劳动关系双方还会在奖金的支付、津贴的
发放、福利待遇等方面发生争议。
(2)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 无契约、法规,因而当事人各自从自己利益出发, 引起纠纷。
➢劳动者承担的主要义务有:按质、按量完 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 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 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
➢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 和辞退职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 企业的行政干部;制订工资、报酬和福利 方案;依法奖惩职工。用人单位的主要义 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 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职工的 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对职 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 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 有契约、法规,但过于笼统,不能具体界定双方 责任、义务、权利,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 契约、法规不合理,使一方或双方均不能接受, 或无法执行。
▪ 对契约、法规理解不同,引起争执。
▪ 不承认契约、法规的约束,一方提出无理要求。 ▪ 有关管理机构工作失误造成纠纷。
2.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
➢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即
➢劳动关系又称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是指 社会生产中,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 现生产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必然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 利益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类型
➢ 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又称传统型的劳动关系, 显著特点是劳方和资方均强调和注重各自的利益 和不同的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阶级 斗争理论曾是指导工人和工会斗争的基本原则。 劳资关系在冲突、 斗争、妥协中维系和发展。
(1)劳动争议调解
➢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导、说 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 的方法。按照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 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在处理 劳动争议的过程中,首先由用人单位设立 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
调节程序:
A.申请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的申请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以口头 或书面的方式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 请,这种调解申请是自愿的。劳动争议发生后, 如果当事 人通过协商不 能解决或者不愿意协 商解决,可以申请调解。
§7.2 劳动争议及处理
本节内容:
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劳资协商与谈判 劳动争议及处理
一、劳动者地位与权利
➢1.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地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处于一定的劳动关系之中并受其制约和决 定的,以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 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实现程度。
劳动者地位组成:
➢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 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我国《劳动法》关于我国劳动者在劳动关 系中的权利,做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
利 ➢(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劳动者的政治利益 关系的深刻反映。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者社会地位的状 况是同其职业声望密切相关的,并受自身 的经济地位的制约和决定,通过劳动者的 社会声望得以体现。
2.劳动者的权利
▪ 劳动者权利是指处于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劳 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 动有关的权利。它是以劳动权益为基础和 中心的社会权利,劳动者权利是劳动法律 所规定的劳动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 (3)主要由企业微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决 定,如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 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
三、劳动争议及处理
➢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 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 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广义上的劳动争议包括因执行劳动法或履 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 议和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 狭义的劳动争议仅指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