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内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产业内贸易
摘要:在垄断竞争模型中,众多国家既进口又出口不同品种的差异性产品。这个结论不同于李嘉图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不同,在这些模型中,众多国家只进口或出口一种产品,但不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种产品。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众多国家专门生产一种差异性产品的不同品种,来回交易这些品种。由此,产生了产业内贸易,我们通过了解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分类来分析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差异进出口
一、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也称为水平贸易或双向贸易,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它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到2006年为止,该标准分类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为第四次修订版,于2006年3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产业内贸易理论起因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效果的评价。在经过很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之后,产业内贸易理论越来越丰富。从总体上来说,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1)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商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从水平差异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偏好,即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异,是指产品品种上的差异。从垂直差异产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差异,收入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而收入低的消费者只能偏好中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就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和低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技术差异,是指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先进工业国技术水平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后进国家则主要生产标准化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跨国公司理论中,把跨国公司分为垂直一体化模型和水平一体化模型两种。垂直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分散于不同国家,而水平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在很多国家重复从事大致相同的活动。垂直一体化模型和水平一体化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为深入地研究产业内贸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内贸易理论起因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效果的评价。在经过很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之后,产业内贸易理论越来越丰富。从总体上来说,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类显示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有说服力。其公式为:
举例说明上式,根据2005年美国的高尔夫球棒进出口进出口时,进出口的最小值为3.058亿美元,进出口平均值为1/2(3.058+3.187)=3.12亿美元。因此,3.058/3.12=98%的美国高尔夫球棒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
据1978年资料,工业化国家的平均GL指数为52.8%,新兴工业化国家为43.04%非新兴工业化国家为25.87%.由此可见,GL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GL指数将逐步上升,产业内贸易正在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飞速,出口额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26位上升为2002年的第5位,在出口额构成比重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由1992年的38.49%上升到1999年的53.64%,这正符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必然要加入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来。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产业内贸易水平就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
三、以美国为例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析下表中的例子得出:对于疫苗、小汽车和威士忌这样的产品,我们得到了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这些都是有高度差异性产品的例子:对于小汽车和威士忌,每个出口国都销售有别于其他出口国的产品,美国也不例外。因此,毫不奇怪,我们既出口又进口这些产品。
对于男式短裤、传真机、天然气、太阳镜和苹果,我们得到了低产业内贸易指数。它们中有些产品是均质的,比如苹果和天然气。这些产品更接近于符合李嘉图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均质产品完全竞争假设,它们要么进口要么出口。像传真机和太阳镜这样的其他产品,它们是有差异的,但主要是进口到美国,仅仅是因为它们在国外生产的成本更低。为了获得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的差异性和国内外成本的相似性是有必要的,这会导致既进口又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