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按此理论,国际贸易可分为 两种类型: 一类 是产业间贸易; 另一类 是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指按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优势实行 专业化的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 指一国对同一类产品既有出口又 有进口,即所谓“双向贸易”。
其中,产业内贸易以各国部门 内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只能在 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 的工业国家之间进行;
一、理论前提
回顾: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供给 对贸易的作用,却忽视需求对 贸易的反作用;
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将需求 倒入国际贸易理论; 林德认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只适用于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 适用于工业品贸易,正是在这种 背景下,提出了解释工业品贸易 的偏好相似理论。
二、理论内容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 厂商的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 产品数量被限制在Q1,价格为P1 ;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企业的产 品同时要满足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 需求,此时的需求曲线D2比较平 坦,因MR2与MC相交于R,所以 厂商的生产数量可以由Q1点增加 到Q2点,产品价格由P1降到P2;
厂商既获得了经济利益, 又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用规模经济理论能较好地 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开展国际贸易之后,两国市 场合一,突破了规模的限制, 各自可分别生产几种异质性 产品,互不重合;
同种产品“变体”出多种异 质性的产品,通过贸易,相 互出口各自的产品,既增加 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又提 高了福利水平,这就是产业 内贸易得以持续开展的原因。
(二)规模经济论
所谓规模经济论是指所有投 入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 下降,收益会随规模的扩大 呈报酬递增的趋势;
(二)周期贸易模式
1、西方经济学家赫希哲把世界 贸易国分成三组: (1)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 达国家 (2)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 (3)已开始工业化的某些发展 中国家或地区
2、弗农则根据产品生命周期 各阶段的特点,提出国际产 品贸易周期的五个阶段模型 (见图4-2)
净出口
T Ⅰ ⅡⅢ Ⅳ
净进口
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
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 理论的发展
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的假设
传统国贸理论的前提是:信 息可在国际间畅通无阻地自 由流动;生产函数和消费结 构不会发生变化。
现实与以上假设有较大的距离:
信息的流动,特别是技术信息的流 动,总是存在着一个时间差的 当生产扩大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规 模经济,报酬递增,导致生产函数 变化;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 消费结构也不一样。
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的内容 (一)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二)周期贸易模式
(一)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代表人物: 雷蒙德•弗农,1966年提出。
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许多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会呈现出由导入 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 段组成的周期,且周期各阶 段具有各自的特点。
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1)导入期 (2)成长期 (3) 成熟期
答案是: 一国的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一般出 口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 家,即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 世界上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的参差 不齐,需求片好的相距甚远,反 而成了产业内贸易的障碍。
总之,工业化程度愈高,技 术和产品的类同性愈大,产 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的份额 也就愈多;
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工业化的 普及,产业内贸易将在全球 范围内增长。 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的升高 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国家 行列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
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R· 克鲁格曼
以及以色列经济学家埃尔赫 南· 赫尔普曼;
规模经济: 是指所有投入平衡增长导致劳动 生产率提高和平均成本下降; 大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其具 有规模经济特征。
一、规模经济的两种形式 二、规模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 假设 三、规模经济的效应分析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 主观差异性和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 者心理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 观差异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因此,工业生产和销售的产 品,不论其实物形态是否相 同,都能形成异质性产品。 (1)同一产品,由于品牌、 商标、款式和包装等不同会 形成实物形态上的差别,而 被视为异质性产品。
针对这种现象,国际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的假设作了修正; 其假设是:国与国之间的信息 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函 数是可变的,各国的消费结构 是不同的。
新假设的确立,引出以下三个结论: (1)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需求强烈 的市场环境下更容易产生; (2)企业家愿意对在国内有需求的 新产品,进行风险投资; (3)接近市场的生产者,将市场信 息转化为产品设计,所花费的费用 较低。
(2)即使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 品实物形态是相同的,只要在信 贷条件、销售服务和交货方式等 方面存在差异,也视此产品为异 质性产品;
(3)同一种产品具有多种型 号、规格、式样,此同种产品 也被视为异质性;
各家厂商在同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中,只要能够提供异质性产品, 只要这种异质性产品能够满足消 费者特定的消费愿望,这种异质 性便具有某种垄断性质;
如果不同种类的产品创新同 时在两个国家的同一产业中 出现,而两国又对这两种创 新产品有需求的话,产业内 贸易便应运而生。
(四)偏好相似论
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 林德,于1961年提出;
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一种工业品是 否出口在于该产品是否属于 国内代表性需求的产品;
那么,这种国内代表性需求 的商品将出口到什么地方去 呢???
因此,两个国家即使在生产 要素禀赋方面具有相似性, 仍有专业化分工和相互贸易 的必要性。
尤其在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 生产厂家通过生产一种与其 他产品在细节上不同的异质 性产品,利用规模经济获得 递增的报酬;
大量的垄断性生产与经营必 将引起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 家重新调整专业化分工,并 形成相对优势。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国际贸易 理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今国 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 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若两国需求结构完全相同,则 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物 品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 出口的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需求就是 外国的进口需求,从而也是促 成两国贸易的原因。(见图4-3)
Q6 Q5 Q4 Q3 Q2 Q1
产品质量
R
Fra Baidu bibliotek
YB YA
图 4-3
平均收入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 纵轴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0线R 表示各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 需求档次成正相关关系; 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 产品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 一国代表性需求的水平。
三、规模经济的效应分析
在厂商具有内在和外在规模经 济,以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 市场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平 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 面向国内需求,国内市场需 求的有限性,限制企业不能 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 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上,即A点。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 易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 倾向:
一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这种倾向, 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 赋”理论是难以解释的; 当代经济学家力图对此作出 解释,提出“产业内贸易” 新概念。
(三)技术差距论
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由于采用某种 新技术,而导致创新产品处于暂时 的垄断地位; 此时,竞争对手尚未取得该项产品 创新的技术,同时,法律保护生产 创新产品企业的创新技术 (知识产 权),从而出现技术差距。
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该项创 新技术的企业,是创新产品 的唯一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占据相对优势;
因为工业制成品多是不同质 产品,很容易形成垄断,即 使是同一行业并能相互替代 的产品,只要在性能、型号、 式样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色, 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垄断竞 争性时常。
市场上的产品多为异质工业制成品: 一方面,各种产品相类似并有一定 的替代性,从而相互竞争。 另一方面,产品又不完全一样,各 有一定的特征,因而又有一定的垄 断性。
设A国在收入水平为YA条件下, 代表性需求为Q4,其需求产品 的档次范围为Q2 ~Q6; 设B国在收入水平为YB条件下, 代表性需求水平为Q3 ,其需求 产品的档次范围为Q1 ~Q5;
二、规模经济理论的两个 基本假设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假设: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同质性产 品,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异质性产 品,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这两个假设比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的两个假设,更符合实际。
1.完全竞争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小, 大多数商品市场,特别是工业 制成品市场基本上属于垄断竞 争市场。
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方面所具有 的垄断地位,使其在异质性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特定 的优势; 同种产品的生产者依据各自的 优势,生产具有垄断地位的异 质性产品,经交换而形成产业 内贸易。
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由于规 模的制约,同种产品异质性 “变体”的种类不可能多; 因为种类越多,生产规模越 小,则成本越高。
外在规模经济:
一般存在于竞争性很强的同 质产品行业中,企业的个数 多,但企业的规模较小。
内在规模经济:
是指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 的扩大,提高生产率并降低 平均成本,是企业边际报酬 递增。
一般来说,垄断竞争企业、寡 头企业或垄断企业,可以通过 自身扩大企业规模获得内在规 模经济。 一些资本密集或者知识密集的 行业,厂商为了生存必须把生 产规模控制在某一规模上。
一、规模经济的两种形式
(一)外在规模经济 (二)内在规模经济
1.外在规模经济:
是指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 加,引起产业规模扩大,使 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 商的扩大中获得生产率的提 高和成本下降。
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加和相 对集中,会使信息收集、原料 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 降低,并使单个企业的报酬随 着企业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

图4-2
第一阶段,出口导入期 第二阶段,产品进入成长期 第三阶段,产品仍处在成长期 第四阶段,产品进入成熟期 第五阶段,产品虽仍处在成熟期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 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动态变化 (二)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三)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一、理论前提 二、理论内容 三、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
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 国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 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 成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 此增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
P1
B MC
P2
B
AC
D2
MR1
D1 MR2
图 4-1
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
为了恰当了解工业贸易发生的 原因,分别介绍如下理论: (一)产品异质论 (二)规模经济论 (三)技术差距论 (四)便好相似论
(一)产品异质论
回顾: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产业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 生 产同一产品的企业组成。
实际上,一个企业通常生产 好几种产品,不同企业也可 生产同类产品;但在同类产 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的 基础 (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 易量越大
(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 的基础
(略)
(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 贸易量越大
林德认为,两个国家的收入水 平越相似,则两国的需求结构 越接近,需求的重叠部分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越能得到 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