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解剖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瑜伽解剖学
瑜伽解剖学是一种将瑜伽与人体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的学科,莱斯刺·卡米诺夫曾经出过一本同名书籍,书中通过彩色的、详细的解剖图对传统瑜伽的五个基本体式、站式、坐式、跪式、仰卧式、俯卧式、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首先,我认为要先清楚人体的肌肉和骨胳分布。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实现的。
运动系统由206块骨和400多块肌肉以及关节等构成。
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关节使各部位骨骼联系起来,而最终是由肌肉收缩放松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全身肌肉的重量约占人体的40%(女性约为35%),人们的坐立行走、说话写字、喜怒哀乐的表情,乃至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劳动、运动等等,无一不是肌肉活动的结果。
由于人体各部肌肉的功能不同,因此骨骼肌发达程度也不一样。
为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背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群特别发达。
上、下肢分工不同,肌肉发达程度也有差异。
上肢为了便于抓握以进行精细的劳动,上肢肌数量多,细小灵活。
下肢起支撑和位移作用,因而下肢肌粗壮有力。
人类由于进行社会劳动和语言文艺工作,所以喉肌、舌肌和表情肌高度分化和发展。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
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菱形肌:位置,位于斜方肌深层,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斜行。
起点,起于下2颈椎和上4胸椎的棘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吸气运动。
受肋间神经支配。
竖脊肌:竖脊肌erector spinae、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
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iliocostalis,止于肋角;中间
为最长肌longissimus,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内侧为棘肌spinalis,止于棘突。
各肌还有一系列副起点发出的小肌束参与:髂肋肌的副加小肌束起于髂嵴、肋角和颈椎横突;最长肌的小肌束起于骶骨、肋角和全部横突;棘肌的小肌束起于胸椎和颈椎的棘突。
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故又名竖躯干肌。
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
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胸大肌:简单又残酷的胸大肌锻炼方法、两块胸大肌位于胸的两侧。
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且分裂为大小不等两部分。
在其窄端,两部分都附着于肱骨之上,在宽的一端,较小的部分附于锁骨上;较大的部分则附着于胸骨和肋骨上面的软肋骨上,胸肌可将手部向前拉和向内拉近身体,他还可使手臂转动。
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长度平均26cm,中
点宽度8cm,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紧张腹壁,接受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营养。
腹壁下动脉从腹股沟韧带上方自髂外动脉分出,两条静脉与其伴行,向内上行走,于弓状缘处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走行于腹直肌与后鞘之间,上行至脐部成终末支,与从腹直肌上端来的腹壁上动脉的终末支在脐周形成广泛的交通支。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内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以帮助吸气。
腹内斜肌: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是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自髋结节下行,肌质逐渐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相交织,止于腹白线。
我在网上选取10个常见的瑜伽体式解剖图,用语言来做简要的介绍
一、坐立单腿侧面拉伸
练习感受
整个腿部明显拉伸感觉,膝盖不要抬起来噢;侧腰明显的拉伸,对侧腰挤压的感觉,如果微微拱北时,拉伸感加,手臂抓脚尖,对胸部也有拉伸的感觉。
二、鸽子式
练习感受
整个腿部有明显的拉伸感;上半身后仰,背部会有挤压的感觉;双臂向后伸展,胸部、肩部也会有明显的拉伸感;腹部有较强的拉伸感。
三、幻椅式
练习感受
臀部后蹲时,大腿前侧有强烈的撕裂感;小腿前侧也有酸爽的感觉;双臂放在耳朵两侧时,肩背也有挤压的感觉。
注:在练习时,脚尖、膝盖、并拢,大腿内侧加紧。
四、半月式
练习感受
支撑腿整个腿部负重身体大部分重量,对大腿后侧和腿部的拉伸感超强;支撑手臂辅助负重体重;悬空腿由于向上,大腿后侧和腿部有挤压的感觉;悬空的手臂向上,对肩部肌肉有刺激的感觉。
背部挺直时,背部也会有扭转和挤压的感觉。
五、瑜伽蹲式
练习感受
整个腿部有酸麻的感觉;由于身体前倾,对臀部的刺激很强,俗话说:无深蹲,不翘臀。
背部挺直时,肩背的挤压干嘛也很明显。
六、战士一式
练习感受
屈膝腿的小腿,脚尖点地时,刺激加强;屈膝腿的大腿前侧和后侧全部收紧,保持身体平稳;双臂上举,肩背、胸也有拉伸感;上身向后弯曲时,腹部拉伸感加强。
七、腿交叉手臂支撑
练习感受
双臂支持,对胸、肩背的力量和耐力要求很大,会有抖动的感觉;对大臂的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双脚悬空,对下腹部的刺激也很大。
八、风吹树式
练习感受
由于身体侧弯,对侧腰的挤压、拉伸有明显的感觉,可以尝试做到最大极限;对背部深层次肌肉会有耐力要求;双臂上举,对胸、肩部肌肉也有锻炼。
九、坐角式
练习感受
大腿前侧挤压的感觉、后侧和小腿有拉伸的感觉,特别是脚尖回勾;身体前倾,腹部贴地对背部拉伸超强;由于双臂向两侧打开,对胸部也有拉伸感觉。
十、腹部扭转式
练习感受
由于身体扭转,对腹部的刺激超强,注意双肩不要抬起来,膝盖尽量碰地面;双臂打开贴地和身体扭转时,背部肌
肉也会有扭转的感觉;头部扭转,颈部肌肉也可以感受到扭转感觉。
所以,我对瑜伽解剖学感悟良多,这些关节动作有用于特定身体部位的术语(比如,旋前和旋后,仅发生在脚和前臂,而桡侧弯曲则仅发生在手腕)。
在某些身体部位中的某种一般关节动作对于肢体的其余部分而言,可能指的是不同的动作。
(对于手来说,外展是指离开中指的移动,而不是离开身体中线的移动)。
手旋转——围绕手的长轴旋转,当提起手的外边缘时被称为“外翻”,当提起手的内边缘是被称为“内翻”。
外展——其他手指远离第三只手指的移动。
内收——其他手指向着第三只手指的移动。
桡侧弯曲——手指朝向手的桡侧(拇指)的移动。
尺侧弯曲——手指朝向手的尺侧(小指)的移动。
相对——拇指和小指向彼此移动。
手腕背屈——运动时手背(后表面)和前臂之间的角度减小。
(从胚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腕关节的伸展。
)掌屈——运动时手掌(掌表面)和前臂之间的角度减小。
(从胚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腕关节的屈曲。
)桡侧弯曲或外展——手朝向前臂的桡侧(拇指侧)移动。
尺侧弯曲或内收——手朝向前臂的尺侧(小指侧)移动。
前臂旋转——桡骨和尺骨的旋转如果使得它们彼此交叉,则被称为旋前,如果使它们不交叉,则称为旋后。
(有时旋前被描述为“掌心向下”,而旋后为“掌心向上”,但掌心的位置并不能准确描述这些动作,因
为肩关节和肩胛骨也会有这些动作。
)锁骨挺起——锁骨的远端在垂直平面中向上移动。
压低——锁骨的远端在垂直平面中向下移动。
向上旋转——锁骨绕其纵轴的旋转,将上表面向后转动。
向下旋转——锁骨绕其纵轴的旋转,将上表面向前转动。
前突——锁骨的远端向前移动,通常伴有肩胛骨前突。
回缩——锁骨的远端向后运动,通常伴有肩胛骨回缩。
肩(盂肱关节)屈曲——手臂在空间中矢状向前移动。
伸展——手臂在空间中矢状向后移动。
外展——手臂从躯干向侧面打开,并远离身体。
内收——手臂从外展的姿势朝向身体的侧面移动。
水平外展——手臂从在身前的弯曲姿势向侧面打开,并远离身体。
首先,解剖必须和顺位相符合,也就是说,每一个骨骼的位置调整,每一条肌肉的用力走向,表现出来的都是各种或用力,或伸展的顺位方法。
说白了,顺位就是把你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顺一下,从这个角度讲,顺位就等于解剖学,只不过一个是表象,一个是内在。
你可以练习表象去认知内在,也可以认知内在之后去研究表象,或者相辅相成。
第二,必须理解学习解剖学的顺序是什么。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第一要学的,就是骨骼的位置尤其是重要骨骼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实理解人体解剖系统就像盖房子。
首先分析的永远是地基的状态和钢筋到底怎么放,其他的东西,在没有钢筋框架的前提下,都是空谈。
在我的解剖学课程中,
第一个九天的课程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脚踝与足弓的关系,小腿骨与膝盖的关系,大腿骨与膝盖以及骨盆的关系,骨盆与大腿以及脊柱的关系,等等等等,理解了这些关系,其实就是理解了不同顺位细节之间的关系,而理解了顺位细节之间的关系,就是把解剖学落到了实处。
然后呢,需要不断的练习,首先去印证这些我们觉得是这样的关系得不得到身体的认可;然后,根据自己和学生的不同身体状态去修正这些关系。
这个,是瑜伽解剖学的精髓也是最基础的东西。
第三,肌肉的学习。
其实第二部分的学习也牵扯到肌肉,只不过是粗糙和大范围的肌肉,比如说前侧,后侧等等。
这些肌肉的走向决定大家的用力方向和状态,而这个用力方向和状态会协调骨骼之间的位置与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不同肌肉的状态对不同体式的影响。
否则,没有骨骼框架的空间结构,肌肉只不过是一堆糊不上墙的烂泥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课程的肌肉讲解,永远会放在第一个九天的培训之后的原因。
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骨骼空间,肌肉状态平衡下的各个内脏的位置,紧张状态,以及平衡,再往后,才是对内部各个腺体和神经系统的调整,等等等等,但这种问题,没有一个长久的(这里长久至少是5,6年以上)的系统学习,学生是不可能有能力去理解和分析的。
所以,学好瑜伽解剖学,一个观念,一个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观念就在于学习的方向要有层次,不能一下子用脑子记住很多内容,身体完全脱节,而是要循序渐进,学一点,通过练习去领悟,然后再往下走。
既然是循序渐进,那么心态就很重要,不要去追求多快好省,不要去追求大堆大堆的先锋理念,筋膜线也好,韧带牵引复位也好,各种肌肉拉伸和用力之间的关系也好,各种问题的理疗也好,这些都是给有系统解剖学概念的同学去学习的。
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系统概念,那么各种课程你都可以上,如果没有,我的建议是,好好从骨骼位置和基本关系入手,慢慢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框架,这样才能达到最后各种理论任我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