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类型:硕士毕业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政治毕业硕士论文
一、世界主义的社会构想
世界主义从古老的源头发展至今,从一种生活态度到道德理论,再到政治建构的丰富和变化,其落脚点始终在于个体和全体人类的关怀责任至上。

其思想的核心观点在于:追求全球道德共同体的建立,在其中道德关怀的终极单位是个体人和全体人类,基于人性彼此分享跨越国
家等共同体界限的道德责任和权利义务。

(一)世界主义共同体
1.普遍道德共同体
在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学派看来,世界本身尽善尽美,最善的东西是上帝,人人生而具有理性,这是人区别于他物的具有追求道德性的本能。

他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而在其学派的自然法理论中认为,人、自然和神是一体的。

人们因追求美德而具有普遍平等的道德价值。

那么某人出生在何地就是意外,无论他生活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因为具有所优先效忠的人性,及人性的根本材料一一对理性和道德能力的尊重而相互平等。

人因理性而认识到是宇宙的一部分,他能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理性存在物相关,共同处于同一自然规律和理性的支配之下,互相
把对方视作自然注定的目的。

所有人类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大家拥有相同的起源和命运,并受同一的规律支配,因此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都作为宇宙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18世纪的康德在世界主义下的普遍历史观中强调,理性并非依照本能而运作,而是需要在类当中展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传授人类前进的历史是在意志和目的的作用下,以整个类的力
量的方式来推进的,最终表现为必然的规律。

"提供这种担保的,正是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自然让人类分散居住和生存,但球形封闭的环境和有限资源,及战争和贸易使人们或多
或少进入法律和相互交往。

自然的有限性使人具有需求的脆弱性,要求人类生活的道德维度。

在康德看来,自然的所有力量都旨在共同产生作为自然终极目的的这种人的文化;他想象理
性的目的是动态的,自然协助人发展理性及最终使人的目的与自然目的相一致,这种终极目
的可以想象成自然注定要逼近的世界状态。

.....................
(二)世界主义公民的品质
世界主义思想表达了对世界主义公民的塑造。

AndrewLinklater认为,这一身份的道德意义要比政治意义深远的多。

它"被用来挑战一个深入到现代国家核也的道德悍论,使公民们留意到在主权国家中未完成的道德事业,及引起他们对尚未根植在政治生活中的更高层次的道德报负的注意力"。

当代英国的奥斯勒和斯塔克概括世界公民应该具有送样的身份特征:承认个人的责任和认可公民承诺的重要性;合作解决而且构成正义的、和平的及民主的共同体;根据性别、种族和文化,尊重在民族之间的多样性;承认他们自己的世界观被个人和社会的历史化及文化传统所塑造;尊重文化遗产和保护环境;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促进团结和公平。

世界公民意味着这样的人,他可c 拜访世界的所有地方,他能在世界各地生存并与他人和谐地生活
在一起,寻找生活的更多的可能来实现自己和促进世界人类发展。

他具有这样的品质:责任感、全球视野、理性与自治,深思熟虑、正直、民主性、和包容。

1.责任感
根据康德主义的目的,理性在自然的协助下使人的目的与自然目的趋于一致,而使人类逼近
世界状态,即只有在人类整体范围内才能祭荣实现至善。

且根据实践理性概念来说,个体履行道德责任,就是自我实现自由的途径,即具有善良意志的公民公共而非强制性的原因遵守普
遍意志。

韩水法总结,理性存在者因敬重道德法则而趋于至善。

追求整体善和个体善的共同体视所有人因普遍享有人性而在道德价值上居于平等地位。

在人类道德共同体中,因为对每个人因平等道德价值而产生对他人的责任,即对他人的尊重。

这种道德义务是面向所有人的。

不仅关屯、对家人、朋友,还有对处境困难的人也如此,并认为延展关也的范围到关屯、人类和全球福祉与关私自己是相辅相成的。

对陌生人抱有最小程度的善意,即不肆意伤害;世界公民还具有同理也、,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处境或立场上考虑问题,将他人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重新考量责任概念。

世界主义的公民把亲属意义扩展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视他人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把对人性的尊重注入人格,将人类之爱作为基本的情感态度。

以整个世界的地平线为界,有尝试与陌生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共享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意愿。

世界公民还团结世界人民:现代枉会大力强调竞争的品质和精神,因而使团结互助的精神则变得尤为必要。

因为全球污染、地区战乱、核武器制造等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个人的想法来独自重建。

团结的世界公民,承担起自己对集体和世界所担负的责任。

并坚持对正义的信仰和对同类的爱,促进人类的进步和提升整体善。

.............................
二、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
(一)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的内容
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是为了培育对世界有责任感、具有平等意识、陶怀天下和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人。

他要接受这些内容的教育:培养世界主义的德性,了解和实践人权,包容多样文化,通晓世界知识,关注全球问题,掌握参与全球的能力等。

1.世界主义德性教育
世界公民的首层含义在于其道德身份的意义。

康德的德性论认为,个人有发展自身素质和使人类更好的天职。

教育应发掘孩子身上的博爱性情,它"不应当违背,而是明智地追随本性"。

对于年幼学生来说,应该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对"世界最好的兴趣"的引导来培育"对他人的博爱和世界主义倾向"。

世界主义的性情是长期帮助青少年来塑造他们道德品质的结果,是"人类根据准则的行为能力",应该围绕善良意愿、善的性情和美德而展开。

道德建构是一个启蒙的过程,是一个共同体内志趣相投的人们共享一整套共同的目标。

康德要求道德教育应该为年幼的学生设计一本系统阐释伦理教义的小册子,作为学生思想进程的助产师的教师有条理并以确定无疑的方式表述这些纯粹的道德原理,通过学生的阅读来提问促使其反思,启迪德性的形成,在年龄大一些后,学生就应该去实践这些道德准则,促进其对理性的锻炼和对道德的自主思考,顽强且勇敢的练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思维,实现个体的自主与自律。

康德相信"人类的世界主义的倾向"是注定发生在历史过程中的。

学生是在理解世界和在宽容的条件下互相启迪和促进"共同体的福祉"的人。

与康德同时期的世界主义教育家己泽多认为,人类的福祉无疑比个人自己的信仰派别的兴拓更加重要,因而要积极促成在道德世界里对社会承诺的达成。

在康德看来,己泽多的泛爱学院是"献身于全人类;l培育最伟大的可能,最永久和最普遍的善"。

道德教育要基于善的意愿、以平等的对话启迪孩子们运用理性思考,辅以教师的以身作则来培育学生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的方式
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内容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培养世界主义的公民情感、品质和能为,提升人类共存和发展的质量。

包括本地社会为主的民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自信与能力;以塞涅卡的"同心圆"构筑个人和人类的联系,结合努斯鲍姆的"叙事想象",培养学生
的人类情感和超越本地局限的反思与宽容;海外留学计划也为跨文化教育提供参考,非政府组织运动则为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在其中锻炼个体的责任感和全球参与能
力。

1.参与本地社会促进民主进程
年轻人经常被视为未来公民而非当下公民,他们的公民体验也泛善可陈。

而在其上学期间孕育积极的政治气氛和社会文化,培育他们对公民社会的向往、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及激发其在社会事务中行动的自主性,为未来公民的实践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世界主义观点里,公民身份日益成为维护社会正义和进行文化和谐与整合的重要工具。

反过来,社会公正的有效性能完善公民资格的承诺与实现有效参与,而文化整合则通过公民身份来发挥纽带和交流作用。

奥斯勒和斯塔克概括世界公民教育应该是合乎本地、国家及全球维度的教育。

这种公民教育的切入点在于从本地到世界的个体公民身份体验的认同。

一般情况下,本地共同体经历被公民教育所遗忘。

而这里强调的就是探索本地公民教育对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意义:大多数人的首次经历都是在本地共同体中,如果没有在本地准备好和能够拥护正义和择卫他人的权利,那对于进一步的世界主义公民的培育就限制了团结他人的价值一一如果我们不能团结自己共同体的人民,就更不用说去认可和维护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同时世界公民教育
倡导基于熟悉而合理的本地参与才能发展来拓展学生对全球规模的认同。

政治论文
(/xzzzlw/).........................
三、对世界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 (32)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反对普世价值观 (32)
(二)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否定爱国主义 (34)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抽象移植外来文化 (35)
三、对世界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普世价值观
世界主义公民教育的核也立场是要突出个体对整个人类的根本效忠和尊重。

将人们置身普遍的宇宙之中,在更加广商和普遍的愿望与关注下,以人性来构建身份认同。

它一方面体现的是忠于全人类,而另一方面表达的则是对个体的重视。

因而造就了世界主义思想的普遍性、个体性、平等性特征。

在这种思想的宣扬之下,世界主义被视为规避战争,反对敌对、不正义和侵害行为的绝佳武器。

它以它的无所不包构筑了人们对于平等与和平的梦想。

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普遍主义特点使得它无所适从:人类是由多样具有个性的个体们组成,如何在他们之间确立平等标准正如当代世界主义学者吉莉安布洛克认为的,鉴于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来说,世界主义的思想中的平等价值和平等地位及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机会是不现实的,并不能设立同样的标准来衡量。

罗尔斯声称自己作为卢梭和康德思想的继任者,在晚年撰写了《万民法》一书,构思了它的社会正义自由总念,这也经常被视为关于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观念;"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人民自由独立,相互尊重,遵守条约和承诺,平等、不干涉、自卫权、尊重人权、遵守战争中的行为限制及有义务帮助不利条件下的人民摆脱不合宜的政治体制"。

在历史唯物主义里,价值是表示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满足程度的哲学范畴。

而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于客体属性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普世价值观的错误在于忽视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要,及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性质下人的需要是多样且变化的,因而脱离主体、抽象概括的、绝对且永恒的普世价值观的论点难以成立。

在钟哲明看来,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间、地点和人的永远不变"的价值观,他认为,即便在共产主义时代人们
实现了自由与发展,也还是有能为变化带来的不同的需要的变化。

因而共产主义提出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既适于个人能为又满足个人多样的需要的动态的理想。

可以发现,提出"
普世价值观"的实质是某些阶级或国家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谋求而冠以抽象的人、人性、人权、民主、自由、平等等观点来将本群体的特殊利益普遍化和"天赋"化。

这些宣扬"普世价值"的是西方国家,站在"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的优越论上,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和平演变"战略实现对粗会主义国家的突破。

这一点要尤为注意。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