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编辑整理:www.sodu.so 编辑:王力来源:sodu小说排行榜新浪
论文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侠文化;价值标准
论文侠文化发源于中国古老大地,虽不是主流文化形态,却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侠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有其负面性,但侠在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强者形象影响深远,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蕴舍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借鉴。探索孕育侠文化社会背景,准确理解侠文化基本支点,积极推动侠文化的革命化改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是文化的主流,侠文化只是一种民间色彩极浓的支流文化形态。但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长卷中,侠文化留下的影响堪称不可磨灭。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漫漫长夜黑暗如磐的天幕下,劳动人民始终处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之中,遭受社会不公的侵害,人们渴望得到拯救,侠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得到了人们的敬仰。此后,侠文化在民间生生不息,广为传承。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侠文化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一批以《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影视文化作品,使侠的身影与文化精髓再次闪现,并有愈演愈烈、成一时之风之势。
那么侠文化是怎么诞生的,侠文化中的”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把侠文化推上现代文化的舞台?值得深思、探讨、总结。
一、中国古代缺乏健全法制和公理的社会背景孕育了侠文化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以秩序和等级来划分社会群体,规范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品质,驯化个体的欲望。然而,动荡的社会现实、战事频仍、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又往往使驯化的良民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漫漫古国的子民,无论贵族大人还是市井小民,于是开始寻找一种能够足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他们把目标定位于一个”英雄”、一个”大人物”。儒家声称五百年黄河清、圣人出;道家以为一代一代地树立起至尊的天师,他们就可以通神;虔诚的下民则相信果然有皇帝是”真龙天子”……但是,他们或者为宗教,或者为政治,或者为伦常所收买,并不能成为芸芸众生心目中替他们救苦济难的”英雄”。然而,当一个具有”武.,这一强大的力量的个体,足以对抗某种社会秩序,能通过游离于常规的生活轨道获取个体的生存价值的时候,“侠”便作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寄托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被赋予了一定存在价值。拯救士民于困厄水火,使亡者存,死者生……成为了”侠”终身的追求和价值体现,’.侠”的行为和气质从此植根人心。《史记》的《游侠列传》比较精细地勾勒了”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己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东汉以后,史家不再为游侠立传。但是厂侠.,的形象却在文学作品中保留了下来,并且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原型,侠文化便由此而诞生。
二、”重信守诺,以义立身”成为了理解侠文化的人格特征和价值标准的基本支点
一是侠义人格。汉代人一般把侠理解为社会行为上的强权者和经济行为上的轻财者。要扫除天下不平,必须有强权者作为,方能救人于危难之中,赴人之急,赴士之厄困;只有轻财者才能助人于穷困之中,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这成为侠者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侠的义务就是平天下之不平。这是一套与朝廷君臣父子等级秩序相背离的”大义”,是一种”私义”。
二是信义人格。’t信”虽不是侠所独具,但任侠之士都特别强调,甚至到了至高无_卜的地步,成为侠义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满腔热情的赞美”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而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从中抽象出侠的信义人格。当然,
侠对朝廷礼法是全然不顾的,他们忠于自己的道义责任,言出必行,行为必有结果,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信守诺言。
随着历史的推进,侠文化的内涵也被后人不断地丰富。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指出,中国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如下公式表示: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这种人生理想,千百年来为中国文人所梦寐以求。至此,侠文化己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寄往与人生追求,但”信”与”义”始终是侠文化所必须遵循的信条,在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小说中,侠义精神也几乎都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